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lesson9排序之选择排序

简介: 数据结构——lesson9排序之选择排序

💞💞 前言

hello hello~ ,这里是大耳朵土土垚~💖💖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收藏🌹🌹🌹

一、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

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

这里选择排序介绍两种——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二、直接选择排序

✨✨在元素集合array[i]–array[n-1]中选择关键码最大(小)的数据元素

✨✨若它不是这组元素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个)元素,则将它与这组元素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个)元素交换

✨✨在剩余的array[i]–array[n-2](array[i+1]–array[n-1])集合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集合剩余1个元素


直接选择排序类似于将手上的无序的牌整理成有序,我们常常是找出所有牌中最大的一个放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牌中找出最大的放在第二位…直到全部有序,这和直接选择排序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是一次只选一个最大的消耗的时间比较长,所有我们每次挑出最大的同时把最小的也挑出来,如果是升序,就把最大的放在最后面,最小的放在最前面;如果是降序,则反过来。


直接选择排序代码实现:

// 直接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n)
{
  //找到首尾下标
  int begin = 0;
  int end = n - 1;
  //使用while多次循环来找到每趟最大最小的值
  while (begin < end)
  {
    int maxi = begin;
    int mini = begin;
    
    //一趟找最大最小的值
    for (int i = begin; i <= end; i++)
    {
      
      //找最小
      if (a[i] < a[mini])
      {
        mini = i;
      }
      //找最大
      if (a[i] > a[maxi])
      {
        maxi = i;
      }

    }

    //交换最大最小到最开始与最后的位置
    Swap(&a[mini], &a[begin]);
    //如果最开始begin位置就是最大,为防止被最小的交换我们则需要修正一下
    if (a[begin] == a[maxi])
    {
      maxi = mini;
    }
    Swap(&a[maxi], &a[end]);
    //交换完之后,begin++,end--,进行下一次选择
    begin++;
    end--;

  }
}

🥳🥳这里注意for循环是一趟遍历找到最大最小值,如果要全部排完序则需要while循环多次遍历;

🥳🥳此外找到最大最小值交换时还要注意交换的开始位置是不是最大值,如果是最大值我们就需要将最大值的下标maxi改成交换后的也就是maxi;当然如果不是最大值就无需交换;

结果如下:

以int a[] = {7,4,6,9,8,2,3,1}为例

Swap函数在这里🥳🥳: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mp = *a;
  *a = *b;
  *b = tmp;
}

三、堆排序

堆排序在我们学习堆时就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此外我们还利用堆排序解决了Topk问题

详情可以点击这里:数据结构——堆排序堆排序应用——Topk问题

💓💓 在上面的堆排序中我们建立的是小堆,求的是降序;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将介绍堆排序——升序,我们需要利用大堆;

✨✨ 有小伙伴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建大堆求升序,建小堆求降序吗?答案将在介绍完堆排序后面揭示🎉🎉大家可以先想一想🥳🥳


堆排序分为两个步骤:

1、建堆

2、排序

排序详细步骤如下:

1.升序建大堆,也就是所有的孩子节点都小于其父节点;

2. 然后将建成的大堆根节点(也就是所有节点中最大的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交换,这样最大的节点就在最后了;

3. 然后将除去最后的最大节点剩下的节点看成一颗二叉树(此时这个二叉树除了根节点,其左右子树都是大堆)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堆向下调整法将根节点往下调整建成大堆;

4. 此时这个大堆的根节点就是剩余节点里面最大的,然后与剩下节点最后一个位置交换(也就是整个的倒数第二个节点)此时次大的数就在倒数第二个位置上;

5依次类推,循环34步骤直到升序完成。


图解如下:

以int a[] = {4,7,8,5,6,2,1,9}为例

1.建堆

这里利用堆向下调整算法实现:

// 堆排序——建大堆
void AdjustDwon(int* a, int n, int root)
{
  //找到孩子节点
  int child = root * 2 + 1;
  
  //向下调整
  while (child < n)
  {
    //升序建大堆,找到最大的孩子节点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
      child++;

    if (a[child] > a[root])
    {
      Swap(&a[child], &a[root]);
      root = child;
      child = root * 2 + 1;
    }
    else
      break;
    
  }
}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之前讲的堆排序建小堆有什么不同哦~

2.排序

交换后将红色虚线剩余部分利用向下调整法建成大堆找出次大的数

再与最后的数交换




红色剩余部分再建大堆,以此类推。

堆排序——升序代码如下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向下建堆
  for (int i = (n-1-1)/2; i >= 0; i--)
  {
    AdjustDwon(a, n, i);
  }
  //排序
  
  for (int i = 1; i < n; i++)
  {
    Swap(&a[0], &a[n-i]);
    AdjustDwon(a, n - i, 0);
  }
}


打印结果如下:

学到这里,小伙伴们知道为什么升序要建大堆了吗?

没错关键在于堆向下调整算法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左右子树都为堆,如果升序建了小堆,那么最开始的数就是最小的值不需要换,我们似乎可以将剩余的数再调整为一个小堆即可,但是我们用什么来调整呢?堆向下调整算法实现吗?那你又是怎么知道剩下的数除了根节点左右子树还是一个堆呢?我们是没办法保证左右子树还是堆的,所以不能利用堆向下调整算法来实现;

而如果一开始调整为大堆就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将根节点也就是最大的数与最后一个数交换,再将出去交换后的前n-1个数向下调整为大堆,因为此时左右子树没有变化还是原来大堆的左右子树依旧是一个堆,可以利用向下调整算法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升序要用大堆,降序要用小堆来实现的原因啦~🥳🥳


四、结语


以上就是选择排序包含的两种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啦~ 堆排序在之前的博客中有详细讲过不过是建的小堆实现的降序,求最大前k个值,这里我们稍微改了点代码实现建的小堆实现升序;为什么升序要建大堆原因已经在文中详细解析过,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都可以打在评论区或者私信我🥳🥳完结撒花 ~🎉🎉🎉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 408—《数据结构》图、查找、排序专题考点(含解析)
408考研——《数据结构》图,查找和排序专题考点选择题汇总(含解析)。
66 29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C++数据结构——内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关任务是实现二路归并算法,即将两个有序数组合并为一个有序数组。主要内容包括: - **任务描述**:实现二路归并算法。 - **相关知识**: - 二路归并算法的基本概念。 - 算法步骤:通过比较两个有序数组的元素,依次将较小的元素放入新数组中。 - 代码示例(以 C++ 为例)。 - 时间复杂度为 O(m+n),空间复杂度为 O(m+n)。 - **测试说明**:平台会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测试,提供输入和输出示例。 - **通关代码**:提供了完整的 C++ 实现代码。 - **测试结果**:展示代码运行后的排序结果。 开始你的任务吧,祝你成功!
36 10
|
1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数据处理
【C++数据结构——内排序】希尔排序(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文介绍了希尔排序算法的实现及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 - **任务描述**:实现希尔排序算法。 - **相关知识**: - 排序算法基础概念,如稳定性。 -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 间隔序列(增量序列)的概念及其在希尔排序中的应用。 -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 代码实现技巧,如循环嵌套和索引计算。 - **测试说明**:提供了测试输入和输出示例,帮助验证代码正确性。 - **我的通关代码**:给出了完整的C++代码实现。 - **测试结果**:展示了代码运行的测试结果。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希尔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58 10
|
1月前
|
搜索推荐 C++
【C++数据结构——内排序】快速排序(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基于分治策略。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数组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元素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的元素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排序,最终使整个数组有序。(第一行是元素个数,第二行是待排序的原始关键字数据。本关任务: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开始你的任务吧,祝你成功!
41 7
|
4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三:基数排序,以空间换时间的稳定式排序,速度很快。
基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通过将数字按位数切割并分配到不同的桶中,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实现快速排序,但占用内存较大,不适合含有负数的数组。
56 0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三:基数排序,以空间换时间的稳定式排序,速度很快。
|
4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一: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本文介绍了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三种基础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代码和测试结果。
36 0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一: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
4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用Java学习数据结构系列】七大排序要悄咪咪的学(直接插入,希尔,归并,选择,堆排,冒泡,快排)以及计数排序(非比较排序)
【用Java学习数据结构系列】七大排序要悄咪咪的学(直接插入,希尔,归并,选择,堆排,冒泡,快排)以及计数排序(非比较排序)
43 1
|
4月前
|
搜索推荐 索引
【初阶数据结构】深度解析七大常见排序|掌握底层逻辑与原理(二)
【初阶数据结构】深度解析七大常见排序|掌握底层逻辑与原理
|
4月前
|
搜索推荐 C++
【初阶数据结构】深度解析七大常见排序|掌握底层逻辑与原理(一)
【初阶数据结构】深度解析七大常见排序|掌握底层逻辑与原理
|
4月前
|
算法
蓝桥杯宝藏排序 | 数据结构 |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蓝桥杯宝藏排序 | 数据结构 |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