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系统的voronoi图显示与能耗分析matlab仿真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检索分析服务 Elasticsearch 版,2核4GB开发者规格 1个月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简介: 在MATLAB2022a中,该程序模拟了两层基站网络,使用泊松分布随机生成Macro和Micro基站,并构建Voronoi图。它计算每个用户的信号强度,选择最强连接,并分析SINR和数据速率。程序还涉及能耗计算,包括传输、接收、处理和空闲能耗的分析。Voronoi图帮助可视化网络连接和优化能源效率。

1.程序功能描述
两层基站(BS)组成整个通讯网络,第 1 层为 Macro 基站记为 ,第 2 层为 Micro 基站记为 ,均服从泊松分布,相互独立,在坐标为 10×10km 的面积内、按照泊松分布随机生成若干个点(随机抛洒两遍 nodes,两层叠加起来)。然后画成 voronoi 图: 也就是在相邻两个点(同种类的点)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画一条线。同时分析网络系统的能耗。

2.测试软件版本以及运行结果展示
MATLAB2022a版本运行

1.jpg
2.jpg
3.jpg

3.核心程序

            %计算每个用户的信号的强度
            for i = 1:Nu
                %针对Macro
                %选择最近的一个基站,计算对应的距离
                for j1 = 1:N1
                    dist_tmp1(j1) = sqrt((xu(i)-x1(j1))^2 + (yu(i)-y1(j1))^2);
                end
                dist1 = min(dist_tmp1);
                P1(i) = Pt1*h*DeltaB1*dist1^(-alpha1);

                %针对Micro
                %选择最近的一个基站,计算对应的距离
                for j2 = 1:N2
                    dist_tmp2(j2) = sqrt((xu(i)-x2(j2))^2 + (yu(i)-y2(j2))^2);
                end
                dist2 = min(dist_tmp2);
                P2(i) = Pt2*h*DeltaB2*dist2^(-alpha2);
                %选择较大的一个联结
                [V,I] = max([P1(i),P2(i)]);
                J(i)  = I; 
            end
            %计算得到的J为每个用户对应选择的基站标号
            J;

            %根据如下规则计算SINR
            %定义与 Macro层BS连接的用户集合
            U1 = find(J==1);
            %定义与 Micro层BS连接的用户集合
            U2 = find(J==2);


            %计算SINR1和RATE1
            %计算SINR2和RATE2
            SINR1   = zeros(1,Nu);
            SINR2   = zeros(1,Nu);
            RATE1   = zeros(1,Nu);
            RATE2   = zeros(1,Nu);
            DeltaT1 = zeros(1,Nu);
            DeltaT2 = zeros(1,Nu);

            for i = 1:Nu
                %计算SINR1和RATE1
                if J(i) == 1
                   %%%%%%%%%%%%%%%%%%%%%%%%%%%%%%%%%%%%%%%%%%%%%%%%%%%%%%%%%%%%%%%%%%%% 
                   for j1 = 1:N1
                       dist_tmp1(j1) = sqrt((xu(i)-x1(j1))^2 + (yu(i)-y1(j1))^2);
                   end
                   for j2 = 1:N2
                       dist_tmp2(j2) = sqrt((xu(i)-x2(j2))^2 + (yu(i)-y2(j2))^2);
                   end       
                   [V1,I1]= min(dist_tmp1);
                   dist1  = V1;
                   FZ     = Pt1*h*dist1^(-alpha1); 
                   %%%%%%%%%%%%%%%%%%%%%%%%%%%%%%%%%%%%%%%%%%%%%%%%%%%%%%%%%%%%%%%%%%%%
                   ind1   = 0;
                   tmps   = [];
                   for j1 = 1:N1
                       if (j1 < I1) | (j1 >I1)
                          ind1 = ind1 + 1;
                          tmps(ind1) = Pt1*h*dist_tmp1(j1)^(-alpha1); 
                       end
                   end
                   FM1   = sum(tmps); 
                   %%%%%%%%%%%%%%%%%%%%%%%%%%%%%%%%%%%%%%%%%%%%%%%%%%%%%%%%%%%%%%%%%%%%
                   tmps  = [];
                   for j1 = 1:N2
                       tmps(j1) = Pt2*h*dist_tmp2(j1)^(-alpha2); 
                   end
                   FM2   = sum(tmps); 
                   SINR1(i)   = FZ/(FM1+FM2+10^(delta2/20)/1000);
                   RATE1(i)   = B*log2(1+SINR1(i));
                   DeltaT1(i) = epsl/RATE1(i);
                else
                   SINR1(i)   = 0;
                   RATE1(i)   = 0;
                   DeltaT1(i) = 0; 
                end


                %计算SINR2和RATE2
                if J(i) == 2
                   %%%%%%%%%%%%%%%%%%%%%%%%%%%%%%%%%%%%%%%%%%%%%%%%%%%%%%%%%%%%%%%%%%%% 
                   for j1 = 1:N1
                       dist_tmp1(j1) = sqrt((xu(i)-x1(j1))^2 + (yu(i)-y1(j1))^2);
                   end
                   for j2 = 1:N2
                       dist_tmp2(j2) = sqrt((xu(i)-x2(j2))^2 + (yu(i)-y2(j2))^2);
                   end       
                   [V2,I2]= min(dist_tmp2);
                   dist2  = V2;
                   FZ     = Pt2*DeltaB2*h*dist2^(-alpha2); 
                   %%%%%%%%%%%%%%%%%%%%%%%%%%%%%%%%%%%%%%%%%%%%%%%%%%%%%%%%%%%%%%%%%%%%
                   tmps   = [];
                   for j1 = 1:N1
                       tmps(j1) = Pt1*h*dist_tmp1(j1)^(-alpha1); 
                   end
                   FM1   = sum(tmps); 
                   %%%%%%%%%%%%%%%%%%%%%%%%%%%%%%%%%%%%%%%%%%%%%%%%%%%%%%%%%%%%%%%%%%%%
                   tmps  = [];
                   ind2  = 0;
                   for j1 = 1:N2
                       if (j1 < I2) | (j1 >I2)
                          ind2 = ind2 + 1;
                          tmps(ind2) = Pt2*h*dist_tmp2(j1)^(-alpha2); 
                       end
                   end
                   FM2   = sum(tmps); 
                   SINR2(i)   = FZ/(FM1+FM2+10^(delta2/20)/1000);
                   RATE2(i)   = B*log2(1+SINR2(i));
                   DeltaT2(i) = epsl/RATE2(i); 
                else
                   SINR2(i)   = 0;
                   RATE2(i)   = 0;
                   DeltaT2(i) = 0; 
                end    
            end

            %计算E
            Pbs1 = zeros(1,Nu);
            Pm1  = zeros(1,Nu);
            Pbs2 = zeros(1,Nu);
            Pm2  = zeros(1,Nu); 
12_011m

4.本算法原理
网络通信系统的Voronoi图显示与能耗分析是一种结合网络通信和图形学的方法,用于研究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能量消耗情况。通过Voronoi图,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可达性和连接关系,同时分析网络的能耗分布和优化方法。

   Voronoi图,也称为泰森多边形,是一种基于点集的分割图形。在这个图中,每个点被表示为一个顶点,每个顶点周围区域内的其他点都距离该点最近。通过Voronoi图,我们可以将一个连续的平面分割为若干个不重叠的区域,使得每个区域都包含一个顶点。

   在网络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作为Voronoi图的顶点,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作为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网络拓扑结构转化为图形结构,从而更直观地展示网络的连接关系。

   Voronoi图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计算几何中的一些基本算法。以下是生成Voronoi图的基本步骤:

确定顶点集:在网络通信系统中,顶点集可以由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构成。
确定距离函数:距离函数用于计算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在Voronoi图中,距离函数通常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或曼哈顿距离。
计算最小生成树:最小生成树是一种包含所有顶点且边权值最小的树形结构。在网络通信系统中,最小生成树可以用于表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常用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有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生成Voronoi图:根据最小生成树和距离函数,我们可以生成Voronoi图。在生成过程中,对于每个顶点,我们计算其周围区域内的其他顶点距离该点的距离,并将这些顶点连接起来形成边。最终得到的图形就是Voronoi图。
在网络通信系统中,能耗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能耗分析旨在研究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以便进行优化和节能。在进行能耗分析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传输能耗:节点在传输数据时需要消耗能量。传输能耗与传输距离、传输速率以及传输功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传输距离越远,传输速率越高,传输功率越大,则传输能耗也越大。
接收能耗:节点在接收数据时也需要消耗能量。接收能耗与接收速率、接收功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接收速率越高,接收功率越大,则接收能耗也越大。
处理能耗:节点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消耗能量。处理能耗与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指令执行能耗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越高,指令执行能耗越大,则处理能耗也越大。
空闲能耗:节点在空闲状态下也需要消耗能量。空闲能耗与节点的待机功耗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节点的待机功耗越大,则空闲能耗也越大。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存储
时间序列预测新突破:深入解析循环神经网络(RNN)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时间序列预测是数据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金融行业中。准确的时间序列预测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比如股票价格预测、汇率变动预测等。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及其变体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探讨RNN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模型来进行金融数据分析。
180 2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苦瓜生长含水量预测模型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苦瓜生长含水量预测模型,通过温度(T)、风速(v)、模型厚度(h)等输入特征,预测苦瓜的含水量。采用Matlab2022a开发,核心代码附带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未知样本含水量变化规律的预测,为干燥过程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
1天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法律框架:全球视角下的合规性分析
网络安全法律框架:全球视角下的合规性分析
9 1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5G
基于MIMO系统的SDR-AltMin混合预编码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基于MIMO系统的SDR-AltMin混合预编码算法通过结合半定松弛和交替最小化技术,优化大规模MIMO系统的预编码矩阵,提高信号质量。Matlab 2022a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计算复杂度。核心程序包括预编码和接收矩阵的设计,以及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评估。
16 3
|
10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算法
网络空间安全之一个WH的超前沿全栈技术深入学习之路(9):WireShark 简介和抓包原理及实战过程一条龙全线分析——就怕你学成黑客啦!
实战:WireShark 抓包及快速定位数据包技巧、使用 WireShark 对常用协议抓包并分析原理 、WireShark 抓包解决服务器被黑上不了网等具体操作详解步骤;精典图示举例说明、注意点及常见报错问题所对应的解决方法IKUN和I原们你这要是学不会我直接退出江湖;好吧!!!
网络空间安全之一个WH的超前沿全栈技术深入学习之路(9):WireShark 简介和抓包原理及实战过程一条龙全线分析——就怕你学成黑客啦!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贝叶斯优化CNN-LSTM网络的数据分类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BO)的CNN-LSTM网络在数据分类中的应用。通过MATLAB 2022a实现,优化前后效果对比明显。核心代码附带中文注释和操作视频,涵盖BO、CNN、LSTM理论,特别是BO优化CNN-LSTM网络的batchsize和学习率,显著提升模型性能。
|
22天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三帧差算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系统FPGA实现,包含testbench和MATLAB辅助验证程序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FPGA与MATLAB实现的三帧差算法运动目标检测。使用Vivado 2019.2和MATLAB 2022a开发环境,通过对比连续三帧图像的像素值变化,有效识别运动区域。项目包括完整无水印的运行效果预览、详细中文注释的代码及操作步骤视频,适合学习和研究。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基于GWO灰狼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分组卷积神经网络(GroupCNN)和灰狼优化(GWO)的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算法运行效果良好,无水印展示。使用Matlab2022a开发,提供完整代码及详细中文注释。GroupCNN通过分组卷积减少计算成本,GWO则优化超参数,提高预测性能。项目包含操作步骤视频,方便用户快速上手。
|
4天前
|
边缘计算 5G 数据处理
5G网络能耗管理:绿色通信的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30天】
18 0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WOA鲸鱼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一种基于WOA优化的GroupCNN分组卷积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使用Matlab2022a开发,提供无水印运行效果预览及核心代码(含中文注释)。算法通过WOA优化网络结构与超参数,结合分组卷积技术,有效提升预测精度与效率。分组卷积减少了计算成本,而WOA则模拟鲸鱼捕食行为进行优化,适用于多种连续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