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简介: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物联网(IoT)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感知层利用传感器(如DHT11)收集环境数据;网络层通过ESP8266等设备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应用层提供用户服务,如Node-RED实现数据可视化。示例代码展示了Arduino读取温湿度,ESP8266连接Wi-Fi及Node-RED数据可视化流程。物联网架构为数据处理与服务提供全面支持,预示其在各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一个由众多相互连接的物理设备组成的网络,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物联网的架构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一、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它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这些设备负责收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声音、运动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上层网络层。

示例代码(使用Arduino和DHT11传感器):

#include <DHT.h>

#define DHTPIN 2
#define DHTTYPE DHT11

DHT dht(DHTPIN, DHTTYPE);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dht.begin();
}

void loop() {
   
  delay(2000);

  float h = dht.readHumidity();
  float t = dht.readTemperature();

  Serial.print("Humidity: ");
  Serial.print(h);
  Serial.print("%  ");
  Serial.print("Temperature: ");
  Serial.print(t);
  Serial.println(" C");
}
AI 代码解读

这段代码使用了Arduino开发板和DHT11温湿度传感器来收集环境数据。在setup函数中,我们初始化了串口通信和DHT传感器。在loop函数中,我们定期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串口将这些数据发送出去。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从感知层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

二、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输到云端或其他设备。这一层包括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

示例代码(使用ESP8266 Wi-Fi模块):

#include <ESP8266WiFi.h>

const char* ssid = "yourSSID";
const char* password = "yourPASSWORD";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WiFi.begin(ssid, password);
}

void loop() {
   
  if (WiFi.status() == WL_CONNECTED) {
   
    // 连接到Wi-Fi后,可以发送数据到服务器
    // 这里仅为示例,实际发送数据需要根据服务器的API进行编码
    Serial.println("Connected to Wi-Fi");
  } else {
   
    Serial.println("Wi-Fi Disconnected");
  }
}
AI 代码解读

这段代码使用了ESP8266 Wi-Fi模块来连接Wi-Fi网络。在setup函数中,我们设置了Wi-Fi的SSID和密码,并尝试连接到网络。在loop函数中,我们检查Wi-Fi的连接状态,如果连接成功,就可以发送数据到云端服务器。

三、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顶层,它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基于物联网数据的应用服务。应用层的实现依赖于软件应用和用户界面设计,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

示例代码(使用Node-RED进行数据可视化):

Node-RED是一个开源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用来快速搭建物联网应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Node-RED流程示例,该流程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在图表上。

首先,你需要安装Node-RED环境,并创建一个新的流程。然后,你可以从左侧的节点库中拖拽不同的节点到画布上,并进行连接。

  1. 拖拽一个inject节点到画布上,并配置它发送模拟的温度数据。
  2. 拖拽一个function节点到画布上,并编写JavaScript代码来解析接收到的数据。
  3. 拖拽一个debug节点到画布上,以便在Node-RED控制台查看数据。
  4. 拖拽一个chart节点到画布上,将其配置为显示温度数据。

连接所有节点后,部署流程,并点击inject节点发送数据,你应该能够在图表上看到温度数据的变化。

总结:

物联网的三层架构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从数据的收集到传输,再到最终的应用和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物联网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目录
打赏
0
2
2
0
225
分享
相关文章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内核到应用层的全面解析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Android系统架构分析,从底层的Linux内核到顶层的应用程序框架。我们将探讨Android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各层之间的交互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协作以支持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通过本篇文章,开发者和爱好者可以更深入理解Android平台的工作原理,从而优化开发流程和提升应用性能。
C 语言物联网开发之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难题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物联网开发中遇到的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挑战,分析了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Linux内核到应用层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Android操作系统的复杂架构,从其基于Linux的内核到丰富多彩的应用层。我们将探讨Android的各个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环境、以及核心库等,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广泛的设备和应用。通过本文,您将对Android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如何平衡开放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在多样化的设备上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物联网:NB卡是否支持2/3/4G网络
在讨论“NB卡是否支持2/3/4G网络”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NB卡”指的是什么。在通信领域中,“NB卡”通常指的是支持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的SIM卡或模块。NB-IoT是一种专为物联网设计的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它基于现有的蜂窝网络进行构建,但专注于低功耗广域网(LPWAN)应用。
探索未来网络:物联网安全的最佳实践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互联。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本文将探讨在设计、实施和维护物联网系统时,如何遵循一些最佳实践来确保其安全性。通过深入分析各种案例和策略,我们将揭示如何保护物联网设备免受潜在威胁,同时保持其高效运行。
191 5
物联网卡:物联网卡网络不稳定的解决办法
物联网卡(IoT SIM卡)网络不稳定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网络覆盖、SIM卡状态、设备配置、服务提供商的网络问题以及数据使用量限制等。以下是一些解决物联网卡网络不稳定的操作建议:
物联网僵尸网络和 DDoS 攻击的 CERT 分析
物联网僵尸网络和 DDoS 攻击的 CERT 分析
北斗行业是否还在使用2G网络的物联网卡
在探讨北斗行业是否还在使用2G网络的物联网卡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北斗导航系统本身与物联网卡(SIM卡)之间的关联,以及当前物联网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云计算的未来:云原生架构与微服务的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如容器化和微服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开发。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流程,提升业务敏捷性,并探索其对企业IT架构的深远影响。 ####
179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