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
传输层的作用:区分不同的流量
定义数据的两种传输方式: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 UDP: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保证传输可靠性的两种机制:
- 确认机制
- 重传输机制
保证面向连接:
TCP 三次握手机制
TCP/IP模型:
- 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 会话层)
- 端到端层(传输层)
- 互联网层(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通信协议,数据在传输前要建立连接,传输完毕后还要断开连接。
TCP的数据结构:
序列号:32个二进制 ,发送数据的顺序
确认号:32个二进制 ,确认数据时使用的
带阴影的几个字段需要重点说明一下:
(1) 序号:Seq(Sequence Number)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计算机A发送到计算机B的数据包的序号,计算机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2) 确认号:Ack(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占32位,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发送,Ack = Seq + 1。
(3) 标志位:每个标志位占用1Bit,共有6个,分别为 URG、ACK、PSH、RST、SYN、FIN,具体含义如下:
- URG: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有效。
- ACK:确认序号有效。
-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
- RST:重置连接。
- SYN:建立一个新连接。
- FIN:断开一个连接。
对英文字母缩写的总结:Seq 是 Sequence 的缩写,表示序列;Ack(ACK) 是 Acknowledge 的缩写,表示确认;SYN 是 Synchronous 的缩写,愿意是“同步的”,这里表示建立同步连接;FIN 是 Finish 的缩写,表示完成。
OSI与TCP/IP模型区别:
相同点: 均是定义了数据的封装标准
- OSI 模型数据封装必须具有完整的封装; TCP/IP支持跨层封装
- OSI 一般理论 ; TCP/IP 一般用于工业生产
- OSI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TCP/IP仅仅支持IP协议栈(IPV4 IPV6)
- 层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