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HotSpot虚拟机中多数收集器都采用了分代收集来管理堆内存, 那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决策哪些存活对象应当放在新生代, 哪些存活对象放在老年代中。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HotSpot虚拟机中多数收集器都采用了分代收集来管理堆内存, 那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决策哪些存活对象应当放在新生代, 哪些存活对象放在老年代中。 为做到这点, 虚拟机给每个对象定义了一个对象年龄(Age) 计数器, 存储在对象头中 。 对象通常在Eden区里诞生, 如果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 并且能被Survivor容纳的话, 该对象会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 并且将其对象年龄设为1岁。 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 年龄就增加1岁, 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15) , 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 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阈值, 可以通过参数-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

1.MaxTenuringThreshold=1的情况

当我们以-XX: MaxTenuringThreshold=1 记性参数设置时,来执行以下代码:

/**
 * @Des: 长期存活的对象进入老年代的测试
 * VM参数: -verbose:gc -Xms20M -Xmx20M -Xmn10M -XX:+PrintGCDetails -XX:SurvivorRatio=8 -XX:+UseSerialGC
 * -XX:MaxTenuringThreshold=1 :当新生代对象的年龄达到1岁即可进入老年代
 * -XX:+PrintTenuringDistribution:JVM 在每次新生代GC时,打印出幸存区中对象的年龄分布。
 */
public class TestLongObjToOld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public static void testTenuringThreshold() {
   
   
        byte[] allocation1, allocation2, allocation3;
        allocation1 = new byte[_1MB / 4]; //256KB 什么时候进入老年代决定于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
        allocation2 = new byte[4 * _1MB]; //4048KB
        allocation3 = new byte[4 * _1MB];//4048KB eden共占用了 8352KB
        allocation3 = null;  //断开引用,成为垃圾对象
        allocation3 = new byte[4 * _1MB]; //再申请分配4MB内存,放不下,触发Minor 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TenuringThreshold();
    }
}
AI 代码解读

输出结果: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 (max 1)
- age   1:     896768 bytes,     896768 total
: 6079K->875K(9216K), 0.0036167 secs] 6079K->4971K(19456K), 0.0036538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 (max 1)
- age   1:        584 bytes,        584 total
: 5056K->0K(9216K), 0.0008881 secs] 9152K->4968K(19456K), 0.0009051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Heap
 def new generation   total 9216K, used 4316K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eden space 8192K,  52% used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0ff037058, 0x00000000ff400000)
  from space 1024K,   0% used [0x00000000ff400000, 0x00000000ff400248, 0x00000000ff500000)
  to   space 1024K,   0% used [0x00000000ff500000, 0x00000000ff5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tenured generation   total 10240K, used 4968K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the space 10240K,  48% used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0ffada120, 0x00000000ffada200, 0x0000000100000000)
 Metaspace       used 3244K, capacity 4496K, committed 4864K, reserved 1056768K
  class space    used 353K, capacity 388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AI 代码解读

针对输出结果我们可以拆分来看,当allocation1和allocation2对象加载的时候,两个对象加在一起是4.25MB,Eden区都能存放下(Eden区大小9216K),没有任何问题,内存图如下:


当allocation3对象创建的时候,这时发现eden区空间不足,则会触发第一次GC: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GC的打印: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 (max 1)
- age   1:     896768 bytes,     896768 total
: 6079K->875K(9216K), 0.0036167 secs] 6079K->4971K(19456K), 0.0036538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AI 代码解读

GC: 代表发生了一次垃圾回收,前面没有Full修饰,表明这时一次Minor GC;

Allocation Failure:表明本次引起GC的原因是因为在年轻代中没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存储新的数据了。

6079K->875K(9216K) 三个参数分别为:GC前该内存区域(这里是年轻代)使用容量,GC后该内存区域使用容量,该内存区域总容量。

6079K->4971K(19456K) 三个参数分别为:堆区垃圾回收前的大小,堆区垃圾回收后的大小,堆区总大小。

0.0036167 secs:代表本次新生代GC耗时

那么我们本次日志得出的结论:

  • 该次GC新生代减少了 6079 - 875 = 5204KB
  • Heap区总共减少了 6079 - 4971 = 1108KB
  • 5204KB - 1108KB = 4096KB 代表一共有 4096KB对象从年轻代转移到了老年代

ok,我们通过画图来形象的表示下:

这里请大家注意:由于我们的 allocation1对象和allocation2对象都是强引用不会被回收,所以肯定会直接放入幸存者区域,allocation1对象可以放入,但是我们的allocation2对象太大是无法放入S1区的,因此根据我们上面讲的垃圾收集器的默认担保机制,allocation2对象会直接进入到我们的老年代进行存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终有4096K(4MB)大小的对象进入了老年代

当第一次GC完后Eden区就有足够的空间存放 allocation3对象了。

我们再来看第二次GC情况:

allocation3 = null; //这行代码一旦执行,那么我们的allotion3对象没有了直接引用者
AI 代码解读

如下:


接着最后一行代码开始执行:

allocation3 = new byte[4 * _1MB]; //再申请分配4MB内存,放不下,触发Minor GC
AI 代码解读

这次继续申请分配4MB大小对象放入Eden区,那么依然又会存在分配不下触发GC,继续分析如下日志: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 (max 1)
- age   1:        584 bytes,        584 total
: 5056K->0K(9216K), 0.0008881 secs] 9152K->4968K(19456K), 0.0009051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AI 代码解读

那么我们本次日志得出的结论:

  • 该次GC新生代减少了 5056- 0 = 5056KB
    • 注意:新生代直接减少到了0!代表所有幸存区S1里的对象全部转移到了老年代!(因为我们的年龄阈值设置的刚好就是1)allocation3对象是直接被回收了
  • Heap区总共减少了 9152- 4968= 4184KB
    • 主要就是我们的allocation3对象以及少量系统对象被回收了
  • 5056KB - 4184KB =872 KB 代表一共有 872KB对象从年轻代转移到了老年代

最后内存结果如下:


跟我们最后的内存日志结果匹配:

Heap
 def new generation   total 9216K, used 4316K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eden space 8192K,  52% used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0ff037058, 0x00000000ff400000)
  from space 1024K,   0% used [0x00000000ff400000, 0x00000000ff400248, 0x00000000ff500000)
  to   space 1024K,   0% used [0x00000000ff500000, 0x00000000ff500000, 0x00000000ff600000)
 tenured generation   total 10240K, used 4968K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the space 10240K,  48% used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0ffada120, 0x00000000ffada200, 0x0000000100000000)
AI 代码解读

2.MaxTenuringThreshold=15的情况

代码没有变化,只是JVM参数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直接看运行后的日志结果: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 (max 15)
- age   1:     877184 bytes,     877184 total
: 6079K->856K(9216K), 0.0025954 secs] 6079K->4952K(19456K), 0.0026263 secs] [Times: user=0.02 sys=0.00, real=0.00 secs] 
[GC (Allocation Failure) [DefNew
Desired survivor size 524288 bytes, new threshold 15 (max 15)
- age   1:        728 bytes,        728 total
: 5037K->0K(9216K), 0.0009100 secs] 9133K->4949K(19456K), 0.0009267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AI 代码解读

注意:我们神奇的发现:在第二次GC后,新生代的占用空间变成了0! 这是尼玛啥情况!我们明明已经设置了阈值为15

这里跟这个对象年龄有另外一个规则可以让对象进入老年代,不用等待15此GC过后才可以。

那么到底是什么规则呢?我想有些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了,就是我们的动态年龄判断规则,下一篇文章我们将继续给大家带来动态年龄判断规则以及JVM的空间分配担保机制到底是怎么玩的。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Raymon
+关注
目录
打赏
0
0
0
0
182
分享
相关文章
【深度挖掘Java性能调优】「底层技术原理体系」深入探索Java服务器性能监控Metrics框架的实现原理分析(Counter篇)
【深度挖掘Java性能调优】「底层技术原理体系」深入探索Java服务器性能监控Metrics框架的实现原理分析(Counter篇)
291 0
webhook是什么 与API的区别在哪里
webhooks是一个api概念,是微服务api的使用范式之一,也被成为反向api,即:前端不主动发送请求,完全由后端推送。 举个常用例子,比如你的好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后端将这条消息推送给所有其他好友的客户端,就是 Webhooks 的典型场景。
webhook是什么 与API的区别在哪里
|
6月前
|
CDN
阿里云CDN收费标准,不同计费模式价格表(基础服务费和增值服务费用整理)
阿里云CDN的计费包括基础费用和增值费用。基础费用有三种计费方式:按流量、带宽峰值和月结95带宽峰值,默认按流量计费。增值服务如HTTPS、QUIC、WAF和实时日志等,使用才收费。详细价格和规则请参考阿里云官网。
624 12
殷浩详解DDD:如何避免写流水账代码?
在日常工作中我观察到,面对老系统重构和迁移场景,有大量代码属于流水账代码,通常能看到开发在对外的API接口里直接写业务逻辑代码,或者在一个服务里大量的堆接口,导致业务逻辑实际无法收敛,接口复用性比较差。所以本文主要想系统性的解释一下如何通过DDD的重构,将原有的流水账代码改造为逻辑清晰、职责分明的模块。
殷浩详解DDD:如何避免写流水账代码?
揭秘JAVA深渊:那些让你头大的最晦涩知识点,从泛型迷思到并发陷阱,你敢挑战吗?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Java中的难点常隐藏在其高级特性中,如泛型与类型擦除、并发编程中的内存可见性及指令重排,以及反射与动态代理等。这些特性虽强大却也晦涩,要求开发者深入理解JVM运作机制及计算机底层细节。例如,泛型在编译时检查类型以增强安全性,但在运行时因类型擦除而丢失类型信息,可能导致类型安全问题。并发编程中,内存可见性和指令重排对同步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不当处理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反射与动态代理虽提供运行时行为定制能力,但也增加了复杂度和性能开销。掌握这些知识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实践经验。
201 2
QT界面中实现视频帧显示的多种方法及应用(一)
QT界面中实现视频帧显示的多种方法及应用
1390 0
为什么设置-Xmx4g但是java进程内存占用达到8g?
为什么设置-Xmx4g但是java进程内存占用达到8g?
2021 0
为什么设置-Xmx4g但是java进程内存占用达到8g?
全网最实用的 IDEA Debug 调试技巧(超详细案例)
Debug 是程序员的开发神器,使用好了可以帮助我们非常高效的工作、学习、排查问题等。毫不客气的说,是决定我们进阶到更高层级的一个重要技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IDEA 中 Debug 调试的各种奇技淫巧。
2943 0
全网最实用的 IDEA Debug 调试技巧(超详细案例)
Spring注解导入:@Import使用及原理详解
`@Import` 是 Spring 基于 Java 注解配置的主要组成部分,`@Import` 注解提供了类似 `@Bean` 注解的功能,向Spring容器中注入bean,也对应实现了与Spring XML中的<import/>元素相同的功能
1044 0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