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 Day03

简介: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 Day03

04 | 零拷贝:如何高效地传输文件?

原文摘抄

文件拷贝

上下文切换的成本并不小,虽然一次切换仅消耗几十纳秒到几微秒,但高并发服务会放大这类时间的消耗。

每周期中的 4 次内存拷贝,其中与物理设备相关的 2 次拷贝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把磁盘内容拷贝到内存,以及把内存拷贝到网卡。但另外 2 次与用户缓冲区相关的拷贝动作都不是必需的,因为在把磁盘文件发到网络的场景中,用户缓冲区没有必须存在的理由。

如果内核在读取文件后,直接把 PageCache 中的内容拷贝到 Socket 缓冲区,待到网卡发送完毕后,再通知进程,这样就只有 2 次上下文切换,和 3 次内存拷贝。

你可以回忆下,没用零拷贝时,为了传输 320MB 的文件,在用户缓冲区分配了 32KB 的内存,把文件分成 1 万份传送,然而,这 32KB 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 32MB 或者 32 字节呢?这是因为,在没有零拷贝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内存的利用率最高。如果用户缓冲区过大,它就无法一次性把消息全拷贝给 socket 缓冲区;如果用户缓冲区过小,则会导致过多的 read/write 系统调用。那用户缓冲区为什么不与 socket 缓冲区大小一致呢?这是因为,socket 缓冲区的可用空间是动态变化的,它既用于 TCP 滑动窗口,也用于应用缓冲区,还受到整个系统内存的影响(我在《Web 协议详解与抓包实战》第 5 部分课程对此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尤其在长肥网络中,它的变化范围特别大。

零拷贝使我们不必关心 socket 缓冲区的大小。

PageCache,磁盘高速缓存

PageCache 使用了预读功能。也就是说,虽然 read 方法只读取了 0-32KB 的字节,但内核会把其后的 32-64KB 也读取到 PageCache,这后 32KB 读取的成本很低。

这两点可以看到 PageCache 的优点,它在 90% 以上场景下都会提升磁盘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PageCache 会不起作用,甚至由于多做了一次内存拷贝,造成性能的降低。在这些场景中,使用了 PageCache 的零拷贝也会损失性能。就是在传输大文件的时候。由于文件太大,文件中某一部分内容被再次访问到的概率其实非常低。

高并发场景下,为了防止 PageCache 被大文件占满后不再对小文件产生作用,大文件不应使用 PageCache,进而也不应使用零拷贝技术处理。

异步 IO + 直接 IO

绕过 PageCache 的 IO 是个新物种,我们把它称为直接 IO。对于磁盘,异步 IO 只支持直接 IO。

直接 IO 的应用场景并不多,主要有两种:第一,应用程序已经实现了磁盘文件的缓存,不需要 PageCache 再次缓存,引发额外的性能消耗。比如 MySQL 等数据库就使用直接 IO;第二,高并发下传输大文件,我们上文提到过,大文件难以命中 PageCache 缓存,又带来额外的内存拷贝,同时还挤占了小文件使用 PageCache 时需要的内存,因此,这时应该使用直接 IO。

当然,直接 IO 也有一定的缺点。除了缓存外,内核(IO 调度算法)会试图缓存尽量多的连续 IO 在 PageCache 中,最后合并成一个更大的 IO 再发给磁盘,这样可以减少磁盘的寻址操作;另外,内核也会预读后续的 IO 放在 PageCache 中,减少磁盘操作。直接 IO 绕过了 PageCache,所以无法享受这些性能提升。

我们通常会设定一个文件大小阈值,大文件由异步 IO 和直接 IO 处理,小文件则交由零拷贝处理

事实上 PageCache 对写操作也有很大的性能提升,因为 write 方法在写入内存中的 PageCache 后就会返回,速度非常快,由内核负责异步地把 PageCache 刷新到磁盘中。

心得体会

  1.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频繁切换会导致耗时增加。
  2. PageCache,会顺序的多读一些数据,期待下次获取数据在其中。但是对大文件来说,作用很小,甚至是负面影响。
  3. 说实话,对于“write 方法在写入内存中的 PageCache 后就会返回”,“由内核负责异步地把 PageCache 刷新到磁盘中”存在疑惑,如果此时断电宕机,写操作不就失败了吗?如何保证可靠性呢?

工作体验

  1. netty框架是使用零拷贝技术进行传输的,零拷贝技术用的内存是堆外内存。需要设置JVM最大堆外内存使用量,避免占用过高内存。

05 | 协程:如何快速地实现高并发服务?

原文摘抄

为了达到高并发,你可能会选择一个异步框架,用非阻塞 API 把业务逻辑打乱到多个回调函数,通过多路复用实现高并发,然而,由于业务代码过度关注并发细节,需要维护很多中间状态,不但 Bug 率会很高,项目的开发速度也上不去,产品及时上线存在风险。

如果想兼顾开发效率,又能保证高并发,协程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可以在保持异步化运行机制的同时,用同步方式写代码,这在实现高并发的同时,缩短了开发周期,是高性能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无论基于多进程还是多线程,都难以实现高并发,这由两个原因所致。

首先,单个线程消耗的内存过多,比如,64 位的 Linux 为每个线程的栈分配了 8MB 的内存,还预分配了 64MB 的内存作为堆内存池(你可以从[第 2 讲] 中找到 Linux 系统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的内存去开启几万个线程实现并发。

其次,切换请求是内核通过切换线程实现的,什么时候会切换线程呢?不只时间片用尽,当调用阻塞方法时,内核为了让 CPU 充分工作,也会切换到其他线程执行。一次上下文切换的成本在几十纳秒到几微秒间,当线程繁忙且数量众多时,这些切换会消耗绝大部分的 CPU 运算能力。

本来由内核实现的请求切换工作,交由用户态的代码来完成就可以了,异步化编程通过应用层代码实现了请求切换,降低了切换成本和内存占用空间。

有没有办法既享受到异步化带来的高并发,又可以使用阻塞函数写同步化代码呢?协程可以做到,它在异步化之上包了一层外衣,兼顾了开发效率与运行效率。

用户态的代码切换协程,与内核切换线程的原理是一样的。

创建协程时,会从进程的堆中(参见[第 2 讲])分配一段内存作为协程的栈。线程的栈有 8MB,而协程栈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十 KB。当然,栈缩小后,就尽量不要使用递归函数,也不能在栈中申请过多的内存,这是实现高并发必须付出的代价。

**所以,协程的高性能,建立在切换必须由用户态代码完成之上,这要求协程生态是完整的,要尽量覆盖常见的组件。**使用协程实现服务器端的高并发服务时,并不只是选择协程库,还要从其生态中找到结合 IO 多路复用的协程框架,这样可以加快开发速度。

为了让协程获得更多的 CPU 时间,还可以设置所在线程的优先级,比如 Linux 下把线程的优先级设置到 -20,就可以每次获得更长的时间片。

还可以把线程绑定到某个 CPU 上,增加协程执行时命中 CPU 缓存的机率。

小结

在协程中调用的所有 API,都需要做非阻塞的协程化改造。优秀的协程生态下,常用服务都有对应的协程 SDK,方便业务代码使用。开发高并发服务时,与 IO 多路复用结合的协程框架可以与这些 SDK 配合,自动挂起、切换协程,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

心得体会

  1.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存在,如果我没记错,主要用途是把危险的底层操作,由操作系统来执行,屏蔽了风险。随之带来的就是切换内核态的时间消耗。
  2. 协程框架的存在,即代替了操作系统进行线程的切换。即在用户态,对一个线程的执行换成了多携程,是一个更细的力度,将调度权限收到用户态手上,这是对“用户”的信任,也需要“用户“承担责任。正如文中提到的:“计算太密集从而长时间占用 CPU 的任务,还是要放在独立的线程中执行,以防止它影响所有协程的执行。”

工作体验

  1. 工作中并没有使用到协程,甚至异步回调的方式,使用的人都不多,甚至有人找我说看不懂这么写是什么意思。

评论区“忆水寒”也提到了:“大家不知道协程(接收度比较低,觉得没用过可能会遇到很多坑,万一影响产品稳定性怎么办),而且产品里面已经充斥着大量的回调,没法大规模切换了。”

目录
相关文章
|
8天前
|
存储 运维 Shell
运维.Linux.bash学习笔记.数组及其使用
运维.Linux.bash学习笔记.数组及其使用
14 0
|
1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Ubuntu
【Linux开发实战指南】基于UDP协议的即时聊天室:快速构建登陆、聊天与退出功能
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位于IP协议之上。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可靠到达或无重复。与TCP(传输控制协议)相比,UDP具有较低的传输延迟,因为省去了建立连接和确认接收等过程,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能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场景,如在线视频、语音通话、DNS查询等。 链表 链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用于存储一系列元素(节点),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字段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指针)。链表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等类型。与数组相比,链表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上更为高效,因为它不需要移动元素,只需修改节点间的指针即可。但访问链表中的元素不如数组直接,通常需要从
113 2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监控
Linux命令lsipc:深入解析与实战应用
`lsipc` (通常指 `ipcs`) 是Linux命令,用于查看系统中的IPC资源,包括消息队列、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它显示详细信息,支持过滤,并且需要相应权限。示例用法:显示共享内存(`-m`)、查询消息队列(`-q -i ID`)、查看关联进程(`-m -p`)。注意权限、操作影响及定期监控。结合`ipcrm`等工具可进行更深入管理。
|
3月前
|
运维 Oracle 容灾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
4天前
|
Linux 调度
Linux源码阅读笔记05-进程优先级与调度策略-实战分析
Linux源码阅读笔记05-进程优先级与调度策略-实战分析
|
10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Linux 网络安全
"Linux系统实战:从零开始部署Apache+PHP Web项目,轻松搭建您的在线应用"
【8月更文挑战第9天】Linu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凭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部署Web项目的优选平台。本文以Apache Web服务器和PHP项目为例,介绍部署流程。首先,通过包管理器安装Apache与PHP;接着创建项目目录,并上传项目文件至该目录;根据需要配置Apache虚拟主机;最后重启Apache服务并测试项目。确保防火墙允许HTTP流量,正确配置数据库连接,并定期更新系统以维持安全。随着项目复杂度提升,进一步学习高级配置将变得必要。
22 0
|
1月前
|
缓存 监控 网络协议
Linux系统性能优化
Linux系统的性能是指操作系统完成任务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8 1
|
1月前
|
SQL 自然语言处理 网络协议
【Linux开发实战指南】基于TCP、进程数据结构与SQL数据库:构建在线云词典系统(含注册、登录、查询、历史记录管理功能及源码分享)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连接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建立TCP连接需要经过著名的“三次握手”过程: 1. SYN(同步序列编号):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给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2. SYN-ACK: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回应一个SYN-ACK(SYN+ACKnowledgment)包,告诉客户端其接收到了请求,并同意建立连接,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 ACK(确认字符):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发送一个ACK包给服务器,确认收到了服务器的确
158 1
|
2月前
|
NoSQL Linux 程序员
Linux objdump命令:深入解析与实战应用
`objdump`是Linux下的反汇编工具,用于将二进制文件转换为汇编代码,便于理解程序底层。它可以反汇编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和库,支持多种参数,如显示符号表(-t)、反汇编代码(-d)、源代码与汇编混合视图(-S)。在实践中,结合-g编译选项和特定段(-j)反汇编,能辅助调试和分析。使用时注意包含调试信息,选择适当参数,并与其他工具(如gdb)配合使用。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实战Linux I/O多路复用:借助epoll,单线程高效管理10,000+并发连接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Linux的I/O多路复用技术`epoll`来高效管理超过10,000个并发连接。`epoll`允许单线程监控大量文件描述符,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文章详细阐述了`epoll`的几个关键接口,包括`epoll_create`、`epoll_ctl`和`epoll_wait`,以及它们在处理并发连接中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epoll`在高并发TCP服务场景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epoll`和线程/协程池来构建服务框架。
27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