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List源码解析

简介: ArrayList源码解析

ArrayList源码刨析

1.概述

ArrayList 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并且支持 动态扩容 的动态数组。相比于数组而言,因为其支持 自动扩

容 的特性,成为我们在开发中最常用的集合类之一。

本篇的讲解是基于 JDK1.8 ,话不多说, 就让我们翻开 ArrayList 的源代码,遨游一番吧~

Let’s GO !!!

2.类图

从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ArrayList 实现了4个接口和继承了1个抽象类;4个接口分别为:

List 接口,主要提供数组的添加、删除、修改、迭代遍历等操作。

1 Cloneable 接口,表示ArrayList支持克隆。

2 RandomAccess 接口,表示ArrayList支持 快速 的随机访问。

3 Serializable 接口,表示ArrayList支持序列化的功能。

继承的抽象类为 AbstractList ,主要提供的是 迭代遍历 相关的操作;如果我们单纯看 List -->

AbstractList --> ArrayList 这一实现/继承关系来看的,是不是有一种 模板方法模式 的感觉呢?

List 接口定义了操作行为, AbstractList 抽象类提供了可重用的 算法骨架 ;而最终的 ArrayList

实现类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义实现接口。

注意:实际上 ArrayList 大量重写了 AbstractList 抽象类提供的方法实现;所以 AbstractList 对
ArrayList 来说意义不大,但不过 AbstractList 的其他很多子类享受到了这个福利。

3.源码解析

先来看看源码的方法

3.1属性

ArrayList 的属性很少,只有2个属性: elementData 和 size ;其中 elementData 代表的是存放

元素的数组;而 size 代表的是 elementData 数组中元素的数量。比如下图所示: elementData 数

组的长度是8,但是只存放了4个元素,这时候 size 属性就是4。

我们在使用 ArrayList 的时候会经常调用其 size() 方法,返回的就是 elementData 数组中 已使用

的元素的数量,也即是当前的 4;并且当我们新添加元素的时候, size 所指代的也恰巧是新元素的下标

(数组下标从0开始)

3.2 构造方法

ArrayList 一共有3个构造方法,分别如下所示。

1.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构造方法,根据传入的 initialCapacity 初始化容量来创建

elementData 数组。如果我们在使用 ArrayList 的时候,预先知道元素的数量,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该

构造方法,这样可避免数据扩容,从而提升性能,同时也是合理的利用内存空间(一点不浪费~)。

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当初始化容量 initialCapcity 为 0 的时候,使用了一个 EMPTY_ELEMENTDATA

对象,查看源码可知其定义: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EMPTY_ELEMENTDATA = {} 是一个

空数组。在添加元素的时候,会进行扩容创建需要的数组。

2. ArryaList()

无参构造方法,平时使用的时候,如果你的IDEA有安装 sonarLint 扫描,会被提示:创建集合的时候
要指定初始化容量噢~

无参构造方法使用了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对象,查看源码可知其定义: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是一个空数组。

似乎有朋友会有疑问:“我之前学习的时候被灌输的是:当未指定初始化大小的时候,ArrayList默认的大

小是10呀!”

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没问题的,只是缺失了一些补充描述:当未指定初始化大小的时候,ArrayList

先是初始化为一个空数组;但在首次添加元素时,ArrayList才会初始化为一个容量为10的数组。这么做

的原因是节省内存,一些场景可能只是单纯的定义了数组并没有真实的使用,直接初始化容量为10的数

组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都是空的数组,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空数组;而

是要重新定义一个新的空数组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呢?”

别急,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 设计者这么做肯定有其特殊的考虑,后面在介绍 数组扩容 的时候会详

细介绍两者的不同;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的首次扩容是 10,

EMPTY_ELEMENTDATA 的首次扩容是按照1.5倍扩容,从0开始;两者的起点不同。

3.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构造方法,使用传入的集合 c 作为 ArrayList的
elementData

当 elementData 数组不空的时候,有一个类型转换的过程,因为 elementData 是 Object[] 类型的
数组。

3.3 新增元素

新增元素的方法主要有如下4个,分别为:

public boolean add(E e) 在数组后面 顺序 新增一个元素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在指定 index 位置添加元素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在数组后面 顺序 添加多个元素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在指定 index 位置,添加多个元素

1. public boolean add(E e)

继承于 AbstractList 抽象类,在数组后面顺序添加单个元素。

方法只有3句代码,看起来比较简单;主要关注一下 ensureCapacityInternal 方法做了什么事情;,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ArrayList的底层是使用数组实现,并且其特性是支持动态扩容的;那么当我

们新增元素的时候应该需要考虑: 现有的数组容量是否支持新增元素,如果容量不满足,则要考虑扩容操作 。

我们来看看JDK的设计者是咋做的~

STEP -1 首先是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方法,该方法主要功能:**确保数组内

部容量足以满足本次添加元素操作。**

方法实现上首先是调用了 calculateCapacity(Object[] elementData, int minCapacity) 方法,

计算满足本次新增操作所需的容量,然后调用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方法,
保证容量足够。

STEP -2 然后我们来看看 calculateCapacity(Object[] elementData, int minCapacity) 方法是

如何计算本次新增操作所需的容量的。

如果 elementData 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没有指定初始化容量时;则会判断

是最小容量 minCapacity 和 DEFAULT_CAPACITY 的大小,取大值。

STEP -3 ensureExplicitCapacity 如何确保数组容量足够本次新增操作的? 由代码可以看出,当所需

的最小容量 minCapacity 大于 elementData.length 数组长度的时候,则触发 grow() 执行扩容。

STEP -4 看看 grow 是咋扩容的~

经过一轮讲解,我们大体上知道 ArrayList 是如何新增元素的,首先计算出新增元素所需要的最小容

量,然后判断当前 elementData 数组是否支持本次新增操作(容量是否足够),当容量不足的时候则

触发扩容机制,将原有数组的元素拷贝到新数组上,然后往后追加新的元素。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剩下的几个新增元素的方法

2.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方法继承于 AbstractList 抽象类,在指定 index 位

置新增元素 element 。

源码如下:

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参数的合法性检查,然后就是上面介绍的 ensureCapacityInternal 方法,用

以确保数组容量满足本次新增操作;需要额外讲解的可能是 System.arraycopy() 方法。

System.arraycopy(Object src, int scrPos, Object desc, int destPos, int length) 方

法,用于将指定源数组中的元素从指定位置到目标数组的指定位置

src:源数组

srcPos:源数组复制的起始位置

desc:目标数组

descPos:目标数组填充数据的起始位置

length:要复制源数组的元素数量

例如

3.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继承于 AbstractCollection 抽象类,在

数组后面 顺序 添加多个元素。当我们确定会添加多个元素的时候,建议使用该方法而不是单个元素逐个

的添加,避免可能多次扩容造成的性能下降。

源码如下:

代码相对比较简单,和 add(E e) 很类似,只不过是将添加1个元素变成了添加多个元素罢了~

4.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方法继承于 AbstractList

抽象类,用以在指定 index 位置添加多个元素

代码相对比较简单,首先还是先进行容量可达操作,让数组的容量满足本次的扩容操作;其次是因为需

要在 index 位置新增多个元素,则原来在 index 位置后的的元素都应该往后顺延 c.length 个位置。


目录
打赏
0
1
1
0
6
分享
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HTTP/2:nghttp2库源码解析及客户端实现示例
通过解析nghttp2库的源码和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2客户端示例,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2的关键特性和nghttp2的核心实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HTTP/2协议,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对于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展代码,以满足具体需求。
411 29
JS数组操作方法全景图,全网最全构建完整知识网络!js数组操作方法全集(实现筛选转换、随机排序洗牌算法、复杂数据处理统计等情景详解,附大量源码和易错点解析)
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数组的全面操作,包括搜索、遍历、转换和聚合等。通过分为原地操作方法、非原地操作方法和其他方法便于您理解和记忆,并熟悉他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详细的案例与进阶使用,方便您理解数组操作的底层原理。链式调用的几个案例,让您玩转数组操作。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从入门到精通:H5游戏源码开发技术全解析与未来趋势洞察
H5游戏凭借其跨平台、易传播和开发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H5 游戏源码开发的技术教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源码开发指南: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深度解析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教育形式的核心载体,具备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互动、学习评估等功能。本文从功能和技术两方面解析其源码开发,涵盖前端(HTML5、CSS3、JavaScript等)、后端(Java、Python等)、流媒体及云计算技术,并强调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220 2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
  •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