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造完“大模型”,“具身智能”将引领AI下一个浪潮?

简介: 具身智能,进化速度超越想象

科技云报道原创。

资深机器人专家Eric Jang不久前曾预言:“ChatGPT 曾在一夜之间出现。我认为,有智慧的机器人技术也将如此。”

3月13日深夜,一段人形机器人的视频开始热传。

在视频中,Figure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完全与人类流畅对话,理解人类的意图,同时还能理解人的自然语言指令进行抓取和放置,并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而其背后,就是OpenAI为其配置的大型语言模型。由于OpenAI模型还支持多模态输入,因此可为Figure提供高级视觉和语言智能。

而Figure本身,成立于2022年。从OpenAI 宣布介入与之合作,到今天它们共同推出一个能够自主对话和决策的机器人,只有13天。

具身智能的发展,显然正在加速。
21631.jpg

具身智能进化速度超越想象

在去年的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AI与机器人的融合,具有很好的想象空间。

他还介绍了英伟达的多模态具身智能系统Nvidia-VIMA,能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任务、获取概念、理解边界、甚至模拟物理学,标志着AI能力的显著进步。

此外,在特斯拉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全新型号,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几乎划等。

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他也认为,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有望成为AI的下一浪潮。

1950年,图灵在他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概念。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指的是,有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如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具身智能机器人指的是,像人一样能够与环境交互感知、自助规划、决策、行动、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它包含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所有的技术,包括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认知和推理、机器人学、博弈伦理、机器学习等,横跨多个学科方向,是AI的集大成者。

2023年是生成式AI的爆发之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机器人觉醒之年”。ChatGPT等生成式AI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结合,开启了具身智能的时代。

今天,在大语言模型的普及和GPT-4等前沿模型的推动下,我们似乎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时代,人机交流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和无缝。

据2023年5月GGII发布的报告预测,预计到2026年,人形机器人在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中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5%,市场规模超过20亿美元。

各大科技公司和学术界的顶尖学者也不断涌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当中。

然而,在繁荣热潮的背后,潜在的困境却也如影随形。尽管ChatGPT等模式革命性地变革了AI领域,但它们在理解力、联想力和交互能力等方面,仍然未能完全满足公众的期望。

这促使我们对看似毫无阻碍的进步进行重新评估,同时希望经过不懈努力,人们能攻克实现真正的具身智能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当机器人遇上大模型

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所有机器人里最复杂的一类,“具身智能”对机器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大模型和机器人相结合,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具身智能”的状态下,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和计划能力,遇到障碍和困难可以自主反应、快速解决。

目前国内已有200多个大模型,实际上人形机器人是一个载体,当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相结合时,机器人可以帮助AI大模型感知物理世界,操作环境上下文;机器人利用多模态感知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复杂的任务。

2023年上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爆炸式“出圈”,大语言模型以及结合视觉等多种传感器的复杂多模态模型的成熟,是实现机器人完成具身智能的关键先决条件。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成熟的“AI大模型”使机器人可以从程序执行导向转向任务目标导向,向通用机器人的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通俗点来说,“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让发展已久的机器人能真正地长出“脑子”。

机器人的“云大脑”通过在云、边、端分布式算法、算力和大数据形成机器人智能,通过 5G等无线安全高速网络连接云端大脑和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在“端”侧完成各种任务。

云端大脑通过人工增强、多模态融合AI和数字生成等先进技术,实现机器人智能地自我学习、不断进化与成长。

AI真正赋能到各行各业、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正在到来,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带来性价比提高,在未来,具身智能渗透率将有望加速提升。

根据高盛预测,在理想状态下,若机器人软硬件在短期内产生重大技术突破,实现具身智能的同时年均降本达到20%,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空间 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接近2021年智能汽车的市场空间,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

若是在乐观情况下,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望在2035年达到100万台,市场空间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9%。

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到来

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指明方向。《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2024年1月17日,AI研究实验室Midjourney创始人大卫·霍尔茨(David Holz)在社交媒体的一篇帖子写道:“我们有理由期待,到2040年,地球上将有10亿个人形机器人。到2060年,世界上将会有1000亿人形机器人。”这预示着人形机器人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近年来,具身智能在学术界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在CoRL(机器人学习大会)上,具身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而在2023年初举行的 IROS(智能机器人及系统国际会议)上,具身智能也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2023年8月18日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来发展需要具备具身实体,与真实物理世界交互以完成各种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为产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将逐渐加深,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总量下降,人工成本上升,因此“机器替代人”成为了重要趋势。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部署量稳定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人形机器人在结构上与人类相似,未来有望覆盖、替换所有原本需要人类劳动力的作业场景。

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尽管目前各家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原型机研发的早期阶段,但是其带来的潜在技术变革以及对某些生产生活场景的改变值得高度关注。

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航天探索、生活服务业、高校科研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有望实现在制造业场景应用的突破,小批量应用于电子、汽车等生产制造环境。

在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围绕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场景,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人,把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

去年以来,包括中国电科21所、智元机器人、科大讯飞、小鹏汽车、傅利叶智能在内的多家国内企业相继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并有多家企业拟在今年实现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具身智能商业落地元年。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提供了一个更为精密和可控的环境,使得智能体能够进行更加大胆和创新的行为。

这不仅是对人类智能的延伸,更是一个通用人工智能诞生和发展的舞台,为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AI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和成长空间。

或许,这也是各大科技公司对具身智能与虚拟世界寄予厚望的深层次原因。

这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相关文章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引领未来:精准选择与高效利用AI技术的实战指南
【7月更文第14天】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不再局限于科幻电影的想象,而是成为了推动各行各业革新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个性化推荐系统,从医疗诊断辅助到智能制造,AI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AI技术和工具,如何精准选择并高效利用AI,成为企业和开发者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过程中的核心策略与实践技巧,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让您直观感受AI技术的魅力。
23 3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动手实践:从零开始训练AI模型的全面指南
【7月更文第14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训练AI模型已成为科研、工程乃至创业领域的热门技能。本文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指南,带领大家从零开始,了解并实践如何训练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们将以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任务为例,逐步深入,探讨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过程及评估方法,最后展示如何使用Python和深度学习库PyTorch实现这一过程。
20 0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智能化运维:AI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同时指出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和管理挑战。文章还将提供针对这些挑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运维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参考。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智能化运维:AI与机器学习在IT管理中的应用
【7月更文挑战第10天】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如何革新传统的IT运维领域。文章首先界定了智能化运维的概念,随后分析了AI技术在故障预测、自动化处理和安全监控方面的应用实例,并讨论了实施智能化运维时面临的挑战及其克服策略。最终,文章展望了智能化运维的未来趋势,强调了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重要性。
|
6天前
|
人工智能 移动开发 Java
Java智能之Spring AI:5分钟打造智能聊天模型的利器
尽管Python最近成为了编程语言的首选,但是Jav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同样不可撼动,得益于强大的Spring框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从智能语音助手到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Spring AI 项目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尽管该项目汲取了Python项目如LangChain和LlamaIndex的灵感,但Spring AI并不是简单的移植。该项目的初衷在于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发展,使其不再局限于Python开发者。
23 2
|
5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自然语言处理
当Linux遇上AI:探索操作系统中的智能新纪元
阿里云的OS Copilot是专为Linux打造的智能助手,利用大模型提供自然语言交互、命令辅助及运维优化。它简化编程任务,生成脚本框架,提供代码审查建议,适合开发者和运维人员。
44 0
当Linux遇上AI:探索操作系统中的智能新纪元
|
7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阿里云携手北京奇奇科技举办《AI智领者技术沙龙》
6月5日,一场主题为“通义大模型的创意与应用探索”的AI智领者技术沙龙在京召开。这场会议汇聚了行业内外众多专家及企业代表,主办方阿里云与北京奇奇科技和与会者共同探讨AI大模型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迈向广阔的应用场景。
|
4天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智能化运维的崛起:AI在IT管理中的革命性角色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重塑传统IT运维领域,通过具体案例、统计数据和比较分析,揭示AI在提高运维效率、降低成本以及预测和解决系统问题方面的显著优势。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AI在现代IT运维中不可或缺作用的全景视图,同时强调了在实施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
4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算法
智能时代下的AI伦理挑战与应对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技术带来的便利性背后隐藏着诸多伦理问题,如隐私泄露、算法偏见和责任归属等。本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AI技术面临的主要伦理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不同案例,本文旨在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以促进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和谐共生。
7 0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大数据
AI大模型企业应用实战(24)-什么是zero-shot, one-shot和few-shot Learning?
零样本学习(Zero-Shot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方法,模型在未见过的类别上进行分类,依赖于类别描述来建立训练与测试集间的联系。例如,通过已知的马、老虎和熊猫特征推断斑马。单样本学习(One-Shot Learning)则是在极少量样本(如一个)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目标是减少训练数据需求,适用于新类别出现时无需重新训练的情况。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是处理仅有少量类内样本的学习任务。这三者常用于图像分类、语义分割等场景,One-Shot是Few-Shot的特殊情况。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