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面:CAP和BASE理论了解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说下?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网关 MSE Higress,422元/月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经历过技术面试的小伙伴想必对这个两个概念已经再熟悉不过了!CAP 理论CAP 理论/定理起源于 2000 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ric Brewer 教授在分布式计算原理研讨会(PODC)上提出,因此 CAP 定理又被称作 布鲁尔定理(Brewer’s theorem)2 年后,麻省理工学院的 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 发表了布鲁尔猜想的证明,CAP 理论正式成为分布式领域的定理。

经历过技术面试的小伙伴想必对这个两个概念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CAP 理论

CAP 理论/定理起源于 2000 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ric Brewer 教授在分布式计算原理研讨会(PODC)上提出,因此 CAP 定理又被称作 布鲁尔定理(Brewer’s theorem)

2 年后,麻省理工学院的 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 发表了布鲁尔猜想的证明,CAP 理论正式成为分布式领域的定理。

简介

CAP 也就是 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这三个单词首字母组合。

CAP 理论的提出者布鲁尔在提出 CAP 猜想的时候,并没有详细定义ConsistencyAvailabilityPartition Tolerance 三个单词的明确定义。

因此,对于 CAP 的民间解读有很多,一般比较被大家推荐的是下面 这种版本的解。

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CAP 定理(CAP theorem)指出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来说,当设计读写操作时,只能能同时满足以下三点中的两个:

  • 一致性(Consistence) : 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副本
  • 可用性(Availability): 非故障的节点在合理的时间内返回合理的响应(不是错误或者超时的响应)。
  •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 分布式系统出现网络分区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服务。

什么是网络分区?

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之前的网络本来是连通的,但是因为某些故障(比如部分节点网络出了问题)某些节点之间不连通了,整个网络就分成了几块区域,这就叫网络分区。

partition-tolerance

不是所谓的“3 选 2”

大部分人解释这一定律时,常常简单的表述为:“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三者你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个,不可能同时达到”。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误导性质的说法,而且在 CAP 理论诞生 12 年之后,CAP 之父也在 2012 年重写了之前的论文。

当发生网络分区的时候,如果我们要继续服务,那么强一致性和可用性只能 2 选 1。也就是说当网络分区之后 P 是前提,决定了 P 之后才有 C 和 A 的选择。也就是说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我们是必须要实现的。

简而言之就是:CAP 理论中分区容错性 P 是一定要满足的,在此基础上,只能满足可用性 A 或者一致性 C。

因此,分布式系统理论上不可能选择 CA 架构,只能选择 CP 或者 AP 架构。

为啥无同时保证 CA 呢?

举个例子:若系统出现“分区”,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在进行写操作。为了保证 C, 必须要禁止其他节点的读写操作,这就和 A 发生冲突了。如果为了保证 A,其他节点的读写操作正常的话,那就和 C 发生冲突了。

选择的关键在于当前的业务场景,没有定论,比如对于需要确保强一致性的场景如银行一般会选择保证 CP 。

CAP 实际应用案例

我这里以注册中心来探讨一下 CAP 的实际应用。考虑到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注册中心是干嘛的,这里简单以 Dubbo 为例说一说。

下图是 Dubbo 的架构图。注册中心 Registry 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提供了什么服务呢?

注册中心负责服务地址的注册与查找,相当于目录服务,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只在启动时与注册中心交互,注册中心不转发请求,压力较小。

常见的可以作为注册中心的组件有:ZooKeeper、Eureka、Nacos...。

  1. ZooKeeper 保证的是 CP。 任何时刻对 ZooKeeper 的读请求都能得到一致性的结果,但是, ZooKeeper 不保证每次请求的可用性比如在 Leader 选举过程中或者半数以上的机器不可用的时候服务就是不可用的。
  2. Eureka 保证的则是 AP。 Eureka 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优先保证 A (可用性)。在 Eureka 中不存在什么 Leader 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因此 Eureka 不会像 ZooKeeper 那样出现选举过程中或者半数以上的机器不可用的时候服务就是不可用的情况。Eureka 保证即使大部分节点挂掉也不会影响正常提供服务,只要有一个节点是可用的就行了。只不过这个节点上的数据可能并不是最新的。
  3. Nacos 不仅支持 CP 也支持 AP。

总结

在进行分布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在 CAP 问题上,还要关注系统的扩展性、可用性等等。

在系统发生“分区”的情况下,CAP 理论只能满足 CP 或者 AP。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前提是系统发生了“分区”

如果系统没有发生“分区”的话,节点间的网络连接通信正常的话,也就不存在 P 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同时保证 C 和 A 了。

总结:如果系统发生“分区”,我们要考虑选择 CP 还是 AP。如果系统没有发生“分区”的话,我们要思考如何保证 CA 。

推荐阅读

  1. CAP 定理简化 (英文,有趣的案例)
  2. 神一样的 CAP 理论被应用在何方 (中文,列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
  3. 请停止呼叫数据库 CP 或 AP (英文,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BASE 理论

BASE 理论起源于 2008 年, 由 eBay 的架构师 Dan Pritchett 在 ACM 上发表。

简介

BASE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state(软状态)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 三个短语的缩写。BASE 理论是对 CAP 中一致性 C 和可用性 A 权衡的结果,其来源于对大规模互联网系统分布式实践的总结,是基于 CAP 定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它大大降低了我们对系统的要求。

BASE 理论的核心思想

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也就是牺牲数据的强一致性来满足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中一部分数据不可用或者不一致时,仍需要保持系统整体“主要可用”。

BASE 理论本质上是对 CAP 的延伸和补充,更具体地说,是对 CAP 中 AP 方案的一个补充。

为什么这样说呢?

CAP 理论这节我们也说过了:

如果系统没有发生“分区”的话,节点间的网络连接通信正常的话,也就不存在 P 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同时保证 C 和 A 了。因此,如果系统发生“分区”,我们要考虑选择 CP 还是 AP。如果系统没有发生“分区”的话,我们要思考如何保证 CA 。

因此,AP 方案只是在系统发生分区的时候放弃一致性,而不是永远放弃一致性。在分区故障恢复后,系统应该达到最终一致性。这一点其实就是 BASE 理论延伸的地方。

BASE 理论三要素

BASE理论三要素

1.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但是,这绝不等价于系统不可用。

什么叫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呢?

  • 响应时间上的损失: 正常情况下,处理用户请求需要 0.5s 返回结果,但是由于系统出现故障,处理用户请求的时间变为 3 s。
  • 系统功能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但是由于系统访问量突然剧增,系统的部分非核心功能无法使用。

2. 软状态

软状态指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CAP 理论中的数据不一致),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延时。

3. 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强调的是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最终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因此,最终一致性的本质是需要系统保证最终数据能够达到一致,而不需要实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强一致性。

分布式一致性的 3 种级别:

强一致性 :系统写入了什么,读出来的就是什么。

弱一致性 :不一定可以读取到最新写入的值,也不保证多少时间之后读取到的数据是最新的,只是会尽量保证某个时刻达到数据一致的状态。

最终一致性 :弱一致性的升级版。,系统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数据一致的状态,

业界比较推崇是最终一致性级别,但是某些对数据一致要求十分严格的场景比如银行转账还是要保证强一致性。

总结

BASE 理论这块的话还可以结合分布式事务来谈。相关阅读:阿里终面:分布式事务原理

ACID 是数据库事务完整性的理论,CAP 是分布式系统设计理论,BASE 是 CAP 理论中 AP 方案的延伸。

本文就是愿天堂没有BUG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有收获的话可以分享下,想学习更多的话可以到微信公众号里找我,我等你哦。

相关文章
|
Java 存储 jvm-sandbox
海量流量下,淘宝如何进行稳定的流量回放?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整个淘系的服务端已经有数千个应用,在淘宝已经有非常大的应用数量和变更次数的基础上, 对流量回放也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在不断尝试流量的录制与回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那么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流量录制回放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
10372 1
|
2月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搜索推荐
京东零售基于Flink的推荐系统智能数据体系
摘要:本文整理自京东零售技术专家张颖老师,在 Flink Forward Asia 2024 生产实践(二)专场中的分享,介绍了基于Flink构建的推荐系统数据,以及Flink智能体系带来的智能服务功能。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推荐系统架构 索引 样本 特征 可解释 指标 Tips:关注「公众号」回复 FFA 2024 查看会后资料~
187 1
京东零售基于Flink的推荐系统智能数据体系
|
9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9月前
|
SpringCloudAlibaba Dubbo Java
【SpringCloud Alibaba系列】Dubbo基础入门篇
Dubbo是一款高性能、轻量级的开源Java RPC框架,提供面向接口代理的高性能RPC调用、智能负载均衡、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运行期流量调度、可视化服务治理和运维等功能。
【SpringCloud Alibaba系列】Dubbo基础入门篇
|
1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RocketMQ(一):消息中间件缘起,一览整体架构及核心组件
【10月更文挑战第15天】本文介绍了消息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解析了RocketMQ的整体架构和核心组件。消息中间件如RocketMQ、RabbitMQ、Kafka等,具备异步通信、持久化、削峰填谷、系统解耦等特点,适用于分布式系统。RocketMQ的架构包括NameServer、Broker、Producer、Consumer等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实现消息的生产、存储和消费。文章还提供了Spring Boot快速上手RocketMQ的示例代码,帮助读者快速入门。
|
前端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
Python 图文:小白也能轻松生成精美 PDF 报告!
Python 图文:小白也能轻松生成精美 PDF 报告!
579 1
|
7月前
|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GoView:Start14.6k,上车啦上车啦,Vue3低代码平台GoView,零代码+全栈框架
GoView 是一个Vue3搭建的低代码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将图表或页面元素封装为基础组件,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完成业务需求。 它的技术栈为:Vue3 + TypeScript4 + Vite2 + NaiveUI + ECharts5 +VChart + Axios + Pinia2 + PlopJS
103 0
|
10月前
|
vr&ar 网络架构
配置BGP的基本功能
本文介绍了在AR1、AR2、AR3和AR4路由器之间配置BGP协议的过程。具体包括:在AR1和AR2之间建立EBGP连接,在AR2、AR3和AR4之间建立IBGP全连接,配置IP地址,发布AR1的LoopBack1端口,引入直连路由,并通过ping测试验证网络连通性。
配置BGP的基本功能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同态加密含义以及应用场景
文章探讨了同态加密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技术路线以及在安全求交、隐匿查询、多方联合计算和建模等隐私计算场景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同时指出了同态加密可能导致的计算精度损失和效率降低。
1138 0
同态加密含义以及应用场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分布式计算
Hadoop与机器学习的融合:案例研究
【8月更文第28天】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Hadoop已经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重要工具。同时,机器学习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Hadoop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研究——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预测用户留存率——来展开讨论。
68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