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生成系统之雪花算法详解

简介: 在当今的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盛行的时代,分布式系统已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对数据一致性和唯一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全局唯一标识符(ID)的生成上。因此,分布式ID生成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保证数据唯一性和提高系统可扩展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雪花算法(Snowflake)是Twitter开源的一种算法,用于生成64位的全局唯一ID,非常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唯一标识符。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雪花算法的原理、结构和实现方式。

在当今的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盛行的时代,分布式系统已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对数据一致性和唯一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全局唯一标识符(ID)的生成上。因此,分布式ID生成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保证数据唯一性和提高系统可扩展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雪花算法(Snowflake)是Twitter开源的一种算法,用于生成64位的全局唯一ID,非常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唯一标识符。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雪花算法的原理、结构和实现方式。

snowflake.jpg

分布式ID的需求背景

在单体应用中,生成唯一ID相对简单,如数据库的自增ID、UUID等方法可以轻易满足需求。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传统的ID生成方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 高可用性:系统任何一个部分的故障都不能影响ID的生成和使用。
  • 高并发:在大规模并发的场景下,ID生成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响应。
  • 有序性:在某些业务场景中,需要ID具有一定的可排序性,以便于后续处理。
  • 低延迟:ID生成的延迟必须足够低,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推特的雪花系统

Twitter开源的Snowflake算法是目前最流行的分布式ID生成方案之一。它通过结合时间戳、机器标识和序列号来生成64位的长整型ID,既保证了全局唯一性,又具有良好的有序性,非常适合高并发的场景。

如下展示了一个64为ID的构成:

snowflake.png

每个部分的含义如下:

  • 符号位(1位)

    始终为0,预留位,将来有可能用来区分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

  • 时间戳(41位)

    它是纪元或者自定义纪元开始以来的毫秒数,Snowflake使用的是2010-11-04 01:42:54 的时间戳作为默认纪元的,我们也可以自定义。即时间戳为当前时间的毫秒数 - 自定义的纪元的毫秒数。

  • 数据中心id(5位)

    最多可以有$2^5$个数据中心,取值范围为 0~31。

  • 机器id(5位)

    最多可以有$2^5$台机器,取值范围为 0~31。

  • 序列号(12位)

    对于某个服务,每一个毫秒内生成一个id,序列号就加1,这个数字在每毫秒开始时都会被重置为0。即一个毫秒内单个服务可以生成$2^{12}$即4096个id。

我们可以根据服务的具体情况调整下id各部分的长度,比如,对于并发量低,单次生成id数量大的应用,我们可以适当减少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的位数,增加序列号位数来提高每个毫秒内id的生成数量。

Java实现雪花雪花系统

使用Java语言实现雪花算法的ID生成器,可以参考以下代码。这个实现同样遵循了雪花算法的基本结构,包括1位符号位、41位时间戳、10位机器标识(5位数据中心ID和5位工作机器ID)以及12位序列号。我们将这些位数放在了配置文件中,家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这个代码中,我们提供了单id生成接口和批量id生成接口。代码如下:

  • 配置信息 application.yml
server:
  port: 8000

snowflake:
  #数据中心id位数
  datacenterBits: 5
  # 机器id位数
  workerBits: 5
  # 序列id所占位数
  sequenceBits: 12
  # 数据中心id,范围0-2^5-1
  datacenterId: 1
  # 机器id,范围0-2^5-1
  workerId: 1
  # 时间戳起始点(2024-01-01 00::00:00 的毫秒数)
  twepoch: 1704038400000
  #单次批量生成id的最大数量  默认10万
  maxBatchCount: 100000
  • SnowflakeProperties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ntext.properties.ConfigurationPropertie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ConfigurationProperties(prefix ="snowflake")
@Data
public class SnowflakeProperties {
   
   
    //数据中心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数据中心id位数
    private Long datacenterBits;
    //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
    //机器id位数
    private Long workerBits;
    //序列id所占位数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时间戳起始点(毫秒)
    private  Long twepoch;
    //单次批量生成id的最大数量
    private Integer maxBatchCount;
}
  • SnowflakeIdGenerator
package cn.xj.snowflake.generator;


import cn.xj.snowflake.config.SnowflakePropertie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nowflakeIdGenerator {
   
   


    //数据中心id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
    //数据中心id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Bits;
    //机器id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
    //机器id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Bits;
    //序列id所占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Bits;
    // 时间戳起始点(毫秒)
    private final long twepoch;

    //数据中心最大id
    private final long maxDatacenterId;
    //机器最大id
    private final long maxWorkerId;
    //最大序列号
    private final long maxSequence;

    //机器id左移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Shift;
    //数据中心id左移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Shift;
    //毫秒数左移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单次批量生成id的最大数量
    private final int maxBatchCount;

    // 序列号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 上一次时间戳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public SnowflakeIdGenerator(SnowflakeProperties properties) {
   
   
        //数据中心id
        this.datacenterId = properties.getDatacenterId();
        //数据中心id位数
        this.datacenterBits = properties.getDatacenterBits();
        //机器id
        this.workerId = properties.getWorkerId();
        //机器id位数
        this.workerBits = properties.getWorkerBits();
        //序列id所占位数
        this.sequenceBits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 时间戳起始点(毫秒)
        this.twepoch = properties.getTwepoch();
        //数据中心最大id
        this.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properties.getDatacenterBits());
        //机器最大id
        this.maxWorkerId = -1L ^ (-1L << properties.getWorkerBits());
        //最大序列号
        this.maxSequence = -1L ^ (-1L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this.workerIdShift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数据中心id左移位数
        this.datacenterIdShift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 properties.getWorkerBits();
        //毫秒数左移位数
        this.timestampLeftShift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 properties.getWorkerBits() + properties.getSequenceBits();
        //单次批量生成id的最大数量
        this.maxBatchCount = properties.getMaxBatchCount();


        // 校验datacenterId和workerId是否超出最大值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数据中心Id不能大于%d或小于0", maxDatacent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机器Id不能大于%d或小于0", maxWorkerId));
        }
    }



    /**
     * id生成方法(单个)
     * @return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获取当前时间的毫秒数
        long timestamp = currentTime();

        //判断时钟是否回拨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时钟回拨,回拨毫秒数:%d",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设置序列号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设置序列号递增,如果当前毫秒内序列号已经达到最大值,则直到下一毫秒在重新从0开始计算序列号
            sequence = (sequence + 1) & maxSequence;
            if (sequence == 0) {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sequence = 0L;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计算id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 id生成方法(批量)
     * @return
     */
    public synchronized List<Long> nextIds(int count) {
   
   
        if (count > maxBatchCount || count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批量生成id的数量不能大于%d或小于0", maxBatchCount));
        }

        List<Long> ids = new ArrayList<>(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ds.add(nextId());
        }
        return ids;
    }

    /**
     * 循环等待直至获取到新的毫秒时间戳
     * 确保生成的时间戳总是向前移动的,即使在相同的毫秒内请求多个ID时也能保持唯一性。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currentTime();
        // 循环等待直至获取到新的毫秒时间戳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currentTime();
        }
        return timestamp;
    }

    /**
     * 获取当前时间的毫秒数
     */
    private long currentTime()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这个Java类SnowflakeIdWorker封装了雪花算法的核心逻辑。它允许通过构造函数指定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并提供了nextId()和nextIds()方法用于生成唯一的ID。该方法通过同步关键字synchronized保证了线程安全。

  • SnowflakeApi

import cn.xj.snowflake.generator.SnowflakeIdGenerator;
import jakarta.annotation.Resour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o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Bod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java.util.List;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nowflakeApi {
   
   


    @Resource
    private SnowflakeIdGenerator snowflakeIdGenerator;

    @PostMapping("/snowflake/api/nextId")
    public Long nextId(){
   
   
        return snowflakeIdGenerator.nextId();
    }

    @PostMapping("/snowflake/api/nextIds")
    public List<Long> nextIds(@RequestBody int count){
   
   
        return snowflakeIdGenerator.nextIds(count);
    }
}

接口调用详情

单个id生成接口nextId:

_20240303211115.jpg

批量id生成接口nextIds:我们此处生成了10万条id,响应时长不到1s
_20240303211339.jpg

雪花算法的开源代码或者优秀代码示例有很多,但思想基本是一样的。这有篇美团的文章,大家也可以参考下美团的leaf [Leaf——美团点评分布式ID生成系统: https://tech.meituan.com/2017/04/21/mt-leaf.html](https://tech.meituan.com/2017/04/21/mt-leaf.html)

总结

雪花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简单的分布式系统ID生成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互联网产品和系统中。它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ID生成的唯一性、时序性和高性能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分布式ID生成系统将继续演化,但雪花算法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作,其核心思想和设计理念将长久影响这一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
|
8天前
|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分布式唯一ID生成:深入理解Snowflake算法在Go中的实现
在分布式系统中,确保每个节点生成的 ID 唯一且高效至关重要。Snowflake 算法由 Twitter 开发,通过 64 位 long 型数字生成全局唯一 ID,包括 1 位标识位、41 位时间戳、10 位机器 ID 和 12 位序列号。该算法具备全局唯一性、递增性、高可用性和高性能,适用于高并发场景,如电商促销时的大量订单生成。本文介绍了使用 Go 语言的 `bwmarrin/snowflake` 和 `sony/sonyflake` 库实现 Snowflake 算法的方法。
20 1
分布式唯一ID生成:深入理解Snowflake算法在Go中的实现
|
18天前
|
存储 运维 负载均衡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和系统架构师,我在构建和维护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最近,我负责了一个基于GraphRAG(Graph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模型的项目,该模型用于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问答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分布式部署和容错机制的重要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生产环境中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GraphRAG系统,包括分布式部署方案、负载均衡、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69 4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垃圾识别分类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5种常见的垃圾数据集('塑料', '玻璃', '纸张', '纸板', '金属'),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在网页端上传一张垃圾图片识别其名称。
36 0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蔬菜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8种常见的蔬菜图像数据集('土豆', '大白菜', '大葱', '莲藕', '菠菜', '西红柿', '韭菜', '黄瓜'),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蔬菜图片识别其名称。
43 0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5G
基于MIMO系统的SDR-AltMin混合预编码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基于MIMO系统的SDR-AltMin混合预编码算法通过结合半定松弛和交替最小化技术,优化大规模MIMO系统的预编码矩阵,提高信号质量。Matlab 2022a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计算复杂度。核心程序包括预编码和接收矩阵的设计,以及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评估。
33 3
|
20天前
|
分布式计算 Java 开发工具
阿里云MaxCompute-XGBoost on Spark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分布式训练与模型持久化oss的实现与代码浅析
本文介绍了XGBoost在MaxCompute+OSS架构下模型持久化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首先简要介绍了XGBoost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随后详细描述了客户在将XGBoost on Spark任务从HDFS迁移到OSS时遇到的异常情况。通过分析异常堆栈和源代码,发现使用的`nativeBooster.saveModel`方法不支持OSS路径,而使用`write.overwrite().save`方法则能成功保存模型。最后提供了完整的Scala代码示例、Maven配置和提交命令,帮助用户顺利迁移模型存储路径。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三帧差算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系统FPGA实现,包含testbench和MATLAB辅助验证程序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FPGA与MATLAB实现的三帧差算法运动目标检测。使用Vivado 2019.2和MATLAB 2022a开发环境,通过对比连续三帧图像的像素值变化,有效识别运动区域。项目包括完整无水印的运行效果预览、详细中文注释的代码及操作步骤视频,适合学习和研究。
|
1月前
|
算法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优化matlab仿真
本研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优化效果,对比重构前后的节点电压、网损、负荷均衡度、电压偏离及线路传输功率,并记录开关状态变化。PSO算法通过迭代更新粒子位置寻找最优解,旨在最小化网络损耗并提升供电可靠性。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中间件 数据库
NServiceBus:打造企业级服务总线的利器——深度解析这一面向消息中间件如何革新分布式应用开发与提升系统可靠性
【10月更文挑战第9天】NServiceBus 是一个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专为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特别适用于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它通过消息队列实现服务间的解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在 .NET 生态中,NServiceBus 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如 RabbitMQ 和 Azure Service Bus。通过异步消息传递模式,各组件可以独立运作,即使某部分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体系统。 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NServiceBus 发送和接收消息,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48 3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
消息队列系统中的确认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