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是阿里三面,ConcurrentHashMap多线程扩容机制被面试官装到了

简介: 不亏是阿里三面,ConcurrentHashMap多线程扩容机制被面试官装到了

一、引言

ConcurrentHashMap 技术在互联网技术使用如此广泛,几乎所有的后端技术面试官都要在 ConcurrentHashMap 技术的使用和原理方面对小伙伴们进行 360° 的刁难。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公司面一次拿一次 Offer 的面霸,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每次都只能看到无数落寞的身影失望的离开,略感愧疚(请允许我使用一下夸张的修辞手法)。

于是在一个寂寞难耐的夜晚,暖男我痛定思痛,决定开始写 《吊打面试官》 系列,希望能帮助各位读者以后面试势如破竹,对面试官进行 360° 的反击,吊打问你的面试官,让一同面试的同僚瞠目结舌,疯狂收割大厂 Offer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寒冬,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本篇文章大约读取时间十分钟,带你彻底掌握 ConcurrentHashMap魔鬼式的多线程扩容 逻辑,目录如下:

二、扩容流程

我们上一篇文章讲了关于 ConcurrentHashMap 的存储流程:美团二面:聊聊ConcurrentHashMap的存储流程,熟悉了其数据是如何的放到数组、链表、红黑树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讲一下 ConcurrentHashMap 魔鬼式的多线程扩容逻辑

系好安全带,我们发车了!

1、treeifyBin方法触发扩容

// 在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时,尝试将链表转为红黑树
private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index) {
    Node<K,V> b; int n, sc;
    // 数组不能为空
    if (tab != null) {
        // 数组的长度n,是否小于64
        if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 如果数组长度小于64,不能将链表转为红黑树,先尝试扩容操作
            // 这里的扩容传入的数据是当前数据的2倍
            tryPresize(n << 1);
        // 省略部分代码……
    }
}

2、tryPreSize方法-针对putAll的初始化操作

private final void tryPresize(int size) {
    // 如果当前传过来的size大于最大值MAXIMUM_CAPACITY >>> 1,则取 MAXIMUM_CAPACITY 
    // 反之取 tableSizeFor(size + (size >>> 1) + 1)= size的1.5倍 + 1
    // tableSizeFor:这个方法我们之前也讲过,找size的最近二次幂
    // 这个地方的c
    int c = (size >= (MAXIMUM_CAPACITY >>> 1)) ? MAXIMUM_CAPACITY : tableSizeFor(size + (size >>> 1) + 1);
    int sc;
    // 当前的sizeCtl大于等于0,证明不属于异常状态
    // static final int MOVED     = -1; // 代表当前hash位置的数据正在扩容!
    // static final int TREEBIN   = -2; // 代表当前hash位置下挂载的是一个红黑树
    // static final int RESERVED  = -3; // 预留当前索引位置……
    while ((sc = sizeCtl) >= 0) {
        Node<K,V>[] tab = table; int n;
        // 如果当前的数组为空,走初始化的逻辑
        //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里怎么会为空呢?
        // 大家可以去看下putAll的源码(放在下面),源码里面第一句调用的就是tryPresize的方法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 进来执行初始化
            // sc是初始化长度,初始化长度如果比计算出来的c要大的话,直接使用sc,如果没有sc大,
            // 说明sc无法容纳下putAll中传入的map,使用更大的数组长度
            n = (sc > c) ? sc : c;
            // 还是老配方,CAS将SIZECTL尝试从sc变成-1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1)) {
                try {
                    // Step1:判断引用
                    // Step2:创建数组
                    // Step3:修改sizeCtl数值
                    if (table == tab) {
                        Node<K,V>[] nt = (Node<K,V>[])new Node<?,?>[n];
                        table = nt;
                        sc = n - (n >>> 2);
                    }
                } finally {
                    sizeCtl = sc;
                }
            }
        }
        // 如果计算出来的长度c如果小于等于sc,直接退出循环结束方法
        // 数组长度大于等于最大长度了,直接退出循环结束方法
        // 不需要扩容
        else if (c <= sc || n >= MAXIMUM_CAPACITY)
            break;
        // 省略部分代码
    }
}
// putAll方法
public void putAll(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
    // 直接走扩容的逻辑
    tryPresize(m.size());
    for (Map.Entry<? extends K, ? extends V> e : m.entrySet())
        putVal(e.getKey(), e.getValue(), false);
}

3、tryPreSize方法-计算扩容戳

private final void tryPresize(int size) {
    int c = (size >= (MAXIMUM_CAPACITY >>> 1)) ? MAXIMUM_CAPACITY :
        tableSizeFor(size + (size >>> 1) + 1);
    int sc;
    while ((sc = sizeCtl) >= 0) {
        Node<K,V>[] tab = table;
        // 当前数组的长度
        int n; 
        // 判断引用是否一致
        if (tab == table) {
            // 计算扩容标识戳,根据当前数组的长度计算一个16位的扩容戳
            // 1、保证后面的SIZECTL赋值是负数
            // 2、记录当前从什么长度开始扩容
            int rs = resizeStamp(n);
            // 这里存在bug
            // 由于我们上面(sc = sizeCtl) >= 0的判断,sc只能大于0
            // 这里永远大于等于0
            if (sc < 0) {
                // 协助扩容的代码
            }
            // 代表当前没有线程进行扩容,我是第一个扩容的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rs << RESIZE_STAMP_SHIFT) + 2))
                transfer(tab, null);
        }
    }
}
// 计算扩容标识戳
static final int resizeStamp(int n) {
    return Integer.numberOfLeadingZeros(n) | (1 << (RESIZE_STAMP_BITS - 1));
}

4、tryPreSize方法-对sizeCtl的修改

private final void tryPresize(int size) {
    // sc默认为sizeCtl
    while ((sc = sizeCtl) >= 0) {
        else if (tab == table) {
            // rs:扩容戳  00000000 00000000 10000000 00011010
            int rs = resizeStamp(n);
            if (sc < 0) {
                // 说明有线程正在扩容,过来帮助扩容
                // 我们之前第一个线程扩容的时候,将sizeCtl设置成:10000000 00011010 00000000 00000010
                // 所以:sc = 10000000 00011010 00000000 00000010
                Node<K,V>[] nt;
                // 依然有BUG
                // 当前线程扩容时,老数组长度是否和我当前线程扩容时的老数组长度一致
                // 00000000 00000000 10000000 00011010
                if ((sc >>> RESIZE_STAMP_SHIFT) != rs  
                    // 10000000 00011010 00000000 00000010 
                    // 00000000 00000000 10000000 00011010
                    // 这两个判断都是有问题的,核心问题就应该先将rs左移16位,再追加当前值。
                    // 这两个判断是BUG
                    // 判断当前扩容是否已经即将结束
                    || sc == rs + 1   // sc == rs << 16 + 1 BUG
                    // 判断当前扩容的线程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
                    || sc == rs + MAX_RESIZERS   // sc == rs << 16 + MAX_RESIZERS BUG
                    // 扩容已经结束了。
                    || (nt = nextTable) == null 
                    // 记录迁移的索引位置,从高位往低位迁移,也代表扩容即将结束。
                    || transferIndex <= 0)
                    break;
                // 如果线程需要协助扩容,首先就是对sizeCtl进行+1操作,代表当前要进来一个线程协助扩容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sc + 1))
                    // 上面的判断没进去的话,nt就代表新数组
                    transfer(tab, nt);
            }
            // 是第一个来扩容的线程
            // 基于CAS将sizeCtl修改为:10000000 00011010 00000000 00000010 
            // 将扩容戳左移16位之后,符号位是1,就代码这个值为负数
            // 低16位在表示当前正在扩容的线程有多少个:低16位为2,代表当前有一个线程正在扩容
            // 为什么低16位值为2时,代表有一个线程正在扩容
            // 每一个线程扩容完毕后,会对低16位进行-1操作,当最后一个线程扩容完毕后,减1的结果还是-1,
            // 当值为-1时,要对老数组进行一波扫描,查看是否有遗漏的数据没有迁移到新数组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rs << RESIZE_STAMP_SHIFT) + 2))
                // 调用transfer方法,并且将第二个参数设置为null,就代表是第一次来扩容!
                transfer(tab, null);
        }
    }
}

5、transfer方法-计算每个线程迁移的长度

private final void 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nextTab) {
    // 数组长度 
    int n = tab.length; 
    // 每个线程一次性迁移多少数据到新数组
    int stride;     
    // 基于CPU的线程数来计算:NCPU =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 MIN_TRANSFER_STRIDE = 16
    // NCPU = 4
    // 举个例子:N = 1024 - 512 - 256 - 128 / 4 = 32
    // 如果算出来每个线程的长度小于16的话,直接使用16
    // 如果大于16的话,则使用N
    // 如果线程数只有1的话,直接就是原数组长度
    if ((stride = (NCPU > 1) ? (n >>> 3) / NCPU : n) < MIN_TRANSFER_STRIDE){
        stride = MIN_TRANSFER_STRIDE;
    }
}

6、 transfer方法-构建新数组并查看标识属性

// 以32位长度数组扩容到64位为例子
private final void 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nextTab) {
    // 数组长度 
    int n = tab.length; 
    // 每个线程一次性迁移多少数据到新数组
    int stride;   
    // 第一个进来扩容的线程需要把新数组构建出来
    if (nextTab == null) {            
        try {
            // 将原数组长度左移一位创建新数组
            Node<K,V>[] nt = (Node<K,V>[])new Node<?,?>[n << 1];
            // 赋值操作
            nextTab = nt;
        } catch (Throwable ex) {      
            sizeCtl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 将成员变量的新数组赋值volatile修饰
        nextTable = nextTab;
        // 迁移数据时用到的标识volatile修饰
        transferIndex = n;
    }
    // 新数组长度
    int nextn = nextTab.length;
    // 老数组迁移完数据后,做的标识
    ForwardingNode<K,V> fwd = new ForwardingNode<K,V>(nextTab);
    // 迁移数据时,需要用到的标识
    boolean advance = true;
    boolean finishing = false; 
}

7、transfer方法-线程领取迁移任务

// 以32位长度数组扩容到64位为例子
// 数组长度 
int n = tab.length; 
// 每个线程一次性迁移多少数据到新数组
int stride;
// 迁移数据时用到的标识volatile修饰
transferIndex = n;
// 新数组长度
int nextn = nextTab.length;
// 老数组迁移完数据后,做的标识
ForwardingNode<K,V> fwd = new ForwardingNode<K,V>(nextTab);
// advance:true,代表当前线程需要接收任务,然后再执行迁移
// 如果为false,代表已经接收完任务
boolean advance = true;
// 标识迁移是否结束
boolean finishing = false;
// 开始循环
for (int i = 0, bound = 0;;) {
    Node<K,V> f; 
    int fh;
    while (advance) {
        int nextIndex;
        int nextBound;
        // 第一次:这里肯定进不去
        // 主要判断当前任务是否执行完毕
        if (--i >= bound || finishing)
            advance = false;
        // 第一次:这里肯定也进不去
        // 判断transferIndex是否小于等于0,代表没有任务可领取,结束了。
        // 在线程领取任务会,会对transferIndex进行修改,修改为transferIndex - stride
        // 在任务都领取完之后,transferIndex肯定是小于等于0的,代表没有迁移数据的任务可以领取
        else if ((nextIndex = transferIndex) <= 0) {
            i = -1;
            advance = false;
        }
        // nextIndex=32
        // stride=16
        // nextIndex > stride ? nextIndex - stride : 0:当前的nextIndex是否大于每个线程切割的
        // 是:nextIndex - stride/否:0
        // 将TRANSFERINDEX从nextIndex变成16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TRANSFERINDEX, nextIndex,
                                     nextBound = (nextIndex > stride ?nextIndex - stride : 0))) {
            // 对bound赋值(16)
            bound = nextBound;
            // 对i赋值(31)
            i = nextIndex - 1;
            // 赋值,代表当前领取任务结束
            // 该线程当前领取的任务是(16~31)
            advance = false;
        }
    }
}

线程领取扩容任务的流程:

8、transfer方法-扩容是否已经结束

// 判断扩容是否已经结束!
// i < 0:当前线程没有接收到任务!
// i >= n: 迁移的索引位置,不可能大于数组的长度,不会成立
// i + n >= nextn:因为i最大值就是数组索引的最大值,不会成立
if (i < 0 || i >= n || i + n >= nextn) {
    int sc;
    // 第一次到这里:必定是false
    // 如果再次到这里的时候,最后一个扩容的线程也扫描完了
    if (finishing) {
        nextTable = null;
        table = nextTab;
        // 重新更改当前的sizeCtl的数值:0.75N
        sizeCtl = (n << 1) - (n >>> 1);
        return;
    }
    // 到这里代表当前线程已经不需要去扩容了
    // 那么它要把当前并发扩容的线程数减一
    // SIZECTL ----> sc - 1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 sizeCtl, sc - 1)) {
        // 判断当前这个线程是不是最后一个扩容线程
        if ((sc - 2) != resizeStamp(n) << RESIZE_STAMP_SHIFT)
            // 如果不是的话,直接返回就好了
            return;
        // 如果是的话,当前线程还需要将旧数据全部扫描一遍,校验一下是不是都迁移完了
        finishing = advance = true;
        // 将当前的i重新变成原数组的长度
        // 重新进行一轮校验
        i = n; // recheck before commit 
    }
}

9、 transfer方法-迁移数据(链表)

// 如果当前的i位置上没有数据,直接不需要迁移
  else if ((f = tabAt(tab, i)) == null)
        // 将原来i位置上CAS标记成fwd
        // fwd的Hash为Move
        advance = casTabAt(tab, i, null, fwd);
  // // 拿到当前i位置的hash值,如果为MOVED,证明数据已经迁移过了。
    else if ((fh = f.hash) == MOVED)
        // 那么直接返回即可,主要是最后一个扩容线程扫描的时候使用
        advance = true; // already processed
    else {
        // 锁住
        synchronized (f) {
            // 再次校验
            if (tabAt(tab, i) == f) {
                // ln:null  - lowNode
                Node<K,V> ln;
                 // hn:null  - highNode
                Node<K,V> hn;
                // 如果当前的fh是正常的
                if (fh >= 0) {
                    // 求当前的runBit
                    // 这里只会有两个结果:0 或者 n
                    int runBit = fh & n;
                    // 用当前lastRun指向f
                    Node<K,V> lastRun = f;
                    // 进行链表的遍历
                    for (Node<K,V> p = f.next; p != null; p = p.next) {
                        // 求每一个链表的p.hash & n
                        int b = p.hash & n;
                        // 如果当前的b不等于上一个节点
                        // 需要更新下runBit的数据和lastRun的指针
                        if (b != runBit) {
                            runBit = b;
                            lastRun = p;
                        }
                    }
                    // 如果最后runBit=0的话
                    // lastRun赋值给ln
                    if (runBit == 0) {
                        ln = lastRun;
                        hn = null;
                    }
                    // 如果最后runBit=0的话
                    // lastRun赋值给hn
                    else {
                        hn = lastRun;
                        ln = null;
                    }
                    // 从数组头节点开始一直遍历到lastRun位置
                    for (Node<K,V> p = f; p != lastRun; p = p.next) {
                        // hash/key/value
                        int ph = p.hash; K pk = p.key; V pv = p.val;
                        // 如果当前的是0,则挂到ln下面
                        if ((ph & n) == 0)
                            ln = new Node<K,V>(ph, pk, pv, ln);
                        // 如果当前的是1,则挂到hn下面
                        else
                            hn = new Node<K,V>(ph, pk, pv, hn);
                    }
                    // 将新数组i位置设置成ln
                    setTabAt(nextTab, i, ln);
                    // 将新数组i+N位置设置成hn
                    setTabAt(nextTab, i + n, hn);
                    // 将原来数组的i位置设置成fwd,代表迁移完毕
                    setTabAt(tab, i, fwd);
                    // 将advance设置成true,保证进行上面的while循环
                    // 执行上面的i--,进行下一节点的迁移计划
                    advance = true;
                }
            }
        }
    }
}
9.1 LastRun机制

假如当前我需要将数组从 16 扩容至 32,我们看下原来的结构:

当我们进行下面这一步时:

int runBit = fh & n;
for (Node<K,V> p = f.next; p != null; p = p.next) {
    // 求每一个链表的p.hash & n
    int b = p.hash & n;
    // 如果当前的b不等于上一个节点
    // 需要更新下runBit的数据和lastRun的指针
    if (b != runBit) {
        runBit = b;
        lastRun = p;
    }
}

图片如下:紫色代表 0,粉色代表 1

在迁移之前,我们要掌握一个知识,由于我们的数组是 2 倍扩容,所以原始数据的数据一定会落在新数组的 2N + 2 的位置

最后将我们的数组从原始数组直接迁移过来,由于 lastRun 之后位置的数据都是一样的hash,所以直接全量迁移即可,不需要挨个遍历,这也是实施 lastRun 的原因,减少时间复杂度

最终迁移效果如上,迁移完毕,减少 i 的下标,继续迁移下一个数组的位置。

10、协助扩容

// 如果当前的hash是正在扩容
if ((fh = f.hash) == MOVED){
     // 进行协作式扩容
    tab = helpTransfer(tab, f);
}
final Node<K,V>[] help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f) {
    Node<K,V>[] nextTab; 
    int sc;
    // 第一个判断:老数组不为null
    // 第二个判断:新数组不为null  (将新数组赋值给nextTab)
    if (tab != null && (f instanceof ForwardingNode) &&
        (nextTab = ((ForwardingNode<K,V>)f).nextTable) != null) {
        // 拿到扩容戳
        int rs = resizeStamp(tab.length);
        // 第一个判断:fwd中的新数组,和当前正在扩容的新数组是否相等。    
        // 相等:可以协助扩容。不相等:要么扩容结束,要么开启了新的扩容
        // 第二个判断:老数组是否改变了。     相等:可以协助扩容。不相等:扩容结束了
        // 第三个判断:如果正在扩容,sizeCtl肯定为负数,并且给sc赋值
        while (nextTab == nextTable && table == tab &&
               (sc = sizeCtl) < 0) {
            // 判断扩容戳是否一致
            // 看下transferIndex是否小于0,如果小于的话,说明扩容的任务已经被领完了
            if ((sc >>> RESIZE_STAMP_SHIFT) != rs || sc == rs + 1 ||
                sc == rs + MAX_RESIZERS || transferIndex <= 0)
                break;
            // 如果还有任务的话,CAS将当前的SIZECTL加一,协助扩容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sc + 1)) {
                // 协助扩容的代码,上面刚刚分析过
                transfer(tab, nextTab);
                break;
            }
        }
        return nextTab;
    }
    return table;
}

三、流程图

四、总结

鲁迅先生曾说:独行难,众行易,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步。彼此毫无保留的分享经验,才是对抗互联网寒冬的最佳选择。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很可能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对,如果有一个人能稍微指点你一下,你真的可能会少走几年弯路。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安全
ConcurrentHashMap原如何保证的线程安全?
JDK1.7:使用分段锁,将一个Map分为了16个段,每个段都是一个小的hashmap,每次操作只对其中一个段加锁 JDK1.8:采用CAS+Synchronized保证线程安全,每次插入数据时判断在当前数组下标是否是第一次插入,是就通过CAS方式插入,然后判断f.hash是否=-1,是的话就说明其他线程正在进行扩容,当前线程也会参与扩容;删除方法用了synchronized修饰,保证并发下移除元素安全
72 2
|
3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阿里面试:为什么要索引?什么是MySQL索引?底层结构是什么?
尼恩是一位资深架构师,他在自己的读者交流群中分享了关于MySQL索引的重要知识点。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主要作用包括显著提升查询速度、降低磁盘I/O次数、优化排序与分组操作以及提升复杂查询的性能。MySQL支持多种索引类型,如主键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全文索引和空间数据索引。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主要是B+树,它能够有效支持范围查询和顺序遍历,同时保持高效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性能。尼恩还强调了索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多个面试题及其解答,帮助读者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相关资料可在公众号【技术自由圈】获取。
|
10天前
|
并行计算 算法 安全
面试必问的多线程优化技巧与实战
多线程编程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处理高并发场景和优化程序性能时。作为Java开发者,掌握多线程优化技巧不仅能够提升程序的执行效率,还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本文将从多线程基础、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多线程的优势出发,深入探讨如何避免死锁与竞态条件、线程间的通信机制、线程池的使用优势、线程优化算法与数据结构的选择,以及硬件加速技术。通过多个Java示例,我们将揭示这些技术的底层原理与实现方法。
63 3
|
26天前
|
存储 NoSQL 架构师
阿里面试:聊聊 CAP 定理?哪些中间件是AP?为什么?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不可能三角”——CAP定理,即一致性(C)、可用性(A)和分区容错性(P)三者无法兼得。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场景下如何权衡CAP,并介绍了几种典型分布式中间件的CAP策略,强调了理解CAP定理对于架构设计的重要性。
55 4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面试官:单核 CPU 支持 Java 多线程吗?为什么?被问懵了!
本文介绍了多线程环境下的几个关键概念,包括时间片、超线程、上下文切换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线程调度的两种方式——抢占式调度和协同式调度。文章还讨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次数以提高多线程程序效率的方法,如无锁并发编程、使用CAS算法等,并提出了合理的线程数量配置策略,以平衡CPU利用率和线程切换开销。
面试官:单核 CPU 支持 Java 多线程吗?为什么?被问懵了!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大厂面试高频:ConcurrentHashMap 的实现原理( 超详细 )
本文详细解析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大厂高频面试,必知必备。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大厂面试高频:ConcurrentHashMap 的实现原理( 超详细 )
|
9天前
|
缓存 安全 Java
【JavaEE】——单例模式引起的多线程安全问题:“饿汉/懒汉”模式,及解决思路和方法(面试高频)
单例模式下,“饿汉模式”,“懒汉模式”,单例模式下引起的线程安全问题,解锁思路和解决方法
|
9天前
|
Java 调度
|
2月前
|
存储 NoSQL 算法
阿里面试:亿级 redis 排行榜,如何设计?
本文由40岁老架构师尼恩撰写,针对近期读者在一线互联网企业面试中遇到的高频面试题进行系统化梳理,如使用ZSET排序统计、亿级用户排行榜设计等。文章详细介绍了Redis的四大统计(基数统计、二值统计、排序统计、聚合统计)原理和应用场景,重点讲解了Redis有序集合(Sorted Set)的使用方法和命令,以及如何设计社交点赞系统和游戏玩家排行榜。此外,还探讨了超高并发下Redis热key分治原理、亿级用户排行榜的范围分片设计、Redis Cluster集群持久化方式等内容。文章最后提供了大量面试真题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提升技术实力,顺利通过面试。
|
2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阿里面试:1000万级大表, 如何 加索引?
45岁老架构师尼恩在其读者交流群中分享了如何在生产环境中给大表加索引的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两种索引构建方式:在线模式(Online DDL)和离线模式(Offline DDL),并深入探讨了 MySQL 5.6.7 之前的“影子策略”和 pt-online-schema-change 方案,以及 MySQL 5.6.7 之后的内部 Online DDL 特性。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 DDL 操作对业务的影响,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尼恩还提供了大量面试题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在面试中充分展示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