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八版)]第一章 概述(小节随堂测验+答案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迁移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MySQL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数据库上云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八版)]第一章 概述(小节随堂测验+答案解析)

练习

1.2 因特网概述

  • 1【单选题】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 A、internet
  • B、Internet
  • C、NSFNET
  • D、ARPANET
  • 2【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TCP/IP
  • B、局域网技术
  • C、远程通信技术
  • D、光纤技术

1.3 互联网的组成

  • 1【单选题】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 2【单选题】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信元交换
  • 3【单选题】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光交换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1【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2.0分)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 2【单选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2.0分)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D、服务器和工作站
  • 3【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2.0分)
  • A、网络的作用范围
  • B、网络的拓扑结构
  • C、网络的通信方式
  • D、网络的传输介质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1【单选题】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常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 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2【单选题】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常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 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3【单选题】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2.0分)
  • A、1Mbps
  • B、10Mbps
  • C、100Mbps
  • D、1Gbps
  • 4【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s
  • B、8s
  • C、8.4s
  • D、5μs
  • 5【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μs
  • B、5μs
  • C、8μs
  • D、16μs
  • 1【单选题】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分)
  • A、200000bit
  • B、400000bit
  • C、100000bit
  • D、800000bit
  • 2【单选题】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2.0分)
  • A、广域网链路
  • B、城域网链路
  • C、局域网链路
  • D、同步卫星链路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单选题】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2.0分)
  • A、4,5,6
  • B、5,6,7
  • C、7,4,5
  • D、7,6,5
  • 2【单选题】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网络层
  • 3【单选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4【单选题】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5【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2.0分)
  • A、OSI/RM体系结构
  • B、TCP/IP体系结构
  • C、原理体系结构
  • D、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6【单选题】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2.0分)
  • A、I、II
  • B、II、III
  • C、 I、III
  • D、II、IV
  • 1【单选题】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2.0分)
  • A、应用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物理层
  • 2【单选题】MAC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物理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 3【单选题】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网络接口层
  • B、网际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4【单选题】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运输层
  • 5【单选题】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1【单选题】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物理层
  • 2【单选题】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2.0分)
  • A、96.2%
  • B、94.3%
  • C、89.3%
  • D、87.7%
  • 1【单选题】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I.帧 II.比特 III.报文段 IV.分组(数据报)
  • A、 I、II、IV、III
  • B、II、I、IV、III
  • C、I、IV、II、III
  • D、III、IV、II、I
  • 2【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2.0分)
  •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 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 3【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2.0分)
  • A、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 B、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进程
  • C、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D、收发双方不同层次中的实体
  • 4【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2.0分)
  • A、实体
  • B、协议
  • C、服务
  • D、对等实体


答案解析

1.2 因特网概述

  • 1【单选题】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 A、internet
  • B、Internet
  • C、NSFNET
  • D、ARPANET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ARPANET1969年创建,ARPANET 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是互联网(因特网)的雏形,所以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 2【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TCP/IP
  • B、局域网技术
  • C、远程通信技术
  • D、光纤技术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因特网的协议层次图如下图,其中TCP/IP位于核心部分,应用层的协议依赖运输层的TCP与UDP协议,TCP与UDP协议必须借助IP协议,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向上层传输必须借助IP协议和TCP与UDP协议,所以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TCP/IP

1.3 互联网的组成

  • 1【单选题】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在报文交换中,交换的数据单元是报文。由于报文大小不固定,在交换结点中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且报文经过中间结点的接收、存储和转发时间较长,所以报文交换的网络传输延迟长且不固定。由于网络传输延迟长且不固定,所以报文交换不能用于实时通信(如语音、视频等)。
  • 2【单选题】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信元交换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传输时延是指数据在通信链路上的传输时间。电路交换虽然建立连接的时延较大,但在数据传输时是一直占据链路的,传输时延小,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电路交换建立通信链路后,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的链路直接到达终点,无需中间节点的处理,所以传输时延小
  • 3【单选题】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光交换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因特网(互联网)的前身是ARPANET,ARPANET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以因特网的数据交换方式为分组交换。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1【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2.0分)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与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所以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2【单选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2.0分)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D、服务器和工作站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互联网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块: (1)边缘部分(2)核心部分
  • 由于边缘部分主要用于进行不同计算机的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边缘部分又称为资源子网
  • 由于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所以核心部分又称为通信子网
  • 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3【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2.0分)
  • A、网络的作用范围
  • B、网络的拓扑结构
  • C、网络的通信方式
  • D、网络的传输介质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以及个人区域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1【单选题】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常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对于与字节相关的单位,k、M、G、T之间相差为210,所以k、M、G、T的数值为210,220,230,240
  • 2【单选题】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常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在通信邻域,单位间的转换与在计算机领域的不同,kbps、Mbps、Gbps、Tbps是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单位,k、M、G、T之间相差为103,所以k、M、G、T的数值为103,106,109,1012
  • 3【单选题】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2.0分)
  • A、1Mbps
  • B、10Mbps
  • C、100Mbps
  • D、1Gbps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在进入主机向上传递给应用进程之前会先缓存在网卡的缓存区域中,由于网卡的缓存容量有限,若网卡的缓存满了,则剩余传输过来的数据会被丢弃,所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不出现由于接收端网卡缓存满了而出现丢包的情况,需要保证数据的传送速率在接收主机接收速率的最高范围内
  • 所以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不能超过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
  • 4【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s
  • B、8s
  • C、8.4s
  • D、5μs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发送时延是计算机将数据发送到传输链路上所需的时间,与数据块的大小和链路带宽有关,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无关
  • 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10 M B 10 M b / s = ( 10 × 2 20 × 8 ) b ( 10 × 1 0 6 ) b / s = 8.388608 s ≈ 8.4 s \frac{10MB}{10Mb/s} = \frac{(10 × 2^{20} × 8 )b}{(10 × 10^6)b/s} = 8.388608s ≈ 8.4s10Mb/s10MB=(10×106)b/s(10×220×8)b=8.388608s8.4s
  • 5【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μs
  • B、5μs
  • C、8μs
  • D、16μs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发送时延是计算机将数据发送到传输链路上所需的时间,与数据块的大小和链路带宽有关,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无关
  • 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1 × 8 b 1 × 1 0 6 b / s = 8 × 1 0 − 6 s = 8 u s \frac{1 × 8b}{1 × 10^6b/s} = 8 × 10^{-6}s = 8us1×106b/s1×8b=8×106s=8us
  • 1【单选题】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分)
  • A、200000bit
  • B、400000bit
  • C、100000bit
  • D、800000bit
  • 正确答案: B
  • 时延带宽积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
  • 传播时延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相关
  • 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 m s × 20 M b i t / s = 20 × 1 0 − 3 × 20 × 1 0 6 b i t = 4 × 1 0 5 20ms × 20Mbit/s = 20 × 10^{-3} × 20 × 10^{6} bit = 4 × 10^{5}20ms×20Mbit/s=20×103×20×106bit=4×105
  • 2【单选题】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2.0分)
  • A、广域网链路
  • B、城域网链路
  • C、局域网链路
  • D、同步卫星链路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卫星通信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传输,电磁波的传输速率为30万公里/秒 = 3 × 108 m/s,计算机网络链路的传输速率为2.0×108 m/s 左右,由于同步卫星位于36000公里的高空,地球赤道周长40076千米,一般计算机网络链路长度远小于这个距离,所以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同步卫星链路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单选题】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2.0分)
  • A、4,5,6
  • B、5,6,7
  • C、7,4,5
  • D、7,6,5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2【单选题】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网络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3【单选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4【单选题】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5【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2.0分)
  • A、OSI/RM体系结构
  • B、TCP/IP体系结构
  • C、原理体系结构
  • D、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由于OSI制定的太慢(制定周期太长),缺乏商业驱动力,协议实现过于复杂,运行效率低,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最后得到广泛使用的并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TCP/IP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6【单选题】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2.0分)
  • A、I、II
  • B、II、III
  • C、 I、III
  • D、II、IV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1【单选题】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2.0分)
  • A、应用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物理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在物理层上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交给物理传输媒体进行传输
  • 2【单选题】MAC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物理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IEEE 802 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MAC地址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中使用,MAC地址用于标识计算机网络中的网卡(适配器)。
  • 3【单选题】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网络接口层
  • B、网际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网络层使用IP协议,实现通信双方主机能够找到对方
  • 4【单选题】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通信的进程找到对方的进程,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
  • 5【单选题】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 1【单选题】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物理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2【单选题】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2.0分)
  • A、96.2%
  • B、94.3%
  • C、89.3%
  • D、87.7%
  • 正确答案: D
  • 答案解析:
  • 1【单选题】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I.帧 II.比特 III.报文段 IV.分组(数据报)
  • A、 I、II、IV、III
  • B、II、I、IV、III
  • C、I、IV、II、III
  • D、III、IV、II、I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物理层实现比特的传输,物理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比特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帧
  • 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简称为数据报,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分组(数据报)
  • 运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数据传输的单位为用户数据报
  • 2【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2.0分)
  •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 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3【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2.0分)
  • A、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 B、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进程
  • C、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D、收发双方不同层次中的实体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对等实体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中收发双方位于相同层次中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4【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2.0分)
  • A、实体
  • B、协议
  • C、服务
  • D、对等实体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相关文章
|
20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0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0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0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程序员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概述篇】设计模式概述、UML图、软件设计原则
本系列文章聚焦于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中的设计模式,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掌握23种经典设计模式及其应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设计模式的概念、UML图和软件设计原则;第二部分详细讲解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模式,并配以代码示例;第三部分通过自定义Spring的IOC功能综合案例,展示如何将常用设计模式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提升编程能力,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概述篇】设计模式概述、UML图、软件设计原则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Transformer的算法基础与工程实践
Graph Transformer是一种结合了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图神经网络(GNNs)特点的神经网络模型,专为处理图结构数据而设计。它通过改进的数据表示方法、自注意力机制、拉普拉斯位置编码、消息传递与聚合机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图中节点间关系信息的高效处理及长程依赖关系的捕捉,显著提升了图相关任务的性能。本文详细解析了Graph Transformer的技术原理、实现细节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图书推荐系统的实例,展示了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强大能力。
199 30
|
21天前
|
网络协议
TCP报文格式全解析:网络小白变高手的必读指南
本文深入解析TCP报文格式,涵盖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序号、首部长度、标志字段、窗口大小、检验和、紧急指针及选项字段。每个字段的作用和意义详尽说明,帮助理解TCP协议如何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TCP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
21天前
|
存储 监控 网络协议
一次读懂网络分层:应用层到物理层全解析
网络模型分为五层结构,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逐层解析。应用层提供HTTP、SMTP、DNS等常见协议;传输层通过TCP和UDP确保数据可靠或高效传输;网络层利用IP和路由器实现跨网数据包路由;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地址管理局域网设备;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物理传输。各层协同工作,使网络通信得以实现。
|
21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85 1
|
1月前
|
SQL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之盾:漏洞防御与加密技术解析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维护个人隐私和企业资产的重要防线。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漏洞,并分析如何通过加密技术来加固这道防线。文章还将分享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预防潜在的网络威胁,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隐私。
75 2
|
2月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盾牌与剑:漏洞防御与加密技术深度解析
在数字信息的海洋中,网络安全是航行者不可或缺的指南针。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两大支柱——漏洞防御和加密技术,揭示它们如何共同构筑起信息时代的安全屏障。从最新的网络攻击手段到防御策略,再到加密技术的奥秘,我们将一起揭开网络安全的神秘面纱,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掌握保护个人和企业数据的关键技能。
81 3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