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小兔鲜:组合式写法入门1

简介: Vue3小兔鲜:组合式写法入门1

Vue3:组合式写法入门

Date: May 11, 2023


认识Vue3

1. Vue3组合式API体验

通过 Counter 案例 体验Vue3新引入的组合式API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return {
      count:0
    }
  },
  methods:{
    addCount(){
      this.count++
    }
  }
}
</script>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addCount = ()=> count.value++
</script>

特点:

1.代码量变少

2.分散式维护变成集中式维护 2. Vue3更多的优势

2. Vue3更多的优势

7e827d10df0f4b833d7bc8e4e7ff2814.png


使用create-vue搭建Vue3项目

1. 认识create-vue

create-vue是Vue官方新的脚手架工具,底层切换到了 vite (下一代前端工具链),为开发提供极速响应

435155ba2e4ae74a303ac574c66b1351.png

2. 使用create-vue创建项目

前置条件 - 已安装16.0或更高版本的Node.js


执行如下命令,这一指令将会安装并执行 create-vue

npm init vue@latest

2169454fe7b700a275e83b0610a1afdd.png

熟悉项目和关键文件

84130fe07bedf5973f79efa43328d632.png


组合式API - setup选项

1. setup选项的写法和执行时机

写法

<script>
  export default {
    setup(){
    },
    beforeCreate(){
    }
  }
</script>

执行时机 > 在beforeCreate钩子之前执行

c558bbf5cfb337327bbd4aecf3a16400.png

2. setup中写代码的特点

在setup函数中写的数据和方法需要在末尾以对象的方式return,才能给模版使用

<script>
  export default {
    setup(){
      const message = 'this is message'
      const logMessage = ()=>{
        console.log(message)
      }
      // 必须return才可以
      return {
        message,
        logMessage
      }
    }
  }
</script>

3.

script标签添加 setup标记,不需要再写导出语句,默认会添加导出语句

<script setup>
  const message = 'this is message'
  const logMessage = ()=>{
    console.log(message)
  }
</script>

左边是采用语法糖的写法,右边是转译后的复杂写法:

8cef1e8d4eed1ec6aff9a4edc1a137c1.png

案例:

<template>
  <div>
    {{ message }}
    <button @click="logMessage">log</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采用setup方式:省略export default 与 return
  const message = 'this is message'
  const logMessage = () => {
    console.log(message);
  }
</script>
<style>
</style>

总结:


1.setup选项的执行时机?

  1.beforecreate钩子之前 自动执行

2.setup写代码的特点是什么?

  1.定义数据+函数 然后以对象方式return

3.


组合式API - reactive和ref函数

1. reactive

**作用:**接受对象类型数据的参数传入并返回一个响应式的对象


注:响应式对象可以引发视图的更新


核心步骤:


1.从 vue 包中导入 reactive 函数


2.在

<script setup>
// 导入
import {reactive} from 'vue'
// 执行函数 传入参数 变量接收
const state = reactive(对象类型数据)
</script>

案例:

<script setup>
  // 导入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 执行函数 传入参数 变量接收
  const state = reactive({ //
    msg:'this is msg' //这里传入一个常规的对象
  })//通过reactive()会返回给state一个响应式对象
  const setState = ()=>{
    // 修改数据更新视图
    state.msg = 'this is new msg'
  }
</script>
<template>
  <p>{{ state.msg }}</p>
  <button @click="setState">change msg</button>
</template>

效果:

c9320e427daba9af6784c50c31c3955f.png

2. ref

作用:接收简单类型或者对象类型的数据传入并返回一个响应式的对象


核心步骤:


1.从 vue 包中导入 ref 函数


2.在

<script setup>
// 导入
import { ref } from 'vue'
// 执行函数 传入参数 变量接收
const state = reactive(简单类型或者复杂类型数据)
</script>

案例:

<script setup>
 // 导入
 import { ref } from 'vue'
 // 执行函数 传入参数 变量接收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setCount = ()=>{
   // 修改数据更新视图必须加上.value
   count.value++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setCount">{{count}}</button>
</template>

效果:

118edbdc68e9c548618445d43d812483.png

注意:打印通过ref创建的响应式对象

1d6a7e46e2d74c8e956c3e766b094dbd.png

3. reactive 对比 ref

二者基本作用:接收数据,返回响应式对象


响应式对象:可以引发视图的更新


1.都是用来生成响应式数据

2.不同点

  1.reactive不能处理简单类型的数据

  2.ref参数类型支持更好,但是必须通过.value做访问修改

  3.ref函数内部的实现依赖于reactive函数

3.在实际工作中的推荐

  1.推荐使用ref函数,减少记忆负担,小兔鲜项目都使用ref


组合式API - computed

计算属性基本思想和Vue2保持一致,组合式API下的计算属性只是修改了API写法


核心步骤:


1.导入computed函数

2.执行函数在回调函数中return基于响应式数据做计算的值,用变量接收

<script setup>
  // 导入
  import {ref, computed } from 'vue'
  // 计算属性 变量接收 在回调参数中return计算值
  const computedList = computed(() => {
      return 基于响应式数据做计算之后的值
  })
</script>

案例:

<template>
  <div>
    原始响应式数组 - {{ list }}
  </div>
  <div>
    计算属性数组 - {{ computedList }}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 原始响应式数组
  import { ref } from 'vue'
  // 1. 导入computed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list = ref([1, 2, 3, 4, 5, 6, 7, 8])
  // 2. 执行函数
  const computedList = computed(() => {
    return list.value.filter(item =>  item > 2)
  })
</script>

效果:

faf55fdcace1bb42621decb6fa6d5a4d.png

总结:


最佳实践


1.计算属性中不应该有“副作用〞


  计算属性应该专注于数据的计算,而不应该处理如异步请求/修改dom等操作


2.避免直接修改计算属性的值


  计算属性应该是只读的,因此我们的计算属性一般用const修饰


组合式API - watch

**作用:**侦听一个或者多个数据的变化,数据变化时执行回调函数,


两个额外参数 immediate控制立刻执行,deep开启深度侦听


1. 侦听单个数据

具体步骤:


1.导入watph函数

2.执行watch函数传入要侦听的响应式数据(ref对象)和回调函数


案例:

<script setup>
  // 1. 导入watch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 2. 调用watch 侦听变化
  watch(count, (newValue, oldValue)=>{
    console.log(`count发生了变化,老值为${oldValue},新值为${newValue}`)
  })
</script>

注意:watch中ref对象不需要加.value


效果:

187dbc808f2ea997b9046b65554a463f.png

2. 侦听多个数据

侦听多个数据,第一个参数可以改写成数组的写法

<script setup>
  // 1. 导入watch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name = ref('cp')
  // 2. 调用watch 侦听变化
  watch([count, name], ([newCount, newName],[oldCount,oldName])=>{
    console.log(`count或者name变化了,[newCount, newName],[oldCount,oldName])
  })
</script>

3. immediate

在侦听器创建时立即出发回调,响应式数据变化之后继续执行回调

案例:

<script setup>
  // 1. 导入watch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 2. 调用watch 侦听变化
  watch(count, (newValue, oldValue)=>{
    console.log(`count发生了变化,老值为${oldValue},新值为${newValue}`)
  },{
    immediate: true
  })
</script>

效果:


上来就会执行一次代码

0d04b11e99a6a463d3fddbd1ef7b93b1.png

4. deep

**默认机制:**通过watch监听的ref对象默认是浅层侦听的,直接修改嵌套的对象属性不会触发回调执行,需要开启deep


案例:

<script setup>
  // 1. 导入watch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f({ count: 0 })
  // 2. 监听对象state
  watch(state, ()=>{
    console.log('数据变化了')
  })
  const changeStateByCount = ()=>{
    // 直接修改不会引发回调执行
    state.value.count++
  } 
</script>
<script setup>
  // 1. 导入watch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f({ count: 0 })
  // 2. 监听对象state 并开启deep
  watch(state, ()=>{
    console.log('数据变化了')
  },{deep:true})
  const changeStateByCount = ()=>{
    // 此时修改可以触发回调
    state.value.count++
  }
</script>

效果:

dc2237864913f8b920729a994141d93d.png

注意:开启deep也会开启递归遍历,会带来额外的性能损耗,所以绝大情况下,不建议开启deep


5. 精确侦听对象的某个属性

**需求:**在不开启deep的前提下,侦听age的变化,只有age变化时才执行回调


具体操作:


如果你想要侦听某个属性,那就在watch中将第一个参数写成回调函数的写法


案例:

<template>
  <div>
    <p>当前name -- {{ state.name }}</p>
    <p>当前age -- {{ state.age }}</p>
    <hr/>
    <button @click="changeName">CName</button>
    <button @click="changeAge">CAge</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f({
    name: 'cp',
    age: 18,
  })
  const changeName = () => {
    state.value.name = "test"
  }
  const changeAge = () => {
    state.value.age = 20
  }
  watch(
    () => state.value.age, //要侦听谁就把谁写过来
    () => console.log('age发生变化了') //数据变化时要执行的回调
  )
</script>

效果:

caeb74a0b77b91e0c0e9a25c2701726e.png

bfc4ed7c73a6fe1699f461839653303e.png

总结:


1.作为watch函数的第一个参数,ref对象需要添加.value吗?

不需要,watch会自动读取


2.watch只能侦听单个数据吗?


单个或者多个


  1.不开启deep,直接修改嵌套属性能触发回调吗?

    不能,默认是浅层侦听


  2.不开启deep,想在某个层次比较深的属性变化时执行回调怎么做?


    可以把第一个参数写成函数的写法,返回要监听的具体属性



目录
打赏
0
0
0
0
18
分享
相关文章
vue2和vue3的响应式原理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V哥。本文详细对比了Vue 2与Vue 3的响应式原理:Vue 2基于`Object.defineProperty()`,适合小型项目但存在性能瓶颈;Vue 3采用`Proxy`,大幅优化初始化、更新性能及内存占用,更高效稳定。此外,我建议前端开发者关注鸿蒙趋势,2025年将是国产化替代关键期,推荐《鸿蒙 HarmonyOS 开发之路》卷1助你入行。老项目用Vue 2?不妨升级到Vue 3,提升用户体验!关注V哥爱编程,全栈开发轻松上手。
高效工作流:用Mermaid绘制你的专属流程图;如何在Vue3中导入mermaid绘制流程图
mermaid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基于 JavaScript 的图表绘制工具,可渲染 Markdown 启发的文本定义以动态创建和修改图表。非常适合新手学习或者做一些弱交互且自定义要求不高的图表 除了流程图以外,mermaid还支持序列图、类图、状态图、实体关系图等图表可供探索。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你真的会使用Vue3的onMounted钩子函数吗?Vue3中onMounted的用法详解
onMounted作为vue3中最常用的钩子函数之一,能够灵活、随心应手的使用是每个Vue开发者的必修课,同时根据其不同写法的特性,来选择最合适最有利于维护的写法。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Pinia 如何在 Vue 3 项目中进行安装和配置?
Pinia 如何在 Vue 3 项目中进行安装和配置?
管理数据必备;侦听器watch用法详解,vue2与vue3中watch的变化与差异
一篇文章同时搞定Vue2和Vue3的侦听器,是不是很棒?不要忘了Vue3中多了一个可选项watchEffect噢。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Vue3中v-model在处理自定义组件双向数据绑定时,如何避免循环引用?
Web 组件化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可维护性。在实际项目中,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Web 组件化的理念和技术,实现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交付。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将 Web 组件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前端开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58 64
Vue3中v-model在处理自定义组件双向数据绑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使用`v-model`处理自定义组件双向数据绑定时,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和更新,同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代码可维护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注意事项的遵循,能够更好地发挥`v-model`的优势,实现高效的双向数据绑定效果。
204 64
Vue 3 中 v-model 与 Vue 2 中 v-model 的区别是什么?
总的来说,Vue 3 中的 `v-model` 在灵活性、与组合式 API 的结合、对自定义组件的支持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进,使其更适应现代前端开发的需求和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迁移过程中可能需要对一些代码进行调整和适配。
206 60
|
5月前
|
Vue3中使用provide/inject来避免v-model的循环引用
`provide`和`inject`是 Vue 3 中非常有用的特性,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组件间通信问题时,可以提供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使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避免`v-model`的循环引用问题,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166 58
除了provide/inject,Vue3中还有哪些方式可以避免v-model的循环引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组件结构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避免`v-model`的循环引用。同时,要综合考虑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142 56

相关实验场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