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实践] 边缘网络的可观测性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服务 Serverless 版 ACK Serverless,317元额度 多规格
容器服务 Serverless 版 ACK Serverless,952元额度 多规格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大厂实践] 边缘网络的可观测性

美国快餐连锁巨头 Chick-fil-A 在其 2800 多家餐厅部署了 Kubernetes 边缘集群,本文介绍了 Chick-fil-A 管理运维其边缘集群的最佳实践。原文: Observability at the Edge

管理 2800 个 Kubernetes 边缘集群

Chick-fil-A 共有约 2800 家餐厅,每一家都部署了Kubernetes边缘集群,以实现高可用性,负责运行关键业务工作负载,并且不用依赖互联网。在这些集群之上,还运行了一组平台服务,提供跨集群的身份管理、应用部署和可观测性等服务。此外,我们还管理着数十万物联网(IOT)设备,如煎锅、烤架或平板电脑(作为用户界面),除了运营指标和日志外,这些设备每月还会发送数十亿条 MQTT 消息。


和内部团队部署的任何边缘应用一样,运维 2800 多个 Kubernetes 集群需要小心谨慎、充满挑战。这些团队都是平台的客户,任何运行应用程序的人都需要强大的可观测性,边缘网络当然也是如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 Chick-fil-A 边缘网络的可观测性架构。

边缘的挑战

边缘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挑战和限制,这些挑战和限制对现代云原生思维模式来说有些陌生。


  • 日志: 应用日志有很多,不可能将每个 Kubernetes pod 和 IOT 设备的调试日志都实时推送到云上。
  • 带宽: 在服务的早期迭代中,因为要返回大量极其冗长的日志,曾经消耗了所有可用带宽,甚至影响到了信用卡处理业务(很不好!)。对生产环境的观测影响到了生产业务是很不好的结果。
  • 成本: 跨 2800 个地点的度量成本可能会非常昂贵,与增加的业务价值成比例上升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
  • 异构数据源: 我们从许多类型的应用程序收集日志、指标和遥测数据,包括平台应用、其他团队的业务应用、供应商开发的应用以及餐厅物联网设备。

边缘即平台

我们的边缘环境提供了一个平台,内部团队可以在上面构建系统和服务,类似于在 AWS 或 Google 提供的云平台上构建应用程序,但不会限制用户用什么工具或如何使用。我们遵循类似的范例,允许团队拥有"框架内的自由"来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可观测性工具等等。对于可观测性,这很重要,因为边缘平台需要为不同团队所选择的工具提供相关指标和日志(某些日志和指标组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因此日志管道非常适合这项任务。


红色为平台团队提供的服务,蓝色为其他团队的服务

度量指标

边缘网络可观测性的目标是为应用团队创造一种从"日志优先"到"度量优先"的心态转变,我们称之为"一流指标(first-class metrics)"的概念,"日志派生指标(first-class metrics)"是其替代方案。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度量指标,应该用于什么用途?


在我们的上下文中,度量是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收集的数据点,可以提供对系统的行为、性能和健康状况的洞察。度量类型包括:


  1. 系统度量指标: 关于系统本身的度量,例如 CPU 使用情况、内存使用情况、网络带宽使用情况、磁盘 I/O 等,提供了对系统整体性能和健康状况的洞察。
  2. 应用度量指标: 特定于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度量。例如,活动用户数、每秒事务数、错误率、响应时间等,通常是应用程序性能和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3. 业务度量指标: 这些是将技术性能与业务结果联系起来的指标,例如每用户产生的收益、转换率、客户获取成本等。有时候,这些指标是判断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唯一指标。


度量对于建立标称性能的基线、根据该基线监视系统、排除异常行为以及做出决策(人工的或自动的)非常有用。


我们非常喜欢通过优秀的指标来理解应用程序行为,并通过较小的数据量提供良好的可观测性上下文。创建有用的指标(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来指示应用程序的性能很困难,我们也还在努力的过程中。在我们的边缘计算用例中,典型的 HTTP 状态指标用处不大,因为大多数应用不接受传入的 HTTP 请求,而是向我们的餐厅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应用程序和设备发送 MQTT。这需要更批判性的思考,以确定哪些指标对确定健康状况有用。

Vector

Vector是用 Rust 构建可观测性管道的开源工具,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1. 源(Sources): 数据的来源。换句话说,源定义了将要使用的数据向量的来源。Vector 支持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Kubernetes 日志、docker 日志、prometheus、来自云提供商的数据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可观测性数据。
  2. 转换(Transforms): Vector 也可以做实时转换,包括过滤、解析、采样、添加字段、类型转换、匿名化数据等操作。
  3. 接收器(Sinks): 接收器是数据后处理的目的地,可以是像 AWS S3 这样的存储系统,也可以是 Datadog metrics 这样的监控服务,或者 Kafka 这样的事件总线,等等。
边缘指标收集

在我们的 Kubernetes 集群中,使用 Prometheus 从每个 pod 中暴露的/metrics 端点进行收集。我们收集所有指标,然后使用 Vector 云实例作为边缘 Vector 接收器。


餐厅的边缘架构,绿线和黑线表示出站日志和指标。


在许多情况下,当我们试图将指标和日志分离到单独的流时,转换非常困难。许多工具无法处理。在这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我们利用 sidecar 从日志中抓取与指标相关的标签,并将这些指标转发给 Vector,这样就可以拥有一个完整的指标驱动的环境运维视图。

日志

尽管我们更喜欢默认的良好指标,但日志对许多团队来说仍然至关重要。我们相信,当故障排除困难的问题时,特定上下文中的日志总是有用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赖超出度量或跟踪的额外上下文。

日志收集

默认情况下,所有边缘应用(应该)以DEBUG级别记录日志。Vector 通过抓取 Kubernetes 日志接口收集这些日志,并存储在本地。对于每个应用,都有独立参数为日志配置存储空间大小。


对于其他设备(炸锅、烤架、物联网设备),我们还创建了本地运行的 HTTP 服务,允许集群外设备发布其日志以进行收集和转发。这通常是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使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日志(或指标),而不需要他们直接写到云上,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控制环境中的所有出站流量。

日志传送

何时/如何将日志发送到云上?总体策略是什么?


Vector 转换过滤日志,默认情况下只转发ERROR级别的日志到统一的 Vector 云实例上。只要集群有可用的互联网连接,日志就会近乎实时的传输。


为防止潜在网络饱和的级联效应,我们为 POS 和信用系统设置了和边缘网络不同的带宽,并分配了单独的 VLAN。在脱机场景中,滚蛋存储的日志会保存在存储中,并将在网络再次在线的时候收集。


但是等等!如果需要从应用日志中获取更多信息,而ERROR不够,怎么办?


如果团队为了支持生产环境需要某个特定时间段的更详细日志,可以调用自定义的云端部署的 API 端点,该端点将在任意时间段(通常为 30 分钟)将某个或某组餐厅的特地应用(pod)的日志收集过滤器更改为DEBUG


时间一到,日志收集过滤器将恢复默认值。恢复默认值很容易被人忘记,但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因此需要自动化控制。最终,这一解决方案确保了生产支持的可能性,但对餐厅集群的长期影响最小。自动化和自助服务对于成功大规模运维边缘平台至关重要。

Fan Out

日志和指标被交付到企业餐厅计算团队拥有的 AWS 云环境中。我们有一个云部署的 Kubernetes 集群(EKS),运行大部分控制平面服务。在这个环境中,我们有一个集中的 Cloud Vector 实例,为每个部署配置接收器,将日志转发到对它们感兴趣的目标受众。



这样团队就可以使用任何想用的工具,并赋予他们自主权来构建报告和指示板来支持其应用。大多数团队都将他们的日志和指标发送给 Grafana、Datadog 或 CloudWatch。


此外,所有的警报事件都被发送到 OpsGenie, 并根据值班轮换安排为团队创建告警。

不,不要这样

对于边缘应用或集群外设备,有些事情是不允许的。


其中之一是直接将日志和指标发送到云上。从客户端应用程序或物联网执行此操作将绕过我们管理带宽限制的所有控制,特别是在带宽高度受限的备份网络连接模式中。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将面临网络被低优先级数据占据出口带宽的潜在风险。

结论

边缘网络的可观测性很有挑战,需要仔细选择平台和应用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从使用日志作为支柱到创建一流指标的思维转变是一种变革,需要工程师采用全新的思维范式。然而,使用一流指标是获得关于边缘平台或应用程序高质量观察数据的好方法,并且不会生成太多出站数据。Vector 是一个强大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时转换可观测性流量,将出站操作数据减少到所需的最低限度,从而使业务遥测的带宽最大化。我们真的很高兴这个架构能够支持我们在边缘网络的当前需求以及新兴需求。




你好,我是俞凡,在 Motorola 做过研发,现在在 Mavenir 做技术工作,对通信、网络、后端架构、云原生、DevOps、CICD、区块链、AI 等技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思考,相信持续学习、终身成长,欢迎一起交流学习。为了方便大家以后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DeepNoMind",并设个星标吧,如果能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则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动力,激励我持续写下去,和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
|
16天前
|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运维
Terraform从入门到实践:快速构建你的第一张业务网络(上)
本次分享主题为《Terraform从入门到实践:快速构建你的第一张业务网络》。首先介绍如何入门和实践Terraform,随后演示如何使用Terraform快速构建业务网络。内容涵盖云上运维挑战及IaC解决方案,并重磅发布Terraform Explorer产品,旨在降低使用门槛并提升用户体验。此外,还将分享Terraform在实际生产中的最佳实践,帮助解决云上运维难题。
83 1
Terraform从入门到实践:快速构建你的第一张业务网络(上)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从原理到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从原理到实践
11 1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从理论到实践:如何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改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循环神经网络(RNNs)及其变体,特别是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s),已经成为处理序列数据的强大工具。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LSTM因其能够捕捉文本中的长期依赖关系而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LSTM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来展示如何在实际的NLP任务中应用LSTM。
33 4
|
20天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探索云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36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计算已成为企业IT架构的核心。然而,随着其应用的广泛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技术解决方案。我们将从云服务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常见的网络威胁,并介绍如何通过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监控等手段来保护云环境。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云安全指南,帮助他们在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3 16
|
14天前
|
自动驾驶 物联网 5G
5G网络的演进:从理论到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3天】5G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实践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围绕5G网络的演进,从理论基础到实际应用,探讨5G技术的发展和实践案例,同时提供代码示例以供参考。
43 6
|
16天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与实践
在数字化时代,云计算已成为企业信息技术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云服务的普及,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探讨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挑战,并提供实用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以帮助组织保护其数据和应用程序免受网络攻击。通过深入分析云服务模型、网络安全基础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建议,包括身份和访问管理、数据加密、安全监控和响应等关键领域。文章还将讨论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中实施这些策略,并强调持续安全意识和培训的重要性。
|
23天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的守护者:漏洞管理与加密技术的实践之路
【9月更文挑战第33天】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安全成为了维护信息资产安全的关键防线。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漏洞管理和加密技术,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保护我们的在线世界。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技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并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无论你是IT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网民,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入理解卷积神经网络:从理论到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深度学习的众多模型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出色表现而闻名。本文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比喻,带领读者了解CNN的核心原理和结构,并通过一个简化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CNN模型。我们将从CNN的基本组成出发,逐步深入到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其未来的可能性。文章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CNN入门指南,同时为有经验的开发者提供一些深入思考的视角。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建模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原理及应用实践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原理及应用实践
10 0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入门与实践
【8月更文挑战第62天】本文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深度学习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卷积神经网络(CNN)。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逐步揭示了CNN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同时,结合具体的代码示例,引导读者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简单的CNN模型,实现对图像数据的分类任务。无论你是深度学习的初学者还是希望巩固理解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深度学习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