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开始接触接口测试时,都会通过各类工具进行抓包,分析接口请求并开展接口测试。这是个不错的尝试,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在实际的业务团队中,测试人员仅仅依赖抓包来开展接口测试,其实是非常不友好的。
01
从局限性的角度来看,没有接口文档,只通过抓包来做接口测试,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接口的完整性:通过页面操作,进行抓包,获取到的接口信息会有遗漏,最典型的就是登录接口的302重定向跳转,出于保护的目的,一些重要的核心接口,通常都会做重定向,导致通过抓包是无法获取到有效的接口信息,从而遗漏到部分接口。
如果直接请求/oauth/login,是无法实现登录的。
动态参数的识别:由于接口抓包抓到的请求信息都是处理好的静态数据,无法有效分辨哪些是动态参数(根据业务动态生成,比如订单号、密码、价格等),哪些是静态参数(下拉项、用户名、产地等),会导致接口重复发起时,由于数据问题引起失败。
参数名的可阅读性:对于有同样业务意义的参数,参数名可能不一样,比如用户账号,有时用userId,有时用username,有时用userName,有时用nickName,有时用userNo,甚至每一个接口内都没统一。或者用一些不是很好理解的方式来命名,会对接口测试产生严重的影响。可参考:你是这么写接口的么
解决方案:在开展接口自动化测试前,需要和研发约定好必要的接口文档输出(最常见的就是引入Swagger框架,对接口文档进行实时维护),并做好相关的参数命名规范,这样才有可能让接口测试落到实处并产生价值。
02
从可维护性的角度来看,没有接口文档,只通过抓包来做接口测试,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接口覆盖率的统计:没有相关的接口文档,通过抓包,无法有效地得知接口的覆盖范围,也就无法针对性地作补充,容易引发接口测试遗漏。
接口变更的维护:如果接口发生变更,仅从抓包是无法感知到的。这样会引发接口失败的误报,让排查问题的工作大大增加,也会让测试人员慢慢失去信心。
标准化内容的复用:通过抓包获取到的接口信息,导入到接口测试工具后(如此PostMan或者Jmeter),修改参数直接回放,那么就无法抽取共性的接口,也无法根据业务场景重新编排接口,从而导致接口用例无法复用。
解决方案:在有了接口文档的前提下,我们需要从接口文档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的设计接口用例,比如哪些值需要参数化,哪些返回值可以用于断言的验证等,同时,通过接口文档的定期Diff,可以尽早地发现接口变更,针对性地做验证。
03
在实际的团队落地中,接口测试要想做得好,标准化的接口文档是必备之物,只有标准化后,才有可能自动化,很多测试负责人仅从测试的角度发出,通过一些取巧的方式来实现接口自动化(比如通过Curl或者录制har文件,来实现接口测试),虽然能在短期内看似落地了接口自动化,但是缺乏对接口的理解,是无法长期执行并产生效果的。可参考:接口测试这么玩才明白
技术的落地都需要有前置条件,特别是测试作为研发链路的后期活动,不论是业务测试还是自动化测试,都需要依赖前面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尝试去推动上游的标准化,是测试负责人必备的能力,否则,很多测试活动都会受阻。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