大数据先行 传统金融转型需从体制上创新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经过几年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一股鲜活的力量。同时,行业也意识到,这条鲶鱼不会在大众市场对银行构成威胁。日前,德勤的一份报告也指出,P2P的市场价值高达1800亿美元,但并没有在成本、风险和速度上对借贷进行革命。对于细分市场,P2P可能会由于一定的竞争优势获得利润,但是在大众市场,他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是生存压力相比,传统的金融机构面临的是强大的转型压力。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会面临更加严苛的监管,需要为此承受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下,客户对业务办理速度、服务、互动、更人性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也给庞然大物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压力。

当然,大量的机构与服务者,也正在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转型。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也意识到转型的需求,民营银行的出现,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基金,这些都说明传统银行在进步。

笔者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尤为重视云计算与大数据,未来,以大数据为驱动的金融,将是最有竞争力的。同时,传统金融更需要在机制与体制上,给转型创新空间。

金融借力大数据 小步快跑

一直以来,金融、电信等相关行业在大数据应用领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不少做行业IT服务的公司也往往从这两大行业出发。

而在大数据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整个金融行业则是从2014年开始陆续进行大数据应用的探索。

百分点咨询总监黄永卿提出,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是过去采用的往往是相对静态的数据和相对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当前大数据的核心是要实现“活”数据的机制,源源不断记录下来的数据如何结合业务一起实现一个活数据的有机闭环。比如,消费者会产生实时行为数据,数据在不断变化,如何基于这些实时行为数据和业务一起形成一套正向反馈,比如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

据了解,百分点集团自建的大数据智能平台依托于互联网,实时分析反馈上亿条活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在电商、零售、金融等行业生成了相关产品,对公司基于数据的管理、营销、生产、创新产生了积极帮助。

并且,起家于互联网的百分点集团拥有大量的电商、互联网上的数据,对用户行为、个性化、数据营销的分析与数据运用,均在业界前列。百分点可以将这些成果,更好的运用到传统金融机构上。

黄永卿认为,大数据是传统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好方式。在帮助金融机构建设大数据能力的过程中,百分点总结建议传统金融机构一要采用小步快跑机制;二要允许适度试错的空间,这两点比较关键。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流程较为复杂,想要构建一个创新的大数据平台最好优先选择价值体现较快的场景,然后再不断迭代丰富。比如先将个人金融的消费行为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实时分析,构建动态用户画像与智能营销,相对容易开展,也容易出成果。大数据是相对创新的领域,而传统金融机构对新事物的尝试较为保守,我们建议在可接受范围内,允许适度犯错才能给下面的人更多创新空间。

并且,大数据是应用层,在底层,云计算架构给大数据的运用起到了基础作用。波士顿咨询的一份报告指明了传统金融机构转型的方向。诸如传统银行的传统金融业,正在步入“云时代”,整体采用全新的技术是不现实的,但云计算技术银行可以局部采用,包括渠道端、大数据分析等,在云计算上,传统的金融机构可以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

金融机构从体制上拥抱互联网

新金融经过几年发展,单个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投融资需求,必须走综合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的背后则需要多种金融牌照资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设计综合的金融产品。

针对投资需求,需要采取多种结构化的产品,来满足用户在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需求。以往,由于分业运营,投资人的资金往往在不同的金融机构间流动,这对投资人与金融行业都不好。而经过股灾之后,用户开始考虑自身的资产分配与组合,FOF、结构化基金产品就开始受到欢迎。同样,在借贷端,一家企业往往是既有借贷需求,又希望获得股权类的服务。这意味着,在整体金融市场,各金融机构之间更需要通力合作,才有机会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在合作中,各个不同机构拥有不同的优势,在拥抱互联网上,传统金融公司,与新金融公司,彼此做好分工,将会更有效率。

而对那些金融服务平台来说,则需要获取多种牌照,给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国内,不少传统金融集团,已经拥有多张分业的牌照,接下去的重点是,如何整合。

经过探索,在机制上,传统金融公司既想要符合监管,又想创新,往往成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更胜一筹。比如,民生早于2013年就成立了独立成立了民生电商,进行探索。而诸如,证券、保险公司都相继剥离自身的互联网事业部,成立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类、电商类公司,旨在做更灵活的金融探索。

再比如,去年4月挂牌的光大云付,就是由光大集团内部的主要成员共同出资成立,目前光大集团、光大证券是主要股东,其他股东还有光大投资管理、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光大兴陇信托、光大金控资产管理等。

光大云付常务副总裁刘道明表示,正是由于这样的独特架构,使得光大云付既有较强的独立性,又能借力各个股东拥有的资源。

据了解,光大云付是光大系拥抱互联网的旗手,使命在于打造网上光大集团,其刚上线,就取得了较好成绩。APP光大云富的交易额已经达到5亿,绑卡用户有几万人,用户已达20多万人。未来,光大云付将会在投融资服务、互联网智能理财、大数据应用等各个方面来进行业务的探索与尝试。

经过几年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一股鲜活的力量。同时,行业也意识到,这条鲶鱼不会在大众市场对银行构成威胁。日前,德勤的一份报告也指出,P2P的市场价值高达1800亿美元,但并没有在成本、风险和速度上对借贷进行革命。对于细分市场,P2P可能会由于一定的竞争优势获得利润,但是在大众市场,他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是生存压力相比,传统的金融机构面临的是强大的转型压力。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会面临更加严苛的监管,需要为此承受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下,客户对业务办理速度、服务、互动、更人性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也给庞然大物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压力。

当然,大量的机构与服务者,也正在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转型。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也意识到转型的需求,民营银行的出现,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基金,这些都说明传统银行在进步。

笔者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尤为重视云计算与大数据,未来,以大数据为驱动的金融,将是最有竞争力的。同时,传统金融更需要在机制与体制上,给转型创新空间。

金融借力大数据 小步快跑

一直以来,金融、电信等相关行业在大数据应用领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不少做行业IT服务的公司也往往从这两大行业出发。

而在大数据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整个金融行业则是从2014年开始陆续进行大数据应用的探索。

百分点咨询总监黄永卿提出,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是过去采用的往往是相对静态的数据和相对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当前大数据的核心是要实现“活”数据的机制,源源不断记录下来的数据如何结合业务一起实现一个活数据的有机闭环。比如,消费者会产生实时行为数据,数据在不断变化,如何基于这些实时行为数据和业务一起形成一套正向反馈,比如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

据了解,百分点集团自建的大数据智能平台依托于互联网,实时分析反馈上亿条活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在电商、零售、金融等行业生成了相关产品,对公司基于数据的管理、营销、生产、创新产生了积极帮助。

并且,起家于互联网的百分点集团拥有大量的电商、互联网上的数据,对用户行为、个性化、数据营销的分析与数据运用,均在业界前列。百分点可以将这些成果,更好的运用到传统金融机构上。

黄永卿认为,大数据是传统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好方式。在帮助金融机构建设大数据能力的过程中,百分点总结建议传统金融机构一要采用小步快跑机制;二要允许适度试错的空间,这两点比较关键。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流程较为复杂,想要构建一个创新的大数据平台最好优先选择价值体现较快的场景,然后再不断迭代丰富。比如先将个人金融的消费行为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实时分析,构建动态用户画像与智能营销,相对容易开展,也容易出成果。大数据是相对创新的领域,而传统金融机构对新事物的尝试较为保守,我们建议在可接受范围内,允许适度犯错才能给下面的人更多创新空间。

并且,大数据是应用层,在底层,云计算架构给大数据的运用起到了基础作用。波士顿咨询的一份报告指明了传统金融机构转型的方向。诸如传统银行的传统金融业,正在步入“云时代”,整体采用全新的技术是不现实的,但云计算技术银行可以局部采用,包括渠道端、大数据分析等,在云计算上,传统的金融机构可以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

金融机构从体制上拥抱互联网

新金融经过几年发展,单个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投融资需求,必须走综合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的背后则需要多种金融牌照资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设计综合的金融产品。

针对投资需求,需要采取多种结构化的产品,来满足用户在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需求。以往,由于分业运营,投资人的资金往往在不同的金融机构间流动,这对投资人与金融行业都不好。而经过股灾之后,用户开始考虑自身的资产分配与组合,FOF、结构化基金产品就开始受到欢迎。同样,在借贷端,一家企业往往是既有借贷需求,又希望获得股权类的服务。这意味着,在整体金融市场,各金融机构之间更需要通力合作,才有机会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在合作中,各个不同机构拥有不同的优势,在拥抱互联网上,传统金融公司,与新金融公司,彼此做好分工,将会更有效率。

而对那些金融服务平台来说,则需要获取多种牌照,给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国内,不少传统金融集团,已经拥有多张分业的牌照,接下去的重点是,如何整合。

经过探索,在机制上,传统金融公司既想要符合监管,又想创新,往往成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更胜一筹。比如,民生早于2013年就成立了独立成立了民生电商,进行探索。而诸如,证券、保险公司都相继剥离自身的互联网事业部,成立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类、电商类公司,旨在做更灵活的金融探索。

再比如,去年4月挂牌的光大云付,就是由光大集团内部的主要成员共同出资成立,目前光大集团、光大证券是主要股东,其他股东还有光大投资管理、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光大兴陇信托、光大金控资产管理等。

光大云付常务副总裁刘道明表示,正是由于这样的独特架构,使得光大云付既有较强的独立性,又能借力各个股东拥有的资源。

据了解,光大云付是光大系拥抱互联网的旗手,使命在于打造网上光大集团,其刚上线,就取得了较好成绩。APP光大云富的交易额已经达到5亿,绑卡用户有几万人,用户已达20多万人。未来,光大云付将会在投融资服务、互联网智能理财、大数据应用等各个方面来进行业务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Hologres轻松玩转一站式实时仓库
本场景介绍如何利用阿里云MaxCompute、实时计算Flink和交互式分析服务Hologres开发离线、实时数据融合分析的数据大屏应用。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Apsara Clouder大数据专项技能认证配套课程: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相关文章
|
1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
4天前
|
SpringCloudAlibaba 负载均衡 Dubbo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本文对比分析了SpringCloudAlibaba框架下Feign与Dubbo的服务调用性能及差异。Feign基于HTTP协议,使用简单,适合轻量级微服务架构;Dubbo采用RPC通信,性能更优,支持丰富的服务治理功能。通过实际测试,Dubbo在调用性能、负载均衡和服务发现方面表现更出色。两者各有适用场景,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
374 124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
6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Qwen3-Coder入门教程|10分钟搞定安装配置
Qwen3-Coder 挑战赛简介:无论你是编程小白还是办公达人,都能通过本教程快速上手 Qwen-Code CLI,利用 AI 轻松实现代码编写、文档处理等任务。内容涵盖 API 配置、CLI 安装及多种实用案例,助你提升效率,体验智能编码的乐趣。
601 107
|
3天前
|
Java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pring 微服务和多租户:处理多个客户端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Spring Boot 微服务架构中实现多租户。多租户允许单个应用实例为多个客户提供独立服务,尤其适用于 SaaS 应用。文章探讨了多租户的类型、优势与挑战,并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 Spring Boot 的灵活配置实现租户隔离、动态租户管理及数据源路由,同时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可扩展性。结合微服务的优势,开发者可以构建高效、可维护的多租户系统。
197 127
|
3天前
|
Web App开发 前端开发 API
在折叠屏应用中,如何处理不同屏幕尺寸和设备类型的样式兼容性?
在折叠屏应用中,如何处理不同屏幕尺寸和设备类型的样式兼容性?
224 124
|
3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测试技术
Coze平台指南(3):核心功能-创建智能体与设计角色
Coze 智能体是由大语言模型驱动,通过提示词设定角色,并借助知识库、插件和工作流扩展能力,以执行特定任务的AI助手。对测试工程师而言,精心设计的智能体可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与质量,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测试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智能体的角色设定和功能配置。建议进一步学习知识库与工作流,以深化应用。
|
7天前
|
JSON fastjson Java
FastJson 完全学习指南(初学者从零入门)
摘要:本文是FastJson的入门学习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JSON基础:介绍JSON格式特点、键值对规则、数组和对象格式,以及嵌套结构的访问方式。FastJson是阿里巴巴开源的高性能JSON解析库,具有速度快、功能全、使用简单等优势,并介绍如何引入依赖,如何替换Springboot默认的JackJson。 核心API: 序列化:将Java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演示对象、List和Map的序列化方法; 反序列化:将JSON字符串转回Java对象,展示基本对象转换方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