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怎么理解?

简介: 【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怎么理解?

什么是转换器模式?

转换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用于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进行转换,而不需要改变原型的实际逻辑。这是一种在软件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模式,它有助于保持代码的整洁和组织。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不同层之间转换对象的需求。比如,我们可能需要将领域模型转换为视图模型,或者反之。这个时候,转换器模式就派上用场了。

Go实现

在Go中,我们经常使用结构体来表示实体,由于Go的编程哲学是简洁和实用,我们通常直接在目标结构体中定义转换方法。

首先是我们的两种员工类型:

type EmployeeSrc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type EmployeeDst struct {
    FullName string
    Age int
}

然后,在EmployeeDst中定义转换函数:

func (e *EmployeeDst) From(src *EmployeeSrc) {
    e.FullName = src.Name
    e.Age = src.Age
}

Java实现

在Java中,由于它的面向对象特性,我们通常使用一个专门的转换器类来处理转换。

首先是两种类型的员工类:

public class EmployeeSrc {
    String name;
    int age;
    //getter, setter..
}

public class EmployeeDst {
    String fullName;
    int age;
    //getter, setter..
}

然后定义一个专门的转换器类:

public class EmployeeConverter {
    public static EmployeeDst fromSource(EmployeeSrc src) {
        EmployeeDst dst = new EmployeeDst();
        dst.setFullName(src.getName());
        dst.setAge(src.getAge());
        return dst;
    }
}

转换器模式的优缺点与比较

使用转换器模式,我们可以明确分离对象转换的逻辑,使代码更加整齐和模块化。同时,也方便我们进行单元测试和重用转换逻辑。


但是,如果转换过程非常复杂或者包含一些业务逻辑,使用转换器模式可能使得代码更加难以理解和维护。

应用场景

转换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数据转换:当我们在处理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或者需要展示在前端界面的数据时,往往需要进行数据的转换。此时,转换器模式就非常有用了。例如,我们可能需要将数据库返回的日期从长整型转换为特定格式的字符串以便展示。


2、对象映射:当我们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但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可以转换的(例如领域模型和DTO,或者领域模型和视图模型),我们就可以使用转换器模式进行相应的对象映射。


3、API设计:当你设计一个API时,你的内部模型可能会有一些你不想暴露给消费者的信息。使用转换器模式,你可以轻松地将你的内部模型转换为API模型。


4、跨系统通信:当两个使用不同数据结构或标准的系统需要进行通信时,转换器模式就能派上用场了。例如,在SOAP和RESTful服务之间进行通信时,可能需要先将SOAP消息转换为RESTful消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转换器模式的应用场景,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会用到这种模式。


要始终记住的一点是:当你发现你需要在多个地方进行类似的对象转换时,或者你发现你的转换逻辑开始变得复杂和混乱时,使用转换器模式可能是一个好选择。


如果上面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哦,我会分享更多的经验~

目录
打赏
0
1
1
0
39
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Adpter)
一、入门 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Java中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的核心作用就像现实中的电源转换器一样---让原本不兼容的两个接口能够协同工作。 为什么要用适配器模式? 假设我们需要在电商系
85 10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引入适配器类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原本因接口不兼容而无法协作的类能够协同工作。适配器模式分为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两种,前者通过多重继承实现,后者通过组合方式实现,更常用。该模式适用于遗留系统改造、接口转换和第三方库集成等场景,能提高代码复用性和灵活性,但也可能增加代码复杂性和性能开销。
131 28
前端必须掌握的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使接口不兼容的对象能够相互合作。通过在客户端和系统之间引入一个“中间层”适配器,将不同类型的输入数据转换为系统能处理的标准格式,减轻系统的负担,提高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例如,MacBook的扩展坞将多种接口(如HDMI、USB)转换为Type-C接口,实现多接口兼容。
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8)
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8)
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这篇文章详细讲解了Java设计模式中的适配器模式,包括其应用场景、实现方式及代码示例。
149 0
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Adapter Pattern
这篇文章介绍了适配器模式,包括其基本介绍、工作原理以及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和接口适配器模式三种实现方式。
【六】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Java)
文章详细介绍了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这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原本不兼容的接口能够一起工作,提高了类的复用性和系统的灵活性。通过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两种实现方式,展示了适配器模式的代码应用,并讨论了其优点、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iLogtail设计模式问题之在iLogtail中,为何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
iLogtail设计模式问题之在iLogtail中,为何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