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的4大特性(数据库的ACID特性)
参考回答:
(1)原子性:即不可分割性,事务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就全部不被执行。
(2)一致性(可串性):事务的执行使得数据库从一种正确状态转换成另一种正确状态
(3)隔离性:在事务正确提交之前,不允许把该事务对数据的任何改变提供给任何其他事务。
(4)持久性:事务正确提交后,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在事务提交后有了其他故障,事务的处理结果也会得到保存。
二、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参考回答:(1)Read 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最低的隔离级别,什么都不需要做,一个事务可以读到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结果。所有的并发事务问题都会发生。
(2)Read Committed(读取提交):只有在事务提交后,其更新结果才会被其他事务看见。可以解决脏读问题。
(3)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一个事务中,对于同一份数据的读取结果总是相同的,无论是否有其他事务对这份数据进行操作,以及这个事务是否提交。可以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
(4)Serialization(可串行化):事务串行化执行,隔离级别最高,牺牲了系统的并发性。可以解决并发事务的所有问题。
三、数据库事务
参考回答:
数据库事务(Database Transaction) 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要么完全地执行,要么完全地不执行。
事务处理可以确保除非事务性单元内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不会永久更新面向数据的资源。通过将一组相关操作组合为一个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的单元,可以简化错误恢复并使应用程序更加可靠。
一个逻辑工作单元要成为事务,必须满足所谓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事务是数据库运行中的逻辑工作单位,由DBMS中的事务管理子系统负责事务的处理。
四、数据库锁
参考回答:
在所有的 DBMS 中,锁是实现事务的关键,锁可以保证事务的完整性和并发性。
与现实生活中锁一样,它可以使某些数据的拥有者,在某段时间内不能使用某些数据或数据结构。当然锁还分级别的。
五、SQL语言分类
参考回答:
SQL语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查询语言DQL基本结构是由SELECT子句,FROM子句,WHERE
子句组成的查询块:
1)SELECT <字段名表>
FROM <表或视图名>
WHERE <查询条件>
二)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操纵语言DML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插入:INSERT
2) 更新:UPDATE
3) 删除:DELETE
三)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来创建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表、视图、
索引、同义词、聚簇等如:
CREATE TABLE(表)/VIEW(视图)/INDEX(索引)/SYN(同义词)/CLUSTER(簇)
DDL操作是隐性提交的!不能rollback
四)数据控制语言DCL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来授予或回收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并控制
数据库操纵事务发生的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实行监视等。如:
1)GRANT:授权。
2) ROLLBACK [WORK] TO [SAVEPOINT]:回退到某一点。
回滚---ROLLBACK
回滚命令使数据库状态回到上次最后提交的状态。其格式为:
SQL>ROLLBACK;
3)COMMIT [WORK]:提交。
在数据库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只有当事务在提交到数据库时才算完成。
在事务提交前,只有操作数据库的这个人才能有权看到所做的事情,别人只有在最后提交完成后才可以看到。
提交数据有三种类型:显式提交、隐式提交及自动提交。下面分别说明这三种类型。
(1) 显式提交
用COMMIT命令直接完成的提交为显式提交。其格式为:
SQL>COMMIT;
(2) 隐式提交
用SQL命令间接完成的提交为隐式提交。这些命令是:
ALTER,AUDIT,COMMENT,CONNECT,CREATE,DISCONNECT,DROP,EXIT,GRANT,NOAUDIT,QUIT,REVOKE,RENAME。
(3) 自动提交
若把AUTOCOMMIT设置为ON,则在插入、修改、删除语句执行后,
系统将自动进行提交,这就是自动提交。其格式为:
SQL>SET AUTOCOMMIT ON;
六、 索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优缺点?
参考回答: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或多个列的值进行排序的结构,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你也可以这样理解:索引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数据库的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索引。在书籍中,索引允许用户不必翻阅完整个书就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数据库中,索引也允许数据库程序迅速地找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数据库。MySQL数据库几个基本的索引类型:普通索引、唯一索引、主键索引、全文索引
优点:
(1)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2)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3)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4)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5)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缺点:
(1)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2)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要建立聚簇索引,那么需要的空间就会更大。
(3)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索引
参考回答:
索引是建立在数据库表中的某些列的上面。在创建索引的时候,应该考虑在哪些列上可以创建索引,在哪些列上不能创建索引。
应该创建索引的地方:
(1)在经常需要搜索的列上,可以加快搜索的速度;
(2)在作为主键的列上,强制该列的唯一性和组织表中数据的排列结构;
(3)在经常用在连接的列上,这些列主要是一些外键,可以加快连接的速度;
(4)在经常需要根据范围进行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其指定的范围是连续的;
(5)在经常需要排序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这样查询可以利用索引的排序,加快排序查询时间;
(6)在经常使用在WHERE子句中的列上面创建索引,加快条件的判断速度。
不应该创建索引的地方:
(1)对于那些在查询中很少使用或者参考的列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既然这些列很少使用到,因此有索引或者无索引,并不能提高查询速度。相反,由于增加了索引,反而降低了系统的维护速度和增大了空间需求。
(2)对于那些只有很少数据值的列也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由于这些列的取值很少,例如人事表的性别列,在查询的结果中,结果集的数据行占了表中数据行的很大比例,即需要在表中搜索的数据行的比例很大。增加索引,并不能明显加快检索速度。
(3)对于那些定义为text, 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这些列的数据量要么相当大,要么取值很少。
(4)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修改性能和检索性能是互相矛盾的。当增加索引时,会提高检索性能,但是会降低修改性能。当减少索引时,会提高修改性能,降低检索性能。因此,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
八、数据库的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什么?
参考回答: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并发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数据时不破坏事务的隔离性和统一性以及数据库的统一性。乐观并发控制(乐观锁)和悲观并发控制(悲观锁)是并发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1)悲观锁: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屏蔽一切可能违反数据完整性的操作;
(2)乐观锁: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只在提交操作时检查是否违反数据完整性。
九、使用索引查询一定能提高查询的性能吗?为什么?
参考回答: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DELETE,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5 次的磁盘I/O.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
使用索引查询不一定能提高查询性能,索引范围查询(INDEX RANGE SCAN)适用于两种情况:
(1)基于一个范围的检索,一般查询返回结果集小于表中记录数的30%
(2)基于非唯一性索引的检索
十、简单说一说drop、delete与truncate的区别
参考回答:
SQL中的drop、delete、truncate都表示删除,但是三者有一些差别delete和truncate只删除表的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速度,一般来说: drop> truncate >delete
delete语句是dml,这个操作会放到rollback segement中,事务提交之后才生效;
如果有相应的trigger,执行的时候将被触发. truncate,drop是ddl, 操作立即生效,原数据不放到rollback segment中,不能回滚. 操作不触发tri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