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8-集合

简介: python学习8-集合

一、集合的定义

  • 1、python语言提供的内置数据结构
  • 2、与列表、字典一样都属于可变类型的序列
  • 3、集合是没有value的字典

二、集合的创建方式

1、使用{}

s={2,3,4,5,5,6,7,7}  #集合中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并且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print(s)  #{2, 3, 4, 5, 6, 7}

2、使用set()

s1=set(range(6))
print(s1)  #{0, 1, 2, 3, 4, 5}
s2=set([1,2,2,3,4,5,5,6]) #将数列元素转变为集合元素
print(s2,type(s2))  #{1, 2, 3, 4, 5, 6} <class 'set'>
s3=set((1,2,3,3,4,5,5,6))    #将元组元素转变为集合元素
print(s3,type(s3))  #{1, 2, 3, 4, 5, 6} <class 'set'>
s4=set('python')
print(s4,type(s4))  #{'o', 'y', 'n', 't', 'p', 'h'} <class 'set'>
s5=set({1,2,44,52,32})
print(s5,type(s5))  #{32, 1, 2, 52, 44} <class 'set'>

3、定义一个空集合

s6={}  #定义出来是字典,不是集合
print(s6,type(s6)) #{} <class 'dict'> 字典类型
#正确的定义空集合的方式
s7=set()
print(s7,type(s7))  #set() <class 'set'>

三、集合的相关操作

1、集合元素的判断操作

  • in 或 not in
s={10,20,30,40}
print(10 in s)   #True
print(100 not in s)   #True

2、集合元素的新增操作

  • 调用add()方法,一次添加一个元素
  • 调用update()方法,至少添加一个元素,集合是无序的
s.add(1)
print(s)   #{1, 40, 10, 20, 30}
s.update({2,3})  #添加字典元素
print(s) #{1, 2, 3, 40, 10, 20, 30}
s.update([6,7])   #添加列表元素
print(s) #{1, 2, 3, 6, 7, 40, 10, 20, 30}
s.update((1000,2000))   #添加元组元素
print(s) #{1, 2, 3, 6, 7, 40, 1000, 10, 2000, 20, 30}

3、集合元素的删除操作

  • 调用remove()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抛出keyError
s.remove(1)
print(s)  #{2, 3, 6, 7, 40, 1000, 10, 2000, 20, 30}
#s.remove(500)
print(s)  #KeyError: 500
  • 调用discard()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的元素不存在不抛出异常
s.discard(500)  #不抛出异常
s.discard(1000)
print(s)  #{2, 3, 6, 7, 40, 10, 2000, 20, 30}
  • 调用pop()方法,一次只删除任意一个元素,是不可以有参数的,如果有参数,则会抛出异常
s.pop()  #随机把2删除了
print(s) #{3, 6, 7, 40, 10, 2000, 20, 30}
#s.pop(100) #TypeError: pop() takes no arguments (1 given)
  • 调用clear()方法,清空集合
s.clear()
print(s)  #set()

四、集合间的关系

1、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 可以使用运算符 == 或 != 判断
s1={10,20,30,40}
s2={20,30,40,10}
print(s1==s2)  #True
print(s1!=s2)  #False

2、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 可以调用方法issubset进行判断
  • B是A的子集 B.issubset(A)
s1={10,20,30,40,50,60}
s2={10,20,40}
s3={10,20,90}
print(s2.issubset(s1))  #True
print(s3.issubset(s1))  #False

3、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 可以调用方法issuperset进行判断
  • A是B的超集 A.issuperset(B)
print(s1.issuperset(s2))  #True
print(s1.issuperset(s3))  #False

4、两个集合是否没有交集

  • 可以调用方法isdisjoint进行判断
print(s2.isdisjoint(s3))  #False  有交集为False
s4={60,70,80}
print(s3.isdisjoint(s4))  #True 没有交集为True

五、集合的数学操作

1、交集操作

s1={10,20,30,40}
s2={20,30,40,50,60}
print(s1.intersection(s2)) #{40, 20, 30}
print(s1 & s2) #{40, 20, 30}   intersection()与&等价,交集操作

2、并集操作

print(s1.union(s2))  #{40, 10, 50, 20, 60, 30}
print(s1 | s2) #{40, 10, 50, 20, 60, 30}   union()与|等价,并集操作

3、差集操作

print(s1.difference(s2))  #{10}
print(s1-s2)  #{10}    difference()与-等价,差集操作

4、对称差集

print(s1.symmetric_difference(s2))  #{50, 10, 60}
print(s1^s2)  #{50, 10, 60}    symmetric_difference()与^等价,对称差集

六、集合生成式

将列表生成式的[]改为{}便是集合生成式

s={i*i for i in range(10)}
print(s) #{0, 1, 64, 4, 36, 9, 16, 49, 81, 25}  集合是无序的
相关文章
|
5月前
|
数据库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8)
这是我在学习Python第18天的总结,内容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主要涉及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包括:`self`关键字的作用、魔术方法的特点与使用(如构造函数`__init__`和析构函数`__del__`)、类属性与对象属性的区别及修改方式。通过学习,我初步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机制实现更灵活的程序设计,但深知目前对Python的理解仍较浅显,欢迎指正交流!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并行计算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
4月前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7)
本文记录了学习Python第27天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使用Python操作PPTX和PDF的技巧。其中包括通过`python-pptx`库创建PPTX文件的详细步骤,如创建幻灯片对象、选择母版布局、编辑标题与副标题、添加文本框和图片,以及保存文件。此外,还讲解了如何利用`PyPDF2`库为PDF文件加密,涵盖安装库、定义函数、读取文件、设置密码及保存加密文件的过程。文章总结了Python在处理文档时的强大功能,并表达了对读者应用这些技能的期待。
|
2月前
|
算法 IDE 测试技术
python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python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192 57
|
2月前
|
JSON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数据格式
拼多多批量下单软件,拼多多无限账号下单软件,python框架仅供学习参考
完整的拼多多自动化下单框架,包含登录、搜索商品、获取商品列表、下单等功能。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过三色刷脸技术,过三色刷脸技术教程,插件过人脸python分享学习
三色刷脸技术是基于RGB三通道分离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人脸在不同颜色通道的特征差异
|
5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9)
这是一篇关于Python面向对象学习的总结,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内容编写。主要涵盖三大特性:封装、继承与多态。详细讲解了继承(包括构造函数继承、多继承)及类方法与静态方法的定义、调用及区别。尽管开学后时间有限,但作者仍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欢迎指正交流。
|
3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监控
抖音直播间采集提取工具,直播间匿名截流获客软件,Python开发【仅供学习】
这是一套基于Python开发的抖音直播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包含观众信息获取、弹幕监控及数据存储等功能。代码采用requests、websockets和sqlite3等...
|
4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8)
本文记录了学习Python第28天的内容——冒泡排序。通过B站千锋教育课程学习,非原创代码。文章详细介绍了冒泡排序的起源、概念、工作原理及多种Python实现方式(普通版、进阶版1和进阶版2)。同时分析了其时间复杂度(最坏、最好、平均情况)与空间复杂度,并探讨了实际应用场景(如小规模数据排序、教学示例)及局限性(如效率低下、不适用于高实时性场景)。最后总结了冒泡排序的意义及其对初学者的重要性。
|
5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2)
本文记录了作者学习Python第22天的内容——正则表达式,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文章简要介绍了正则表达式的概念、特点及使用场景(如爬虫、数据清洗等),并通过示例解析了`re.search()`、`re.match()`、拆分、替换和匹配中文等基本语法。正则表达式是文本处理的重要工具,尽管入门较难,但功能强大。作者表示后续会深入讲解其应用,并强调学好正则对爬虫学习的帮助。因时间有限,内容为入门概述,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