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环境开发工具的使用(yum,vim,gcc,g++)(下)

简介: Linux基础环境开发工具的使用(yum,vim,gcc,g++)
3.批量化注释/去注释操作

1.批量化注释

我们先移动到这里,进行后续操作

我们先ctrl+v

然后按下j,选好要注释的区域

然后shift+i

然后//

最后Esc

2.批量化去注释

先ctrl+v ,然后j选好区域

然后d,成功删除注释

3.使用vim来修改sudoers file文件

前面写的这篇博客:Linux中的shell外壳与权限(包含目录文件的权限,粘滞位的来龙去脉)中提到过:

下面我们开始介绍如何把某个用户的用户名添加进sudoers这个配置文件中

首先先切换到root用户,然后进入/etc目录下

找到sudoers文件

然后我们ll sudoers文件,发现root用户对于这个文件只有r权限

但是我们之前不是提到过root不受权限约束吗?

但是有些情况下,root也是会受到权限约束的

比如对于sudoers文件的修改

我们vim sudoers

找到这里

这里的

Allow root to run any commands anywhere

就是指root可以在任何地方中执行任何命令

这个就是sudoers配置文件中我们需要添加用户的地方

我们系统中有一个zs用户,我现在想要将zs添加到这个sudoers文件中

我们在命令模式下对root那一行执行yy复制命令

然后到下面那几行中进行p粘贴命令

然后我们进入插入模式将这一行的root用户名改为zs

然后切换为底行模式,输入wq

然后我们发现root用户无法进行保存并退出,也就是说在这个sudoers 文件中root的权限是会受到限制的

那怎么办呢?

再次从命令模式回到底行模式

直接wq!

回车退出

成功退出

下面我们切换到zs用户来演示一下

我们先让root回到root的家目录下

然后切换为zs

使用zs执行sudo ls命令

输入zs的密码之后,发现成功执行

然后因为我后续不想让zs处于sudoers文件中

所以我去切换回root用户,

继续修改sudoer文件,删除zs的权限

然后继续切换到zs,让zs执行sudo ls命令

此时zs无法执行sudo命令,因为zs不在sudoers file这个配置文件中

4.vim非正常退出的解决方法

当我们误操作退出了vim之后

比方说这个样子

在右边的那个窗口当中我刚刚写完了printf(“hello”)还没来得及写;就因为某种意外直接退出了

比方说我在还没有保存的情况下直接关掉右边这个窗口

我输入:确定

然后就只剩下我左边这个窗口了

然后我vim test.c

出现了这个样子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当我们在vim中异常退出时,vim会自动给我们上一次的编辑结果进行保存

保存到这个.test.c.swp文件中

然后我们只需要这样做就行:

1.先按R/shift+r

进入到上次异常关闭后的文件

然后wq退出这个文件

2.然后再vim test.c进入

会发现还是这个样子,然后输入D/shift+d

进入到这个文件中,然后继续wq退出

然后再vim test.c,

发现这个文件就恢复正常了

其中,这个R:就是让我们能够恢复上次异常退出时所编辑出的结果(通过第一次wq来恢复)

D:就是删除这个vim因为我们异常退出所形成的临时文件(.test.c.swp)

三.gcc/g++

在VS中,程序的这4步翻译过程我们一个ctrl+F5就可以完成

体会不到具体的过程

而在Linux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具体的程序翻译的过程的

下面我们来在Linux下面看一下具体的程序翻译的过程

我们先新建一个目录gccdir,在这个目录下创建一个code.c文件

然后写入这样的内容

1.预处理

gcc -E code.c -o code.i
-E:告诉gcc,编译过程中预处理做完之后就停下来
code.c 要编译的C语言代码
-o code.i:将code.c预处理后的文件名重命名为 code.i
• 1
• 2
• 3
• 4
• 5
• 6
• 7

然后我们用vim 查看code.c和code.i

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

我们在code.i中shift+g 定位到最后一行

发现code.i中上方那一大堆代码其实就是头文件stdio.h中的代码

(也就是说:所谓头文件展开,本质就是在预处理的时候,将头文件的内容拷贝至源文件中)

而且宏定义的M也已经被替换为10了

并且注释也已经删除了

还有条件编译呢,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条件编译

我之前在一篇博客中C语言预处理及宏和函数的区别与各自优劣点的详解写到过条件编译

这是条件编译的一大用途:防止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2.条件编译的补充内容

我们再创建一个ifdef_test.c文件

这个代码的含义是

如果定义了VERSION1

那么就执行第一个printf语句

如果在没有定义VERSION1的情况下定义了VERSION2

那么就执行第二个printf语句

如果VERSION1和VERSION2都没有定义

那么就执行第三个printf语句

然后我们正常gcc 编译ifdef_test.c文件

这里的./a.out就是执行a.out这个可执行程序,我们下面会介绍的

这种正常编译的情况我们很容易理解

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通过给编译器传递不同的宏值,来进行对代码的动态裁剪

gcc ifdef_test.c -o mycmd -D VERSION1=1
这里的-o mycmd 就是把生成的可执行文件重命名为mycmd
这个-D 就是我们要介绍的补充内容
这个-D经常跟条件编译结合使用
通常
我们会在这个-D 后面定义宏,
让我们能够做到在编译时选择性地去编译不同的代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代码的运行结果

可见这个VERSION宏被成功定义了

同理,我们也可以宏定义VERSION2

那么这个究竟有什么用呢?

3.编译

命令:

gcc -S code.i -o code.s  :这是将上面形成的code.i文件编译为code.s文件
gcc -S code.c -o code.s  :这是直接将code.c文件编译为code.s文件
也就是说gcc跟上-S等等选项是可以跳步的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

然后我们vim code.s,查看一下这个文件

这个就是code.s,也就是code.c/code.i的汇编代码

其中mov push call pop ret都是汇编指令

注意:汇编代码在不同的编译器下的样子是不同的

下面给大家看一下同样的代码在VS2013中的样子

4.汇编

gcc -c code.s -o code.o
或者
gcc -c code.i -o code.o
或者
gcc -c code.c -o code.o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

然后我们vim code.o进入code.o

然后我们发现出现了一堆乱码,这是为什么呢?

你不是说汇编阶段是将汇编代码翻译成二进制指令吗?

那为什么给我出现一堆乱码呢?

首先:

code.o文件的确是二进制文件

其次:

vim是一款文本编辑器,只能识别文本文件,无法识别二进制文件

就像是Windows中的记事本,Windows中的记事本是无法识别二进制文件的

给大家演示一下:

就拿我们刚才在VS2013中运行的那个代码的.obj目标文件为例:

我们用记事本打开这个.obj目标文件

也是一堆乱码

5.链接

首先我先把已经存在的那个mycmd删除,以防大家误会

其实我也可以不删除,直接让我新生成的这个mycmd去替代曾经的那个mycmd

命令:

gcc code.o -o mycmd
可执行文件名称(这个名称自己可以随便取,这里我取名为mycmd(my command:我的命令))

6.gcc的总结

那以后都要这么麻烦吗?

其实以后我们直接这样就行,也就是直接把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放到一起执行

gcc code.c -o 可执行文件名称

我先把code.i,code.s,code.o,mycmd,mycmd1都删除

6.gcc和g++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

左边是test.c

右边是test.cpp

然后我们先用gcc来分别编译这两个文件

test.c 编译为 mycmd_c

test.cpp 编译为 mycmd_cpp

用gcc编译test.c成功,用gcc编译test.cpp失败

下面先把mycmd_c删除

然后我们用g++来编译test.c和test.cpp

用g++编译test.c和test.cpp均成功

以上就是Linux基础环境开发工具的使用(yum,vim,gcc,g++)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Kafka
【手把手教你Linux环境下快速搭建Kafka集群】内含脚本分发教程,实现一键部署多个Kafka节点
本文介绍了Kafka集群的搭建过程,涵盖从虚拟机安装到集群测试的详细步骤。首先规划了集群架构,包括三台Kafka Broker节点,并说明了分布式环境下的服务进程配置。接着,通过VMware导入模板机并克隆出三台虚拟机(kafka-broker1、kafka-broker2、kafka-broker3),分别设置IP地址和主机名。随后,依次安装JDK、ZooKeeper和Kafka,并配置相应的环境变量与启动脚本,确保各组件能正常运行。最后,通过编写启停脚本简化集群的操作流程,并对集群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完整性。整个过程强调了自动化脚本的应用,提高了部署效率。
【手把手教你Linux环境下快速搭建Kafka集群】内含脚本分发教程,实现一键部署多个Kafka节点
|
2月前
|
Ubuntu Linux Shell
(已解决)Linux环境—bash: wget: command not found; Docker pull报错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Get https://registry-1.docker.io/v2/: net/http: request canceled
(已成功解决)Linux环境报错—bash: wget: command not found;常见Linux发行版本,Linux中yum、rpm、apt-get、wget的区别;Docker pull报错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Get https://registry-1.docker.io/v2/: net/http: request canceled
485 68
(已解决)Linux环境—bash: wget: command not found; Docker pull报错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Get https://registry-1.docker.io/v2/: net/http: request canceled
|
3月前
|
缓存 Ubuntu Linux
Linux环境下测试服务器的DDR5内存性能
通过使用 `memtester`和 `sysbench`等工具,可以有效地测试Linux环境下服务器的DDR5内存性能。这些工具不仅可以评估内存的读写速度,还可以检测内存中的潜在问题,帮助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工具,系统管理员可以深入了解服务器内存的性能状况,为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112 4
|
3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Linux
Linux环境下MySQL数据库自动定时备份实践
数据库备份是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在Linux环境下,实现MySQL数据库的自动定时备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ron`定时任务和`mysqldump`工具来实现MySQL数据库的每日自动备份。
253 3
|
3月前
|
监控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Linux环境下MySQL数据库自动定时备份策略
在Linux环境下,MySQL数据库的自动定时备份是确保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置定时任务,我们可以每天自动执行数据库备份,从而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Linux下实现MySQL数据库的自动定时备份。
134 3
|
3月前
|
Linux UED iOS开发
|
4月前
|
Web App开发 搜索推荐 Unix
Linux系统之MobaXterm远程连接centos的GNOME桌面环境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Linux系统之MobaXterm远程连接centos的GNOME桌面环境
873 4
Linux系统之MobaXterm远程连接centos的GNOME桌面环境
|
存储 Linux Shell
vim学习笔记一(环境配置及编译文件)
           今天开始在linux进行编程学习,首先是环境的配置。使用的ubuntu系统自带的vim。但是在使用前要先对vim进行配置,使其更友好。         配置方法是对vimrc进行修改,分享下我的vimrc,(下载地址)         将下载好的vimrc放到用户目录下就行。(注:提供的vimrc文档中最后一句 cd /home/gshengod/worksp
977 0
|
4月前
|
Unix Linux 开发工具
Linux Vim的 命令大全
Linux Vim的 命令大全
56 0
|
5月前
|
存储 Linux Shell
常用vim命令和vim基本使用及Linux用户的管理,用户和组相关文件
这篇文章介绍了Vim编辑器的基本使用、常用命令和模式,以及Linux系统中用户和组的管理方法,包括用户和组相关文件如/etc/passwd、/etc/shadow和/etc/group的说明。
常用vim命令和vim基本使用及Linux用户的管理,用户和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