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定义协议设计与实现“跨网络计算器”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运用自定义协议设计与实现“跨网络计算器”

一、设计方案

1. 日志模块 (Log.hpp)

日志模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日志记录功能,允许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单个文件或按日志级别分类的文件中。它定义了不同级别的日志(Info, Debug, Warning, Error, Fatal),并允许通过Enable方法切换日志输出方式。

2. 协议模块 (Protocol.hpp)

协议模块定义了请求和响应的数据格式。Request类封装了计算请求的数据,包括操作数和操作符。Response类封装了计算结果和错误代码。这两个类都提供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方法,以便将数据转换为网络传输的格式。

3. 服务器模块 (ServerCal.hpp、Socket.hpp 和 TcpServer.hpp )

服务器模块由ServerCalSocket.hppTcpServer类组成。

  1. ServerCal类负责处理计算请求,它定义了一个Calculator方法来执行实际的算术运算,并返回结果和错误代码。
  2. Socket类封装了基本的socket操作,如连接、读取和写入。
  3. TcpServer类负责网络通信,它监听指定端口,接受客户端连接,并使用回调函数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4. 客户端模块 (ClientCal.cpp)

客户端模块提供了与服务器通信的能力,ClientCal类使用Socket类来向服务器发送计算请求,并接收响应。

客户端程序首先检查命令行参数是否正确,然后创建一个套接字并连接到服务器。程序将随机生成两个数字和一个操作符,创建一个请求对象,并将其序列化为字符串。然后,程序将这个字符串编码为网络字节流,并通过套接字发送给服务器。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程序将其解码并反序列化为响应对象,然后打印出请求和响应的详细信息。这个过程将重复10次,每次请求后程序会暂停1秒。最后,程序关闭套接字并退出。

二、日志模块、makefile文件

✅Log.hpp

// 预处理指令,确保头文件只被包含一次
#pragma once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iostream> // 标准输入输出流
#include <time.h>    // 时间函数
#include <stdarg.h>  // 可变参数列表
#include <sys/types.h> // 文件系统类型
#include <sys/stat.h> // 文件状态
#include <fcntl.h>   // 文件控制
#include <unistd.h>   // UNIX标准函数
#include <stdlib.h>   // 标准库

// 定义常量SIZE,用于缓冲区大小
#define SIZE 1024

// 定义日志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日志重要性
#define Info 0
#define Debug 1
#define Warning 2
#define Error 3
#define Fatal 4

// 定义日志输出方式,分别对应控制台输出和文件输出
#define Screen 1
#define Onefile 2
#define Classfile 3

// 定义日志文件名
#define LogFile "log.txt"

// 日志类Log的声明
class Log
{
public:
    // 构造函数,初始化日志输出方式为控制台输出,日志路径为当前目录下的log文件夹
    Log()
    {
        printMethod = Screen; // 默认输出方式为控制台输出
        path = "./log/";     // 默认日志路径
    }

    // 设置日志输出方式的函数
    void Enable(int method)
    {
        printMethod = method; // 根据传入的参数设置输出方式
    }

    // 将日志级别转换为字符串的函数
    std::string levelToString(int level)
    {
        // 使用switch语句根据日志级别返回对应的字符串
        switch (level)
        {
            case Info:
                return "Info";
            case Debug:
                return "Debug";
            case Warning:
                return "Warning";
            case Error:
                return "Error";
            case Fatal:
                return "Fatal";
            default:
                return "None";
        }
    }

    // 打印日志的函数
    void printLog(int level, const std::string &logtxt)
    {
        // 根据输出方式选择不同的打印方法
        switch (printMethod)
        {
            case Screen:
                std::cout << logtxt << std::endl; // 控制台输出
                break;
            case Onefile:
                printOneFile(LogFile, logtxt); // 单文件输出
                break;
            case Classfile:
                printClassFile(level, logtxt); // 分类文件输出
                break;
            default:
                break;
        }
    }

    // 单文件日志输出的实现
    void printOneFile(const std::string &logname, const std::string &logtxt)
    {
        // 拼接完整的日志文件路径
        std::string _logname = path + logname;
        // 打开文件,如果失败则直接返回
        int fd = open(_logname.c_str(), O_WRONLY | O_CREAT | O_APPEND, 0666);
        if (fd < 0)
            return;
        // 将日志文本写入文件
        write(fd, logtxt.c_str(), logtxt.size());
        // 关闭文件描述符
        close(fd);
    }

    // 分类文件日志输出的实现
    void printClassFile(int level, const std::string &logtxt)
    {
        // 根据日志级别创建对应的文件名
        std::string filename = LogFile;
        filename += ".";
        filename += levelToString(level);
        // 调用单文件输出函数
        printOneFile(filename, logtxt);
    }

    // 析构函数,目前为空
    ~Log()
    {
    }

    // 重载函数调用运算符,用于格式化输出日志
    void operator()(int level, const char *format, ...)
    {
        // 获取当前时间
        time_t t = time(nullptr);
        struct tm *ctime = localtime(&t);
        // 格式化时间字符串
        char leftbuffer[SIZE];
        snprintf(leftbuffer, sizeof(leftbuffer), "[%s][%d-%d-%d %d:%d:%d]",
                 levelToString(level).c_str(),
                 ctime->tm_year + 1900, ctime->tm_mon + 1, ctime->tm_mday,
                 ctime->tm_hour, ctime->tm_min, ctime->tm_sec);

        // 使用可变参数列表进行格式化字符串
        va_list s;
        va_start(s, format);
        char rightbuffer[SIZE];
        vsnprintf(rightbuffer, sizeof(rightbuffer), format, s);
        va_end(s);

        // 拼接完整的日志文本
        char logtxt[SIZE * 2];
        snprintf(logtxt, sizeof(logtxt), "%s %s", leftbuffer, rightbuffer);

        // 调用打印日志函数
        printLog(level, logtxt);
    }

private:
    // 日志输出方式
    int printMethod;
    // 日志文件路径
    std::string path;
};

// 定义一个Log类的全局对象lg,用于输出日志
Log lg;

✅makefile

.PHONY:all
all:servercal clientcal

Flag=#-DMySelf=1
Lib=-ljsoncpp

servercal:ServerCal.cc
  g++ -o $@ $^ -std=c++11 $(Lib) $(Flag)
clientcal:ClientCal.cc
  g++ -o $@ $^ -std=c++11 -g $(Lib) $(Flag)


.PHONY:clean
clean:
  rm -f clientcal servercal

三、协议模块(Protocol.hpp)

✅Protocol.hpp

#pragma once // 确保头文件在整个程序中只被包含一次

#include <iostream> // 包含标准输入输出流
#include <string> // 包含字符串类
#include <jsoncpp/json/json.h> // 包含JSONCPP库,用于JSON数据的处理

// 宏定义,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的数据分隔
const std::string blank_space_sep = " "; // 空格分隔符
const std::string protocol_sep = "\n"; // 换行符作为协议的分隔符

// 序列化函数,将内容字符串包装成网络传输的格式
std::string Encode(std::string &content)
{
    std::string package; // 创建一个字符串用于存储包装后的数据
    package = std::to_string(content.size()); // 将内容的长度转换为字符串
    package += protocol_sep; // 添加协议分隔符
    package += content; // 添加内容本身
    package += protocol_sep; // 再次添加协议分隔符,表示数据结束

    return package; // 返回包装后的字符串
}

// 反序列化函数,将接收到的网络数据解析为内容字符串
bool Decode(std::string &package, std::string *content)
{
    std::size_t pos = package.find(protocol_sep); // 查找协议分隔符的位置
    if(pos == std::string::npos) return false; // 如果找不到分隔符,解析失败

    std::string len_str = package.substr(0, pos); // 提取长度字符串
    std::size_t len = std::stoi(len_str); // 将长度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std::size_t total_len = len_str.size() + len + 2; // 计算总长度(长度字符串 + 内容 + 分隔符)
    if(package.size() < total_len) return false; // 如果实际数据长度小于预期,解析失败

    *content = package.substr(pos+1, len); // 提取内容字符串
    package.erase(0, total_len); // 从原始数据中移除已解析的部分

    return true; // 解析成功
}

// 请求数据结构
class Request
{
public:
    // 构造函数,初始化请求的参数
    Request(int data1, int data2, char oper) : x(data1), y(data2), op(oper) {}
    // 默认构造函数
    Request() {}

public:
    // 序列化方法,将请求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
    {
#ifdef MySelf
        // 使用简单的字符串拼接方式
        std::string s = std::to_string(x); // 将操作数x转换为字符串
        s += blank_space_sep; // 添加空格分隔符
        s += op; // 添加操作符
        s += blank_space_sep; // 再次添加空格分隔符
        s += std::to_string(y); // 将操作数y转换为字符串
        *out = s; // 将拼接后的字符串赋值给输出参数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lse
        // 使用JSON格式
        Json::Value root; // 创建JSON值对象
        root["x"] = x; // 添加操作数x
        root["y"] = y; // 添加操作数y
        root["op"] = op; // 添加操作符
        Json::StyledWriter w; // 创建JSON格式化写入器
        *out = w.write(root); // 将JSON对象转换为格式化的字符串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ndif
    }

    // 反序列化方法,将字符串转换为请求对象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in)
    {
#ifdef MySelf
        // 使用简单的字符串拼接方式
        std::size_t left = in.find(blank_space_sep); // 查找第一个空格分隔符
        if (left == std::string::npos) return false; // 如果找不到分隔符,解析失败
        std::string part_x = in.substr(0, left); // 提取操作数x的字符串

        std::size_t right = in.rfind(blank_space_sep); // 查找最后一个空格分隔符
        if (right == std::string::npos) return false; // 如果找不到分隔符,解析失败
        std::string part_y = in.substr(right + 1); // 提取操作数y的字符串

        if (left + 2 != right) return false; // 如果分隔符之间的长度不符合预期,解析失败
        op = in[left + 1]; // 提取操作符
        x = std::stoi(part_x); // 将操作数x的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y = std::stoi(part_y); // 将操作数y的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lse
        // 使用JSON格式
        Json::Value root;
        Json::Reader r;
        if (!r.parse(in, root)) return false; // 解析JSON字符串,如果失败则返回

        x = root["x"].asInt(); // 提取操作数x
        y = root["y"].asInt(); // 提取操作数y
        op = root["op"].asInt(); // 提取操作符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ndif
    }

    // 调试方法,打印请求对象的内容
    void DebugPrint()
    {
        std::cout << "新请求构建完成:  " << x << op << y << "=?" << std::endl; // 打印操作数和操作符
    }

public:
    // 请求的数据成员
    int x; // 操作数x
    int y; // 操作数y
    char op; // 操作符,可以是 + - * / %
};

// 响应数据结构
class Response
{
public:
    // 构造函数,初始化响应的参数
    Response(int res, int c) : result(res), code(c) {}
    // 默认构造函数
    Response() {}

public:
    // 序列化方法,将响应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
    {
#ifdef MySelf
        // 使用简单的字符串拼接方式
        std::string s = std::to_string(result); // 将结果转换为字符串
        s += blank_space_sep; // 添加空格分隔符
        s += std::to_string(code); // 将错误代码转换为字符串
        *out = s; // 将拼接后的字符串赋值给输出参数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lse
        // 使用JSON格式
        Json::Value root; // 创建JSON值对象
        root["result"] = result; // 添加结果
        root["code"] = code; // 添加错误代码
        Json::StyledWriter w; // 创建JSON格式化写入器
        *out = w.write(root); // 将JSON对象转换为格式化的字符串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ndif
    }

    // 反序列化方法,将字符串转换为响应对象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in)
    {
#ifdef MySelf
        // 使用简单的字符串拼接方式
        std::size_t pos = in.find(blank_space_sep); // 查找空格分隔符
        if (pos == std::string::npos) return false; // 如果找不到分隔符,解析失败
        std::string part_left = in.substr(0, pos); // 提取结果字符串
        std::string part_right = in.substr(pos + 1); // 提取错误代码字符串

        result = std::stoi(part_left); // 将结果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code = std::stoi(part_right); // 将错误代码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lse
        // 使用JSON格式
        Json::Value root;
        Json::Reader r;
        if (!r.parse(in, root)) return false; // 解析JSON字符串,如果失败则返回

        result = root["result"].asInt(); // 提取结果
        code = root["code"].asInt(); // 提取错误代码
        return true; // 返回成功
#endif
    }

    // 调试方法,打印响应对象的内容
    void DebugPrint()
    {
        std::cout << "结果响应完成, result: " << result << ", code: " << code << std::endl; // 打印结果和错误代码
    }

public:
    int result; // 计算结果
    int code; // 错误代码,0表示成功,非0表示错误
};

四、服务端模块

✅ServerCal.hpp

// 预处理指令,确保头文件只被包含一次
#pragma once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iostream>
// 引入自定义的协议头文件
#include "Protocol.hpp"

// 定义枚举类型,用于表示不同类型的操作和错误
enum
{
    Div_Zero = 1, // 除数为零的错误代码
    Mod_Zero,    // 模数为零的错误代码
    Other_Oper     // 其他操作或者错误
};

// 声明ServerCal类,用于处理客户端的计算请求
class ServerCal
{
public:
    // 构造函数
    ServerCal()
    {
    }

    // 计算助手函数,根据请求计算结果并返回响应对象
    Response CalculatorHelper(const Request &req)
    {
        Response resp(0, 0); // 创建一个响应对象,初始化结果和错误代码为0
        // 根据请求中的操作符进行计算
        switch (req.op) // 检查操作符
        {
            case '+': // 加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减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乘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除法
            {
                if (req.y == 0) // 如果除数为0,设置错误代码
                    resp.code = Div_Zero;
                else // 否则进行除法运算
                    resp.result = req.x / req.y;
            }
            break;
            case '%':
            {
                if (req.y == 0) // 如果模数为0,设置错误代码
                    resp.code = Mod_Zero;
                else // 否则进行模运算
                    resp.result = req.x % req.y;
            }
            break;
            default: // 如果操作符不是预定义的几种
                resp.code = Other_Oper; // 设置错误代码为其他操作
                break;
        }

        return resp; // 返回计算结果和错误代码
    }

    // 计算函数,解析请求字符串,并返回计算结果
    std::string Calculator(std::string &package)
    {
        std::string content; // 用于存储解码后的内容
        // 解析请求包的长度和内容
        bool r = Decode(package, &content);
        if (!r)
            return ""; // 如果解码失败,返回空字符串

        // 从解码后的内容中反序列化请求对象
        Request req;
        r = req.Deserialize(content);
        if (!r)
            return ""; // 如果反序列化失败,返回空字符串

        // 清空content,准备存储响应内容
        content = "";
        // 调用助手函数进行计算
        Response resp = CalculatorHelper(req);
        // 将计算结果和错误代码序列化到content
        resp.Serialize(&content);
        // 编码响应内容,添加长度前缀
        content = Encode(content);

        return content; // 返回响应字符串
    }

    // 析构函数
    ~ServerCal()
    {
    }
};

✅Socket.hpp

// 预处理指令,确保头文件只被包含一次
#pragma once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iostream>
// 引入自定义的协议头文件
#include "Protocol.hpp"

// 定义枚举类型,用于表示不同类型的操作和错误
enum
{
    Div_Zero = 1, // 除数为零的错误代码
    Mod_Zero,    // 模数为零的错误代码
    Other_Oper     // 其他操作或者错误
};

// 声明ServerCal类,用于处理客户端的计算请求
class ServerCal
{
public:
    // 构造函数
    ServerCal()
    {
    }

    // 计算助手函数,根据请求计算结果并返回响应对象
    Response CalculatorHelper(const Request &req)
    {
        Response resp(0, 0); // 创建一个响应对象,初始化结果和错误代码为0
        // 根据请求中的操作符进行计算
        switch (req.op) // 检查操作符
        {
            case '+': // 加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减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乘法
                resp.result = req.x * req.y;
                break;
            case '/': // 除法
            {
                if (req.y == 0) // 如果除数为0,设置错误代码
                    resp.code = Div_Zero;
                else // 否则进行除法运算
                    resp.result = req.x / req.y;
            }
            break;
            case '%':
            {
                if (req.y == 0) // 如果模数为0,设置错误代码
                    resp.code = Mod_Zero;
                else // 否则进行模运算
                    resp.result = req.x % req.y;
            }
            break;
            default: // 如果操作符不是预定义的几种
                resp.code = Other_Oper; // 设置错误代码为其他操作
                break;
        }

        return resp; // 返回计算结果和错误代码
    }

    // 计算函数,解析请求字符串,并返回计算结果
    std::string Calculator(std::string &package)
    {
        std::string content; // 用于存储解码后的内容
        // 解析请求包的长度和内容
        bool r = Decode(package, &content);
        if (!r)
            return ""; // 如果解码失败,返回空字符串

        // 从解码后的内容中反序列化请求对象
        Request req;
        r = req.Deserialize(content);
        if (!r)
            return ""; // 如果反序列化失败,返回空字符串

        // 清空content,准备存储响应内容
        content = "";
        // 调用助手函数进行计算
        Response resp = CalculatorHelper(req);
        // 将计算结果和错误代码序列化到content
        resp.Serialize(&content);
        // 编码响应内容,添加长度前缀
        content = Encode(content);

        return content; // 返回响应字符串
    }

    // 析构函数
    ~ServerCal()
    {
    }
};

✅TcpServer.hpp

// 预处理指令,确保头文件只被包含一次
#pragma once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functional> // 用于支持 std::function
#include <string>     // 用于支持 std::string
#include <signal.h>   // 用于处理信号
#include "Log.hpp"     // 自定义的日志头文件
#include "Socket.hpp"  // 自定义的套接字头文件

// 定义一个类型别名,用于简化函数参数
using func_t = std::function<std::string(std::string &package)>;

// 声明TcpServer类,用于创建和运行TCP服务器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 构造函数,初始化服务器的端口号和回调函数
    TcpServer(uint16_t port, func_t callback) : port_(port), callback_(callback)
    {
    }
    
    // 初始化服务器的函数,创建套接字,绑定端口,开始监听
    bool InitServer()
    {
        // 创建监听套接字
        listensock_.Socket();
        // 绑定端口到套接字
        listensock_.Bind(port_);
        // 开始监听连接请求
        listensock_.Listen();
        // 记录服务器初始化信息
        lg(Info, "init server .... done");
        return true;
    }

    // 启动服务器的主函数,处理客户端连接请求
    void Start()
    {
        // 忽略子进程退出和管道信号
        signal(SIGCHLD, SIG_IGN);
        signal(SIGPIPE, SIG_IGN);
        // 循环处理连接请求
        while (true)
        {
            // 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获取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std::string clientip;
            uint16_t clientport;
            int sockfd = listensock_.Accept(&clientip, &clientport);
            // 如果接受连接失败,则继续下一次循环
            if (sockfd < 0)
                continue;
            // 记录客户端连接信息
            lg(Info, "accept a new link, sockfd: %d, clientip: %s, clientport: %d", sockfd, clientip.c_str(), clientport);
            // 处理客户端请求,创建子进程提供服务
            if (fork() == 0)
            {
                // 关闭监听套接字
                listensock_.Close();
                std::string inbuffer_stream;
                // 循环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while (true)
                {
                    // 读取数据到缓冲区
                    char buffer[1280];
                    ssize_t n = read(sockfd, buffer, sizeof(buffer));
                    // 如果读取到数据
                    if (n > 0)
                    {
                        // 将读取的数据添加到输入缓冲区
                        buffer[n] = 0;
                        inbuffer_stream += buffer;
                        // 记录调试信息
                        lg(Debug, "debug:\n%s", inbuffer_stream.c_str());
                        // 循环处理输入缓冲区中的数据
                        while (true)
                        {
                            // 调用回调函数处理数据,并获取响应信息
                            std::string info = callback_(inbuffer_stream);
                            // 如果没有响应信息,则跳出循环
                            if (info.empty())
                                break;
                            // 记录调试信息
                            lg(Debug, "debug, response:\n%s", info.c_str());
                            // 记录调试信息
                            lg(Debug, "debug:\n%s", inbuffer_stream.c_str());
                            // 将响应信息发送回客户端
                            write(sockfd, info.c_str(), info.size());
                        }
                    }
                    // 如果客户端关闭连接,则跳出循环
                    else if (n == 0)
                        break;
                    // 如果读取失败,则跳出循环
                    else
                        break;
                }
                // 子进程服务结束后退出
                exit(0);
            }
            //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close(sockfd);
        }
    }

    // 析构函数
    ~TcpServer()
    {
    }

private:
    // 服务器的端口号
    uint16_t port_;
    // 监听套接字
    Sock listensock_;
    // 回调函数,用于处理客户端请求
    func_t callback_;
};

✅ServerCal.cpp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TcpServer.hpp" // 引入自定义的TCP服务器头文件
#include "ServerCal.hpp"  // 引入自定义的计算器逻辑头文件
#include <unistd.h>      // 引入UNIX标准函数库,用于系统调用如sleep等
// #include "Daemon.hpp" // 引入自定义的守护进程头文件(当前被注释)

// 定义Usage函数,用于输出程序的使用方法
static void Usage(const std::string &proc)
{
    std::cout << "\nUsage: " << proc << " port\n" << std::endl; // 输出程序的使用方法
}

// 主函数,程序的入口点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检查命令行参数数量是否正确
    if(argc != 2)
    {
        Usage(argv[0]); // 如果参数不正确,输出使用方法并退出程序
        exit(0);
    }
    // 将命令行参数转换为端口号
    uint16_t port = std::stoi(argv[1]);
    // 创建计算器逻辑对象
    ServerCal cal;
    // 创建TCP服务器对象,绑定端口号和计算器逻辑对象的Calculator方法
    TcpServer *tsvp = new TcpServer(port, std::bind(&ServerCal::Calculator, &cal, std::placeholders::_1));
    // 初始化服务器
    tsvp->InitServer();
    // 调用守护进程相关函数,将程序转为守护进程运行(当前被注释)
    // Daemon();
    daemon(0, 0); // 调用守护进程函数,参数设置为0表示不进行标准输出和错误输出的重定向
    // 启动服务器,开始监听和处理客户端请求
    tsvp->Start();
    return 0; // 程序正常结束
}

五、客户端模块

✅ClientCal.cpp

//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include <iostream> // 用于输入输出流
#include <string>   // 用于字符串类
#include <ctime>    // 用于时间相关函数
#include <cassert>   // 用于断言检查
#include <unistd.h>  // 用于UNIX标准函数,如sleep
#include "Socket.hpp" // 自定义的套接字操作库
#include "Protocol.hpp" // 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库

// 定义Usage函数,用于输出程序的使用方法
static void Usage(const std::string &proc)
{
    std::cout << "\nUsage: " << proc << " serverip serverport\n"
              << std::endl;
}

// 主函数,程序的入口点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检查命令行参数数量是否正确
    if (argc != 3)
    {
        Usage(argv[0]);
        exit(0);
    }
    // 从命令行参数获取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std::string serverip = argv[1];
    uint16_t serverport = std::stoi(argv[2]);

    // 创建套接字对象
    Sock sockfd;
    // 创建套接字
    sockfd.Socket();
    // 尝试连接到服务器
    bool r = sockfd.Connect(serverip, serverport);
    if(!r) return 1; // 如果连接失败,则退出程序

    //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srand(time(nullptr) ^ getpid());
    // 定义测试次数
    int cnt = 1;
    // 定义操作符字符串
    const std::string opers = "+-*/%=-=&^";

    // 定义输入缓冲区流
    std::string inbuffer_stream;
    // 循环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直到发送了10次
    while(cnt <= 10)
    {
        // 输出测试次数信息
        std::cout << "===============第" << cnt << "次测试....., " << "===============" << std::endl;
        // 生成随机数作为请求的参数
        int x = rand() % 100 + 1;
        usleep(1234); // 微秒级的暂停
        int y = rand() % 100;
        usleep(4321); // 微秒级的暂停
        // 随机选择一个操作符
        char oper = opers[rand() % opers.size()];
        // 创建请求对象
        Request req(x, y, oper);
        // 打印请求的详细信息(调试用)
        req.DebugPrint();

        // 序列化请求对象到字符串
        std::string package;
        req.Serialize(&package);

        // 将请求字符串编码为网络字节流
        package = Encode(package);

        // 通过套接字发送请求
        write(sockfd.Fd(), package.c_str(), package.size());
        // 读取服务器的响应
        char buffer[128];
        ssize_t n = read(sockfd.Fd(), buffer, sizeof(buffer)); // 读取响应到缓冲区
        if(n > 0)
        {
            // 确保读取的字符串以空字符结尾
            buffer[n] = 0;
            // 将读取的内容添加到输入缓冲区流
            inbuffer_stream += buffer;
            // 输出接收到的完整响应
            std::cout << inbuffer_stream << std::endl;
            // 从输入缓冲区流中解码出响应内容
            std::string content;
            bool r = Decode(inbuffer_stream, &content); // 解码响应内容
            assert(r); // 断言解码成功

            // 反序列化响应内容到Response对象
            Response resp;
            r = resp.Deserialize(content);
            assert(r); // 断言反序列化成功

            // 打印响应的详细信息(调试用)
            resp.DebugPrint();
        }

        // 输出测试分隔线
        std::cout << "=================================================" << std::endl;
        // 暂停一秒
        sleep(1);

        // 增加测试次数
        cnt++;
    }

    // 关闭套接字
    sockfd.Close();
    // 程序正常退出
    return 0;
}

六、设计方案总结

  1. 模块化:代码被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这种设计使得代码易于理解和维护。
  2. 日志记录:通过Log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记录操作信息和错误信息,有助于调试和监控。
  3. 自定义协议:通过Protocol类,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文本协议来传输请求和响应。协议的设计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实现。
  4. 错误处理: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实现了基本的错误处理逻辑,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
  5. 多进程模型TcpServer类使用多进程模型来处理并发连接,每个客户端连接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
  6. 安全性:虽然代码中没有明确提到安全性措施,但在实际部署时,应该考虑使用加密通信、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
  7. 性能优化:在生产环境中,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器的性能,比如使用多线程或异步I/O代替多进程模型,或者使用专门的高性能网络库。
  8. 可扩展性:代码设计允许未来添加新的功能,比如支持更多的操作符或增加新的操作类型。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础的TCP服务器和客户端,它们可以根据自定义协议处理客户端请求,并支持基本的算术运算。这个系统可以作为“跨网络计算器”的基础,通过定义合适的回调函数和协议格式来实现计算器的功能。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算法
用MASM32按Time Protocol(RFC868)协议编写网络对时程序中的一些有用的函数代码
用MASM32按Time Protocol(RFC868)协议编写网络对时程序中的一些有用的函数代码
|
5天前
|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原理】——HTTP协议、fiddler抓包
HTTP超文本传输,HTML,fiddler抓包,URL,urlencode,HTTP首行方法,GET方法,POST方法
|
8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49 1
|
1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网络安全
HTTPS协议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的传输协议
HTTPS协议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的传输协议
68 11
|
1月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通信的核心选择:TCP与UDP协议深度解析
在网络通信领域,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两种基础且截然不同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对于网络工程师和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TCP和UDP的核心区别,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60 3
|
1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网络虚拟化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通过这些术语的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113 3
|
1月前
|
网络虚拟化
生成树协议(STP)及其演进版本RSTP和MSTP,旨在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生成树协议(STP)及其演进版本RSTP和MSTP,旨在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介绍了这三种协议的原理、特点及区别,并提供了思科和华为设备的命令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协议。
76 4
|
1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Go
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69 13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二):浏览器中输入URL返回页面过程、HTTP协议特点,GET、POST的区别,Cookie与Session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二):浏览器中输入URL返回页面过程、HTTP协议特点、状态码、报文格式,GET、POST的区别,DNS的解析过程、数字证书、Cookie与Session,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