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环境做什么
在明确发布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每个环境的主要职责和角色:
DEV:也叫开发环境
- 事项:前后端接口联调,修复代码基础缺陷
- 角色:前端-后端
TEST:也叫测试环境
- 事项: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开发修复bug
- 角色:开发(前端后端)、测试
PRE:也叫灰度环境
- 事项:生产环境冒烟测试,切5个左右真实生产数据,回归流程是否有问题
- 角色:开发(前端后端)、测试
PROD:也叫生产环境
- 事项:发布代码,做真实环境验证,有问题第一时间修复(sql止血订正或代码回滚)
- 角色:开发(前端后端)、测试、运维
大型公司如何管控代码发布
随着自动化部署CI/CD(DevOPS)成熟,目前大型公司都开始搭建自动化部署平台,形如下图:
图1 (自动化部署平台应用主页)
当用户进入应用主页后,会发现有不同的发布环境,每一个环境对应一台服务器、一个访问域名、一组中间件环境(即dev、test等环境的nacos-mysql等都是分环境部署的)。
图2 (自动化部署平台多环境)
同时自动化部署平台会自动整合公司的gitlab,将分支展现在发布平台,以便用户可以界面化操作和部署
图3 (自动化部署平台分支管理)
当用户需要创建分支时,不再需要像传统的那样去git创建,或者idea创建,而是可以直接在当前发布平台创建(底层是一样的,都是创建一个新的git分支)
图4 (自动化部署平台分支创建)
当用户需要发布时,只需要进入对应的环境(这里我们以test为例),勾选所需要发布的分支,即可实现自动化部署。下图可以看到test环境同时部署分支约20个。
图5 (自动化部署平台提交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假设我们需要对A分支进行发布,只需要勾选A分支,底层Jenkins会自动完成jar包构建,并执行底层的Docker run指令完成容器部署,这里部署的jar包每个环境都是隔离的。
即dev的jar跟test无关,每次都是新构建自己的。即使是test,点击两次发布也是构建了两个jar,只不过第二次的会覆盖第一次。这点各位需要明晰。
当测试提出我们有bug时,对应的开发人员就需要在idea中,A分支上完成代码修复并push,然后在自动化部署平台重新勾选分支,然后提交部署,完成一次重新发布,循环此过程,直至缺陷被修复。
如何排查日志
当测试提出某个环境有bug时,如果是传统Linux直接部署,我们会登录到指定的服务器用cat、grep、vim等指令进入日志文件,然后找到错误的堆栈信息。如果有结合Arthas的(Arthas排查错误)可以启动Arthas查看错误信息。但是现在一般都是会借助于Skywalking或ELK进行日志查看
图6 (自动化部署平台日志排查)
在上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GET请求,请求路径是:/dict/default/staff,然后一个远程服务调用,使用的dubbo,最后查询mysql数据库,这样就完成一个完整的日志链路追踪。
如何回答相关问题
1.你们公司如何部署发布
方案一:Linux原生部署
我们公司的部署呢,还是比较原始的,就是直接部署在原生的Linux系统,我们平时dev发布就在idea构建好一个jar包,然后用XShell上传上去,用指令:nohup java -jar tj-learning.jar启动。测试环境和生产也是一样的操作
方案二:基于Jenkins的自动化部署平台
我们公司的部署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有一套自动部署平台,底层是Jenkins+K8S实现自动化部署发布,我们只需要在dev、test、prod等环境勾选需要发布的分支就行,它全帮我们做好了自动部署。
2.你们公司怎么排查错误
方案一:Linux原生环境
我们公司的部署呢,还是比较原始的,就是直接部署在原生的Linux系统,所以排查日志也需要自己去找到error.log,然后手动找到报错的堆栈信息,分析出原因。比如有个NPE(NullPointException-空指针异常),就会显示具体哪行报错,我们就会分析、修复。
方案二:基于Skywalking的日志检索平台
对于日志排查,我们公司是有Skywalking的,只需要测试给我对应的traceId,我输入进去就可以看到完整的调用链路和报错的堆栈信息,然后就可以分析报错原因并修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