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的定义
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
- 企业级 定义了中台的范围,区分开了单系统的服务化与微服务;
- 能力 定义了中台的主要承载对象,能力的抽象解释了各种各样中台的存在;
- 复用 定义了中台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平台化对于易复用性和前台的用户体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台的提出和兴起,让人们通过可复用性将目光更多的从平台内部设计转换到平台对于前台业务的支撑上;
- 平台 定义了中台的主要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应用系统拼凑的方式,通过对于更细粒度能力的识别与平台化沉淀,实现企业能力的柔性复用,更好地支撑前台业务。
如果说"中台就是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的话,那"中台化"也就是"利用平台化的思维和手段梳理、识别、沉淀与复用企业级核心能力的过程"。
-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就是技术平台,像微服务开发框架、
Devops
平台、PaaS
平台,容器云之类的,人们都叫它“技术中台”。 -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就是微服务业务平台,像最常见的什么用户中心,订单中心,各种微服务集散地,人们都叫它“业务中台”。
- 在有些人眼里:中台应该是组织的事情,这类组织中台在企业中主要起到投资评估与投后管理的作用,类似于企业内部资源调度中心和内部创新孵化组织,人们叫它“组织中台”。
目前出现的中台分类
中台的主要代表 业务中台+数据中台
业务中台
从企业架构的层面看,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都是要匹配公司的业务架构的,因为 业务 ,即售出产品、换取利润是企业的核心目标。我们常提到的业务中台,是狭义层面的业务概念,业务中台需要具体承载支撑业务开展的必要业务元素,封装着为了保障业务可以顺利开展需要解决的必要问题空间的解决方案,即所有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
我们在思考业务中台时,应该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企业的业务能够顺利开展,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
我们常提到的业务中台,可以理解成狭义的业务中台,通过将不同业务线解决相同问题域的解决方案进行抽象与封装,通过配置化、插件化、服务化等机制兼顾各条业务线的特性需求,实现对于不同业务线的业务支撑。
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火热原因:
- 见效快。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的问题还在于数据不通,数据孤岛 现象比较严重,数据中台的建设对于痛点的解决直接,驱动力强。
- 组织调整负担小。一般来说,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已经有了大数据团队或是
BI
团队,这个团队自然就承载着相关的职能,不需要再做大的组织调整。 - 有一定技术基础储备。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多年的数据仓库建设,或是随着前几年大数据的浪潮,已经构建了多年的大数据技术平台。
- 大势所趋。大家都在讲
DT(Data Technology)
时代,对于数据的价值,企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大家已经意识到数据不再只是一种运营辅助分析的工具,而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
但是,既然现在都在提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既然两个概念也在相互转化和融合,那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究竟什么才是数据中台?跟过去建设的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关于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的关系,我比较赞同阿里巴巴技术方案总监谢纯良在一次 InfoQ 采访中提到的观点:业务中台就是在产生数据,数据中台是做数据的二次加工,并将结果再服务于业务,为业务进行数据和智能的赋能。
总结
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互为输入输出。业务中台承载了企业的通用业务能力,为多业务线赋能;数据中台通过对于业务数据的二次加工,并反馈回业务中台,为业务进行数据和智能方面的赋能。两者的紧密配合一起为企业构建起了商业战场强大的后方炮火群,这也就构成了最著名的业务数据双中台模式。
中台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根本不那么重要,想作为一个不被善变的用户和市场抛弃的企业,想方设法持续提高企业对于⽤户善变的响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