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C++并发编程实战 《三》线程间共享数据(二)

简介: [笔记]C++并发编程实战 《三》线程间共享数据(二)

3.2.3 定位接口间的条件竞争

因为使用了互斥量或其他机制保护了共享数据,就不必再为条件竞争所担忧吗?并不是,你依旧需要确定数据是否受到了保护。回想之前双链表的例子,为了能让线程安全地删除一个节点,需要确保防止对这三个节点(待删除的节点及其前后相邻的节点)的并发访问。如果只对指向每个节点的指针进行访问保护,那就和没有使用互斥量一样,条件竞争仍会发生——除了指针,整个数据结构和整个删除操作需要保护。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互斥量来保护整个链表,如清单3.1所示。

尽管链表的个别操作是安全的,但不意味着你就能走出困境;即使在一个很简单的接口中,依旧可能遇到条件竞争。例如,构建一个类似于 std::stack 结构的栈(清单3.3),除了构造函数和swap()以外,需要对 std::stack 提供五个操作:push()一个新元素进栈,pop()一个元素出栈,top()查看栈顶元素,empty()判断栈是否是空栈,size()了解栈中有多少个元素。即使修改了top(),使其返回一个拷贝而非引用(即遵循了3.2.2节的准则),对内部数据使用一个互斥量进行保护,不过这个接口仍存在条件竞争。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基于互斥量实现的接口中,在无锁实现的接口中,条件竞争依旧会产生。这是接口的问题,与其实现方式无关。

清单3.3 std::stack 容器的实现

template<typename T,typename Container=std::deque<T> >
class stack
{
public:
  explicit stack(const Container&);
  explicit stack(Container&& = Container());
  template <class Alloc> explicit stack(const Alloc&);
  template <class Alloc> stack(const Container&, const Alloc&);
  template <class Alloc> stack(Container&&, const Alloc&);
  template <class Alloc> stack(stack&&, const Alloc&);
  bool empty() const;
  size_t size() const;
  T& top();
  T const& top() const;
  void push(T const&);
  void push(T&&);
  void pop();
  void swap(stack&&);
template <class... Args> void emplace(Args&&... args); //C++14的新特性
};

虽然empty()和size()可能在返回时是正确的,但其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当它们返回后,其他线程就可以自由地访问栈,并且可能push()多个新元素到栈中,也可能pop()一些已在栈中的元素。这样的话,之前从empty()和size()得到的结果就有问题了。

当栈实例是非共享的,如果栈非空,使用empty()检查再调用top()访问栈顶部的元素是安全的。如下代码所示:

stack<int> s;
if (! s.empty()){ // 1
  int const value = s.top(); // 2
  s.pop(); // 3
  do_something(value);
}

以上是单线程安全代码:

  • 对一个空栈使用top()是未定义行为。对于共享的栈对象,这样的调用顺序就不再安全了,因为在调用empty()①和调用top()②之间,可能有来自另一个线程的pop()调用并删除了最后一个元素。这是一个经典的条件竞争,使用互斥量对栈内部数据进行保护,但依旧不能阻止条件竞争的发生,这就是接口固有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

  • 问题发生在接口设计上,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是改变接口设计。

有人会问:怎么改?

  • 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当调用top()时,发现栈已经是空的了,那么就抛出异常。
    虽然这能直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笨拙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即使empty()返回false的情况下,你也需要异常捕获机制。本质上,这样的改变会让empty()成为一个多余函数。当仔细的观察过之前的代码段,就会发现另一个潜在的条件竞争在调用top()②和pop()之间。

假设两个线程运行着前面的代码,并且都引用同一个栈对象s。这并非罕见的情况,当为性能而使用线程时,多个线程在不同的数据上执行相同的操作是很平常的,并且共享同一个栈可以将工作分摊给它们。假设,一开始栈中只有两个元素,这时任一线程上的empty()和top()都存在竞争,只需要考虑可能的执行顺序即可。

当栈被一个内部互斥量所保护时,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调用栈的成员函数,所以调用可以很好地交错,并且do_something()是可以并发运行的。在表3.1中,展示一种可能的执行顺序。

表3.1 一种可能执行顺序

当线程运行时,调用两次top(),栈没被修改,所以每个线程能得到同样的值。不仅是这样,在调用top()函数调用的过程中(两次),pop()函数都没有被调用。这样,在其中一个值再读取的时候,虽然不会出现“写后读”的情况,但其值已被处理了两次。这种条件竞争,比未定义的empty()/top()竞争更加严重;虽然其结果依赖于do_something()的结果,但因为看起来没有任何错误,就会让这个Bug很难定位。

这就需要接口设计上有较大的改动,提议之一就是使用同一互斥量来保护top()和pop()。TomCargill[1]指出当一个对象的拷贝构造函数在栈中抛出一个异常,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有问题。

在Herb Sutter[2]看来,这个问题可以从“异常安全”的角度完美解决,不过潜在的条件竞争,可能会组成一些新的组合。

说一些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假设有一个 stack<vector> ,vector是一个动态容器,当你拷贝一个vetcor,标准库会从堆上分配很多内存来完成这次拷贝。当这个系统处在重度负荷,或有严重的资源限制的情况下,这种内存分配就会失败,所以vector的拷贝构造函数可能会抛出一个 std::bad_alloc 异常。当vector中存有大量元素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当pop()函数返回“弹出值”时(也就是从栈中将这个值移除),会有一个潜在的问题:这个值被返回到调用函数的时候,栈才被改变;但当拷贝数据的时候,调用函数抛出一个异常会怎么样? 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要弹出的数据将会丢失;它的确从栈上移出了,但是拷贝失败了!

std::stack 的设计人员将这个操作分为两部分:先获取顶部元素(top()),然后从栈中移除(pop())。这样,在不能安全的将元素拷贝出去的情况下,栈中的这个数据还依旧存在,没有丢失。当问题是堆空间不足,应用可能会释放一些内存,然后再进行尝试。不幸的是,这样的分割却制造了本想避免或消除的条件竞争。幸运的是,我们还有的别的选项,但是使用这些选项是要付出代价的。

选项1: 传入一个引用

第一个选项是将变量的引用作为参数,传入pop()函数中获取想要的“弹出值”:

std::vector<int> result;
some_stack.pop(result);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还不错,但缺点很明显:

  • 需要构造出一个栈中类型的实例,用于接收目标值。

对于一些类型,这样做是不现实的,因为临时构造一个实例,从时间和资源的角度上来看,都是不划算。对于其他的类型,这样也不总能行得通,因为构造函数需要的一些参数,在这个阶段的代码不一定可用。最后,需要可赋值的存储类型,这是一个重大限制:

  • 即使支持移动构造,甚至是拷贝构造(从而允许返回一个值),很多用户自定义类型可能都不支持赋值操作。

选项2:无异常抛出的拷贝构造函数或移动构造函数

对于有返回值的pop()函数来说,只有“异常安全”方面的担忧(当返回值时可以抛出一个异常)。

很多类型都有拷贝构造函数,它们不会抛出异常,并且随着新标准中对“右值引用”的支持(详见附录A,A.1节),很多类型都将会有一个移动构造函数,即使他们和拷贝构造函数做着相同的事情,它也不会抛出异常。一个有用的选项可以限制对线程安全的栈的使用,并且能让栈安全的返回所需的值,而不会抛出异常。

虽然安全,但非可靠。尽管能在编译时可使用 std::is_nothrow_copy_constructible 和 std::is_nothrow_move_constructible 类型特征,让拷贝或移动构造函数不抛出异常,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太强。用户自定义的类型中,会有不抛出异常的拷贝构造函数或移动构造函数的类型, 那些有抛出异常的拷贝构造函数,但没有移动构造函数的类型往往更多(这种情况会随着人们习惯于C++11中的右值引用而有所改变)。如果这些类型不能被存储在线程安全的栈中,那将是多么的不幸。

选项3:返回指向弹出值的指针

第三个选择是返回一个指向弹出元素的指针,而不是直接返回值。指针的优势是自由拷贝,并且不会产生异常,这样你就能避免Cargill提到的异常问题了。缺点就是返回一个指针需要对对象的内存分配进行管理,对于简单数据类型(比如:int),内存管理的开销要远大于直接返回值。对于选择这个方案的接口,使用 std::shared_ptr 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能避免内存泄露(因为当对象中指针销毁时,对象也会被销毁),而且标准库能够完全控制内存分配方案,也就不需要new和delete操作。这种优化是很重要的:因为堆栈中的每个对象,都需要用new进行独立的内存分配,相较于非线程安全版本,这个方案的开销相当大。

选项4:“选项1 + 选项2”或 “选项1 + 选项3”

对于通用的代码来说,灵活性不应忽视。当你已经选择了选项2或3时,再去选择1也是很容易的。这些选项提供给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

例:定义线程安全的堆栈

清单3.4中是一个接口没有条件竞争的堆栈类定义,它实现了选项1和选项3:重载了pop(),使用一个局部引用去存储弹出值,并返回一个 std::shared_ptr<> 对象。它有一个简单的接口,只有两个函数:push()和pop();

清单3.4 线程安全的堆栈类定义(概述)

#include <exception>
#include <memory> // For std::shared_ptr<>
struct empty_stack: std::exception
{
const char* what() const throw();
};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threadsafe_stack
{
public:
threadsafe_stack();
threadsafe_stack(const threadsafe_stack&);
threadsafe_stack& operator=(const threadsafe_stack&) = delete;
// 1 赋值操作被删除
void push(T new_value);
std::shared_ptr<T> pop();
void pop(T& value);
bool empty() const;
};

削减接口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甚至限制对栈的一些操作。栈是不能直接赋值的,因为赋值操作已经删除了①(详见附录A,A.2节),并且这里没有swap()函数。栈可以拷贝的,假设栈中的元素可以拷贝。当栈为空时,pop()函数会抛出一个empty_stack异常,所以在empty()函数被调用后,其他部件还能正常工作。如选项3描述的那样,使用 std::shared_ptr 可以避免内存分配管理的问题,并避免多次使用new和delete操作。堆栈中的五个操作,现在就剩下三个:

  • push(), pop()和empty()(这里empty()都有些多余)。

简化接口更有利于数据控制,可以保证互斥量将一个操作完全锁住。下面的代码将展示一个简单的实现——封装 std::stack<> 的线程安全堆栈。

清单3.5 扩充(线程安全)堆栈

#include <exception>
#include <memory>
#include <mutex>
#include <stack>
struct empty_stack: std::exception
{
  const char* what() const throw() {
    return "empty stack!";
  };
};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threadsafe_stack
{
private:
  std::stack<T> data;
  mutable std::mutex m;
public:
  threadsafe_stack():data(std::stack<T>()){}
  threadsafe_stack(const threadsafe_stack& other)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other.m);
    data = other.data; // 1 在构造函数体中的执行拷贝
  }
  threadsafe_stack& operator=(const threadsafe_stack&) = delete;
  void push(T new_value)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
    data.push(new_value);
  }
  std::shared_ptr<T> pop()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
    if(data.empty()) throw empty_stack(); // 在调用pop前,检查栈是否为空
    std::shared_ptr<T> const res(std::make_shared<T>
    (data.top())); // 在修改堆栈前,分配出返回值
    data.pop();
    return res;
  }
  void pop(T& value)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
    if(data.empty()) 
      throw empty_stack();
    value=data.top();
    data.pop();
  }
  bool empty() const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
    return data.empty();
  }
};

堆栈可以拷贝——拷贝构造函数对互斥量上锁,再拷贝堆栈。构造函数体中①的拷贝使用互斥量来确保复制结果的正确性,这样的方式比成员初始化列表好。

之前对top()和pop()函数的讨论中,恶性条件竞争已经出现,因为锁的粒度太小,需要保护的操作并未全覆盖到。不过,锁住的颗粒过大同样会有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全局互斥量要去保护全部共享数据,在一个系统中存在有大量的共享数据时,因为线程可以强制运行,甚至可以访问不同位置的数据,抵消了并发带来的性能提升。第一版为多处理器系统设计Linux内核中,就使用了一个全局内核锁。虽然这个锁能正常工作,但在双核处理系统的上的性能要比两个单核系统的性能差很多,四核系统就更不能提了。太多请求去竞争占用内核,使得依赖于处理器运行的线程没有办法很好的工作。随后修正的Linux内核加入了一个细粒度锁方案,因为少了很多内核竞争,这时四核处理系统的性能就和单核处理的四倍差不多了。

使用多个互斥量保护所有的数据,细粒度锁也有问题。如前所述,当增大互斥量覆盖数据的粒度时,只需要锁住一个互斥量。但是,这种方案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比如:互斥量正在保护一个独立类的实例;这种情况下,锁的状态的下一个阶段,不是离开锁定区域将锁定区域还给用户,就是有独立的互斥量去保护这个类的全部实例。当然,这两种方式都不理想。

一个给定操作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斥量时,另一个潜在的问题将出现:

  • 死锁。

与条件竞争完全相反——不同的两个线程会互相等待,从而什么都没做

3.2.4 死锁:问题描述及解决方案

试想有一个玩具,这个玩具由两部分组成,必须拿到这两个部分,才能够玩。

例如,一个玩具鼓,需要一个鼓锤和一个鼓才能玩。现在有两个小孩,他们都很喜欢玩这个玩具。当其中一个孩子拿到了鼓和鼓锤时,那就可以尽情的玩耍了。当另一孩子想要玩,他就得等待另一孩子玩完才行。再试想,鼓和鼓锤被放在不同的玩具箱里,并且两个孩子在同一时间里都想要去敲鼓。之后,他们就去玩具箱里面找这个鼓。其中一个找到了鼓,并且另外一个找到了鼓锤。现在问题就来了,除非其中一个孩子决定让另一个先玩,他可以把自己的那部分给另外一个孩子;但当他们都紧握着自己所有的部分而不给予,那么这个鼓谁都没法玩。

现在没有孩子去争抢玩具,但线程有对锁的竞争:一对线程需要对他们所有的互斥量做一些操作,其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互斥量,且等待另一个解锁。这样没有线程能工作,因为他们都在等待对方释放互斥量。这种情况就是死锁,它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斥量来锁定一个操作。

避免死锁的一般建议,就是让两个互斥量总以相同的顺序上锁:总在互斥量B之前锁住互斥量A,就永远不会死锁。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这样用,因为不同的互斥量用于不同的地方。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当有多个互斥量保护同一个类的独立实例时,一个操作对同一个类的两个不同实例进行数据的交换操作,为了保证数据交换操作的正确性,就要避免数据被并发修改,并确保每个实例上的互斥量都能锁住自己要保护的区域。不过,选择一个固定的顺序(例如,实例提供的第一互斥量作为第一个参数,提供的第二个互斥量为第二个参数),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参数交换了之后,两个线程试图在相同的两个实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程序又死锁了!

很幸运,C++标准库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std::lock ——可以一次性锁住多个(两个以上)的互斥量,并且没有副作用(死锁风险)。下面的程序清单中,就来看一下怎么在一个简单的交换操作中使用 std::lock 。

清单3.6 交换操作中使用 std::lock() 和 std::lock_guard

// 这里的std::lock()需要包含<mutex>头文件
class some_big_object;
void swap(some_big_object& lhs,some_big_object& rhs);
class X
{
private:
  some_big_object some_detail;
  std::mutex m;
public:
  X(some_big_object const& sd):some_detail(sd){}
  friend void swap(X& lhs, X& rhs)
  {
    if(&lhs==&rhs)
      return;
    std::lock(lhs.m,rhs.m); // 1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_a(lhs.m,std::adopt_lock);
    // 2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_b(rhs.m,std::adopt_lock);
    // 3
    swap(lhs.some_detail,rhs.some_detail);
  }
};

首先,检查参数是否是不同的实例,因为操作试图获取 std::mutex 对象上的锁,所以当其被获取时,结果很难预料。(一个互斥量可以在同一线程上多次上锁,标准库中 std::recursive_mutex 提供这样的功能。详情见3.3.3节)。然后,调用 std::lock() ①锁住两个互斥量,并且两个 std:lock_guard 实例已经创建好②③。提供 std::adopt_lock 参数除了表示 std::lock_guard 对象可获取锁之外,还将锁交由 std::lock_guard 对象管理,而不需要 std::lock_guard 对象再去构建新的锁。

这样,就能保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函数退出时互斥量能被正确的解锁(保护操作可能会抛出一个异常),也允许使用一个简单的“return”作为返回。还有,当使用 std::lock 去锁lhs.m或rhs.m时,可能会抛出异常;这种情况下,异常会传播到 std::lock 之外。当 std::lock 成功的获取一个互斥量上的锁,并且当其尝试从另一个互斥量上再获取锁时,就会有异常抛出,第一个锁也会随着异常的产生而自动释放,所以 std::lock 要么将两个锁都锁住,要不一个都不锁。

C++17对这种情况提供了支持, std::scoped_lock<> 一种新的RAII类型模板类型,

与 std::lock_guard<> 的功能等价,这个新类型能接受不定数量的互斥量类型作为模板参数,以及相应的互斥量(数量和类型)作为构造参数。互斥量支持构造即上锁,与 std::lock 的用法相同,其解锁阶段是在析构中进行。清单3.6中swap()操作可以重写如下:

void swap(X& lhs, X& rhs)
{
  if(&lhs==&rhs)
    return;
  std::scoped_lock guard(lhs.m,rhs.m); // 1
  swap(lhs.some_detail,rhs.some_detail);
}

这里使用了C++17的另一个特性:自动推导模板参数。如果你手头上有支持C++17的编译器(那你就能使用 std::scoped_lock 了,因为其是C++17标准库中的一个工具),C++17可以通过隐式参数模板类型推导机制, 通过传递的对形象类型来构造实例①。这行代码等价于下面参数全给的版本:

std::scoped_lock<std::mutex,std::mutex> guard(lhs.m,rhs.m);

std::scoped_lock 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所有 std::lock 替换掉,从而减少潜在错误的发生。

虽然 std::lock (和 std::scoped_lock<> )可以在这情况下(获取两个以上的锁)避免死锁,但它没办法帮助你获取其中一个锁。这时,依赖于开发者的纪律性(译者:也就是经验),来确保你的程序不会死锁。这并不简单:死锁是多线程编程中一个令人相当头痛的问题,并且死锁经常是不可预见的,因为在大多数时间里,所有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不过,一些相对简单的规则能帮助写出“无死锁”的代码。

3.2.5 避免死锁的进阶指导

死锁通常是由于对锁的不当操作造成,但也不排除死锁出现在其他地方。无锁的情况下,仅需要每个 std::thread 对象调用join(),两个线程就能产生死锁。这种情况下,没有线程可以继续运行,因为他们正在互相等待。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个线程会等待另一个线程,其他线程同时也会等待第一个线程结束,所以三个或更多线程的互相等待也会发生死锁。为了避免死锁,这里的指导意见为:当机会来临时,不要拱手让人。以下提供一些个人的指导建议,如何识别死锁,并消除其他线程的等待。

避免嵌套锁

第一个建议往往是最简单的:

  • 一个线程已获得一个锁时,再别去获取第二个。因为每个线程只持有一个锁,锁上就不会产生死锁。即使互斥锁造成死锁的最常见原因,也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受到死锁的困扰(比如:线程间的互相等待)。当你需要获取多个锁,使用一
    个 std::lock 来做这件事(对获取锁的操作上锁),避免产生死锁。避免在持有锁时调用用户提供的代码

第二个建议是次简单的:

  • 因为代码是用户提供的,你没有办法确定用户要做什么;用户程序可能做任何事情,包括获取锁。你在持有锁的情况下,调用用户提供的代码;如果用户代码要获取一个锁,就会违反第一个指导意见,并造成死锁(有时,这是无法避免的)。当你正在写一份通用代码,例如3.2.3中的栈,每一个操作的参数类型,都在用户提供的代码中定义,就需要其他指导意见来帮助你。

使用固定顺序获取锁

当硬性条件要求你获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锁,并且不能使用 std::lock 单独操作来获取它

们;那么最好在每个线程上,用固定的顺序获取它们(锁)。3.2.4节中提到,当需要获取两个互斥量时,避免死锁的方法,关键是如何在线程之间,以一定的顺序获取锁。一些情况下,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比如,3.2.3节中的栈——每个栈实例中都内置有互斥量,但是对数据成员存储的操作上,栈就需要调用用户提供的代码。虽然,可以添加一些约束,对栈上存储的数据项不做任何操作,对数据项的处理仅限于栈自身。这会给用户提供的栈增加一些负担,但是一个容器很少去访问另一个容器中存储的数据,即使发生了也会很明显,所以这对于通用栈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沉重的负担。

其他情况下,这就没那么简单了,例如:3.2.4节中的交换操作,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同时锁住多个互斥量(有时不会发生)。回看3.1节中那个链表连接例子时,会看到列表中的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互斥量保护。为了访问列表,线程必须获取他们感兴趣节点上的互斥锁。当一个线程删除一个节点,它必须获取三个节点上的互斥锁:将要删除的节点,两个邻接节点(因为他们也会被修改)。同样的,为了遍历链表,线程必须保证在获取当前节点的互斥锁前提下,获得下一个节点的锁,要保证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不会同时被修改。一旦下一个节点上的锁被获取,那么第一个节点的锁就可以释放了,因为没有持有它的必要性了。

这种“手递手”锁的模式允许多个线程访问列表,为每一个访问的线程提供不同的节点。但是,为了避免死锁,节点必须以同样的顺序上锁:如果两个线程试图用互为反向的顺序,使用“手递手”锁遍历列表,他们将执行到列表中间部分时,发生死锁。当节点A和B在列表中相邻,当前线程可能会同时尝试获取A和B上的锁。另一个线程可能已经获取了节点B上的锁,并且试图获取节点A上的锁——经典的死锁场景,如图3.2所示。

图3.2 不同线程以相反顺序访问列表所造成的死锁

当A、C节点中的B节点正在被删除时,如果有线程在已获取A和C上的锁后,还要获取B节点上的锁时,当一个线程遍历列表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可能发生死锁。这样的线程可能会试图首先锁住A节点或C节点(根据遍历的方向),但是后面就会发现,它无法获得B上的锁,因为线程在执行删除任务的时候,已经获取了B上的锁,并且同时也获取了A和C上的锁。

这里提供一种避免死锁的方式,定义遍历的顺序,一个线程必须先锁住A才能获取B的锁,在锁住B之后才能获取C的锁。这将消除死锁发生的可能性,不允许反向遍历的列表上。类似的约定常被用来建立其他的数据结构。


相关文章
|
3月前
|
Java 程序员 调度
【JAVA 并发秘籍】进程、线程、协程:揭秘并发编程的终极武器!
【8月更文挑战第25天】本文以问答形式深入探讨了并发编程中的核心概念——进程、线程与协程,并详细介绍了它们在Java中的应用。文章不仅解释了每个概念的基本原理及其差异,还提供了实用的示例代码,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Java环境中实现这些并发机制。无论你是希望提高编程技能的专业开发者,还是准备技术面试的求职者,都能从本文获得有价值的见解。
65 1
|
9天前
|
并行计算 数据处理 调度
Python中的并发编程:探索多线程与多进程的奥秘####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并发编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多线程与多进程,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适用场景及性能差异,揭示了在不同应用需求下如何合理选择并发模型。文章首先简述了并发编程的基本概念,随后详细阐述了Python中多线程与多进程的实现机制,包括GIL(全局解释器锁)对多线程的影响以及多进程的独立内存空间特性。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在Python项目中有效利用多线程和多进程提升程序性能。 ####
|
24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编译器 Linux
告别头文件,编译效率提升 42%!C++ Modules 实战解析 | 干货推荐
本文中,阿里云智能集团开发工程师李泽政以 Alinux 为操作环境,讲解模块相比传统头文件有哪些优势,并通过若干个例子,学习如何组织一个 C++ 模块工程并使用模块封装第三方库或是改造现有的项目。
|
1月前
|
安全 程序员 编译器
【实战经验】17个C++编程常见错误及其解决方案
想必不少程序员都有类似的经历:辛苦敲完项目代码,内心满是对作品品质的自信,然而当静态扫描工具登场时,却揭示出诸多隐藏的警告问题。为了让自己的编程之路更加顺畅,也为了持续精进技艺,我想借此机会汇总分享那些常被我们无意间忽视却又导致警告的编程小细节,以此作为对未来的自我警示和提升。
111 5
|
1月前
|
数据挖掘 程序员 调度
探索Python的并发编程:线程与进程的实战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4天】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实现并发编程的两种主要方式——线程和进程,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指导。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一些高级并发模型如协程,并给出了性能优化的建议。
31 3
|
2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 调度
探索Python的并发编程:线程与进程的比较与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Python中的并发编程,重点比较线程与进程的异同、适用场景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GIL对线程并发的影响,以及进程间通信的成本,我们将揭示何时选择线程或进程更为合理。同时,文章将提供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概念,以提升多任务处理的效率和性能。
60 3
|
2月前
|
Java Android开发 C++
🚀Android NDK开发实战!Java与C++混合编程,打造极致性能体验!📊
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追求卓越性能是不变的主题。本文介绍如何利用Android 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结合Java与C++进行混合编程,提升应用性能。从环境搭建到JNI接口设计,再到实战示例,全面展示NDK的优势与应用技巧,助你打造高性能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详细讲解Java与C++的协作流程,帮助开发者掌握NDK开发精髓,实现高效计算与硬件交互。
136 1
|
2月前
|
缓存 监控 Java
Java中的并发编程:理解并应用线程池
在Java的并发编程中,线程池是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关键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线程池来管理资源、提升效率和简化代码结构。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介绍线程池的配置、使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握并发编程的核心技巧。
|
2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谷粒商城笔记+踩坑(14)——异步和线程池
初始化线程的4种方式、线程池详解、异步编排 CompletableFuture
谷粒商城笔记+踩坑(14)——异步和线程池
|
2月前
|
并行计算 API 调度
探索Python中的并发编程:线程与进程的对比分析
【9月更文挑战第2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并发编程的核心概念,通过直观的代码示例和清晰的逻辑推理,引导读者理解线程与进程在解决并发问题时的不同应用场景。我们将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过渡到实际案例分析,旨在揭示Python并发模型的内在机制,并比较它们在执行效率、资源占用和适用场景方面的差异。文章不仅适合初学者构建并发编程的基础认识,同时也为有经验的开发者提供深度思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