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共享内存mmap,进程通信

简介: Linux 共享内存mmap,进程通信

前言

进程间通信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使得不同的进程可以相互交换数据和进行协作。其中,共享内存是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而内存映射(mmap)是实现共享内存的一种常见方法。


一、存储映射 I/O

存储映射 I/O 是 一个磁盘文件 与 存储空间中的一个缓冲区相映射。于是, 当从缓冲区中取数据,就相当于读文件中的相应字节。于此类似,将数据存入缓冲区,则相应的字节就自动写入文件。这样, 就可在 不适用 read 和 write 函数的情况下,使用 地址(指针)完成 i/o 操作。

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应通知内核,将一个指定文件映射到存储区域中。这个映射工作可以通过 mmap 函数来实现。使用 mmap 系统调用,进程可以直接操作共享内存的指针,而不需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同步机制。

理解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是一种特殊的内存区域,它可以被多个进程访问和操作。这意味着不同的进程可以直接读取或写入该共享内存区域中的数据。相比于其他进程间通信机制,共享内存具有较低的开销和高效的数据传输速度。


二、mmap, munmap

mmap 用于创建共享内存映射。munmap 用来 释放内存。

 #include <sys/mman.h>
 void *m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set);
 int mun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1. void * mmap ( void * addr, size_t length , int prot , int flags , int fd , off_t offset ) ;

参数:

  • addr : 指定映射区的首地址。通常传 NULL / 0,表示让系统自动分配。
  • length :共享映射区的大小。
  • prot : 共享映射区的读写属性。
  • flags : 标注共享内存的共享属性。
  • fd :用于创建共享映射区的哪个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 offset :

返回值:

  • 成功 : 映射区的首地址。
  • 失败 : 返回 M AP_FAILED。
  1. int munmap ( void * addr , size_t length ) ;

三、父子进程间 mmap 通信

void sys_error(const char *str)
{
  perror(str);    
  exit(1);                  // 正常退出程序
}
int var = 10;
int main(void)
{
  int fd;
  char *p;
  pid_t pid;
  fd = open("1.txt", O_RDWR);
  if(fd < 0)
  {
    sys_error("open error");
  }
  ftruncate(fd,100);                // 扩展空间大小
  int len = lseek(fd,0,SEEK_END);
  p = mmap(NULL, len,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SHARED,fd, 0);    // 创建共享映射区
  if(p == MAP_FAILED)
  {
    sys_error("map error!");
  }
  close(fd);
  pid = fork();                // 创建子进程
  if(pid == 0)
  {
    strcpy(p,"This is child");
    var = 100;
    printf("%s, Child: var = %d\n",p, var);
  }
  else
  {
    sleep(1);
    printf("Parent: %s,var = %d\n",p,var);
  }
  wait(NULL);                     // 回收子进程
  munmap(p, len);                   // 释放映射区
  return 0;
}

var 是 全局变量,父子进程操作 全局变量时,读数据时 共享; 写数据时 复制。

上述代码中,子进程写数据时,是复制一份数据 后 对复制的数据进程修改。父进程 读数据时,全局变量还是原本的数值。

四、非血缘关系进程间 mmap 提通信

1.c 不断写数据:

void sys_error(const char *str)
{
  perror(str);    
  exit(1);
}
int main(void)
{
  int fd;
  char *p;
  int i = 0;
  fd = open("1.txt", O_RDWR);
  if(fd < 0)
  {
    sys_error("open error");
  }
  ftruncate(fd,100);
  int len = lseek(fd,0,SEEK_END);
  p = mmap(NULL, len,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SHARED,fd, 0);
  if(p == MAP_FAILED)
  {
    sys_error("map error!");
  }
  close(fd);
  while(1)
  {
    sleep(1);
    *p = i;               // 不断写入数据
    i++;
  }
  munmap(p, len);
  return 0;
}

2.c 不断读数据

void sys_error(const char *str)
{
  perror(str);    
  exit(1);
}
int main(void)
{
  int fd;
  char *p;
  int i = 0;
  fd = open("1.txt", O_RDWR);
  if(fd < 0)
  {
    sys_error("open error");
  }
  ftruncate(fd,100);
  int len = lseek(fd,0,SEEK_END);
  p = mmap(NULL, len,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SHARED,fd, 0);
  if(p == MAP_FAILED)
  {
    sys_error("map error!");
  }
  close(fd);
  while(1)
  {
    sleep(1);
    printf("*p = %d\n",*p);       // 不断读数据
  }
  munmap(p, len);
  return 0;
}

五、mmap 匿名映射区

mmap 匿名映射区是在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中创建的一段没有对应物理文件的内存区域。它通常用于进程间通信和临时存储数据,不需要使用文件作为映射源。匿名映射区在 Linux 系统中非常常见。


在使用mmap系统调用创建匿名映射区时,传递给mmap函数的文件描述符参数(通常为-1)表明不会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文件。

mmap 函数的 参数二,可以为指定的大小。参数四 为 MAP_SHARED|MAP_ANONYMOUS

void sys_error(const char *str)
{
  perror(str);    
  exit(1);                  // 正常退出程序
}
int var = 10;
int main(void)
{
  char *p;
  pid_t pid;
  p = mmap(NULL, 20,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SHARED|MAP_ANONYMOUS, -1, 0);    // 创建共享映射区
  if(p == MAP_FAILED)
  {
    sys_error("map error!");
  }
  pid = fork();                // 创建子进程
  if(pid == 0)
  {
    strcpy(p,"This is child");
    var = 100;
    printf("%s, Child: var = %d\n",p, var);
  }
  else
  {
    sleep(1);
    printf("Parent: %s,var = %d\n",p,var);
  }
  wait(NULL);                     // 回收子进程
  munmap(p, 20);                    // 释放映射区
  return 0;
}

总结

进程间共享内存映射(mmap)通信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进程间通信机制。通过内存映射,不同的进程可以共享相同的数据区域,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和性能。然而,在使用该机制时需要注意同步机制、内存管理和安全性等问题,以确保共享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目录
打赏
0
0
0
0
2
分享
相关文章
从零开始掌握进程间通信: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大揭秘
本文详细介绍了进程间通信(IPC)的六种主要方式: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和套接字。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管道适用于父子进程间的通信,消息队列能传递结构化数据,共享内存提供高速数据交换,信号量用于同步控制,套接字支持跨网络通信。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并选择合适的IPC机制,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473 14
Linux中的System V通信标准--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以及信号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ystem V IPC机制,构建高效的Linux应用程序。
155 48
c++ linux通过实现独立进程之间的通信和传递字符串 demo
的进程间通信机制,适用于父子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管道,提升开发效率。 在实际开发中,除了管道,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套接字等其他进程间通信方
85 16
Linux:进程间通信(共享内存详细讲解以及小项目使用和相关指令、消息队列、信号量)
通过上述讲解和代码示例,您可以理解和实现Linux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包括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这些机制在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通信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和开发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282 20
【运维】如何在Ubuntu中设置一个内存守护进程来确保内存不会溢出
通过设置内存守护进程,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系统内存使用情况,防止内存溢出带来的系统崩溃和服务中断。本文介绍了如何在Ubuntu中编写和配置内存守护脚本,并将其设置为systemd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内存使用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采取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71 4
探索操作系统核心:从进程管理到内存分配
本文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的两大核心功能——进程管理和内存分配。通过直观的代码示例,我们将了解如何在操作系统中实现这些基本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系统内部工作机制视角,同时强调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任何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从进程管理到内存优化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次深入浅出的操作系统之旅,从进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探索到内存管理的高级技巧。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操作系统如何高效地调度和优化资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打开一扇了解操作系统深层工作原理的大门。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从进程管理到内存分配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操作系统知识之旅,从进程管理的基础概念出发,探索内存分配的策略与技巧。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操作系统背后的逻辑与奥秘,帮助读者构建起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直观理解。文章不仅涵盖理论知识,还提供实践操作的指导,使读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都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从进程管理到内存分配
【10月更文挑战第42天】本文将带你进入操作系统的神秘世界,探索其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我们将从进程管理开始,了解操作系统如何协调和管理多个程序的运行;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内存分配,看看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通过这篇文章,你将获得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并学会如何编写高效的代码来利用这些原理。
【YashanDB 知识库】如何避免 yasdb 进程被 Linux OOM Killer 杀掉
本文来自YashanDB官网,探讨Linux系统中OOM Killer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影响及解决方法。当内存接近耗尽时,OOM Killer会杀死占用最多内存的进程,这可能导致数据库主进程被误杀。为避免此问题,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在OS层面关闭OOM Killer,通过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并重启生效;二是豁免数据库进程,由数据库实例用户借助`sudo`权限调整`oom_score_adj`值。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数据库进程免受系统内存管理机制的影响。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