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创作】【软考:软件设计师】 5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三)认证技术 | 计算机可靠性

简介: 【五一创作】【软考:软件设计师】 5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三)认证技术 | 计算机可靠性

一、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传送门💖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

1.计算机体系结构

👉:传送门💖计算机体系结构💖


2.存储系统

👉:传送门💖存储系统|输入输出与总线💖


三、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1.计算机安全

2. 加密技术

👉:传送门💖计算机安全性 | 加密技术💖


3.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身份认可

认证的过程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

加密可使用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及两种加密方法的混合方法。

认证方一般有账户名/口令认证、使用摘要算法认证和基于PKI的认证。

3.1信息摘要➡️完整性

✳️信息摘要,就是一段数据的特征信息。 简要地描述了一份较长的信息或文件, 它可以被看作一份长文件的“数字指纹” 。

当数据发生改变,信息摘要也发生改变,发送方会将数据和信息摘要一起传给接收方,接收方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重新生成一个信息摘要,若此摘要和接收到的摘要相同,则说明数据正确。

信息摘要用于创建数字签名, 对于特定的文件而言, 信息摘要是唯一的。 信息摘要可以被公开,它不会透露相应文件的任何内容。

信息摘要是由Hash(哈希)函数生成的

*️⃣Hash(哈希)函数提供了这样一种计算过程: 输入一个长度不固定的字符串, 返回一串固定长度的字符串, 又称Hash值。

*️⃣单向Hash函数用于产生信息摘要

*️⃣Hash函数主要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 无法查找经Hash操作后生成特定Hash值的原报文; 也无法查找两个经Hash操作后生成相同Hash值的不同报文。 这样, 在数字签名中就可以解决验证签名和用户身份验证、不可抵赖性的问题。


✳️信息摘要的特点: 1️⃣不管数据多长,都会产生固定长度的信息摘要;2️⃣任何不同的输入数据,都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摘要;3️⃣单向性,即只能由数据生成信息摘要,不能由信息摘要还原数据。


✳️信息摘要算法: MD5(产生128位的输出)、 SHA(安全散列算法,产生160位的输出,安全性更高) 。


✅优点: 使用信息摘要可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只需要双方比对生成的信息摘要是否相同即可判断数据有没有被篡改


❎缺点: 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和信息摘要都被篡改了,那么接收方拿到错误的数据生成的信息摘要也和篡改的信息摘要相同,接收方就无能为力了,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数字签名技术会解决。


3.2 数字签名➡️不可否认性

❌加密技术和信息摘要 只保证了数据传输过程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但却 无法保证发送者是否非法,即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第三方截获,即使他不能解密获取真实数据,但是他可以伪造一段数据,也用加密算法加密后再发送给接收方,那么接收方无法判断发送方是否合法,其只会用发送方告诉他的方法来解密。⭕此时就要用到 数字签名技术来验证发送方是否合法。


✳️数字签名属于 非对称加密,主要功能有:不可否认、报文鉴别、报文的完整性


✳️原理: 若发送方需要发送数据,应该使用发送方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而其公钥是共享的,任何接收方都可以拿来解密,因此,接收方使用了发送方的公钥解密,就必然知道此数据是由发送方的私钥加密的,而发送的私钥只属于发送方,唯一标识了数据是由谁发送的,这就是数字签名的过程原理。


3.3 数据证书

✳️数字证书又称为数字标识,由用户申请,证书签证机关CA对其核实签发的,对用户的公钥的认证。


❌上述的技术都是在原发送方是正确的的情况下所做的加密和认证技术,然而当发送方本身就是伪造的,即发送的公钥本身就是假的,那么后续的加密、数字签名都没有意义了,⭕因此对发送方的公钥进行验证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数字证书版本大多为X.509


✳️数字证书的原理: 每一个发送方都要先向CA申请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经过CA数字签名了的,也即CA使用私钥加密,当发送方要发送数据时,接收方首先下载CA的公钥,去验证数字证书的真伪,如果是真的,就能保证发送方是真的,因为CA是官方权威的机构,其合法性毋庸置疑。


✳️数字证书的格式: 序列号、版本号、签名算法、发行者ID、发行者、主体ID、有效期、公钥。


3.4 PKI公钥基础设施

PKI公钥基础设施是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系统或平台,目的是为了管理密钥和证书。一个机构通过采用PKI 框架管理密钥和证书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PKI公钥体系: 数字证书是将持有者的公钥和持有者信息绑定起来的机制,这样,可以防止公阴在共享的过程中被人修改(确保接收方没有被人假冒,非常重要),而数字证书是需要中请的,向CA中心申请,由CA颁发的数字证书才是正确的,CA中心颁发证书时会对其进行数字签名,保证此数字证书不是伪造的


PGP技术采用了数字证书技术


✳️PGP的技术和数字证书包含下述内容:


PGP可用于电子邮件,也可以用于文件存储。采用了杂合算法,包括IDEA、RSA、MD5、ZIP数飘压缩算法。

PGP承认两种不同的证书格式:PGP证书和X.509证书。

PGP证书包含PGP版本号、证书持有者的公钥、证书持有者的信息、证书拥有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密钥首选的对称加密管法。

X.509证书包含证书版本、证书的序列号、签名算法标识、证书有效期、以下数据:证书发行商名字、证书主体名、主体公钥信息、发布者的数字签名。

✳️PKI 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X.509 格式的证书; CA 操作协议; CA 管理协议; CA 政策制定。


✳️PKI的基础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信封、双重数字签名等。


✳️一个PKI应用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部分:


公钥密码证书管理

黑名单的发布和管理

密钥的备份和恢复

自动更新密钥

自动管理历史密钥

支持交叉认证

✳️最安全的过程要验证两步:


1️⃣在网银系统中,使用网银时,要先下载该银行的数字证书,之后,本地客户机会用CA的公钥对数字证书进行解密,解密成功说明是CA颁发的,是该银行系统而非黑客冒充

2️⃣确认了通信对方无误后,就可以采用上述的一系列加密和认证技术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不会在发送过程中被截获篡改。

4.计算机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 M T T F = 1 失效率 MTTF=\frac{1}{失效率}MTTF=

1/失效率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M T T R = 1 修复率 MTTR=\frac{1}{修复率 }MTTR=

1/修复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 T B F = M T T F + M T T R MTBF=MTTF+MTTRMTBF=MTTF+MTTR

系统可用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 ∗ 100 =

MTTF/(MTTF+MTTR)*100%

✳️系统可靠性可以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公式为

MTBF/(1+MTBF)


✳️无论什么系统,都是由多个设备组成的,协同工作,而这多个设备的组合方式可以是串联、并联,也可以是混合模式,假设每个设备的可靠性为R 1 , R 2 , . . . . . . , R n ,则不同的系统的可靠性R的计算公式如下:


串联系统,一个设备不可靠,整个系统崩溃:R = R 1 × R 2 × . . . × R n

并联系统,所有设备都不可靠,整个系统才崩溃: R = 1 − ( 1 − R 1 ) × ( 1 − R 2 ) × . . . × ( 1 − R n )

混合系统,划分串联、并联:R × ( 1 − ( 1 − R ) 3 ) × ( 1 − ( 1 − R ) 2 )


相关文章
|
物联网 Python 网络性能优化
在ESP32上使用umqtt接入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网络上已经有使用python 模拟设备接入阿里云,手里刚好有块ESP32的小板子,在上面跑过Alios Things,然后接入阿里云。但是终究感觉麻烦,有的时候只是做一个很简单的应用,跑os确实不太方便。
12154 1
|
编解码 数据可视化
Google Earth Engine —— MODIS影像数据集分析
Google Earth Engine —— MODIS影像数据集分析
264 2
|
存储 Shell Serverless
NumPy 初学者指南中文第三版:1~5
NumPy 初学者指南中文第三版:1~5
629 0
|
监控 网络协议 安全
socket开发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实战
socket开发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实战
213 1
|
SQL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Oracle 数据泵导出导入(映射表空间、Schema)
Oracle 数据泵导出导入(映射表空间、Schema)
|
传感器 安全 物联网
STM32方向研究报告
STM32方向研究报告
408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的未来,往往会聚焦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然而,除了技术本身的创新,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将对未来互联网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涉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商业机遇。
733 3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从数据到洞察:Python 数据分析实例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Python 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使得数据分析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到洞察。
|
数据挖掘 算法 数据库
带你读《数据挖掘导论(原书第2版)》之一:绪论
本书所涵盖的主题包括:数据预处理、预测建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异常检测和避免错误发现。通过介绍每个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算法,为读者提供将数据挖掘应用于实际问题所需的必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