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垃圾回收流程
G1的垃圾回收流程主要是从新生代回收开始,新生代回收与并发标记再打混合回收,接下来我们就先说第一个新生代回收
G1 Young Collection
当我们的程序启动刚开始的时候,会默认分配新生代5%的空间,这里我们假设分配了8个Region给Eden, 1个Region给Survior(只是为了画图方便,实际上可能Eden对应了有好几十甚至上百个Region),那么对应的初始内存分配如下:
那么当我们的Eden区域装满,还是会触发新生代的GC,那么新生代的GC还是会通过复制算法来进行垃圾回收,同时系统进入到"Stop The World"状态,然后把Eden区中的对应的Region里存货的对象拷贝到S1对应的Region中,接着回收掉Eden对应的Region中的垃圾对象
注意并不是Eden区一满就会立马触发新生代GC,G1会计算现在Eden区回收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如果远远小于默认的200ms,那么就会继续增加新生代的Region,继续存放新的对象,直到下一次Eden区满再计算回收时间,如果时间接近200ms或者设置的值,则触发MionrGC
需要注意的是:
再触发空间担保的情况下,G1是不会将大对象直接存储到堆空间中,而是有专门的大对象存储的区域Humongous
Humongous区域的大对象什么时候会被回收呢,其实很简单,再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对象回收的时候,就会顺带着堆大对象一并回收,所以这就是G1内存模型下对大对象的分配和回收的策略
注意
再G1进行新生代垃圾回收的同时还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对下一阶段并发标记做准备(跟之前的CMS垃圾回收过程类似)
当G1新生代垃圾回收结束之后,紧接着开始进入并发标记阶段,从GCRoot开始对堆中的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递归扫描整个堆里的对象图,找出来要回收的对象,这阶段耗时比较长,但是可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
而且JVM会对并发标记阶段对对象做出的一些修改记录起来,比如那个对象被新建了,那个对象失去引用了
G1 Mixed Conllection
G1有一个参数:"-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默认值是45%
也就是说:当老年代的大小占据了堆内存的45%的Region时,此时就会触发一个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混合回收阶段,对ES0H进行全面回收
该阶段一旦触发会导致系统进入STW,同时进行最后一个标记
最终标记阶段:
会根据并发标记阶段记录的对象修改,最终标记那些对象是存活,那些对象是垃圾
此时老年代也是根据标记-复制算法来进行回收,会将标记存活的对象拷贝到新的Region中作为老年代区域
注意我们上面说过得一个参数: -XX:MaxGCPauseMillis=time指定收集的停顿时间,默认是200ms
由于混合回收是一个比较耗时的操作,那么根据G1的特点可以指定收集停顿时间,为了保证停顿时间这个目标,JVM会从新生代,老年代,以及大对象H区挑选一部分Region进行拷贝回收,如果回收不完,后续在进行回收,一部分一部分回收直到回收完毕,但是一次回收的停顿时长保证再200MS
这里有一个参数"-XX: G1MixedGCCountTarget",可以设置在一次回合回收的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执行几次混合回收,默认值是8次,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能让每次会后停顿的时长记得到保证同时又能间隙的让系统接着运行
同时还有一个参数"-XX:G1HeapWastePercent",默认值是5%,意思是当回合回收的时候,一旦空闲出来的Region的数量达到了堆内存的5%,此时就会立即停止混合回收
FullGC
当在进行混合回收的过程中,由于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年代都是基于复制算法进行的,都需要将各个Region中的存活独享拷贝到别的Region中,此时如果一旦出现拷贝的过程中发现没有空闲的Region可以进行存储了,就会触发一次失败,那么这时候系统会立马切换为我们的Seiral收集器进行单线程标记,清理,和压缩整理,该过程就变得非常慢了
垃圾回收器总结
SerialGC
新生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minor Gc
老年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 full gc
parallelGC\Parnew
新生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 minor GC
老年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 full gc
CMS
新生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 minor gc
老年代内存92%开始回收,触发Concurrent Mode Failure 时触发Full GC
G1
新生代内存不足发生的垃圾收集 minor gc
老年代内存不足,无多余Region可供拷贝 触发 Full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