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os架构与原理 - 总体架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Nacos架构与原理 - 总体架构

Nacos 起源


Nacos 在阿里巴巴起源于 2008 年五彩石项目(完成微服务拆分和业务中台建设),成长于十年双十⼀的洪峰考验,沉淀了简单易用、稳定可靠、性能卓越的核心竞争力。


2018定将 Nacos(阿里内部 Configserver/Diamond/Vipserver 内核) 开源。


0e6fc38d4dea45a494b0cf521aa53f6b.png



Nacos 定位


Nacos (/nɑ:kəʊs/) 是 Dynamic Naming and Configuration Service 的首字母简称;⼀个更易于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


官网:https://nacos.io/

仓库:https://github.com/alibaba/nacos



Nacos 优势


  • 易⽤:简单的数据模型,标准的 restfulAPI,易用的控制台,丰富的使用文档。
  • 稳定:99.9% 高可用,脱胎于历经阿里巴巴 10 年生产验证的内部产品,支持具有数百万服务的大规模场景,具备企业级 SLA 的开源产品。
  • 实时:数据变更毫秒级推送生效;1w 级,SLA 承诺 1w 实例上下线 1s,99.9% 推送完成;10w级,SLA 承诺 1w 实例上下线 3s,99.9% 推送完成;100w 级别,SLA 承诺 1w 实例上下线 9s,99.9% 推送完成。
  • 规模:十万级服务/配置,百万级连接,具备强大扩展性。


e8d5085e5f124186b68c54e1f2776128.png



Nacos 生态


Nacos支持多种主流语言,并不局限于Java。它支持:


  • Java:通过Spring Cloud Alibaba整合,非常完备。
  • Go:有专门的go-nacos客户端。
  • Python:有python-nacos客户端。
  • C++:有cpp-nacos客户端。


这些客户端都支持Nacos 2.0的长连接协议,可以最大限度发挥Nacos的性能。


阿里微服务解决方案,推荐使用:


  •    Dubbo:RPC框架,用于服务调用。
  •    Nacos:服务注册发现、配置中心。
  •    Spring Cloud Alibaba:整合Nacos,方便Java开发。
  •    Seata:微服务架构下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Sentinel:微服务架构的流量防卫兵。



这个解决方案可以说是Java微服务生态最佳实践。


除此之外,Nacos也很好的支持其他微服务相关技术:


   Envoy:支持Nacos作为服务发现机制。

   Dapr:支持Nacos作为服务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

所以,Nacos不但适用于Java,也适用于其他语言,并且支持微服务生态中各种主流框架和规范,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微服务平台。


通过Nacos,用户可以更加标准和完备地获得微服务相关的能力:服务发现、配置管理、服务路由等等。这也是Nacos成为阿里巴巴微服务标准平台的原因


生态仓库:https://github.com/nacos-group


230e9a687ce34abebba906b784c00e91.png



Nacos 总体设计


为了提升代码的健壮性和扩展性,进行了充分的分层和模块化设计



设计原则


 极简原则,简单才好用,简单才稳定,简单才易协作。

 架构⼀致性,⼀套架构要能适应开源、内部、商业化(公有云及专有云)3 个场景。

 扩展性,以开源为内核,商业化做基础,充分扩展,方便用户扩展。

 模块化,将通用部分抽象下沉,提升代码复用和健壮性。

 长期主义,不是要⼀个能支撑未来 3 年的架构,而是要能够支撑 10 年的架构。

 开放性,设计和讨论保持社区互动和透明,方便大家协作



架构图


整体架构分为用户层、业务层、内核层和插件


  • 用户层主要解决用户使用的易用性问题
  • 业务层主要解决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的功能问题
  • 内核层解决分布式系统⼀致性、存储、高可用等核心问题
  • 插件解决扩展性问题


a28c0640f90a4be19f567c13e366990e.png


用户层


 OpenAPI:暴露标准 Rest 风格 HTTP 接口,简单易用,方便多语言集成。

 Console:易用控制台,做服务管理、配置管理等操作。

 SDK:多语言 SDK,目前几乎支持所有主流编程语言。

 Agent:Sidecar 模式运行,通过标准 DNS 协议与业务解耦。

 CLI:命令行对产品进行轻量化管理,像 git ⼀样好用。



业务层


 服务管理:实现服务 CRUD,域名 CRUD,服务健康状态检查,服务权重管理等功能。

 配置管理:实现配置管 CRUD,版本管理,灰度管理,监听管理,推送轨迹,聚合数据等功能。

 元数据管理:提供元数据 CURD 和打标能力,为实现上层流量和服务灰度非常关键。



内核层


 插件机制:实现三个模块可分可合能力,实现扩展点 SPI 机制,用于扩展自己公司定制。

 事件机制:实现异步化事件通知,SDK 数据变化异步通知等逻辑,是 Nacos 高性能的关键部分。

 日志模块:管理日志分类,日志级别,日志可移植性(尤其避免冲突),日志格式,异常码+帮助文档。

 回调机制:SDK 通知数据,通过统⼀的模式回调用户处理。接口和数据结构需要具备可扩展性。

 寻址模式:解决 Server IP 直连,域名访问,Nameserver 寻址、广播等多种寻址模式,需要可扩展。

 推送通道:解决 Server 与存储、Server 间、Server 与 SDK 间高效通信问题。

 容量管理:管理每个租户,分组下的容量,防止存储被写爆,影响服务可用性。

 流量管理:按照租户,分组等多个维度对请求频率,长链接个数,报文大小,请求流控进行控制。

 缓存机制:容灾目录,本地缓存,Server 缓存机制,是 Nacos 高可用的关键。

 启动模式:按照单机模式,配置模式,服务模式,DNS 模式模式,启动不同的模块。

 ⼀致性协议:解决不同数据,不同⼀致性要求情况下,不同⼀致性要求,是Nacos 做到 AP 协议的关键。

 存储模块:解决数据持久化、非持久化存储,解决数据分片问题。



插件

 Nameserver:解决 Namespace 到 ClusterID 的路由问题,解决用户环境与 Nacos 物理环境映射问题。

 CMDB:解决元数据存储,与三方 CMDB 系统对接问题,解决应用,人,资源关系。

 Metrics:暴露标准 Metrics 数据,方便与三方监控系统打通。

 Trace:暴露标准 Trace,方便与 SLA 系统打通,日志白平化,推送轨迹等能力,并且可以和计量计费系统打通。

 接入管理:相当于阿里云开通服务,分配身份、容量、权限过程。

 用户管理:解决用户管理,登录,SSO 等问题。

 权限管理:解决身份识别,访问控制,角色管理等问题。

 审计系统:扩展接口方便与不同公司审计系统打通。

 通知系统:核心数据变更,或者操作,方便通过 SMS 系统打通,通知到对应人数据变更。




小结


Nacos采用流行的微服务架构,其总体架构如下:


   服务注册中心:负责服务的注册与发现。服务提供者注册服务,服务消费者从注册中心发现服务并消费。

   配置中心:用于集中管理应用的配置文件。应用可以从配置中心拉取配置并动态更新。

   服务发现:服务消费者从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者列表,并且可以动态更新。

   配置管理:应用可以从配置中心获取配置并动态更新。

   动态服务路由:有了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发现,Nacos可以实现动态路由和配置更新。

   服务调用:消费者可以通过RestTemplate等方式调用服务提供者。

   弹性伸缩:可以根据负载动态调整服务提供者的数量。

   负载均衡:在多个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分发请求。

   容错与断路器:实现服务的高可用与容错。

   动态 DNS:将服务映射到最新的服务提供者上,实现快速故障转移和零宕机升级。

   服务权重:可以为服务设置权重,根据权重比例进行流量分发。

   服务聚合:将多个微服务聚合为一个整体服务对外提供。


以上就是Nacos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Nacos作为微服务框架,包含各种微服务治理功能,可以有效地支撑微服务应用。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目录
打赏
0
0
0
0
99
分享
相关文章
Nacos 3.0 架构升级,AI 时代更安全的 Registry
随着Nacos3.0的发布,定位由“更易于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升级至“ 一个易于构建 AI Agent 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AI智能体管理平台 ”。
Nacos 3.0 架构全景解读,AI 时代服务注册中心的演进
Nacos 3.0 正式发布,定位升级为“一个易于构建 AI Agent 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 AI 智能体管理平台”。架构上强化了安全性,引入零信任机制,并支持 MCP 服务管理、AI Registry 等新特性,助力 AI 应用高效开发与运行。
为什么混合专家模型(MoE)如此高效:从架构原理到技术实现全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应用与技术原理。MoE通过稀疏激活机制,在保持模型高效性的同时实现参数规模的大幅扩展,已成为LLM发展的关键趋势。文章分析了MoE的核心组件,包括专家网络与路由机制,并对比了密集与稀疏MoE的特点。同时,详细介绍了Mixtral、Grok、DBRX和DeepSeek等代表性模型的技术特点及创新。MoE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型扩展成本高昂的问题,还展现出专业化与适应性强的优势,未来有望推动AI工具更广泛的应用。
582 4
为什么混合专家模型(MoE)如此高效:从架构原理到技术实现全解析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的重排序方法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传统两阶段检索架构中,初始检索速度快但结果可能含噪声,重排序阶段通过强大语言模型提升精度,但仍面临复杂需求挑战
97 0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Spring框架 - 深度揭秘Spring框架的基础架构与工作原理
所以,当你进入这个Spring的世界,看似一片混乱,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这里有个牢固的结构支撑,一切皆有可能。不论你要建设的是一座宏大的城堡,还是个小巧的花园,只要你的工具箱里有Spring,你就能轻松搞定。
126 9
基于LlamaIndex实现CodeAct Agent:代码执行工作流的技术架构与原理
CodeAct是一种先进的AI辅助系统范式,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代码执行能力。通过自定义代码执行代理,开发者可精准控制代码生成、执行及管理流程。本文基于LlamaIndex框架构建CodeAct Agent,解析其技术架构,包括代码执行环境、工作流定义系统、提示工程机制和状态管理系统。同时探讨安全性考量及应用场景,如软件开发、数据科学和教育领域。未来发展方向涵盖更精细的代码生成、多语言支持及更强的安全隔离机制,推动AI辅助编程边界拓展。
148 3
基于LlamaIndex实现CodeAct Agent:代码执行工作流的技术架构与原理
RocketMQ原理—5.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架构
本文主要从高可用架构、高并发架构、高性能架构三个方面来介绍RocketMQ的原理。
541 21
RocketMQ原理—5.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架构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Tiktokenizer 是一款现代分词工具,旨在高效、智能地将文本转换为机器可处理的离散单元(token)。它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空格分割和正则表达式匹配方法,还结合了上下文感知能力,适应复杂语言结构。Tiktokenizer 的核心特性包括自适应 token 分割、高效编码能力和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其适用于从聊天机器人到大规模文本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Tiktokenizer 确保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维护性,并在分词精度、处理效率和灵活性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它支持多语言处理、表情符号识别和领域特定文本处理,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文本输入需求。
570 6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Git进阶笔记系列(01)Git核心架构原理 | 常用命令实战集合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Git的核心概念和实际操作技巧,提升版本管理能力。
一文彻底讲透GPT架构及推理原理
本篇是作者从开发人员的视角,围绕着大模型正向推理过程,对大模型的原理的系统性总结,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