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计网-第一弹

简介: 重拾计网-第一弹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计网由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发展为重要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计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里引用CNNIC的数据,直观的观察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迅猛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和因特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形成一个通信基础设施,在图中4个结点和3个链路构成简单网络

✨互连网(Inter-network)是指将多个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些网络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互连网(或互联网)的实现通常使用路由器等设备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

因此互联网也可以称为"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它是由成千上万个私人、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网络组成的巨大网络。这些网络使用一组通用的通信规则和协议进行连接,最著名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允许任何人通过提供的标准接口和协议连接到这个网络中。

✨因特网常用一朵云表示,连接在其上面的称为主机

✨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区分一下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1.internet:

小写的 "internet" 是一个通用名词,指的是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网络。这种网络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协议相互连接(意思就是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结构。

例如,当我们谈论两个或多个局域网(LAN)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时,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 internet。

2.Internet:

大写的 "Internet" 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网络,由成千上万个私人、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网络组成。这些网络使用一组通用的通信规则和协议进行连接,最著名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当我们提到 "Internet" 时,通常指的是全球互联网,即世界范围内的互连网,允许用户通过提供的标准接口和协议连接到这个网络中。

因此,"internet" 是一个泛指,表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而"Internet" 是一个特指,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下面我文字描述一下:

✨因特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1960年代至19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分散式的、能够抵抗部分破坏的通信网络。这标志着因特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ARPANET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即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1973年,ARPANET实现了与英国和挪威的网络连接,标志着因特网的国际化。

1983年,TCP/IP协议正式成为ARPANET的通信协议,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因特网的起源。

商业化与普及阶段(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

1990年代初,因特网逐渐向商业应用和公众开放。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因特网的使用更加便捷。

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取消了对非商业因特网的限制,促进了因特网的商业化发展。

1994年,因特网用户数量超过100万,标志着因特网迈入了大众化时代。此后,因特网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化时代(2000年代至今):

2000年代初,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因特网。

Web 2.0 的兴起带来了社交媒体、在线视频、云计算等新型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的基础架构,推动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这三个阶段标志着因特网从最初的研究项目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普通用户如何接入到因特网呢?

1.实际上是通过ISP接入因特网

2.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成块的IP地址,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机构和个人只需要缴纳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要的IP地址

3.因特网上的主机必须有IP地址才能通信

4.我国的ISP提供商就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根据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和所拥有的IP地址数量的不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也分成不同层次,下面用Tier 1、Tier 2 和 Tier 3进行描述。

✨TIer 1 ISP通常被称为因特网主干网,并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

这些 ISP 拥有巨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直接连接到全球其他的 Tier 1 ISP,并且它们之间通过对等连接进行数据交换,而无需经过其他 ISP。

Tier 1 ISP 通常拥有自己的国际光纤网络,能够跨越大洋和大陆,构成了全球性的互联网骨干网络。

✨Tier 2 ISP 在规模和服务范围上介于 Tier 1 和 Tier 3 之间。它们可能是全国性的网络提供商,也可能是区域性的网络运营商。Tier 2 ISP 通常依赖于 Tier 1 ISP 来连接到全球互联网,但同时也为其他 ISP 和终端用户提供连接服务(也就是Tier 2 ISP是TIer 1 ISP的用户)。

Tier 2 ISP 可能在某些地区或特定市场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提供更专门化的服务。

✨Tier 3 ISP 是Tier 2 ISP的用户且只拥有本地性范围的网络,它们通常为特定地区的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Tier 3 ISP的用户)。

✨!!!相隔较远的两台主机间的通信可能需要经过多个ISP

✨某个用户可以接入因特网,他也可以成为一个ISP,要做的就是购买如调制解调器或者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这样其他用户才能和他相连

✨ISP可以很方便在因特网上增加新层次和分支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因特网在制定它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大众

       因特网所有的RFC都能从因特网上下载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

✨因特网协会ISOC是国际性组织,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I ETF 是一个自愿参与的国际性社区,致力于制定和推动因特网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它负责制定因特网的核心协议和标准,如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

IETF 通过其工作组以及邮件列表等方式,让全球各地的专家和爱好者一起合作制定技术规范,以确保因特网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2.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3. 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有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 (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     (开始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并非所有的RFC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成为RFC文档

🚀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可以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1.边缘部分:

边缘部分指的是连接到因特网的终端设备、终端用户以及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资源共享。这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各种终端设备,以及这些设备连接到的家庭网络、企业网络等。

在边缘部分,数据经常需要进行端到端的通信,例如从一个终端设备传输到另一个终端设备,或者从终端设备传输到服务器。边缘部分的通信更注重于终端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因此在这一层次上会涉及到更多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

2.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们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共同构成了因特网的整体架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保障了因特网的功能和性能。边缘部分关注于终端用户的需求和应用,而核心部分则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得以顺利进行。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不称它为主机,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章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Radar-LiDAR BEV融合!RaLiBEV:恶劣天气下3D检测的不二之选
论文使用最近发布的Oxford Radar RobotCar(ORR)数据集展示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能。实验表明,RaLiBEV的精度大大优于其他最先进的方法。
Radar-LiDAR BEV融合!RaLiBEV:恶劣天气下3D检测的不二之选
|
安全
C 标准库 - <signal.h> 详解
`&lt;signal.h&gt;` 是 C 标准库中的头文件,提供信号处理功能,用于通知程序特定事件,如非法操作或定时器到期。它定义了多种信号常量(如 `SIGINT`、`SIGTERM`、`SIGKILL`、`SIGSEGV`、`SIGUSR1` 和 `SIGUSR2`),并允许通过 `signal()` 或 `sigaction()` 设置信号处理函数。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网络安全 算法框架/工具
在本地利用服务器显卡跑代码
在本地利用服务器显卡跑代码
1530 0
|
7月前
|
弹性计算 资源调度 算法
阿里云 Elasticsearch Serverless 检索增强型8.17 版免费邀测!
阿里云Elasticsearch Serverless检索增强型8.17版现已开放邀测
416 59
|
JavaScript
npm的安装与镜像设置
npm的安装与镜像设置
1191 91
|
9月前
|
SQL 存储 HIVE
鹰角基于 Flink + Paimon + Trino 构建湖仓一体化平台实践项目
本文整理自鹰角网络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朱正军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上的分享,主要涵盖四个方面:鹰角数据平台架构、数据湖选型、湖仓一体建设及未来展望。文章详细介绍了鹰角如何构建基于Paimon的数据湖,解决了Hudi入湖的痛点,并通过Trino引擎和Ranger权限管理实现高效的数据查询与管控。此外,还探讨了湖仓一体平台的落地效果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Trino与Paimon的集成增强、StarRocks的应用以及Paimon全面替换Hive的计划。
1061 1
鹰角基于 Flink + Paimon + Trino 构建湖仓一体化平台实践项目
|
10月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上杂“弹” - 游戏服云上怎么弹
在中国游戏市场不断壮大且极具商业前景的环境下,阿里云作为中国游戏云基础设施占据最大份额的云服务厂商,提供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技术,助力国内莉莉丝、鹰角、灵犀互娱等多家知名游戏公司「弹性」上云。
|
测试技术 UED
软件测试中的探索性测试:一种高效且灵活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探索性测试的核心概念、优势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我们将从探索性测试的基本定义入手,逐步解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最佳实践。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方法对比,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既高效又灵活的软件测试技术。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阿里云数据库重磅升级!元数据服务OneMeta + OneOps统一管理多模态数据
|
Web App开发 Linux 微服务
了解应用中的微内核架构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微内核架构**是将系统服务从内核移出,形成可选插件,增强扩展性和适应性。常见于第三方应用和嵌入式系统,如Linux、L4、WinCE。优点包括清晰结构、移植性和扩展性,但缺点是通信开销大、性能较低,不利于整体优化。适合需要灵活功能组合的场景。
484 5
了解应用中的微内核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