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边缘计算应用于电力和新能源行业,「江行智能」

简介: 【7月更文挑战第8天】

多家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0~500亿个,数据量迅猛增长;同时随着AI等智能化应用落地,需要的计算资源也大大增加。

骤增的数据量和计算量带来的问题是:传输带宽压力大,云端计算和存储压力大,实时性低。这使得现有的“云+端”模式,将越来越难以支撑众多应用场景。

“边缘计算”这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即在此背景下产生,相当于在靠近“设备终端”一侧,加了一道数据处理“中间站”,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先进行一次数据处理,然后只需将少量的处理结果数据传输到云端即可。

边缘计算通过在网络边缘进行智能处理,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云端网络核心节点的压力;近端侧的数据处理使实时性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量的减少使带宽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数据本地化存储,可以满足安全性和隐私性需求。

Gartner将边缘计算评为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国内外巨头,如英特尔、谷歌、英伟达、阿里、华为等,已经纷纷展开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江行智能落地场景:电力、新能源、工业电池

江行智能是一家边缘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于18年7月获红杉资本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江行智能通过对海量物联网设备和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处理,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目前其核心落地场景主要在电力、新能源、工业电池领域。

1、输电线路及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平台

输电线路很多位于偏远地区,网络环境差、人工难以实时监控。江行智能对电网线路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控,用边缘计算设备对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数据直接分析,识别潜在威胁电网安全的物体,包括人、车、火和电击等,只将需要进行预警的信息上传至云端,从而大幅降低通信带宽开销和计算延迟。

2、智能新能源车充电站平台

据预测,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新能源车充电站运维存在情况复杂、难实时监控管理的问题。江行智能利用深度学习和边缘计算设备,推出新能源车充电全流程优化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人工模式,可以解决充电车位占用问题,提高充电场站营收,及时应对故障和风险,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3、工业电池预测性运维产品

工业电池预测性运维系统根据用监控系统采集的电池信息、基站内事件、基站地理和天气信息,预测电池工作状态和寿命,并给出电池维护建议。可用于通信基站、变电站、光伏电站、新能源车汽车电池等场景。官方数据显示,其预测成功率可达87%。

除以上场景外,江行智能还在本地化的内容分发和直播等场景进行探索。总结来看,这些场景的共同特征包括:数据传输和计算量大,有较高的实时性要求,网络带宽资源受限。

从行业应用落地,未来成为边缘计算提供商

商业模式上,江行智能目前以行业应用为主,为大型需求方提供“边缘计算软硬件平台+智能解决方案”的整体服务。江行智能自18年3月推出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与多家客户达成合作,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联通、第四范式等。

江行智能的核心产品EdgeBox,具备智能算法和计算能力,与工业生产环境中的网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PC、人机交互设备等配合,为现场数据处理、实时分析提供低延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有助于工业客户在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水电、运输、采矿、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时处理。

未来,江行智能希望成为边缘计算提供商,为移动运营商、算法提供商提供易部署的边缘计算软硬件方案,根据硬件配置、软件预置,按设备收费。

在行业应用层面,36氪有个疑问:行业内原来的解决方案商、集成商,对行业更加熟悉,切入边缘计算似乎顺其自然,相比之下,江行智能的优势在哪里?

针对该疑问,江行智能董事长兼CEO刘江川表示:

我们所说的边缘计算是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通常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这样的技术一起来赋能行业,也就是“边缘智能”的概念,这是原来的解决方案商不具备的能力。同时,边缘计算技术本身的挑战还有很多,像边缘协作、边云融合等,原有行业内的大企业现在提的是“借脑”,想引进外部的智能化技术,也在积极寻求合作。

目前,江行智能正聚焦于打磨产品与服务客户,将在未来6个月内开启新一轮融资。

团队介绍

江行智能核心员工曾供职于腾讯、微软、SAP、360、知乎、南瑞,创立超千万用户的互联网产品,管理过上千台服务器集群,PB级分布式数据库,应对日均10亿业务访问量,并在ACM和IEEE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过数百篇论文,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和科技创新奖。

董事长兼CEO刘江川,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大学教授、IEEE Fellow,发表过15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2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总引用数超过13000次。在2004年开始已经关注边缘存储和分发技术。

联合创始人兼商务副总裁邵俊松,有近20年的国内和北美电力行业经验,主要从事智能电网安全运行领域的研究、咨询和服务工作。在南瑞集团工作8年,从事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控制系统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工作。在北美电力系统工作近4年,从事规划、设计和咨询工作。

联合创始人兼CTO樊小毅,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包括 ACM Ubicomp, ACM CIKM等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文章20余篇。

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庞海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曾在IEEE TMC, ACM MM, IEEE MM等国际会议、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曾主导建立了数据挖掘公司并运营3年,已获得清华大学下一代技术创新基金支持。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边缘计算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边缘计算问题之根据请求响应的时延要求来部署业务应用如何解决
边缘计算问题之根据请求响应的时延要求来部署业务应用如何解决
46 4
|
4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安全
边缘计算的概念和在IoT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IoT)设备数量的激增,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面临着数据传输延迟和带宽压力等问题。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部署到靠近数据源的位置,解决了这些问题。
88 2
|
18天前
|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监控
边缘AI计算技术应用-实训解决方案
《边缘AI计算技术应用-实训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实训体系,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AI人才培养需求。方案包括云原生AI平台、百度AIBOX边缘计算硬件,以及8门计算机视觉实训课程与2门大模型课程。AI平台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超参数搜索、标注及自动化数据管理等功能,显著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硬件涵盖多规格AIBOX服务器,支持多种推理算法及灵活部署。课程涵盖从计算机视觉基础到大模型微调的完整路径,通过真实商业项目实操,帮助学员掌握前沿AI技术和产业应用。
38 2
|
1月前
|
传感器 边缘计算 自动驾驶
|
1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安全
5G 边缘计算的安全保障:构建可信的边缘智能
5G 边缘计算的安全保障:构建可信的边缘智能
70 0
|
3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
3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Kubernetes
边缘计算问题之边缘计算平台建设中业务应用践行云原生体系如何解决
边缘计算问题之边缘计算平台建设中业务应用践行云原生体系如何解决
59 1
|
3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安全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工作:技术解析与应用前景
【8月更文挑战第4天】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工作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合理地分配任务和资源,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满足了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12 11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ONNX 在边缘计算中的应用
【8月更文第27天】随着物联网 (IoT) 和边缘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部署在远离数据中心的位置,以处理实时数据并做出即时决策。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 (ONNX) 作为一种开放格式,允许在不同框架之间交换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为边缘计算中的模型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本文将探讨 ONNX 如何简化边缘计算中复杂 AI 模型的部署,并讨论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105 0
|
5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物联网
边缘计算的类型及应用概述
边缘计算将计算力移至网络边缘,提升响应速度,降低带宽需求。主要类型包括:边缘设备(如传感器、手机),边缘数据中心(靠近数据源,适用于视频监控等)、边缘云(分布式小型云服务器,支持智能交通等)、边缘服务器(优化网络资源)和云计算型边缘计算(资源共享,安全隐私需关注)。应用广泛,涵盖智能家居、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医疗等领域。随着技术发展,边缘计算将持续影响数字化进程。
边缘计算的类型及应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