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9系统部署NFS详细流程—2023.04

简介: centos7.9系统部署NFS详细流程—2023.04

NFS与RPC关系

简单点可以这么理解,RPC和NFS的关系:N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RPC是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


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它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通过TCP/IP网络共享资源。在NFS的应用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RPC协议假定某些传输协议的存在,如TCP或UDP,为通信程序之间携带信息数据。在OSI网络通信模型中,RPC跨越了传输层和应用层。RPC使得开发包括网络分布式多程序在内的应用程序更加容易。


RPC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请求程序就是一个客户机,而服务提供程序就是一个服务器。首先,客户机调用进程发送一个有进程参数的调用信息到服务进程,然后等待应答信息。在服务器端,进程保持睡眠状态直到调用信息的到达为止。当一个调用信息到达,服务器获得进程参数,计算结果,发送答复信息,然后等待下一个调用信息,最后,客户端调用进程接收答复信息,获得进程结果,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


因为NFS支持的功能相当多,而不同的功能都会使用不同的程序来启动。每启动一个功能就会启用一些端口来传输数据,因此NFS的功能所对应的端口才没有固定,而是采用随机取用一些未被使用的小于724的端口来作为传输之用。但如此一来又造成客户端要连接服务器时的困扰,因为客户端要知道服务器端的相关端口才能够联机,


此时我们需要远程过程调用(RPC)的服务。RPC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指定每个NFS功能所对应的端口号,并且回报给客户端,让客户端可以连接到正确的端口上。当服务器在启动NFS时会随机选用数个端口,并主动地向RPC注册。因此RPC可以知道每个端口对应的NFS功能。然后RPC固定使用端口111来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并回报客户端正确的端口,所以可以让NFS的启动更为容易。


正因如此,启动NFS之前,要先启动RPC;否则NFS会无法向RPC注册。另外,重新启动RPC时原本注册的数据会不见,因此RPC重新启动后它管理的所有程序都需要重新启动以重新向RPC注册。

769cce050613470cba9c55336b316e50.png

当客户端有NFS文件要存取请求时,它如何向服务器端要求数据?

(1)客户端会向服务器端的RPC(port 111)发出NFS文件存取功能的询问请求。
(2)服务器端找到对应的已注册的NFS daemon端口后会回报给客户端。
(3)客户端了解正确的端口后,就可以直接与NFS守护进程来联机。


由于NFS的各项功能都必须要向RPC注册,因此RPC才能了解NFS服务的各项功能的port number、PID和NFS在主机所监听的IP等,而客户端才能够通过RPC的询问找到正确对应的端口。即NFS必须要有RPC存在时才能成功地提供服务,因此NFS实际上是RPC Server的一种。


前提

部署nfs需要提前准备好2台服务器,一台做为服务端,一台做为客户端

服务端:192.168.2.245

客户端:192.168.2.248


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1.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1. 关闭SELinux
setenforce 0
sed -i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安装 NFS 和 RPC

1. 所有主机操作

# 安装nfs与rpc
yum install -y nfs-utils rpcbind
# 查看是否安装成功
rpm -qa | grep nfs
rpm -qa | grep rpcbind


[root@k8s-nfs ~]# rpm -qa | grep nfs
libnfsidmap-0.25-19.el7.x86_64
nfs-utils-1.3.0-0.68.el7.2.x86_64
[root@k8s-nfs ~]# rpm -qa | grep rpcbind
rpcbind-0.2.0-49.el7.x86_64

2. 服务端配置操作——服务端192.168.2.245

# 创建共享存储文件夹
mkdir -p /nfs/data
#配置nfs
echo "/nfs/data *(rw,sync,no_root_squash)" >> /etc/exports  #表示所有客户端可挂载


#### 说明
# 输入以下内容,格式为:nfs共享目录 nfs客户端地址1(param1, param2,...) nfs客户端地址2(param1, param2,...)
# 如: /nfs/data 10.0.0.200/24(rw,async,no_root_squash)
# 固定网段所有IP可挂载
echo "/nfs/data 10.0.0.*(rw,sync,no_root_squash)" >> /etc/exports
# 固定网段固定IP区间可挂载
echo "/nfs/data 10.0.0.200/24(rw,sync,no_root_squash)" >> /etc/exports
# 所有客户端可挂载
echo "/nfs/data *(rw,sync,no_root_squash)" >> /etc/exports
# 1.使NFS配置生效
exportfs -r
# 2.设置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systemctl enable nfs && systemctl restart nfs
# 3.查看服务状态
systemctl status rpcbind
systemctl status nfs
# 4.服务器注册端口:111
rpcinfo -p   # 如果显示rpc 服务器注册的端口列表(端口:111),则启动成功
# 5.查看是否成功和可用的nfs地址:
[root@k8s-master1 ~]# showmount -e localhost
Export list for localhost:
/nfs/data *
# 6.看有哪些参数生效
[root@k8s-master1 ~]# cat /var/lib/nfs/etab
/nfs/data       *(rw,sync,wdelay,hide,nocrossmnt,secure,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no_subtree_check,secure_locks,acl,no_pnfs,anonuid=65534,anongid=65534,sec=sys,rw,secure,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

参数说明:

ro:只读设置,这样 NFS 客户端只能读、不能写(默认设置);

rw:读写设置,NFS 客户端可读写;

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磁盘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默认设置);

async: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如果服务器重新启动,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数据损坏,但效率

root_squash:当客户端用 root 用户访问该共享文件夹时,将 root 用户映射成匿名用户(默认设置);

no_root_squash:客户端的 root 用户不映射。这样客户端的 root 用户与服务端的 root 用户具有相同的访问权限,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影响。没有充分的理由,不应该指定此选项;

all_squash:客户端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及匿名用户组;「推荐设置」

no_all_squash:客户端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不映射(默认设置);

subtree_check:如果共享,如:/usr/bin之类的子目录时,强制NFS检查父目录的权限;

no_subtree_check:即使共享 NFS 服务端的子目录时,nfs服务端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默认设置)

secure: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默认设置);

insecure: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服务器;

wdelay: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默认设置);

no_wdelay: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当使用async时,无需此设置;

anonu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主都映射为匿名用户主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主为本地用户主(UID=xxx);

anong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为本地用户组(GID=xxx);


3. 客户端操作——192.168.2.248

# 1.创建挂载的文件夹
mkdir -p /data/nfs
# 2.查看挂载ip
[root@k8s-node1 nfs]# showmount -e 192.168.2.245  # 服务端IP
Export list for 192.168.2.245:
/nfs/data *
# 3.挂载
mount -t nfs 192.168.2.245:/nfs/data /data/nfs
# 其中:
# mount:表示挂载命令
# -t:表示挂载选项
# nfs:挂载的协议
# 10.0.0.200:nfs服务器的ip地址
# /nfs/data:nfs服务器的共享目录
# /data/nfs:本机客户端要挂载的目录
# 4.查看磁盘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471M     0  471M   0% /dev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487M  8.4M  478M   2% /run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sda3                  78G  5.1G   73G   7% /
/dev/sda1                 297M  152M  145M  52% /boot
tmpfs                      98M   12K   98M   1% /run/user/42
tmpfs                      98M     0   98M   0% /run/user/0
192.168.2.245:/nfs/data   50G  4.2G   46G   9% /root/data/nfs


# 查看是否挂载成功,客户端执行
[root@k8s-node1 nfs]# cat /etc/fstab
#192.168.2.245:/nfs/data /data/nfs nfs defaults 1 1

测试

测试挂载:

可以进入客户端的/data/nfs目录,创建一个文件,然后去nfs服务器(服务端)查看/nfs/data目录中是否有该文件,若有则共享成功。反之在nfs服务器操作/nfs目录,查看本机客户端的目录是否共享。

#客户端:
touch a.txt
echo "11111" >>a.txt
服务端查看是否同步
#服务端
echo "222222" >>a.txt
客户端查看是否同步

数据同步说明挂载成功


取消挂载

  1. 查看挂载情况df -h

4c645571137b4b4d8f75334885369eb9.png

2、取消挂载:
注意:需要在客户端执行,并且需要退出挂载路径,回到根目录下,否则就会报错umount.nfs4: /root/data/nfs: device is busy

# 方法:
cd 
umount /root/data/nfs    #/root/data/nfs 为客户端挂载目录


00a69bbbf6ae462da29dbeac0e68dadc.png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Ubuntu Linux
VMware-安装CentOS系统教程及安装包
虚拟机相当于是一个独立于你电脑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上面,你可以安装Linux、Windows、Ubuntu等各个类型各个版本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你不用担心有病读等,不用担心文件误删导致系统崩溃。 虚拟机也和正常的电脑系统是一样的,也可以开关机,不用的时候,你关机就可以了,也不会占用你的系统资源,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 这里也有已经做好的CentOS 7系统,下载下来解压后直接用VMware打开就可以使用
417 69
|
1月前
|
Ubuntu Linux 索引
Centos 7、Debian及Ubuntu系统中安装和验证tree命令的指南。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CentOS 7、Debian和Ubuntu系统中安装并验证 `tree`命令。在命令行界面中执行安装命令,然后通过版本检查确认安装成功。这保证了在多个平台上 `tree`命令的一致性和可用性,使得用户无论在哪种Linux发行版上都能使用此工具浏览目录结构。
218 78
|
2月前
|
缓存 NoSQL Linux
在CentOS 7系统中彻底移除MongoDB数据库的步骤
以上步骤完成后,MongoDB应该会从您的CentOS 7系统中被彻底移除。在执行上述操作前,请确保已经备份好所有重要数据以防丢失。这些步骤操作需要一些基本的Linux系统管理知识,若您对某一步骤不是非常清楚,请先进行必要的学习或咨询专业人士。在执行系统级操作时,推荐在实施前创建系统快照或备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238 79
|
28天前
|
缓存 监控 Linux
CentOS系统如何查看当前内存容量。
以上方法都不需要特殊软件或者复杂配置即可执行,在CentOS或其他Linux发行版中都适合运行,并且它们各自透露出不同角度对待问题解答方式:从简单快速到深入详尽;从用户态到核心态;从操作层数到硬件层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与偏好。
182 8
|
1月前
|
存储 Linux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确定CentOS系统分区表类型(MBR或GPT)
以上方法均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地识别出CentOS下连接硬件所应用得具体磁盘标准,并根据实际需求做进一步处理与管理工作。
192 0
|
3月前
|
机器人 Linux
CentOS 7系统中安装特定版本CMake 3.21.2的方法。
到这里,过程已经全部完成。如果你跟随上面的步骤来,那么你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全新的CMake版本在你的CentOS 7系统上了。这个过程就像是你通过一系列仪式,唤醒了一个沉睡已久的古老机器人,它现在完全按照你的意愿来帮你构建和编译软件了。
220 18
|
1月前
|
Ubuntu Linux 云计算
CentOS与Ubuntu:Linux系统的双璧
选择Ubuntu还是CentOS,取决于用户的具体需求,如是否需要图形化界面、对稳定性的要求、软件包管理的偏好以及对商业支持的需求等。两者都是优秀的Linux发行版,只是在设计理念和目标用户群体上有所不同。#深度好文计划#
|
4月前
|
Unix Linux 程序员
在Centos系统上如何有效删除文件和目录的指令汇总
记住,有了这个指南,你就不再为删除文件和目录感到困扰。快去尝试一下,让你的CentOS更上一层楼吧!
315 24
|
3月前
|
安全 Linux 网络安全
在CentOS 7系统上创建SSL/TLS证书以启用HTTPS
请记住,这只是单枚勋章,在野外,CA签发的证书才是堂堂正正的金盾牌。如果您打算让这个小兵走得更远,考虑一下像Let's Encrypt这样的免费CA服务,它会给您的小兵颁发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荣誉勋章。而且,千万不要忘了定期更新您的装备哦,毕竟,没有哪件盔甲是永远坚不可摧的。
216 4
|
3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Linux
龙蜥操作系统:CentOS 谢幕之后,国产云原生系统的崛起之路
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是 CentOS 停止维护后,由阿里云等企业联合发起的开源项目。它以双内核架构和全栈优化为核心,提供无缝替代 CentOS 的方案,兼容主流生态并针对云计算场景深度优化。其技术亮点包括 RHCK 和 ANCK 双内核、性能优化、全栈安全及国密算法支持。龙蜥适用于云原生基础设施、企业级应用部署及开发环境,社区已吸引 200 多家单位参与。未来规划涵盖 AI 框架优化、RISC-V 架构适配及桌面环境构建,正重新定义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边界。
6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