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推荐 | 高并发挑战?试试这些架构优化篇技巧,让你的系统焕发新生!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作者推荐 | 高并发挑战?试试这些架构优化篇技巧,让你的系统焕发新生!

背景介绍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高并发问题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从而分散单个服务器的压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还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涵盖了从整体到细节的多个层面。在整体层面,负载均衡是关键,它能有效地分散请求,保证各节点的负载均衡,从而提高整体性能。此外,中间件的异步化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将部分操作异步化,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存储优化同样不可忽视,通过优化数据存储方式、使用高速存储设备等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数据读写性能。

优化方向

在追求高并发的征途上,性能无疑是基石中的基石。它不仅是高并发场景的核心支撑,更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领域,要求我们研发团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个人总结性能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 架构层面
  • 负载均衡:分散请求,确保各节点均衡负载。
  • 中间件异步化: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 存储优化:提升数据读写性能,如优化存储方式或使用高速设备。
  • 可用性优化
  • 服务治理: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调用。
  • 服务保护:确保服务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恢复。
  • 可靠性保障:通过容错、备份等机制提高系统稳定性。水平扩展提升
  • 分层架构:按功能和性能需求划分层次,便于扩展和管理。
  • 弹性架构: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资源,应对突发的高并发需求。
  • 服务拆分:将大服务拆分为小服务,简化逻辑,提高扩展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深入剖析并详细介绍我所总结的整体架构的发展与演进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探讨架构的演变轨迹,以及各个阶段的关键特性和创新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

架构演进历程

第一阶段:单体架构

互联网软件架构中的单机架构,是指将系统的所有代码和服务都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整个项目的所有服务都由这台服务器提供。这种架构在系统的访问业务量较小时非常适用,因为它具有部署灵活、容易实现和方便管理的优点。开发者以及运维人员只需要关注这一台服务器即可。

弊端

单机架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首先,系统的可靠性不高,一旦这台服务器宕机,将会导致整个数据的丢失。其次,单机架构处理数据的能力有限,当业务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单机的资源将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此外,当数据出现快速增长时,会对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造成巨大压力,这可能给生产环境以及数据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

瓶颈

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Tomcat与数据库之间的资源竞争逐渐凸显,导致单机的性能无法满足业务需求。这一瓶颈限制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考虑分布式架构或云计算等解决方案,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可扩展性。通过Tomcat与数据库分开部署,我们可以突破这一瓶颈,为业务提供更为稳定、可靠和高性能的支持。

Tomcat与数据库独立部署

瓶颈

在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数据库的并发读写能力成为了限制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缓存机制,利用诸如Redis、Memcached等缓存技术,将热点数据缓存起来,以减轻数据库的读写压力。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的并发读写能力,从而缓解系统性能受限的问题。

第二阶段:缓存架构

随着数据量和用户请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单机架构逐渐暴露出性能瓶颈。为了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我们引入了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技术。

  • 本地缓存:在单机服务器上,能够迅速响应大部分的常见请求,减少了对后端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 分布式缓存:在网络中多个节点上存储和共享数据,实现了数据的横向扩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并发能力。

结合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这种架构既保留了单机架构的简单性和可管理性,又通过缓存技术有效缓解了性能瓶颈。这种融合本地和分布式缓存的单机架构,为系统的持续发展和性能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瓶颈

缓存系统成功地承受了绝大多数的访问请求,但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单机Tomcat服务器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并发压力,其性能表现逐渐变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负载需求。这种压力使得Tomcat服务器的响应速度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对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阶段: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

通过Nginx的反向代理的能力,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这些请求转发给内部Tomcat的Web服务器。客户端并不直接与目标服务器通信,通过反向代理与目标服务通信。反向代理隐藏了真实的服务器信息,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性和负载均衡功能。 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将数据库的读写请求均衡分配到多台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实现方案,其实从上面的演进链路中也已经可以基本了解到各个方案适用的发展阶段和应对常见,这里再系统的总结下:

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

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用于将客户端的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器或机房上,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以下是对这种方法的详细分析:

DNS轮询的工作原理
  1. 域名解析:当用户尝试访问一个域名时(例如 www.example.com),他们会向DNS服务器发送一个查询请求,以获取与该域名相关联的IP地址。
  2. 返回多个IP地址:如果DNS服务器配置为进行轮询,它会返回与该域名相关联的多个IP地址,而不是仅返回一个。这些IP地址通常代表位于不同服务器或机房上的服务。
  3. 客户端选择:客户端(如用户的浏览器)会从返回的IP地址列表中随机选择一个,并尝试与其建立连接。
  4. 负载均衡:由于DNS查询通常是由客户端发起的,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或机房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客户端的每次新请求都有可能连接到不同的服务器,从而分散了流量。
缺点和弊端
  1. 不健康的服务器:如果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DNS轮询不会主动将其从轮询列表中移除,这可能导致客户端仍然尝试连接到不健康的服务器。
  2. 会话不连续性:由于每次新的DNS查询都可能返回不同的IP地址,这可能导致用户的会话在不同的服务器之间跳转,从而中断用户体验。
  3. 不适用于所有应用:DNS轮询对于需要持久连接或长时间会话的应用(如在线游戏或实时聊天应用)可能不太适合。

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和需求。

使用LVS或F5/A10来使多个Nginx负载均衡

对于需要更复杂负载均衡功能的应用,可能需要考虑使用硬件负载均衡器或软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例如:使用LVS或F5/A10来使多个Nginx负载均衡。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有效应对LVS单机性能的限制,确保在高并发场景下依然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二是如何优化网络架构,减少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距离带来的延迟,提升整体访问速度。

瓶颈:反向代理的利与弊

  1. 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当数量攀升至数十万级别时,LVS(Linux Virtual Server)作为单机解决方案,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性能瓶颈。即便用户总数达到千万甚至亿级别,分布在不同地区,与服务器机房的距离各异,这种瓶颈效应会愈发显著,导致访问延迟明显不同,用户体验因此受到影响。
  2. 正如硬币有两面,这种增强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并发量的飙升,更多的请求像潮水般涌向数据库,使得原本稳定的单机数据库逐渐显露出其脆弱的一面,最终成为了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

反向代理虽然为应用服务器带来了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库的负载压力

第四阶段:数据库读写分离架构

当第三阶段(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架构)所带来的数据库需要承受巨大的读写压力,其性能瓶颈逐渐凸显。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请求,可能需要考虑数据库的优化、读写分离、分库分表等策略来分散压力。

瓶颈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不同业务之间的访问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形成了明显的瓶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平衡资源分配,确保各个业务能够顺畅运行,同时提高整体业务效率。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第五阶段:数据库按业务分库

为了更好地适应业务的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张,我们必须认识到单机写库在面临大规模并发写入时可能遇到的性能限制。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积累,单机的写库处理能力将逐渐逼近其极限,这可能导致处理速度下降、响应时间延长甚至系统崩溃等问题。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必须提前规划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这可能包括引入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增加缓存机制、优化写入策略等,以分散写库负载,提高整体性能。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突破单机写库的瓶颈,确保系统能够持续、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瓶颈

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会对单机写库带来极大的挑战,进而逐渐触及性能瓶颈。

第六阶段:大应用拆分为小应用

将大型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型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带来多方面的优势。通过拆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更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组成部分。每个小型应用都可以专注于特定的功能或业务领域,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重用性。

将大型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型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带来多方面的优势。通过拆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更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组成部分。每个小型应用都可以专注于特定的功能或业务领域,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重用性。

瓶颈

在软件开发中,不同应用之间经常存在共用的模块。如果这些模块由各个应用单独管理,那么相同的代码可能会在多个地方存在,这会导致维护和管理上的困难。尤其是当这些共用模块需要升级时,每个应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引入错误和不一致性。

总结归纳

在系统的演进过程中,集群部署和负载均衡策略始终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展和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在整个演进链路上的关键作用:

  1. 当本地存储的性能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后,新的挑战出现在web容器的单体性能上。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采用了nginx反向代理来实现多个web容器之间的负载均衡,确保系统在高并发场景下依然稳定、高效。
  2. 随着数据库和Tomcat的水平扩容,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此时单体nginx代理的性能成为了新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限制,我们引入了F5或LVS等高性能负载均衡设备,将多个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3. 随着业务的持续发展,系统逐渐扩展至多个地区和机房。此时,垮地域访问延迟成为了新的瓶颈。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减少延迟,我们采用了DNS负载均衡策略,根据用户的地域信息智能选择最近的机房进行访问,从而实现了地域机房间的高效负载均衡。
相关文章
|
7天前
|
监控 安全 API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PaliGemma2模型的微调流程及其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应用。PaliGemma2通过整合SigLIP-So400m视觉编码器与Gemma 2系列语言模型,实现了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处理。文章涵盖了开发环境构建、数据集预处理、模型初始化与配置、数据加载系统实现、模型微调、推理与评估系统以及性能分析与优化策略等内容。特别强调了计算资源优化、训练过程监控和自动化优化流程的重要性,为机器学习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方案。
127 77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
8天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监控
阿里云云服务诊断工具:合作伙伴架构师的深度洞察与优化建议
作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架构师,我深入体验了其云服务诊断工具,该工具通过实时监控与历史趋势分析,自动化检查并提供详细的诊断报告,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特别在处理ECS实例资源不可用等问题时表现突出。此外,它支持预防性维护,帮助识别潜在问题,减少业务中断。尽管如此,仍建议增强诊断效能、扩大云产品覆盖范围、提供自定义诊断选项、加强教育与培训资源、集成第三方工具,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650 243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深度混合架构的智能量化交易系统研究: 融合SSDA与LSTM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与决策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在量化交易中结合时序特征和静态特征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整合堆叠稀疏降噪自编码器(SSDA)和基于LSTM的自编码器(LSTM-AE),构建了一个能够全面捕捉市场动态特性的交易系统。SSDA通过降噪技术提取股票数据的鲁棒表示,LSTM-AE则专注于捕捉市场的时序依赖关系。系统采用A2C算法进行强化学习,通过多维度的奖励计算机制,实现了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最大化收益的目标。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不同波动特征的股票上表现出差异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存在明确市场趋势的情况下,决策准确性较高。
11 5
基于深度混合架构的智能量化交易系统研究: 融合SSDA与LSTM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与决策优化方法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AI系统】Kernel 层架构
推理引擎的Kernel层负责执行底层数学运算,如矩阵乘法、卷积等,直接影响推理速度与效率。它与Runtime层紧密配合,通过算法优化、内存布局调整、汇编优化及调度优化等手段,实现高性能计算。Kernel层针对不同硬件(如CPU、GPU)进行特定优化,支持NEON、AVX、CUDA等技术,确保在多种平台上高效运行。
64 32
|
12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系统】计算图优化架构
本文介绍了推理引擎转换中的图优化模块,涵盖算子融合、布局转换、算子替换及内存优化等技术,旨在提升模型推理效率。计算图优化技术通过减少计算冗余、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内存占用,显著改善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运行表现。文中详细探讨了离线优化模块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包括结构冗余、精度冗余、算法冗余和读写冗余的处理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ONNX Runtime的图优化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展示了如何通过图优化提高模型推理性能的具体示例。
43 4
【AI系统】计算图优化架构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算法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 相亲交友平台系统 婚恋交友系统APP 婚恋系统源码 婚恋交友平台开发流程 婚恋交友系统架构设计 婚恋交友系统前端/后端开发 婚恋交友系统匹配推荐算法优化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合适伴侣,提供用户注册、个人资料填写、匹配推荐、实时聊天、社区互动等功能。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测试优化和上线运维。匹配推荐算法优化是核心,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匹配准确性。
21 3
|
14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监控
【AI系统】推理系统架构
本文深入探讨了AI推理系统架构,特别是以NVIDIA Triton Inference Server为核心,涵盖推理、部署、服务化三大环节。Triton通过高性能、可扩展、多框架支持等特点,提供了一站式的模型服务解决方案。文章还介绍了模型预编排、推理引擎、返回与监控等功能,以及自定义Backend开发和模型生命周期管理的最佳实践,如金丝雀发布和回滚策略,旨在帮助构建高效、可靠的AI应用。
76 15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47 6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调度
【AI系统】推理引擎架构
本文详细介绍了推理引擎的基本概念、特点、技术挑战及架构设计。推理引擎作为 AI 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负责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实现智能决策和自动化处理。文章首先概述了推理引擎的四大特点:轻量、通用、易用和高效,接着探讨了其面临的三大技术挑战:需求复杂性与程序大小的权衡、算力需求与资源碎片化的矛盾、执行效率与模型精度的双重要求。随后,文章深入分析了推理引擎的整体架构,包括优化阶段的模型转换工具、模型压缩、端侧学习等关键技术,以及运行阶段的调度层、执行层等核心组件。最后,通过具体的开发流程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推理引擎进行模型的加载、配置、数据预处理、推理执行及结果后处理。
38 0
|
15天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