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八项功能:
1、统一管控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跨云跨网多级管控能力,代理可以自动无感升级,具备对资源进行监、管、控的能力。企业基础设施正在从传统数据中心集约式IT架构加速向云计算架构转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基础设施将形成传统IT架构、私有云架构、公有云异构架构并存的格局,有的企业还将边缘架构等多种技术架构纳入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异构环境下一体化运维管理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因此,建设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提供底层统一的管控服务,包括三大基础服务能力一文件传输能力、实时任务执行能力、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力,满足对laaS层的所有管控需求,具备多数据中心异构资源的纳管能力。
2、平台多中心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平台级的多中心能力,如统一的用户中心、权限管理中心、消息中心、审计中心等。通过平台多中心能力的建设,将基础能力抽象提炼成平台各个中心,提供上层应用统一的用户身份、权限验证、消息通知、日志查询等通用能力,有效支撑运维场景工具的快速搭建,避免各个应用重复造轮子的现象,摆脱传统运维工具的烟囱式建设模式。
3、低代码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低代码能力,能实现部门、团队、岗位级SaaS定制以及场景工具拖拉拽。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应用软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研发生产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低代码开发平台作为不需要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工具,本质上是一种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创建需求的供给技术侧改革形式,其通过标准化“组件”和便捷“工具”,让不同编程技术基础的开发者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应用开发。
低代码开发平台通过降低技术能力门槛的方式,增加平台产品受众面,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应用开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开发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4、前后端开发框架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前后端开发框架能力。开发框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前端,提供了可拖拽的前端页面组装能力,可以生成前端的UI组件和代码;另一部分是后台,提供“后台开发框架”,集成了公共的后台模块,如登录、API调用等。基于PaaS平台“开发者中心”的服务,帮助运维人员低成本构建运营系统/工具。
为了让上层研发的工具SaaS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PaaS平台提供API、开放协议等方式来进行二次开发,将企业内已有系统接入PaaS体系中,便于上层的SaaS使用。
5、共性组件提炼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能够对运维的组件能力进行提炼,并作为共性组件为能力中心、场景中心提供服务。企业运维管理共性组件的提炼,是通过构建完整的数字化PaaS平台,将资源和通用能力模块化、组件化,充分与上层业务应用解耦合,从而实现价值敏捷交付、产品快速创新、用户体验提升和上下游生态扩展。
通过持续打造共性组件功能模块的完备性、易调用性、稳定性,为上层的IT工具和服务提供共性组件的数字化平台(即iPaaS平台),提供运维场景工具定制化的能力,实现业务系统和共性组件数字化平台的完全集成。
6、架构高可用双活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具备高可用、同城双活灾备能力,能实现多中心同城双活或两地三中心架构,安全、稳定、高效地支撑企业IT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通过一体化运维平台基础架构高可用的容错设计,实现故障自动切换的能力,提高运维工具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平台架构需要考虑全方位的高可用架构设计,如接入层的高可用设计、应用层的高可用设计、服务层的高可用设计、数据层的高可用设计。
7、微服务和容器架构能力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需要具备微服务和容器架构能力,实现平台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异构环境下,运维管理场景的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为了匹配运维工具开发和运营的敏捷交付要求,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向更敏捷、更主动的交付转型,支撑运维工具的快速交付和运维。平台的敏捷化需要结合云原生技术来实现,通过微服务架构设计实现应用开发的拆分与能力的松耦合,通过容器化部署实现应用的快速搭建、按需发布以及可弹性扩展。
8、统一数据交换共享能力
一体化运维平台需要通过API网关和ESB服务总线等机制,实现与外界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通过 API网关提供API托管服务能力,可以帮助开发者创建、发布、维护和保护API,以快速、低成本、低风险地开放系统的数据或服务。ESB服务总线支持组件编码接入和在线自助接入两种接入方式,并提供了统一的用户认证、应用鉴权、协议转换、请求转发、流量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基于统一数据交换共享的能力,打破数据孤岛,集成企业现有系统的能力,为上层业务提供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