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程序内存分配的几个区域
c语言的内存区域可以划分为5个区——内核空间,栈,内存映射段,堆,数据段和代码段。
请看我作的图。
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时,我们在语言层面一般把内存划分为下面几个区域——栈区,堆区和静态区。
栈区对应上面的栈,堆区对应上面的堆,而静态区所对应的是静态段。
内存中有一段区域是不允许用户来使用的,这块区域就是内核空间,内核空间是留给操作系统来使用的,用户代码是不能读写的。
我们写的代码编译之后会留下汇编指令,这些指令需要存储起来才能正常运行,储存这些指令的地方就是代码段了。
栈区(stack):主要存放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如函数执行时,函数的形参以及函数内的局部变量是分配在栈区的,函数运行结束后,形参和局部变量去栈(自动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高但是分配的内存空间有限。上面代码里红框的部分全都存储在栈区。
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操作系统回收 。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
数据段(静态区)(static)存放全局变量、静态数据。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代码段:存放函数体(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ptr1指向一段空间,这块空间是由malloc来申请的,malloc申请的空间在堆区储存,ptr1是维护那段空间的,它所储存的地址所指向的空间存储在堆区,但是ptr1本身是局部变量,存储在栈区。calloc和realloc同理。
柔性数组方案
下面两个都是柔型数组:
struct S { int n; char c; int arr[]; }; struct S { int n; char c; int arr[0]; };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种有的编译器会报错。
柔性数组的特点
1.结构中的柔性数组成员前面必须至少一个其他成员
也就是说,下面这样的写法是绝对不行的:
struct S { int arr[]; };
2.sizeof返回的带有柔型数组的结构体的大小不包括柔型数组。
#include<stdio.h> struct S { int n; char c; int arr[]; }; int main() { printf("%d", sizeof(S)); return 0; }
我们已经了解了最大对齐数,n和c一共是5字节,但是结构体大小必须是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int的对齐数是4,char的对齐数是1,所以浪费三个字节,结构体大小为8,柔型数组的大小并没有被计算在里面。
3.包含柔型数组成员的结构用malloc进行内存的分配,并且分配的内存应该大于结构的大小,用来适应柔型数组的预期大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struct S { int n; char c; int arr[0]; }; int main() { struct S* ps = (struct S*)malloc(sizeof(struct S) + sizeof(int) * 10); if (ps == NULL) { printf("%s\n", strerror(errno)); return 1; } ps->n = 100; ps->c = 'w'; int i = 0; for (i = 0; i < 10; i++) { ps->arr[i] = i; printf("%d ", ps->arr[i]); } struct S* ptr = (struct S*)realloc(ps, sizeof(struct S) + 20 * sizeof(int)); if (ptr == NULL) { printf("%s\n", strerror(errno)); return 1; } else { ps = ptr; } free(ps); ps = NULL; return 0; }
柔性数组的柔性就体现在这里,如果我们将结构体中的数组大小定义成一个常量,那么它在一次程序的运行中是不可修改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柔性数组来定义的话,就可以动态地用realloc来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realloc的后一个参数不是要扩容的大小,而是算上本来就有的空间之后的新大小,这一点比较容易搞混。
结构中指针方案
我们也可以这样模拟实现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struct S { int n; char c; int *arr; }; int main() { struct S* ps = (struct S*)malloc(sizeof(struct S)); if (ps == NULL) { perror("malloc"); return 1; } int* ptr = (int *)malloc(10*sizeof(int)); if (ptr == NULL) { perror("malloc2:"); return 1; } else { ps->arr = ptr; } ps->n = 100; ps->c = 'w'; int i = 0; for (i = 0; i < 10; i++) { ps->arr[i] = i; }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 ", ps->arr[i]); } ptr = (int*)realloc(ps->arr, sizeof(int) * 20); if (ptr == NULL) { perror("realloc"); return 1; } else { ps->arr = ptr; } free(ps->arr); ps -> arr = NULL; free(ps); ps = NULL; return 0; }
这种写法可以模拟实现上面柔型数组的功能,我们称它为结构中指针方案。
那么结构中指针和柔型数组这两个方案到底哪一个比较好呢?
两种方案那个比较好?
如果我们用柔型数组的话,程序里面总共malloc一次,free一次。
如果用结构中指针的话,则是malloc两次,free两次。
这两个方案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但是柔型数组的实现方式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内存的使用率会高一些
malloc次数少,内存之间的内存碎片就会少一些,内存的使用率就会相应高一些。malloc次数多,维护难度增大,容易出错。
第二个好处是:访问速度会提高
柔型数组是一片连续的空间,访问速度理所应当地会快一些,而结构中指针空间之间可能不连续,我们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可能不是直接去内存里面拿,而是先去寄存器里找,寄存器没有再找内存要,如果空间连续,后面空间的内容可能会加载到寄存器里面,那么访问速度就会加快,而如果空间不连续,先去寄存器找却没找到,这么一来效率就会降低。
这篇博客旨在总结我自己阶段性的学习,要是能帮助到大家,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如果觉得我写的不错的话还请点个赞和关注哦~我会持续输出编程的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