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

简介: Linux: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

本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命令行参数
  2. 命令行参数有什么用
  3. 环境变量是什么
  4. 环境变量存在的意义

命令行参数

在学习C语言中,对于main函数当初的写法是没有任何参数的,但是实际上,main函数是可以有参数的,比如下面的写法: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 0;
  for (i = 0; i < argc; i++)
  {
    printf("%d:%s\n", i, argv[i]);
  }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因此这里将内容打印出来,看看这当中是什么内容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test@VM-16-11-centos 10_15]$ vim myproc.c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ake
gcc -o myproc myproc.c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yproc 
0:./myproc
• 1
• 2
• 3
• 4
• 5

其实,命令行参数是用来支持各种指令级别的命令行选项的设置,例如这里的argv数组中,存储的字符串其实就是用户写的命令,而如果现在我在运行程序的时候带上选项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yproc -a -b -c -d
0:./myproc
1:-a
2:-b
3:-c
4:-d
• 1
• 2
• 3
• 4
• 5
• 6

会发现打印的信息就是以用户写的指令开始进行分割,然后把信息放到数组中,从中其实看出,用户在运行程序的时候写的命令或者是带的选项都可以被main函数读取并且传参,函数体内部就可以利用这个机制实现不同的选项带来的结果

比如,Linux中有ls命令,用来查看文件夹中的内容,如果使用的是ls -a或者是ls -l这些选项,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实际上这样的结果也是通过这个原理,通过读取argv数组中的内容就可以实现各种目的

这里其实可以模拟实现一个touch命令: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if (strcmp(argv[0], "./myproc") == 0)
    {
      FILE* pf = fopen(argv[1], "w");
      if (pf == NULL)
      {
        perror("fopen fail\n");
        return 1;
      }
      fclose(pf);
    }
        else  
        {
            printf("commend error,you should use ./myproc [name]\n");
        }
  }
  else
  {
    printf("commend error,you should use ./myproc [name]\n");
  }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yproc test.txt
[test@VM-16-11-centos 10_15]$ ll
total 20
-rw-rw-r-- 1 test test   64 Oct 15 15:36 Makefile
-rwxrwxr-x 1 test test 8568 Oct 15 15:57 myproc
-rw-rw-r-- 1 test test  602 Oct 15 15:57 myproc.c
-rw-rw-r-- 1 test test    0 Oct 15 15:57 test.txt
• 1
• 2
• 3
• 4
• 5
• 6
• 7

这样就模拟实现了一个touch指令,只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在实际使用touch指令的时候,我并不需要带前面的这个./,而是直接可以运行,那么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了环境变量的问题:

环境变量

首先,不管是在什么系统什么环境中,要执行一个命令,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可执行程序,这是一定的,那么由此可以引出环境变量的概念:

环境变量的概念

  • 环境变量(environment variables)一般是指在操作系统中用来指定操作系统运行环境的一些参数,如:我们在编写C/C++代码的时候,在链接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我们的所链接的动态静态库在哪里,但是照样可以链接成功,生成可执行程序,原因就是有相关环境变量帮助编译器进行查找
  • 环境变量通常具有某些特殊用途,还有在系统当中通常具有全局特性

常见的环境变量

  1. PATH:指定命令的搜索途径
  2. HOME:指定用户的主工作目录
  3. SHELL:当前Shell,一般是/bin/bash

那么现在查看touch命令的位置

[test@VM-16-11-centos 10_15]$ which touch
/usr/bin/touch

从中可以看出,touch命令确实是被放在了这个地方,而正是由于它被放在了这个文件夹内,因此在运行的时候会默认在这个路径下搜索运行,因此,如果我们把前面定义的myproc程序放到对应的目录下,那么当执行命令的时候,会优先到对应的目录下搜索,因此也就不需要指定是在当前路径,而是会选择去一个默认路径,如果基于这样的理论,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内容了

[test@VM-16-11-centos 10_15]$ sudo mv myproc /usr/bin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yproc test1.txt
[test@VM-16-11-centos 10_15]$ ll
total 8
-rw-rw-r-- 1 test test  64 Oct 15 15:36 Makefile
-rw-rw-r-- 1 test test 600 Oct 15 16:08 myproc.c
-rw-rw-r-- 1 test test   0 Oct 15 16:09 test1.txt
-rw-rw-r-- 1 test test   0 Oct 15 15:57 test.txt

从中可以看出,确实创建成功了,也就是说上面的理论是正确的

PATH

PATH路径中,存在的路径就是上面所说的默认搜索路径,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路径增加呢?也就是说,能否通过增加PATH中的值,就能达到在默认路径下搜索文件了,在Linux中存在一个export命令可以修改PATH路径,下面来进行执行

[test@VM-16-11-centos 10_15]$ export PATH=$PATH:/home/test/10_15
[test@VM-16-11-centos 10_15]$ myproc test1.txt
[test@VM-16-11-centos 10_15]$ ll
total 20
-rw-rw-r-- 1 test test   64 Oct 15 15:36 Makefile
-rwxrwxr-x 1 test test 8568 Oct 15 16:19 myproc
-rw-rw-r-- 1 test test  600 Oct 15 16:08 myproc.c
-rw-rw-r-- 1 test test    0 Oct 15 16:21 test1.txt

从中可以看出,已经成功的将PATH路径添加到这里了,于是在程序的默认搜索路径中就多了/home/test/10_15路径,bash会在这个路径下进行搜索执行的命令

但是同时有一个问题,当退出Linux机器重新访问后,PATH文件中的路径又恢复成了原来的信息文件,综上可以总结出一些信息:

Linux机器在登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1.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 进行认证
  3. 形成环境变量,比如PATHPWDHOME这些
  4. 根据用户名进行一定的初始化
  5. cd ¥HOME

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进入不同的目录中,实现不同的权限级别的信息了

环境变量表

在引入环境变量表的概念前,先看环境变量

和环境变量相关的命令:

  1. echo: 显示某个环境变量值
  2. export: 设置一个新的环境变量
  3. env: 显示所有环境变量
  4. unset: 清除环境变量
  5. set: 显示本地定义的shell变量和环境变量

上图展示了系统中的环境变量,实际上在main函数的参数中,是有第三个参数的,而这个参数提供的就是环境变量表,也就是说,系统在启动程序的时候,是可以选择给main函数进程提供两张表的:

  1. 命令行参数表
  2. 环境变量表

下面做实验来证明环境变量表的存在性: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char* env[])
{
  int i = 0;
  for (; env[i]; i++)
  {
    printf("%d:%s\n", i, env[i]);
  }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此时运行出的结果和前面基本相同,从中也印证了前面说的原理,在进程启动的时候,系统会提供两个表供使用

思考

命令行启动的进程都是shell/bash的子进程,这是前面进行进程学习的时候知道的,但是问题在于子进程的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父进程来的,那么父进程的环境变量信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此时要和前面的内容进行一些联系,为什么每一次重新登陆,都会为用户形成新的bash解释器,并且新的bash解释器会形成自己的环境变量表信息呢?这是由于它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到了这些信息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环境变量信息是以脚本配置文件的形式所存在的

每一次登陆的时候,bash进程会从一个叫做.bash_profile文件中读取内容,由此为bash进程创建一张环境变量表信息,由此bash在创建其他进程的时候,就可以传递环境变量信息了

查看环境变量

# .bash_profile
# Get the aliases and functions
if [ -f ~/.bashrc ]; then
  . ~/.bashrc
fi
# User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PATH=$PATH:$HOME/.local/bin:$HOME/bin
export PAT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本地变量和环境变量

上面最后演示了环境变量的读取文件,那么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本地变量,那么本地变量应该如何进行理解?

直接用实验来论证:

首先创建一个本地变量:

[test@VM-16-11-centos ~]$ MYENV="hello"
[test@VM-16-11-centos ~]$ echo $MYENV
hello
• 1
• 2
• 3

此时创建出的是一个本地变量,但是本地变量并没有被放到环境变量中,因此在环境变量中也是搜索不到这个本地变量的:

[test@VM-16-11-centos ~]$ env | grep MYENV
# 无输出结果
• 1
• 2

此时需要用一个命令:export->可以将本地命令转到环境变量中去

[test@VM-16-11-centos ~]$ export MYENV
[test@VM-16-11-centos ~]$ env | grep MYENV
MYENV=hello
• 1
• 2
• 3

此时,在环境变量中就找到了这个配置文件,那么在main函数中是否会存在呢?

[test@VM-16-11-centos 10_18]$ ./myproc |grep MYENV
13:MYENV=hello
• 1
• 2

也找到了这个变量,就进一步的论证了,环境变量表是由bash传递给子进程的

现在重启Linux机器:

# 找不到内容了
[test@VM-16-11-centos ~]$ env | grep MYENV
# 运行结果也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test@VM-16-11-centos ~]$ ~/10_18/myproc | grep MYENV
• 1
• 2
• 3
• 4

这是由于,在登陆Linux服务器后,会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对bash进行初始化,而此时并没有进行初始化信息,因此就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一些修改:

# .bash_profile
# Get the aliases and functions
if [ -f ~/.bashrc ]; then
  . ~/.bashrc
fi
# User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PATH=$PATH:$HOME/.local/bin:$HOME/bin
# 增加配置信息
MYENV=hello  
export MYENV  
export PAT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此时继续重新启动

[test@VM-16-11-centos ~]$ env | grep MYENV
MYENV=hello
[test@VM-16-11-centos ~]$ ~/10_18/myproc | grep MYENV
12:MYENV=hello
• 1
• 2
• 3
• 4

找到了对应的内容,由此引出本地变量和环境变量:

**本地变量:**只在bash进程内部有效,不会被子进程继承下去

**环境变量:**通过让所有子进程继承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全局性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环境变量是具有全局性的

命令分类

看下面的实验:

# 将PATH变量设置为空
[test@VM-16-11-centos ~]$ export PATH=""
# 以下命令均不能使用
[test@VM-16-11-centos ~]$ ll
-bash: l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test@VM-16-11-centos ~]$ touch
-bash: touc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test@VM-16-11-centos ~]$ mkdir
-bash: mkdi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pwd仍然可以使用
[test@VM-16-11-centos ~]$ pwd
/home/tes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为什么呢?

Linux中的命令分类:

  1. 常规命令:shell通过fork让子进程执行的
  2. 内建命令:shell命令行的一个函数,可以直接读取shell内部定义的本地变量

而在上面的测试中,像lsmkdir这样的命令,都是shell通过fork创建子进程来执行的,而这里的PATH路径已经被用户破坏了,因此找不到搜索的路径,因此找不见是当然的事,但是为什么pwd可以找到?这是由于pwd这样的命令是内建命令,这是shell命令行的一个函数,可以直接读取shell内部的本地变量,因此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值进行输出了

本篇是关于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的,要清楚环境变量的组织形式:

会提供一个environ指针,这个指针会指向一张环境表,环境表是一个字符指针数组,每一个指针都会有一个字符串

相关文章
Linux下版本控制器(SVN) -命令行客户端
Linux下版本控制器(SVN) -命令行客户端
45 3
|
2月前
|
Slax Linux如何获取增强的会话管理与启动参数选项
以上就是关于在Slax Linux中获取增强的会话管理与启动参数选项的全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暗礁和风浪,但只要我们用心驾驶,总能找到前行的道路。在旅程中,记得享受这中间的点点滴滴,因为这些都是你成长的痕迹。祝你在这片“数码海洋”中一帆风顺!
68 26
使用Linux命令行接入无线网络Wi-Fi的示例。
现在,你已经使用命令行成功地连接到 Wi-Fi 网络了。这两个示例涵盖了用 `nmcli` 和 `wpa_supplicant` 连接无线网络的常见场景,让你能够不依赖图形化界面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日常使用中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能增强你对 Linux 系统的理解,帮助你更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86 12
|
3月前
|
shell_42:Linux参数移动
总的来说,参数移动是Linux shell脚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脚本中的参数。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和使用参数移动。
57 18
试试Linux设备命令行运维工具——Wowkey
WowKey 是一款专为 Linux 设备设计的命令行运维工具,提供自动化、批量化、标准化、简单化的运维解决方案。它简单易用、高效集成且无依赖,仅需 WIS 指令剧本文件、APT 账号密码文件和 wowkey 命令即可操作。通过分离鉴权内容与执行内容,WowKey 让运维人员专注于决策,摆脱繁琐的交互与执行细节工作,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质量。无论是健康检查、数据采集还是配置更新,WowKey 都能助您轻松应对大规模设备运维挑战。立即从官方资源了解更多信息:https://atsight.top/training。
在Rocky Linux 9上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
本教程介绍在Rocky Linux 9上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的完整步骤。首先更新系统,清理旧版本JDK相关包及残留文件,确保环境干净。接着搜索并安装所需版本的JDK(如OpenJDK 17),验证安装是否成功。然后查找JDK安装路径,配置全局环境变量`JAVA_HOME`和`PATH`,最后验证环境变量设置。按照此流程操作,可顺利完成Java开发环境搭建,支持多版本切换(如JDK 8/11/17)。生产环境请谨慎操作,避免影响现有服务。
553 21
Linux设备命令行运维工具WowKey问答
WowKey 是一款用于 Linux 设备运维的工具,可通过命令行手动或自动执行指令剧本,实现批量、标准化操作,如健康检查、数据采集、配置更新等。它简单易用,只需编写 WIS 指令剧本和 APT 帐号密码表文件,学习成本极低。支持不同流派的 Linux 系统,如 RHEL、Debian、SUSE 等,只要使用通用 Shell 命令即可通吃Linux设备。
Android调试终极指南:ADB安装+多设备连接+ANR日志抓取全流程解析,覆盖环境变量配置/多设备调试/ANR日志分析全流程,附Win/Mac/Linux三平台解决方案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是安卓开发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连接电脑与安卓设备,实现文件传输、应用管理、日志抓取等功能。本文介绍了 ADB 的基本概念、安装配置及常用命令。包括:1) 基本命令如 `adb version` 和 `adb devices`;2) 权限操作如 `adb root` 和 `adb shell`;3) APK 操作如安装、卸载应用;4) 文件传输如 `adb push` 和 `adb pull`;5) 日志记录如 `adb logcat`;6) 系统信息获取如屏幕截图和录屏。通过这些功能,用户可高效调试和管理安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