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度学习模型在GPU上运行更快?

简介: 为什么深度学习模型在GPU上运行更快?

引言

当前,提到深度学习,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利用GPU来提升运算效率。GPU最初是为了加速图像渲染和2D、3D图形处理而设计的。但它们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使得它们在深度学习等更广泛的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度学习模型开始采用GPU是在2000年代中期到晚期,到了2012年,随着AlexNet的诞生,这种使用变得极为普遍。AlexNet是由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和Geoffrey Hinton共同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它在2012年的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中获胜。这一胜利不仅证明了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上的巨大潜力,也展示了使用GPU进行大型模型训练的优势。

自那以后,使用GPU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变得日益流行,这也催生了PyTorch和TensorFlow等框架的诞生。如今,我们只需在PyTorch中简单地写上.to("cuda"),即可将数据传输至GPU,期待训练过程能够更快。但深度学习算法是如何在实际中利用GPU的计算能力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深度学习架构,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s)、循环神经网络(RNNs)和变换器(transformers),本质上是通过矩阵加法、矩阵乘法以及对矩阵应用函数等数学运算构建的。如果我们能够优化这些运算,就能提升深度学习模型的效率。

让我们从基础开始。设想你需要将两个向量A和B相加得到向量C,即C = A + B。

在 C 中的一个简单实现是:

void AddTwoVectors(flaot A[], float B[], float C[]) {
   
   
    for (int i = 0; i < N; i++) {
   
   
        C[i] = A[i] + B[i];
    }
}

你可能会注意到,计算机需要逐个遍历向量中的元素,每次迭代都依次将一对元素相加。这些加法操作是独立进行的,即对第i个元素对的加法并不依赖于其他任何元素对。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同时进行这些操作,一次性并行地完成所有元素对的加法,又会如何呢?

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利用CPU的多线程功能,来并行处理所有的计算任务。但是,在处理深度学习模型时,我们面对的是包含数百万元素的大型向量。一般CPU能够同时处理的线程数量大约只有十几个。

这时,GPU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现代GPU能够同时执行数百万的线程,极大地提升了对这些庞大向量进行数学运算的效率。

GPU 与 CPU 比较

虽然CPU在单个操作的速度上可能超过GPU,但GPU的真正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并行处理功能。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两者设计初衷的差异。CPU的设计宗旨是尽可能快速地完成一系列操作序列,它能够同时处理的线程数量有限,大约只有几十个;相比之下,GPU的设计宗旨是为了能够同时执行数百万条线程,即便这意味着牺牲了单个线程的执行速度。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CPU比作一辆法拉利跑车,而GPU则相当于一辆大巴。如果你只需要运送一个人,那么法拉利(CPU)无疑是更佳的选择。但如果你的任务是运送一群人,尽管法拉利(CPU)每次运送的速度更快,但大巴(GPU)却能够一次性将所有人送达,这样一次性完成运输的速度,要比法拉利多次往返运送要快得多。所以,CPU更适合执行顺序串行操作,而GPU则更擅长处理并行操作。

为了实现更强的并行处理功能,GPU在设计时将更多的晶体管资源用于执行数据处理任务,而不是像CPU那样,将大量晶体管用于数据缓存和流程控制,这样做是为了提升单线程的处理速度和复杂指令的执行效率。

下面的图表展示了CPU和GPU在芯片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CPU配备了功能强大的核心和更为复杂的缓存内存结构(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晶体管资源)。这样的设计让CPU在处理顺序任务时更为迅速。而GPU则侧重于拥有众多核心,以此来达到更高的并行处理水平。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基础概念,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该如何发挥这些并行计算的优势呢?

CUDA简介

当您启动某个深度学习模型时,您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像PyTorch或TensorFlow这样的流行Python库。但这些库的底层实际上是在运行C/C++代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外,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您可能会利用GPU来提升处理速度。这就引入了CUDA的概念!CUDA,即Compute Unified Architecture,是NVIDIA为其GPU开发的一个平台,用于执行通用计算任务。因此,DirectX被游戏引擎用于图形计算,而CUDA则允许开发者将NVIDIA的GPU计算能力整合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不仅限于图形渲染。

为了实现这一点,CUDA提供了一个基于C/C++的简洁接口(CUDA C/C++),它能够访问GPU的虚拟指令集和一些特定操作,比如在CPU和GPU之间传输数据。

在我们深入之前,先来理解一些基本的CUDA编程概念和术语:

  • host:指CPU及其内存;
  • device:指GPU及其内存;
  • kernel:指在设备(GPU)上执行的函数;

在用CUDA编写的简单代码中,程序在host(CPU)上运行,将数据发送至device(GPU),并启动kernel(函数)在device(GPU)上执行。这些kernel由多个线程并行执行。执行完毕后,结果会从device(GPU)传回host(CPU)。

现在,让我们回到添加两个向量的问题上:

#include <stdio.h>

void AddTwoVectors(flaot A[], float B[], float C[]) {
   
   
    for (int i = 0; i < N; i++) {
   
   
        C[i] = A[i] + B[i];
    }
}

int main() {
   
   
    ...
    AddTwoVectors(A, B, C);
    ...
}

在CUDA C/C++编程环境中,开发者能够创建被称为kernels的C/C++函数,这些函数一旦被触发,就能由N个不同的CUDA线程同时执行N次。

定义一个kernel时,我们用global关键字来声明,而执行这个kernel的CUDA线程数量可以通过特殊的<<<...>>>标记来设置: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Vectors(float A[], float B[], float C[]) {
   
   
    int i = threadIdx.x;
    C[i] = A[i] + B[i];
}

int main() {
   
   
    ...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N threads
    AddTwoVectors<<<1, N>>>(A, B, C);
    ...
}

每个执行核心(thread)在运行核心函数(kernel)时,都会被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核心标识符 threadIdx,这个标识符可以在核心函数内部通过内建变量来获取。上述代码实现了两个大小为N的向量A和B的相加操作,并将相加结果存放到向量C中。你会注意到,与传统的顺序循环处理每一对元素相加的方式不同,CUDA技术允许我们通过并行使用N个核心来同时完成所有这些操作。

但在我们实际运行这段代码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需要牢记的是,核心函数是在设备(GPU)上执行的。这意味着它使用的所有数据都应当存储在GPU的内存中。我们可以通过调用CUDA提供的一系列内建函数来完成这一数据的迁移: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Vectors(float A[], float B[], float C[]) {
   
   
    int i = threadIdx.x;
    C[i] = A[i] + B[i];
}

int main() {
   
   

    int N = 1000; // Size of the vectors
    float A[N], B[N], C[N]; // Array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float *d_A, *d_B, *d_C; // Device pointer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Allocate memory on the device for vectors A, B, and C
    cudaMalloc((void **)&d_A,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B,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C, N * sizeof(float));

    // Copy vectors A and B from host to device
    cudaMemcpy(d_A, A,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cudaMemcpy(d_B, B,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N threads
    AddTwoVectors<<<1, N>>>(d_A, d_B, d_C);

    // Copy vector C from device to host
    cudaMemcpy(C, d_C,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DeviceToHost);

}

我们不能将变量A、B和C直接传入核心函数,而应该使用指针。在CUDA编程中,你无法在核心函数调用(标记为<<<...>>>)中直接使用主机上的数组(比如示例中的A、B和C)。核心函数是在设备内存中运行的,因此你需要将设备指针(d_A、d_B和d_C)传入核心函数,以便它能够进行操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通过调用cudaMalloc函数在设备上分配内存,并利用cudaMemcpy函数在主机内存和设备内存之间传输数据。

现在,我们可以在代码的最后添加向量A和B的初始化步骤,并在结束时刷新CUDA内存。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Vectors(float A[], float B[], float C[]) {
   
   
    int i = threadIdx.x;
    C[i] = A[i] + B[i];
}

int main() {
   
   

    int N = 1000; // Size of the vectors
    float A[N], B[N], C[N]; // Array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Initialize vectors A and B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 1;
        B[i] = 3;
    }

    float *d_A, *d_B, *d_C; // Device pointer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Allocate memory on the device for vectors A, B, and C
    cudaMalloc((void **)&d_A,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B,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C, N * sizeof(float));

    // Copy vectors A and B from host to device
    cudaMemcpy(d_A, A,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cudaMemcpy(d_B, B,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N threads
    AddTwoVectors<<<1, N>>>(d_A, d_B, d_C);

    // Copy vector C from device to host
    cudaMemcpy(C, d_C,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DeviceToHost);

    // Free device memory
    cudaFree(d_A);
    cudaFree(d_B);
    cudaFree(d_C);
}

此外,我们在核心函数调用之后,需要加入 cudaDeviceSynchronize(); 这个调用。这个函数的作用是确保主机线程与设备之间的同步。调用此函数后,主机线程会暂停,直到设备上所有先前发出的CUDA命令都执行完毕才会继续。

此外,重要的是要加入一些CUDA错误检查机制,以便我们能够发现GPU上的错误。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检查,代码会持续执行主机线程(即CPU的线程),这将使得发现与CUDA相关的错误变得困难。

以下是这两种技术的实现方法: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Vectors(float A[], float B[], float C[]) {
   
   
    int i = threadIdx.x;
    C[i] = A[i] + B[i];
}

int main() {
   
   

    int N = 1000; // Size of the vectors
    float A[N], B[N], C[N]; // Array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Initialize vectors A and B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 1;
        B[i] = 3;
    }

    float *d_A, *d_B, *d_C; // Device pointer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Allocate memory on the device for vectors A, B, and C
    cudaMalloc((void **)&d_A,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B,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C, N * sizeof(float));

    // Copy vectors A and B from host to device
    cudaMemcpy(d_A, A,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cudaMemcpy(d_B, B,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N threads
    AddTwoVectors<<<1, N>>>(d_A, d_B, d_C);

    // Check for error
    cudaError_t error = cudaGetLastError();
    if(error != cudaSuccess) {
   
   
        printf("CUDA error: %s\n", cudaGetErrorString(error));
        exit(-1);
    }

    // Waits untill all CUDA threads are executed
    cudaDeviceSynchronize();

    // Copy vector C from device to host
    cudaMemcpy(C, d_C,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DeviceToHost);

    // Free device memory
    cudaFree(d_A);
    cudaFree(d_B);
    cudaFree(d_C);
}

为了编译和执行CUDA程序,首先得保证你的计算机上已经安装了CUDA工具集。接着,你可以利用NVIDIA的CUDA编译器nvcc来编译你的代码。如果你的计算机不具备GPU,你可以考虑使用Google Colab平台。你只需在“Runtime”菜单下的“Notebook settings”选项中选择相应的GPU,然后将你的代码保存为example.cu文件,并执行它。

%%shell
nvcc example.cu -o compiled_example # compile
./compiled_example # run

# you can also run the code with bug detection sanitizer
compute-sanitizer --tool memcheck ./compiled_example

不过,我们的代码优化还有待提升。例如,上述示例中的向量大小仅为N = 1000。这个数值偏小,不足以完全体现GPU的并行处理优势。在深度学习问题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包含数百万参数的大型向量。如果我们尝试将N设置为500000,并像之前的例子那样以<<<1, 500000>>>的方式调用核心函数,会遇到错误。因此,为了优化代码并执行这样的操作,我们首先需要理解CUDA编程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线程的层级结构。

线程层次结构

核心函数的调用是通过<<>>这样的标记来完成的。比如,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我们执行了1个包含N个CUDA线程的区块。但是,每个区块支持的线程数是有上限的。这是因为区块内的所有线程都需要位于同一个流式多处理器核心上,并且需要共享该核心的内存资源。

你可以通过以下代码片段来查询这个上限值:

int device;
cudaDeviceProp props;
cudaGetDevice(&device);
cudaGetDeviceProperties(&props, device);
printf("Maximum threads per block: %d\n", props.maxThreadsPerBlock);

在Colab平台的当前GPU配置中,单个线程块最多可以包含1024个线程。因此,为了在示例中处理大型向量,我们需要更多的线程块来执行更多的线程。同时,这些线程块被进一步组织成更大的结构——网格,就像下面展示的那样:

现在,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访问线程 ID: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所以,我们的脚本变成: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Vectors(float A[], float B[], float C[], int N) {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f (i < N) // To avoid exceeding array limit
        C[i] = A[i] + B[i];
}

int main() {
    int N = 500000; // Size of the vectors
    int threads_per_block;
    int device;
    cudaDeviceProp props;
    cudaGetDevice(&device);
    cudaGetDeviceProperties(&props, device);
    threads_per_block = props.maxThreadsPerBlock;
    printf("Maximum threads per block: %d\n", threads_per_block); // 1024

    float A[N], B[N], C[N]; // Array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Initialize vectors A and B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 1;
        B[i] = 3;
    }

    float *d_A, *d_B, *d_C; // Device pointers for vectors A, B, and C

    // Allocate memory on the device for vectors A, B, and C
    cudaMalloc((void **)&d_A,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B, N * sizeof(float));
    cudaMalloc((void **)&d_C, N * sizeof(float));

    // Copy vectors A and B from host to device
    cudaMemcpy(d_A, A,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cudaMemcpy(d_B, B,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HostToDevice);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multiple blocks and threads_per_block threads per block
    int number_of_blocks = (N + threads_per_block - 1) / threads_per_block;
    AddTwoVectors<<<number_of_blocks, threads_per_block>>>(d_A, d_B, d_C, N);

    // Check for error
    cudaError_t error = cudaGetLastError();
    if (error != cudaSuccess) {
        printf("CUDA error: %s\n", cudaGetErrorString(error));
        exit(-1);
    }

    // Wait until all CUDA threads are executed
    cudaDeviceSynchronize();

    // Copy vector C from device to host
    cudaMemcpy(C, d_C, N * sizeof(float), cudaMemcpyDeviceToHost);

    // Free device memory
    cudaFree(d_A);
    cudaFree(d_B);
    cudaFree(d_C);

}

性能对比

下面对不同向量大小的两个向量相加运算的 CPU 和 GPU 计算进行了比较。

显而易见,GPU处理的性能优势在处理大规模向量N时才会明显体现出来。此外,需要记住的是,这里的时间比较仅针对核心函数的执行时间,并未包括在主机和设备间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间。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传输时间可能并不显著,但在我们只进行简单加法操作的情况下,这部分时间却相对较长。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GPU在处理那些既计算密集又高度可并行化的计算任务时,才能真正发挥其性能优势。

多维线程

明白了,我们现在掌握了如何提升基本数组操作效率的方法。但在深度学习模型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需要处理矩阵和张量的操作。回顾我们之前的示例,我们仅使用了一维区块,每个区块包含N个线程。实际上,我们可以执行更高维度的区块(最多可至三维)。因此,如果你需要进行矩阵运算,可以方便地设置一个NxM的线程区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row = threadIdx.x和col = threadIdx.y来获取矩阵的行和列索引。此外,为了简化操作,可以使用dim3数据类型来指定区块的数量和每个区块中的线程数。

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两个矩阵的相加操作。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Matrices(float A[N][N], float B[N][N], float C[N][N]) {
   
   
    int i = threadIdx.x;
    int j = threadIdx.y;
    C[i][j] = A[i][j] + B[i][j];
}

int main() {
   
   
    ...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1 block of NxN threads
    dim3 threads_per_block(N, N);
    AddTwoMatrices<<<1, threads_per_block>>>(A, B, C);
    ...
}

您还可以扩展此示例以处理多个块:

#include <stdio.h>

// Kernel definition
__global__ void AddTwoMatrices(float A[N][N], float B[N][N], float C[N][N]) {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 blockIdx.y * blockDim.y + threadIdx.y;
    if (i < N && j < N) {
   
   
        C[i][j] = A[i][j] + B[i][j];
    }
}

int main() {
   
   
    ...
    // Kernel invocation with 1 block of NxN threads
    dim3 threads_per_block(32, 32);
    dim3 number_of_blocks((N + threads_per_block.x - 1) ∕ threads_per_block.x, (N + threads_per_block.y - 1) ∕ threads_per_block.y);
    AddTwoMatrices<<<number_of_blocks, threads_per_block>>>(A, B, C);
    ...
}

您可以按照这个示例的思路,进一步扩展到处理三维数据的操作。

既然您已经掌握了多维数据的操作方式,接下来要学习另一个既重要又简单的概念:在核心函数内部如何调用函数。这通常是通过device关键字来实现的。使用device关键字定义的函数可以直接在设备(即GPU)上调用。这意味着,这些函数只能在global核心函数或其他device函数中被调用。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在向量上应用sigmoid函数——这是深度学习模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操作。

#include <math.h>

// Sigmoid function
__device__ float sigmoid(float x) {
   
   
    return 1 / (1 + expf(-x));
}

// Kernel definition for applying sigmoid function to a vector
__global__ void sigmoidActivation(float input[], float output[]) {
   
   
    int i = threadIdx.x;
    output[i] = sigmoid(input[i]);

}

明白了CUDA编程的基础关键概念后,您就可以着手编写CUDA核心函数了。对于深度学习模型,它们通常包含一系列矩阵和张量操作,比如求和、乘法、卷积、归一化等操作。以矩阵乘法为例,一个简单的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并行处理:

// GPU version

__global__ void matMul(float A[M][N], float B[N][P], float C[M][P]) {
   
   
    int row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col = blockIdx.y * blockDim.y + threadIdx.y;

    if (row < M && col < P) {
   
   
        float C_value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C_value += A[row][i] * B[i][col];
        }
        C[row][col] = C_value;
    }
}

现在将其与下面两个矩阵乘法的普通 CPU 实现进行比较:

// CPU version

void matMul(float A[M][N], float B[N][P], float C[M][P]) {
   
   
    for (int row = 0; row < M; row++) {
   
   
        for (int col = 0; col < P; col++) {
   
   
            float C_value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C_value += A[row][i] * B[i][col];
            }
            C[row][col] = C_value;
        }
    }
}

您可以注意到,在 GPU 版本上,我们的循环更少,从而可以更快地处理操作。下面是CPU和GPU在NxN矩阵乘法上的性能比较:

正如您所观察到的,随着矩阵大小的增加,矩阵乘法运算的 GPU 处理性能提升甚至更高。

现在,考虑一个基本的神经网络,它主要涉及 y = σ(Wx + b) 操作,如下所示:

这些操作主要包括矩阵乘法、矩阵加法以及将函数应用于数组,所有这些操作您都已经熟悉了并行化技术。因此,您现在能够从头开始实现在 GPU 上运行的您自己的神经网络!

总结

本文我们探讨了提升深度学习模型性能的GPU处理基础知识。PyTorch和TensorFlow等库应用了包含优化内存访问、批量处理等更高级概念的优化技术(它们使用了在CUDA基础上构建的库,比如cuBLAS和cuDNN)。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理解当你执行.to("cuda")并利用GPU运行深度学习模型时,背后所发生的机制。

相关实践学习
部署Stable Diffusion玩转AI绘画(GPU云服务器)
本实验通过在ECS上从零开始部署Stable Diffusion来进行AI绘画创作,开启AIGC盲盒。
相关文章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加工优化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加工优化的深度学习模型
99 59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市场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市场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15 5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Transformer模型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Transformer模型
7 1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开发者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优化器选择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在深度学习领域,优化器的选择对于模型训练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探讨了如何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优化器以提高模型性能。文章首先概述了几种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随机梯度下降法(SGD)、动量法、AdaGrad、RMSProp和Adam等;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优化器在不同数据集上训练神经网络时的效率与准确性差异;最后,提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规则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做出选择。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食品配送优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食品配送优化
13 2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11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蔬菜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8种常见的蔬菜图像数据集('土豆', '大白菜', '大葱', '莲藕', '菠菜', '西红柿', '韭菜', '黄瓜'),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蔬菜图片识别其名称。
9 0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库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营养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营养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32 6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储存管理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储存管理的深度学习模型
17 2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深度学习中的模型优化策略
【10月更文挑战第35天】在深度学习的海洋中,模型优化是那把能够引领我们抵达知识彼岸的桨。本文将从梯度下降法出发,逐步深入到动量、自适应学习率等高级技巧,最后通过一个实际代码案例,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策略以提升模型性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