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Basis运维的、在Linux平台上运行的大模型测评 OS Copilot智能助手测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可观测监控 Prometheus 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容器服务 Serverless 版 ACK Serverless,952元额度 多规格
简介: OS Copilot是阿里云为Linux打造的智能操作系统助手,基于大模型,助用户进行自然语言问答、命令执行和系统运维。它简化了Linux操作,适合新手和运维人员。测评者作为IT架构师,发现OS Copilot使非技术背景人员也能操作Linux,接入命令可在官方文档找到。测试显示,通过"co"命令可与OS Copilot交互,实现生产任务融合。该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于遗忘具体命令时,非常有帮助。文档清晰,适合生产环境使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背景

OS Copilot产品:OS Copilot是阿里云操作系统团队基于大模型构建的OS智能助手。它具有自然语言问答、辅助命令执行、系统运维调优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Linux,提升阿里云的使用体验。

面向日常使用Linux系统的用户,体验OS Copilot关于OS的问题咨询、辅助运维、编程学习等功能,帮助入门用户更好的体验学习Linux系统知识,帮助运维人员高效解决系统问题,帮助开发人员提升编程效率。

我是一名大型企业的IT架构师,混合云架构中,阿里云作为云服务商提供了卓越的云服务,而OS Copilot是基于大模型构建的操作系统智能助手,可以让没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或者没有服务器经验的开发人员,完成对linux的操作,在本次评测中,我会从管理和一线运维人员的角度,来写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文档

文档中,详细记录了,让ECS如何接入OS Copilot操作系统智能助手

官方文档


测试

首先,我进行了OS Copilot的接入,详细接入命令请看官方文档,在接入完成后,我进行了测试

image.png

在接入成功后,直接输入co,就可以进入OS Copilot的连续对话界面

image.png image.png


输入exit就退出了连续对话。

然后通过co+想要做什么,可以实现在shell环境下,直接询问OS Copilot,而非连续对话,这样就可以在使用OS Copilot的同时,进行进行操作linux系统,进行了一个询问和生产工作的融合。

可以通过co+想要做什么,这样的语法,通过文字描述,而无需输入指令,即可完成linux服务器的配置,举例是安装一个vsftpd服务。

image.png

在安装好ftp服务后,可以直接进行询问OS Copilot,配置相关的问题。

image.png


要注意一点语法,就是,在co后面的表达中,不可以添加空格,否则会识别不到

image.png



总结

在经过测评,我得出以下结论

1.作为技术出身,有的时候也会参与服务器运维的操作,但是长时间不使用技术,比如使用awk进行搜索文件,该用什么命令进行文本搜索,该用什么命令进行系统调优,等一些运维场景,会手忙脚乱,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大数据模型作为辅助,可以短时间上手,不影响正常工作。


2.而且,官方提供的文档清晰明了,可以让我快速的接入使用OS Copilot,如果接入生产环境,这会让任何人都可以去完成basis相关的工作,这个功能十分强大,我期待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


3.OS Copilot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如果打分的话是10分,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参与大模型的训练。


4.本次体验OS Copilot,对辅助命令很感兴趣,很实用。可以对服务器运维类工作有很大辅助作用。


5.目前没有体验过类似的、在linux端运行的、可以辅助运维的大模型,希望还能扩展,由描述需求,到一键执行脚本去安装标准化服务及配置。在使用虚拟化等架构方案时,如果可以使用OS Copilot进行辅助,会大大降低排错成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6.期待OS Copilot 可以在ECS端进行联动,比如多台内网服务器,在设定好的范围里,使用OS Copilot进行统一管理。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代码编写习惯提供智能的代码补全和错误提示。这些应用场景都将极大地提升开发者的工作效率和体验。


总体来说,我很愿意向周边的朋友和工作伙伴推荐智能助手。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的利器。如果智能助手开源,我绝对有意愿参与其更深的评测,特别是针对OS领域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我相信,通过社区的共同努力,智能助手能够变得更加完善,为更多开发者带来便利。


目录
相关文章
|
17天前
|
Prometheus 运维 监控
智能运维实战:Prometheus与Grafana的监控与告警体系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Prometheus与Grafana是智能运维中的强大组合,前者是开源的系统监控和警报工具,后者是数据可视化平台。Prometheus具备时间序列数据库、多维数据模型、PromQL查询语言等特性,而Grafana支持多数据源、丰富的可视化选项和告警功能。两者结合可实现实时监控、灵活告警和高度定制化的仪表板,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应用和数据库的监控。
94 3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智能化运维####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化运维的前沿趋势与实践,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重塑传统IT运维模式。我们分析了智能化运维的核心价值,包括提升效率、减少故障响应时间及增强系统稳定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成效。对于追求高效、智能运维管理的组织而言,本文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策略指导。 ####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智能化运维在现代IT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与价值####
本文探讨了智能化运维(AIOps)在现代IT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智能化运维不仅提高了故障检测与响应的速度,还显著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智能运维在现代IT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运维(AIOps)在现代IT系统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其在提升系统稳定性、优化资源配置及自动化故障处理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实施智能运维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技术整合及人员技能转型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见解。 ####
29 6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监控
智能化运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型之路####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化运维(AIOps)如何引领信息技术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预防机制转变,强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与机器学习技术在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效率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智能化运维的核心价值、实施策略及面临的挑战,本文为读者揭示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且灵活的IT运维未来蓝图。 ####
|
6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智能运维在现代数据中心的应用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智能运维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监控、故障预测与诊断、资源优化等方面,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数据安全、系统集成复杂性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智能运维如何帮助数据中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运维新纪元:AIOps引领智能运维变革####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运维管理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AIOp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Operations),它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现代IT运维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升级。不同于传统依赖人力的运维模式,AIOps能够实现故障预测、自动化修复、性能优化等功能,大幅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运营效率。文章将深入分析AIOps的核心价值、关键技术组件、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读者揭示这一新兴领域如何重塑运维行业的未来。 ####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智能化运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 本文探讨智能化运维(AIOps)如何通过融合大数据、机器学习与自动化技术,推动IT运维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预防机制转变。不同于传统摘要概述全文内容的方式,本文摘要旨在直接揭示智能化运维的核心价值——利用智能算法预测潜在故障,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升运维效率与服务质量,同时强调其在现代企业IT架构中的关键作用。 ####
43 9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智能运维:从自动化到AIOps的演进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智能运维(AIOps)的兴起背景、核心组件及其在现代IT运维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传统运维模式,阐述了AIOps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故障预测、根因分析、自动化修复等功能,从而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运维效率。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实施AIOps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
|
12天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智能化运维在现代IT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 本文探讨了智能化运维(AIOps)在现代IT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运维能显著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故障预测能力。然而,数据质量、技术整合及安全性等问题仍是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
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