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并发性
1.1 并行与并发
1.2 引入进程
2.共享性
2.1 互斥共享方式
2.3 同时访问方式
3.虚拟
3.1 时分复用技术
4. 异 步
二、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机管理功能
1.1 进程控制
1.2 进程同步
1.3 进程通信
1.4 调度
2. 内存管理功能
2.1 内存分配
2.2 内存保护
2.3 地址映射
2.4 内存扩充
3.设备管理功能
4. 文件管理功能
5. 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6.现代操作系统的新功能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个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
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并发性
1.1 并行与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
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
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
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地交替执行。
1.2 引入进程
所谓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组机器指
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2.共享性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2.1 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虽然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线程)使用,但应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为此,在系统中应建立一种机制,以
保证多个进程对这类资源的互斥访问。
2.3 同时访问方式
系统中还有另一类资源,允许在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这
里所谓的“同时”,在单处理机环境下是宏观意义上的,而在微观上,这些进程对该资源的
访问是交替进行的。磁盘
3.虚拟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3.1 时分复用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中,广泛利用时分复用技术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设备等,使资源的
利用率得以提高。
时分复用技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原因在于:
它利用某设备为一用户服务的空闲时间,又转去为其他用户服务,使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1)虚拟处理机技术。利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每道程序建立至少一个进程,让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2)虚拟设备技术。我们还可以利用虚拟设备技术,也通过分时复用的方法,将一台物理I/O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IO设备,并允许每个用户占用一台逻辑上的I/O设备。
4. 异 步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系统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在单处理机环境下,由于系统中只
有一台处理机,因而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执行,其余进程只能等待。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使进程的执行通常都不可能“一气呵成”,而是以“停停走走”的方式运行。
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的,此即进程的异步性。尽管如此,但只要在OS中配置有完善的进程同步机制,且运行环境相同,则作业即便经过多次运行,也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结果。因此异步运行方式是允许的,而且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机管理功能
1.1 进程控制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为使作业能并发执行,必须为每道作业创建一个或几个进程,并为之分配必要的资源。当进程运行结束时,应立即撤消该进程,以便能及时回收该进程所占用的各类资源,供其它进程使用。
1.2 进程同步
为使多个进程能有条不紊地运行,系统中必须设置相应的进程同步机制。该机制的主要任务是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常用的协调方式有两种:
①进程互斥方式,
这是指诸进程在对临界资源进行访问时,应采用互斥方式;
②进程同步方式,
指在相互合作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诸进程间,由同步机构对它们的执行次序加以协调。
1.3 进程通信
当有一组相互合作的进程去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时,在它们之间往往需要交换信息。
当相互合作的进程处于同一计算机系统时,通常在它们之间采用直接通信方式,即由源进程利用发送命令直接将消息(message)挂到目标进程的消息队列上,以后由目标进程利用接收命令从其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
1.4 调度
(1)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 -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在将这些作业调入内存后,分别为它们建立进程,使它们都成为可能获得处理机的就绪进程,并将它们插入就绪队列中。
(2)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任务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 的算法选出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为它设置运行现场,使其投入执行。
2. 内存管理功能
2.1 内存分配
两种内存分配方式:静态和动态。
静态:
①作业空间装入时确定
②不允许申请新的内存空间
③不允许在内存中“移动”
动态:
①作业基本内存空间装入时确定
②允许申请新的内存空间
③允许在内存中“移动”
内存分配应具有的结构和功能:
(1)内存分配数据结构;
(2)内存分配功能;
(3) 内存回收功能
2.2 内存保护
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内运行,彼此互不干扰。
内存保护机制:设置两个界限寄存器,分别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程序的上界和下界。
2.3 地址映射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每道程序不可能都从“0”地址开始装入(内存),这就致使地址空间内的逻辑地址和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不相一致。使程序能正确运行,存储器管理必须提供地址映射功能,以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该功能应在硬件的支持下完成。
2.4 内存扩充
存储器管理中的内存扩充任务,并非是去扩大物理内存的容量,而是借助于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所感觉到的内存容量比实际内存容量大得多;或者是让更多的用户程序能并发运行。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改善了系统的性能,又基本上不增加硬件投资。为了 能在逻辑上扩充内存,系统必须具有内存扩充机制,用于实现下述各功能:
(1)请求调入功能
(2)置换功能
3.设备管理功能
设备管理用于管理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外围设备,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用户进程提出的I/0请求;为用户进程分配其所需的I/0设备;提高CPU和I/0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0速度;方便用户使用I/0设备。为实现.上述任务,设备管理应具有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功能。
1.缓冲管理
用于解决CPU运行的高速性和I/0低速性间的矛盾。
2.设备分配
设备分配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进程的I/O请求、系统现有资源情况以及按照某种设
备分配策略,为之分配其所需的设备。
3.设备处理
设备处理程序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其基本任务是用于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即由CPU向设备控制器发出I/O命令,要求它完成指定的I/O操作;反之,由CPU接收从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给予迅速的响应和相应的处理。
4. 文件管理功能
1.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1)文件的读/写管理。
(2)文件保护。
实现下述目标:
①防止未经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
②防止冒名顶替存取文件;
③防止以不正确的方式使用文件。
5. 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1.用户接口
它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1)联机用户接口。
(2)脱机用户接口(批处理用户接口)
(3)图形用户接口。
2.程序接口
它是提供给程序员在编程时使用的接口,是用户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惟一途径。
6.现代操作系统的新功能
1.系统安全
(1)认证技术; (2) 密码技术; (3)访问控制技术; (4) 反病毒技术
2.网络的功能和服务
(1)网络通信; (2)网络资源管理; (3)应用互操作
3.支持多媒体
(1)接纳控制功能; (2) 实时调度; (3) 多媒体文件的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