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数据结构之---堆的应用(堆排序和topk问题)

简介: 初阶数据结构之---堆的应用(堆排序和topk问题)

引言

上篇博客讲到了堆是什么,以及堆的基本创建和实现,这次我们再来对堆这个数据结构更进一步的深入,将讲到的内容包括:向下调整建堆,建堆的复杂度计算,堆排序和topk问题。话不多说,开启我们今天的内容吧。

堆排序

在讲堆排序之前,我想讲讲建堆的问题。在上篇博客中,我们建堆的时候是存在一个数组(数组中存储着我们建堆所需要的元素),通过一个个取出数组中的元素并插入新的堆中达到建堆目的。这时我们可以想,如果需要直接在存储元素的数组上建堆,应该怎么处理呢?

向上调整建堆

如果你学会了向上调整,你应该不难想到可以这样写:

//这里是在原数组的基础上建立大堆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void AdjustUp(int* a, int child)
{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if (a[parent] < a[child]) {
      Swap(&a[parent], &a[child]);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break;
  }
}
int main()
{
  int arr[] = { 6,5,4,3,2,1,8,7,5,4,2 };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AdjustUp(arr, i);
  }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即对堆中每一个元素经行向上调整,最后我们就能成功的得到一个大堆

向下调整建堆

其实有一种比向上调整建堆时间复杂度更优的方式,那就是向下调整建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向下调整的使用条件:根节点的左右子树都得是堆。数组中的元素开始是无序的,想要向下调整建堆,就需要从下往上建。由于二叉树最后一层不需要向下调整,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倒数第二层开始向下调。倒数第二层的末尾元素就是(size - 1 - 1)/ 2

代码实现向下调整建堆就是这样:

//这里是在原数组的基础上建立大堆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break;
  }
}
int main()
{
  int arr[] = { 6,5,4,3,2,1,8,7,5,4,2 };
  int size = sizeof(arr) / sizeof(arr[0]);
  for (int i = (size-1-1)/2; i >= 0; i--) {
    AdjustDown(arr, size, i);
  }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打印结果和向上调整建堆相同

图解分析此过程:

时间复杂度分析

为什么说向下调整建堆的复杂度更低呢?这确实可以用正规的方式来推一下,证明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结论。

堆是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此处为了简化用直接满二叉树来计算建堆的复杂度(这里实际上多几个结点并不影响,时间复杂度实际计算中计算的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1.向上调整时间复杂度计算

需要移动结点的总步数为:

F(h) = 2^0 * 0 + 2^1 * 1 + 2^2 * 2 +……+ 2^(h-1) * (h - 1)

会发现这是一个等差乘等比的差比数列前n项之和,大家高中应该学过错位相减吧,这里我们用错位相减求和就可以。

1式: 2 * F(h) = 2^1 * 0 + 2^2 * 1 + 2^3 * 2 +……+ 2^h * (h - 1)

2式:F(h) = 2^0 * 0 + 2^1 * 1 + 2^2 * 2 +……+ 2^(h-1) * (h - 1)

1式 - 2式

F(h) = -2^1 - 2^2 - 2^3 -……-2^(h-1) + 2^h * (h - 1)

上式的加粗部分是一个等比数列,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得:

F(h) =  2^h * (h - 2) + 2

而我们又可以导出节点数N和树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

N = 2^h-1 ---> h = log(N+1)

带入F(h)中可得

F(N) = (N+1)*[ log(N+1)-2 ] + 2

时间复杂度即为:O(N*logN)

2.向下调整时间复杂度的计算

则需要移动的步数为:

F(h) = 2^0 * (h-1) + 2^1 * (h-2) + …… + 2^(h-3) * 2 + 2^(h-2) * 1

这里也是一个差比数列,列两个式子:

1式:F(h) = 2^0 * (h-1) + 2^1 * (h-2) + …… + 2^(h-3) * 2 + 2^(h-2) * 1

2式:2 * F(h) = 2^1 * (h-1) + 2^2 * (h-2) + …… + 2^(h-2) * 2 + 2^(h-1) * 1

1式 - 2式

F(h) = 1 - h + 2^1 + 2^2 + 2^3 + 2^4 +……+ 2^(h-2) + 2^(h-1)

等比数列公式一套一化简:

F(h) = 2^h - 1 - h

我们已知N和h之间的关系:N = 2^h-1 ---> h = log(N+1)

最终可得:

F(N) = N -log(N+1)

时间复杂度即为:O(N)

算到这里,就可以非常轻松的比较出两个方式建堆复杂度的优劣了(向下调整建堆更优)。

堆排序的实现

先放上堆排序代码,再来进行讲解

//堆排序
//交换两个变量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break;
  }
}
//堆排序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向下调整建堆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a, n, i);
  }
    //每次选出一个最大值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0], &a[end]);
    AdjustDown(a, end, 0);
    --end;
  }
}
//使用堆排序
int main()
{
  int arr[] = { 6,5,4,3,2,1,8,7,5,4,2 };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HeapSort(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return 0;
}

可以运行一下看看结果:

你可能会问,代码中建立的是大堆,是怎么排出了由小到大的效果呢?其实这个过程和堆的删除过程是及其相似的

  1. 堆顶存储的是整个堆中最大的元素,当与堆末尾的元素交换之后,最大的元素就成功放到数组的末尾
  2. 通过向下调整之后,堆顶存放的便是堆中第二大的元素
  3. 每次交换堆底都减1(排好的元素不再参与向下调整的过程),这时堆底(新的堆底)和堆顶再次交换,回到步骤1

堆排序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图解):

这里再次总结,堆排序即利用堆的思想来进行排序,总共分为两个步骤:

1. 建堆

       * 升序:建大堆

       * 降序:建小堆

2. 利用删除思想来进行排序

TOP-K问题

TOP-K问题:即求数据结合中前K个最大的元素或者最小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数据量都比较大。

比如: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亿个数字中找到最大的前K个数字。

对于Top-K问题,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排序,但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排序就不太可取了(你甚至无法将数据放入数组)。最佳的方式就是用来解决,基本思路如下:

1. 用数据集合中前k个来建堆

       * 要找最大的前k个元素,建小堆

       * 要找最小的前k个元素,建大堆

2. 用剩余的N - K个元素依次与栈顶元素来比较,不满足则替换堆顶元素向下调整

将剩余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比完之后,堆中剩余的K个元素就是所求的前K个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本topk示例代码中计算的是最大的前K个)。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文件操作的方式来试一试,我们先来写一个造数据的函数。

void CreateNDate()
{
  // 造数据
  int n = 10000;
  srand(time(0));
  const char* file = "data.txt";
  FILE* fin = fopen(file, "w");
  if (fin == NULL)
  {
    perror("fopen error");
    return;
  }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int x = rand() % 1000000;
    fprintf(fin, "%d\n", x);
  }
  fclose(fin);
}

这里将造出来的数据写入到 data.txt 文件中,运行完此函数后,当前目录下会多一个data.txt文件

打开此文本文件:

通过此函数,我们已经成功造出了10000个数据了

接下来就是topk代码的实现:

#include<time.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break;
  }
}
//topk代码
void PrintTopK(int k) //这里的k是选出最大的前k个数
{
    //打开需要查找前K大数据的文件---data.txt
  FILE* file = fopen("data.txt", "r");
  if (file == NULL) {
    perror("fopen fail:");
    exit(1);
  }
    //创建存放堆数据的空间
  int* arr = (int*)malloc(sizeof(int) * (k + 1));
  if (arr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exit(1);
  }
    //输入文件中前k个数据
  for (int i = 0; i < k; i++) {
    fscanf(file, "%d", &arr[i]);
  }
    //将放入的前k个数字调整建堆
  for (int i = (k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arr, k, i);
  }
    //这里是topk的重点,遍历K - N的数字,将符合的数字插入堆中
  for (int i = k; i < 10000; i++) {
    int tmp = 0;
    fscanf(file, "%d", &tmp);
        //如果tmp比堆顶的数据大,则放入堆顶向下调整
    if (tmp > arr[0]) {
      arr[0] = tmp;
      AdjustDown(arr, k, 0);
    }
  }
    //打印前K个最大的数字
  for (int i = 0; i < k; i++) {
    printf("%d ", arr[i]);
  }
}
int main()
{
    //输入选前多少大数字
  int digit = 10;
  scanf("%d", &digit);
  PrintTopK(digit);
  return 0;
}

这里,程序成功选出了文件中前100大的数字,如果觉得这样不够严谨,你也可以添加几个位数较高的数据到文件中,看看你的程序能否选出你写入文件的几个特殊的大数字即可。相信在这些测试过后你可以成功感受到topk算法的魅力。

结语

到这里,基本上就是二叉树顺序结构的全部内容了,本篇博客带大家学习了解了堆排序,计算了向上调整建堆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最后还说到了topk算法。这些内容其实并不难,只要肯下功夫,肯动手,一定能学下来。后面博主还会带大家了解关于二叉树链式结构的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我,比心-♥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散列表的数据结构以及对象在JVM堆中的存储过程
本文介绍了散列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JVM中的应用,详细讲解了散列表的结构、对象存储过程、Hashtable的扩容机制及与HashMap的区别。通过实例和图解,帮助读者理解散列表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策略。
26 1
散列表的数据结构以及对象在JVM堆中的存储过程
|
24天前
|
存储 Java
Java中的HashMap和TreeMap,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它们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问题时的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19天】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HashMap和TreeMap,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它们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问题时的应用。HashMap以其高效的插入、查找和删除操作著称,而TreeMap则擅长于保持元素的自然排序或自定义排序,两者各具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开发场景。
40 1
|
29天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通义灵码在考研C语言和数据结构中的应用实践 1-5
通义灵码在考研C语言和数据结构中的应用实践,体验通义灵码的强大思路。《趣学C语言和数据结构100例》精选了五个经典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统计字符类型、求特殊数列和、计算阶乘和双阶乘、以及求斐波那契数列的前20项和。通过这些实例,帮助读者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提升编程能力。
60 4
|
14天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数据结构】树型结构详解 + 堆的实现(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结构,重点讲解了堆这一重要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和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堆排序)。文章详细描述了堆的性质、存储方式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删除和取堆顶数据等操作的具体实现。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堆的原理和应用。
57 16
|
2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数据结构在实际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数据结构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它们贯穿于各种应用场景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实现高效、可靠的程序设计。
50 7
|
1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为什么基础数据类型存放在栈中,而引用数据类型存放在堆中?
为什么基础数据类型存放在栈中,而引用数据类型存放在堆中?
68 1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探索数据结构:分支的世界之二叉树与堆
探索数据结构:分支的世界之二叉树与堆
|
1月前
探索数据结构:队列的的实现与应用
探索数据结构:队列的的实现与应用
|
15天前
|
C语言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栈和队列两种数据结构。栈是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遵循“先进后出”原则;队列则在一端插入、另一端删除,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文章详细讲解了栈和队列的结构定义、方法声明及实现,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栈和队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二叉树的层序遍历和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等。
90 9
|
6天前
|
存储 算法
非递归实现后序遍历时,如何避免栈溢出?
后序遍历的递归实现和非递归实现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需求、二叉树的特点以及性能和空间的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
15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