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区块大小看起来很小,但它们可以承载多达2000个交易。每个区块都是按线性和时间顺序存储的,每个新区块都被添加到链的末端。当一个区块达到其最大的区块大小时,它被关闭,并使用散列算法连接到另一个区块,这是一种密码学验证。因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区块链,产生了区块链这个名称。然而,如果一个区块超过了区块大小,网络就会拒绝它,并且不被添加到链上。
区块链并不是一定是没中心的,所谓去中心化,更多的意义在于建立多中心体系,以更好能够克服原来各自中心的分散结构。
实际上,当前金融体系各个环节大多都是各有中心,彼此之间有信任的数据共享是几乎做不到的——尽管能系统对接、API对接,但是做到有信任的数据共享是不可能的。区块链正好可以帮助这些参与方设立多个中心,实现联合信任,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区块链的去中心绝不是没有中心,也不是反中心,更多的是多中心或者是分中心,而分散的中心点就是各业务的参与方。
社会的网络化趋势越发明显,互联网基于各种互联技术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价值空间,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更是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科技的力量。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失去某些东西。在Web2.0的发展中,互联网巨头不仅垄断经营场景、信息和事件逻辑,还垄断数据要素,剥夺了用户的数据权益以及流转价值。因此,当兼具“去中心化”和“交互性”的Web3.0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热点,传统科技行业和新兴区块链行业的领头人带着各自对互联网历史和未来的不同视角,纷纷参与了这场讨论。
首先,在当前We2.0发展中,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产生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都不属于用户自己,属于一个又一个大型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之间不能互通,一个平台积累了越多的用户数据,就越能深层次地绑架用户。但是,当用户希望不再使用某个应用或平台时,数据完全无法带走。使用一个新的App时,一切从头开始,因为原平台中的数据不曾真正属于用户自己。
其实,用户最核心的诉求是希望拥有自己的数据,同时自己创造的数据资产可以得到权益保障,进而获得流通和交易的权益。
接着我们分析一下从当前Web2.0向Web3.0演进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