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与设计】递归与分治策略(一)

简介: 【算法分析与设计】递归与分治策略

一、学习要点

  理解递归的概念。

  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

  通过下面的范例学习分治策略设计技巧。

  (1)二分搜索技术;

  (2)大整数乘法

  (3)Strassen矩阵乘法;

  (4)棋盘覆盖;

  (5)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6)线性时间选择;

  (7)最接近点对问题;

  (8)循环赛日程表。


二、算法总体思想

  对这k个子问题分别求解。如果子问题的规模仍然不够小,则 再划分为k个子问题如此递归的进行下去直到问题规模足够小,很容易求出其解为止

  将求出的小规模的问题的解合并为一个更大规模的问题的解,自底向上逐步求出原来问题的解

  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三、递归的概念

  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算法称为递归算法。用函数自身给出定义的函数称为递归函数

  由分治法 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

  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例1 阶乘函数

  阶乘函数可递归地定义为:

  边界条件与递归方程是递归函数的二个要素,递归函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在有限次计算后得出结果


例2 Fibonacci数列

  无穷数列1,1,2,3,5,8,13,21,34,55,……,称为Fibonacci数列。它可以递归地定义为:

  第n个Fibonacci数可递归地计算如下:

int fibonacci(int n)
   {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1)+fibonacci(n-2);
   }

例3 Ackerman函数

  当一个函数及它的一个变量是由函数自身定义时,称这个函数是双递归函数

  Ackerman函数A(n,m)定义如下:

  前2例中的函数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非递归方式定义:

  本例中的Ackerman函数却无法找到非递归的定义

  A(n,m)的自变量m的每一个值都定义了一个单变量函数:

  M=0时,A(n,0)=n+2

  M=1时,A(n,1)=A(A(n-1,1),0)=A(n-1,1)+2,和A(1,1)=2故A(n,1)=2*n

  M=2时,A(n,2)=A(A(n-1,2),1)=2A(n-1,2),和A(1,2)=A(A(0,2),1)=A(1,1)=2,故A(n,2)= 2^n 。

  M=3时,类似的可以推出:

  M=4时,A(n,4)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以至于没有适当的数学式子来表示这一函数

  定义单变量的Ackerman函数A(n)为,A(n)=A(n,n)。

  定义其拟逆函数α(n)为:α(n)=min{k|A(k)≥n}。即α(n)是使n≤A(k)成立的最小的k值。

  α(n)在复杂度分析中常遇到。对于通常所见到的正整数n,有α(n)≤4。但在理论上α(n)没有上界,随着n的增加,它以难以想象的慢速度趋向正无穷大。


例4 整数划分问题

  将正整数n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n=n1+n2+…+nk,其中n1≥n2≥…≥nk≥1,k≥1。

  正整数n的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n的划分。求正整数n的不同划分个数

  例如正整数6有如下11种不同的划分:

  6;

  5+1;

  4+2,4+1+1;

  3+3,3+2+1,3+1+1+1;

  2+2+2,2+2+1+1,2+1+1+1+1;

  1+1+1+1+1+1。

  前面的几个例子中,问题本身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递归关系,因而容易用递归函数直接求解

  在本例中,如果设p(n)为正整数n的划分数,则难以找到递归关系,因此考虑增加一个自变量:将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个数记作q(n,m)。可以建立q(n,m)的如下递归关系。

  (3) q(n,n)=1+q(n,n-1);

  正整数n的划分由n1=n的划分和n1≤n-1的划分组成。

  (4) q(n,m)=q(n,m-1)+q(n-m,m),n>m>1;

  正整数n的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由n1=m的划分和n1≤n-1 的划分组成。

  正整数n的划分数p(n)=q(n,n)


例5 Hanoi塔问题

  设a,b,c是3个塔座。开始时,在塔座a上有一叠共n个圆盘,这些圆盘自下而上,由大到小地叠在一起。各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n,现要求将塔座a上的这一叠圆盘移到塔座b上,并仍按同样顺序叠置。在移动圆盘时应遵守以下移动规则:

  规则1:每次只能移动1个圆盘;

  规则2:任何时刻都不允许将较大的圆盘压在较小的圆盘之上;

  规则3:在满足移动规则1和2的前提下,可将圆盘移至a,b,c中任一塔座上。

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b, int c)
   {
       if (n > 0)
       {
          hanoi(n-1, a, c, b);
          move(a,b);
          hanoi(n-1, c, b, a);
       }
   }

递归小结

  优点:结构清晰,可读性强,而且容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因此它为设计算法、调试程序带来很大方便。

  缺点:递归算法的运行效率较低,无论是耗费的计算时间还是占用的存储空间都比非递归算法要多

  解决方法:在递归算法中消除递归调用,使其转化为非递归算法

  1、采用一个用户定义的栈来模拟系统的递归调用工作栈。该方法通用性强,但本质上还是递归,只不过人工做了本来由编译器做的事情,优化效果不明显。

  2、用递推来实现递归函数

  3、通过变换能将一些递归转化为尾递归,从而迭代求出结果。

  后两种方法在时空复杂度上均有较大改善,但其适用范围有限。


四、分治法

1、分治法的适用条件

  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

  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

  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问题。

  这条特征涉及到分治法的效率,如果各子问题是不独立的,则分治法要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重复地解公共的子问题,此时虽然也可用分治法,但一般用动态规划较好。

divide-and-conquer(P)
  {
    if ( | P | <= n0) adhoc(P);   //解决小规模的问题
    divide P into smaller subinstances P1,P2,...,Pk;//分解问题
    for (i=1,i<=k,i++)
      yi=divide-and-conquer(Pi);  //递归的解各子问题
    return merge(y1,...,yk);  //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

  人们从大量实践中发现,在用分治法设计算法时,最好使子问题的规模大致相同。即将一个问题分成大小相等的k个子问题的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这种使子问题规模大致相等的做法是出自一种平衡(balancing)子问题的思想,它几乎总是比子问题规模不等的做法要好。

  一个分治法将规模为n的问题分成k个规模为n/m的子问题去解。设分解阀值n0=1,且adhoc解规模为1的问题耗费1个单位时间。再设将原问题分解为k个子问题以及用merge将k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需用f(n)个单位时间。用T(n)表示该分治法解规模为|P|=n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则有:

  通过迭代法求得方程的解:

  注意:递归方程及其解只给出n等于m的方幂时T(n)的值,但是如果认为T(n)足够平滑,那么由n等于m的方幂时T(n)的值可以估计T(n)的增长速度。通常假定T(n)是单调上升的,从而当mi≤n<mi+1时,T(mi)≤T(n)<T(mi+1)。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调度
【复现】【遗传算法】考虑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的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Python代码实现)
【复现】【遗传算法】考虑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的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Python代码实现)
142 26
|
1月前
|
运维 监控 JavaScript
基于 Node.js 图结构的局域网设备拓扑分析算法在局域网内监控软件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探讨图结构在局域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Node.js实现设备拓扑建模、路径分析与故障定位,提升网络可视化、可追溯性与运维效率,结合模拟实验验证其高效性与准确性。
164 3
|
1月前
|
存储 并行计算 算法
【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自适应启动策略的混合交叉动态约束多目标优化算法(MC-DCMOEA)求解CEC2023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自适应启动策略的混合交叉动态约束多目标优化算法(MC-DCMOEA)求解CEC2023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05 4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PO的核心概念和PyTorch实现详解
本文深入解析了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核心原理,并基于PyTorch框架实现了完整的强化学习训练流程。通过Lunar Lander环境展示了算法的全过程,涵盖环境交互、优势函数计算、策略更新等关键模块。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合希望掌握PPO算法及其实现的读者。
410 2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PO的核心概念和PyTorch实现详解
|
28天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算法
【太阳能学报EI复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水电联合优化运行分析(Matlab代码实现)
【太阳能学报EI复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水电联合优化运行分析(Matlab代码实现)
|
1月前
|
运维 算法 安全
基于变异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变异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Matlab代码实现)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5G
【MUSIC、最大似然与克拉美-罗下界】MUSIC与ESPRIT 算法来估计到达角(AoA),并尝试推导克拉美-罗下界(CRLB)以分析其性能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MUSIC、最大似然与克拉美-罗下界】MUSIC与ESPRIT 算法来估计到达角(AoA),并尝试推导克拉美-罗下界(CRLB)以分析其性能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18 0
|
28天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146 3
|
1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算法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MVO多元宇宙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matlab仿真
本程序基于MATLAB实现MVO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多元宇宙优化自动搜索最优参数Eps与MinPts,提升聚类精度。对比传统DBSCAN,MVO-DBSCAN有效克服参数依赖问题,适应复杂数据分布,增强鲁棒性,适用于非均匀密度数据集的高效聚类分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