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进阶学习----一闭三器

简介: Python进阶学习----一闭三器

目录

编辑

前言

一.三器

1. 迭代器(Iterator)

1.1 什么是可迭代对象

1.2什么是迭代器

1.3案例演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迭代器示例,遍历一个列表并打印每个元素:

1.4迭代器总结

2. 生成器(Generator)

3. 装饰器(Decorator)

二.一闭

4. 闭包(Closure)

总结:


 

前言

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编程语言,拥有许多强大的特性和工具,其中包括"一闭三器"——迭代器、生成器、装饰器和闭包

一.三器

1. 迭代器(Iterator)

1.1 什么是可迭代对象

只要是可以通过for...in…的形式进行遍历的,那么这个数据类型就是可以迭代的

1.2什么是迭代器

迭代是python中访问集合元素的一种非常强大的一种方式。迭代器是一个可以记住遍历位置的对象,迭代器对象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的元素被访问完结束。迭代器只能往前不会后退。因此不会像列表那样一次性全部生成,而是可以等到用的时候才生成,因此节省了大量的内存资源。迭代器有两个方法:iter()和next()方法

1.3案例演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迭代器示例,遍历一个列表并打印每个元素:

class MyIterator: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self.index = 0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index >= len(self.data):
            raise StopIteration
        item = self.data[self.index]
        self.index += 1
        return item
my_list = [1, 2, 3, 4, 5]
my_iter = MyIterator(my_list)
for item in my_iter:
    print(item)

1.4迭代器总结

1.凡是可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 类型;

2.凡是可作用于 next() 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 类型;

3.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dict、str等是 Iterable但不是Iterator,不过可以通过 iter()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对象

特点:

   允许按顺序访问集合中的元素。

   可以在不加载整个集合到内存中的情况下处理大型数据集。

优点:

   节省内存,特别适用于大型数据集。

   提供了一种通用的遍历机制,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

缺点:

   需要手动实现__iter__()和__next__()方法,有些繁琐。

   一旦迭代器遍历完数据,就不能再次使用,需要重新创建。

2. 生成器(Generator)

介绍: 生成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迭代器,它可以以更简洁的方式生成值。

案例演示: 以下是一个生成器示例,生成斐波那契数列:

def fibonacci():
    a, b = 0, 1
    while True:
        yield a
        a, b = b, a + b
fib = fibonacci()
for _ in range(10):
    print(next(fib))

特点:

  • 使用yield关键字简化了迭代器的创建。
  • 延迟生成值,节省内存。

优点:

  • 更简洁的语法。
  • 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或需要延迟生成的情况。

缺点:

  • 不支持双向遍历,只能单向前进。
  • 无法随机访问元素。

3. 装饰器(Decorator)

介绍: 装饰器是一种用于修改函数或方法行为的技术,允许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添加额外的功能。

案例演示: 以下是一个装饰器示例,用于测量函数执行时间:

import time
def timing_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func.__name__} took {end_time - start_time} seconds to run.")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timing_decorator
def slow_function():
    time.sleep(2)
slow_function()

特点:

  • 可以轻松地扩展函数的功能,例如日志记录、性能分析等。
  • 可以重用装饰器,使代码更干净。

优点: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 使功能扩展更容易。

缺点:

  • 可能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特别是当多个装饰器堆叠时。

二.一闭

4. 闭包(Closure)

介绍: 闭包是一种函数,它可以访问其定义范围之外的变量,即使外部函数已经执行完毕。

案例演示: 以下是一个闭包示例,创建一个计数器函数:

def counter():
    count = 0
    def increment():
        nonlocal count
        count += 1
        return count
    return increment
counter1 = counter()
print(counter1())  # 输出1
print(counter1())  # 输出2
counter2 = counter()
print(counter2())  # 输出1

特点:

  • 允许函数保留状态,使得函数可以"记住"之前的状态。
  • 有助于隐藏数据,实现封装。

优点:

  • 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状态管理机制。
  • 使函数更加灵活和可复用。

缺点:

  • 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特别是当闭包不正确地使用时。
  • 可能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难以理解。

总结:

一闭三器属于进阶语法,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基础才能实际开发中运用,当我们运用得当,它能成为我们很实用的工具,为我们减轻很多代码,以及提示代码的质量

目录
相关文章
|
1天前
|
Python
python pandas学习(一)
该代码段展示了四个主要操作:1) 删除指定列名,如商品id;2) 使用正则表达式模糊匹配并删除列,例如匹配订单商品名称1的列;3) 将毫秒级时间戳转换为带有时区调整的日期时间格式,并增加8小时以适应本地时区;4) 将列表转换为DataFrame后保存为Excel文件,文件路径和名称根据变量拼接而成。
12 3
|
2月前
|
Python 容器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9)
这是我在B站跟随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9天,主要学习了赋值、浅拷贝和深拷贝的概念及其底层逻辑。由于开学时间紧张,内容较为简略,但希望能帮助理解这些重要概念。赋值是创建引用,浅拷贝创建新容器但元素仍引用原对象,深拷贝则创建完全独立的新对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讨论。
|
2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0)
这是我在千锋教育B站课程学习Python的第10天笔记,主要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组成、命名、参数分类(必须参数、关键字参数、默认参数、不定长参数)及调用注意事项。由于开学时间有限,记录较为简略,望谅解。通过学习,我理解了函数可以封装常用功能,简化代码并便于维护。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
1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大数据
1.1 学习Python操作Excel的必要性
学习Python操作Excel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至关重要。Python能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突破Excel行数限制;提供丰富的库实现复杂数据分析和自动化任务,显著提高效率。掌握这项技能不仅能提升个人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决策效率。推荐从基础语法、Excel操作库开始学习,逐步进阶到数据可视化和自动化报表系统。通过实际项目巩固知识,关注新技术,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月前
|
存储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6)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6天笔记,主要学习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包括字典的基本概念、访问、修改、添加、删除元素,以及获取字典信息、遍历字典和合并字典等内容。开学后时间有限,内容较为简略,敬请谅解。
|
2月前
|
程序员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3)
这是学习Python第三天的内容总结,主要围绕字符串操作展开,包括字符串的提取、分割、合并、替换、判断、编码及格式化输出等,通过B站黑马程序员课程跟随老师实践,非原创代码。
|
2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7)
学的是b站的课程(千锋教育),跟老师写程序,不是自创的代码! 今天是学Python的第七天,学的内容是集合。开学了,时间不多,写得不多,见谅。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索引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8)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8天,主要内容是元组。元组是一种不可变的序列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一组有序的元素。本文介绍了元组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访问、合并、切片、遍历等,并总结了元组的主要特点,如不可变性、有序性和可作为字典的键。由于开学时间紧张,内容较为简略,望见谅。
|
2月前
|
存储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4)
今天是学习Python的第四天,主要学习了列表。列表是一种可变序列类型,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元素,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并且有丰富的内置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列表的入门、关键要点、遍历、合并、判断元素是否存在、切片、添加和删除元素等。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列表这一强大的数据结构。
|
2月前
|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5)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五天笔记,主要内容包括列表的操作,如排序(`sort()`、``sorted()``)、翻转(`reverse()`)、获取长度(`len()`)、最大最小值(`max()`、``min()``)、索引(`index()`)、嵌套列表和列表生成(`range`、列表生成式)。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