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的 OSI、TCP/IP 和混合模型

简介: 【4月更文挑战第9天】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模型和混合模型是三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模型,包括它们的历史、结构、功能以及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OSI模型

OSI模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那个时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但由于不同厂商、组织和国家开发的网络设备和协议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了网络之间的互联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OSI模型,希望能够定义一套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使得不同的网络设备和协议能够互操作,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

结构

OSI模型采用了层次化的结构,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抽象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上层向下层提供服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1. 物理层:位于最底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定义了电气特性、接口标准等。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
  2. 数据链路层:处理帧的传输,包括帧的创建、传输、接收、检错和纠错等功能。它主要关注的是数据在节点之间的传输。
  3. 网络层: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端到端的逻辑传输。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负责分段、传输控制等。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确保数据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可靠地传输。
  5. 会话层:管理通信会话,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通信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6.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格式、编码和加密,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表示和转换数据。
  7. 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和网络服务,如HTTP、FTP等。它主要关注的是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OSI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将网络通信分解为七个独立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使得网络通信更加清晰和可控。通过严格定义每个层次的功能和接口,OSI模型使得不同厂商、组织和国家开发的网络设备和协议能够互操作,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由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70年代为其ARPANET项目开发的网络协议套件。最初,ARPANET项目使用的是一种简单的通信协议,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和可靠的协议套件来支持互联网的发展。于是,TCP/IP协议套件应运而生。

结构

TCP/IP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将网络通信分为四个层次,相较于OSI模型,TCP/IP模型合并了表示层和会话层,简化了网络通信的结构。

  1. 网络接口层:位于底层,负责物理介质的访问和数据帧的封装。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物理网络上传输数据。
  2. 网际层: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主机间的通信,是TCP/IP协议套件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3.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TCP和UDP两种协议。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则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4. 应用层: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如HTTP、DNS等。它主要关注的是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TCP/IP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种简单而灵活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套件,使得互联网的发展更加便捷和高效。TCP/IP模型采用了分层的结构,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使得网络通信更加清晰和可控。TCP/IP协议套件的核心协议是IP协议,它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

混合模型

在现实网络环境中,往往会发现纯粹采用OSI模型或TCP/IP模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出现了混合模型的概念。混合模型结合了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优点,旨在克服它们各自的局限性,提供更加灵活和实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最常见的混合模型之一是将OSI模型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合并到TCP/IP模型的应用层,形成一个五层的混合模型。

这种混合模型既保留了TCP/IP模型的简洁性,又兼具了OSI模型的通用性。应用层不仅提供了网络应用服务,还负责数据的格式化、编码和会话管理等功能。

另一种常见的混合模型是在TCP/IP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表示层和会话层,形成一个六层的混合模型。

这种混合模型使得网络应用能够更好地处理数据格式、编码和会话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混合模型的主要功能是结合了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实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混合模型使得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更好地设计、管理和维护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目录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算法 前端开发 数据挖掘
【类脑智能】脑网络通信模型分类及量化指标(附思维导图)
本文概述了脑网络通信模型的分类、算法原理及量化指标,介绍了扩散过程、路由协议和参数模型三种通信模型,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性能指标、优缺点以及在脑网络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了思维导图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
13 3
【类脑智能】脑网络通信模型分类及量化指标(附思维导图)
|
22小时前
|
Kubernetes 负载均衡 安全
在k8S中,网络模型概念是什么?
在k8S中,网络模型概念是什么?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数据挖掘
基于Python Django的房价数据分析平台,包括大屏和后台数据管理,有线性、向量机、梯度提升树、bp神经网络等模型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ython Django框架开发的房价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线性回归、SVM、GBDT和BP神经网络,用于房价预测和市场分析,同时提供了前端大屏展示和后台数据管理功能。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五):pytorch vs tensorflow框架DNN网络结构源码级对比
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五):pytorch vs tensorflow框架DNN网络结构源码级对比
20 1
|
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网络协议 Java
你不得不了解的网络IO模型知识
该文章主要讲述了网络I/O模型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的I/O模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你不得不了解的网络IO模型知识
|
11天前
|
网络协议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16 Java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络模型OSI/TCP/IP+通信协议等)
16 Java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络模型OSI/TCP/IP+通信协议等)
41 2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神经网络架构殊途同归?ICML 2024论文:模型不同,但学习内容相同
【8月更文挑战第3天】《神经语言模型的缩放定律》由OpenAI研究人员完成并在ICML 2024发表。研究揭示了模型性能与大小、数据集及计算资源间的幂律关系,表明增大任一资源均可预测地提升性能。此外,论文指出模型宽度与深度对性能影响较小,较大模型在更多数据上训练能更好泛化,且能高效利用计算资源。研究提供了训练策略建议,对于神经语言模型优化意义重大,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001.08361]。
17 1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框架/工具
深度学习中的模型优化: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例
【7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深度学习的海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如同一艘强大的航船,承载着图像识别与处理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扬帆起航,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优化CNN的性能,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正则化,再到超参数调整,我们将一一解析这些策略如何提升CNN的效率和准确度。文章还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Keras框架中应用这些技术,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优化工具箱。
45 4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API
【Python-Keras】Keras搭建神经网络模型的Model解析与使用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Keras中搭建神经网络模型的`Model`类及其API方法,包括模型配置、训练、评估、预测等,并展示了如何使用Sequential模型和函数式模型来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
17 1
|
19天前
|
安全 Java Linux
(七)Java网络编程-IO模型篇之从BIO、NIO、AIO到内核select、epoll剖析!
IO(Input/Output)方面的基本知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也是在学习编程基础时就已经接触过的内容,但最初的IO教学大多数是停留在最基本的BIO,而并未对于NIO、AIO、多路复用等的高级内容进行详细讲述,但这些却是大部分高性能技术的底层核心,因此本文则准备围绕着IO知识进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