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C语言)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简介: 深度解析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C语言)

1. 数据类型详细介绍


char // 字符数据类型

short // 短整型

int // 整型

long // 长整型

long long // 更长的整型

float // 单精度浮点数

double // 双精度浮点数


1.1.类型的基本归类


1.整型家族

char
unsigned char
signed char
short
unsigned short [int]
signed short [int]
int
unsigned int
signed int
long
unsigned long [int]
signed long [int]


2.浮点数家族


float

double


3.构造类型


数组类型

结构体类型:struct

枚举类型:enum

联合类型:union


4.指针类型


int*

char*

float*

void*

值得注意的是,void* 类型的指针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指针,但其不可以解引用操作。

例如: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 10;
  char b = 'a';
  void* pa = &a;
  void* pb = &b;
  return 0;
}


5.空类型

void

空类型通常用于函数的返回类型,函数参数,指针类型。


2. 整型在内存中的存储:原码、反码、补码

  • 要理解整型如何在内存中的存储,首先我们得了解原码反码补码 的规则.

2.1.原码,反码和补码


我们都知道,数据在内存中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放的,实际上,在内存中数据的存放存放的是它的补码,那么,什么是补码呢?原码,反码,补码之间是怎样的联系呢?


原码

直接将数值按照正负数的形式翻译成二进制就可以得到原码。

反码

将原码的符号位不变,其他位依次按位取反就可以得到反码。

补码

反码+1就得到补码。

值得注意的是: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相同,负数的原反补则要遵循以上的规则来转换。


例如: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 3;
  `// 原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3
  `// 反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3
  `// 补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3
  int b = -5;
  `// 原码: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
  `// 反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0`
  `// 补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1` :`在内存中的存储`
  return 0;
}


对于整形来说:数据存放内存中其实存放的是补码。

为什么呢?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值一律用补码来表示和存储。原因在于,使用补码,可以将符号位和数值域统

一处理;同时,加法和减法也可以统一处理(CPU只有加法器)此外,补码与原码相互转换,其运算过程是相同的,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整型在内存当中的存储: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 3;
  // 原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 反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 补码: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
  // 00 00 00 03  (看这里)
  int b = -5;
  // 原码: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
  // 反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0
  // 补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1 :在内存中的存储
  // ff ff ff fb  (看这里)
  return 0;
}

2c5839ce1bcc40248069241262d40b36.pngcedd46748eac4617af1f6560cfe10fca.png


这里内存当中实际上是以整型的补码的十六进制形式存储的,将其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确与其补码相同。


3. 大小端字节序介绍及判断


看上面整型在内存中的存储可以发现,十六进制数据居然是倒着存放的,这其实就与编译器的大小端有关。

那么什么是大小端呢???


3.1.小端


在上面的内存观察中,实际上就是小端存储形式,所以 小端(存储)模式,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

用图表示则是:

baab359f89e445f18096c2c8b0202d87.png

3.2.大端


而大端的存储形式则与小端相反,小端(存储)模式,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

用图表达则是:

b1c5fe7070e9442bb8e0e1db9498dd79.png

那么为什么要有大小端呢???


为什么会有大小端模式之分呢?这是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我们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每个地址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为8 bit。但是在C语言中除了8 bit的char之外,还有16 bit的short型,32 bit的long型(要看具体的编译器),另外,对于位数大于8位的处理器,例如16位或者32位的处理器,由于寄存器宽度大于一个字节,那么必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将多个字节安排的问题。因此就导致了大端存储模式和小端存储模式。

例如:一个 16bit 的 short 型 x ,在内存中的地址为 0x0010 , x 的值为 0x1122 ,那么 0x11 为高字节, 0x22 为低字节。对于大端模式,就将 0x11 放在低地址中,即 0x0010 中, 0x22 放在高地址中,即 0x0011 中。小端模式,刚好相反。我们常用的 X86 结构是小端模式,而 KEIL C51 则为大端模式。很多的ARM,DSP都为小端模式。有些ARM处理器还可以由硬件来选择是大端模式还是小端模式。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编译器是大端还是小端呢???

  • 运用大端和小端存储的特性,写一段代码便能知道编译器是大端还是小端。
  • char*来获取整型值1的第一个字节,若是1,则是小端,若是0则是大端。

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 判断大小端
int check_sys()
{
  int a = 1;
  return *((char*)&a);
}
int main()
{
  int ret = check_sys();
  if (1 == ret)
      printf("小端\n");
  else
      printf("大端\n");
  return 0;
}


7aef38d2999e4c5599d0045f2c232664.png


可以看到,我的编译器vs2022是小端存储模式。


4. 浮点型在内存中的存储解析


我们先来看一段代码例子: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 = 9;
    float *pFloat = (float *)&n;
    printf("n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pFloat = 9.0;
    printf("num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return 0;
}


输出结果是:

c3e92aadac244be2a8222997b935c46c.png


奇怪了,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呢?第二个打印不应该是9.000000吗???第三个打印的结果为什么这么大???从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浮点型在内存中的存储与整型在内存中的存储是不一样的。


那么浮点型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呢?????

根据国际标准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 754,任意一个二进制浮点数V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1.(-1)^S * M * 2^E

2.(-1)^S表示符号位,当S=0,V为正数;当S=1,V为负数。

3.M表示有效数字,大于等于1,小于2。

4.2^E表示指数位。

举例来说:

1.十进制的5.0,写成二进制是 101.0 ,相当于 1.01×2^2 。

2.那么,按照上面V的格式,可以得出S=0,M=1.01,E=2。

3.十进制的-5.0,写成二进制是 -101.0 ,相当于 -1.01×2^2 。那么,S=1,M=1.01,E=2。

IEEE 754规定:

对于32位的浮点数,最高的1位是符号位s,接着的8位是指数E,剩下的23位为有效数字M。


34d7732b19f14f4bb08a3f771ffa0cac.png

对于64位的浮点数,最高的1位是符号位S,接着的11位是指数E,剩下的52位为有效数字M。

fc455ca40fa24070b9fbdf6b346ab075.png


IEEE 754对有效数字M和指数E,还有一些特别规定。

前面说过, 1≤M<2 ,也就是说,M可以写成 1.xxxxxx 的形式,其中xxxxxx表示小数部分。

IEEE 754规定,在计算机内部保存M时,默认这个数的第一位总是1,因此可以被舍去,只保存后面的xxxxxx部分。比如保存1.01的时候,只保存01,等到读取的时候,再把第一位的1加上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1位有效数字。以32位浮点数为例,留给M只有23位,将第一位的1舍去以后等于可以保存24位有效数字。

至于指数E,情况就比较复杂。

首先,E为一个无符号整数(unsigned int)

这意味着,如果E为8位,它的取值范围为0 - 255;如果E为11位,它的取值范围为0 - 2047。但是,我们知道,科学计数法中的E是可以出现负数的,所以IEEE 754规定,存入内存时E的真实值必须再加上一个中间数,对于8位的E,这个中间数是127;对于11位的E,这个中间数是1023。比如2^10的E是10,所以保存成32位浮点数时,必须保存成10+127=137,即10001001。


然后,指数E从内存中取出还可以再分成三种情况:


E不全为0或不全为1

这时,浮点数就采用下面的规则表示,即指数E的计算值减去127(或1023),得到真实值,再将

有效数字M前加上第一位的1。

比如:

0.5(1/2)的二进制形式为0.1,由于规定正数部分必须为1,即将小数点右移1位,则为

1.0*2^(-1),其阶码为-1+127=126,表示为01111110,而尾数1.0去掉整数部分为0,补齐0到23位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则其二进制表示形式为:

0 0111111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

E全为0

这时,浮点数的指数E等于1-127(或者1-1023)即为真实值,有效数字M不再加上第一位的1,而是还原为0.xxxxxx的小数。这样做是为了表示±0,以及接近于0的很小的数字。

E全为1

这时,如果有效数字M全为0,表示±无穷大``(正负取决于符号位s);

好了,关于浮点数的表示规则,就说到这里。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题目:


为什么 0x00000009 还原成浮点数,就成了 0.000000 ?


首先,将 0x00000009 拆分,得到第一位符号位s=0,后面8位的指数 E=00000000 ,最后23位的有效数字 M=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

9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

由于指数E全为0,所以符合上一节的第二种情况。因此,浮点数V就写成:V=(-1)^0 × 0.00000000000000000001001×2^(-126)=1.001×2^(-146),显然,V是一个很小的接近于0的正数,所以用十进制小数表示就是 0.000000 。

再看例题的第二部分。

请问浮点数9.0,如何用二进制表示?还原成十进制又是多少?


首先,浮点数9.0等于二进制的1001.0,即1.001×2^3。

那么,第一位的符号位s=0,有效数字M等于001后面再加20个0,凑满23位,指数E等3+127=130,即10000010。所以,写成二进制形式,应该是s+E+M,即:

0 10000010 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这个32位的二进制数,还原成十进制,正是 1091567616 。


写在最后


虽然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这一节知识不常用,但是他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内存和更严谨的写代码,可以说是一个程序员的必不可少基本功。


感谢阅读本小白的博客,错误的地方请严厉指出噢!



相关文章
|
27天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Java内存模型深度解析:从理论到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内存模型(JMM)的核心概念与底层机制,通过剖析其设计原理、内存可见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结合具体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构建对JMM的全面理解。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我们将直接以故事化手法引入,让读者在轻松的情境中领略JMM的精髓。 ####
33 6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缓存
十万订单每秒热点数据架构优化实践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在高峰时段需要处理海量订单,这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双十一”、“618”等大型促销活动中,每秒需要处理数万甚至数十万笔订单,这对系统的热点数据处理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架构以应对每秒十万订单级别的热点数据处理,从历史背景、功能点、业务场景、底层原理以及使用Java模拟示例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54 8
|
1月前
|
存储 Java 编译器
Java内存模型(JMM)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内存模型(JMM)的工作原理,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多线程环境下并发编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通过剖析JVM如何管理线程间的数据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问题,本文将揭示synchronized关键字背后的机制,并介绍volatile关键字和final关键字在保证变量同步与不可变性方面的作用。同时,文章还将讨论现代Java并发工具类如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核心组件,以及它们如何简化高效并发程序的设计。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本文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见解,助你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更进一步。 ####
|
1月前
|
数据采集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基于qwen2.5的长文本解析、数据预测与趋势分析、代码生成能力赋能esg报告分析
Qwen2.5是一款强大的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擅长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支持长文本解析、数据预测、代码生成等复杂任务。Qwen-Long作为其变体,专为长上下文场景优化,适用于大型文档处理、知识图谱构建等。Qwen2.5在ESG报告解析、多Agent协作、数学模型生成等方面表现出色,提供灵活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143 49
|
20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ava内存管理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内存分配与垃圾回收机制,揭示了其高效管理内存的奥秘。文章首先概述了JVM内存模型,随后详细阐述了堆、栈、方法区等关键区域的作用及管理策略。在垃圾回收部分,重点介绍了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等多种回收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GC策略对应用性能的影响。对于开发者而言,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编写出更加高效、稳定的Java应用程序。 ####
|
20天前
|
XML JSON JavaScript
HttpGet 请求的响应处理:获取和解析数据
HttpGet 请求的响应处理:获取和解析数据
|
1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数据处理
C 语言结构体与位域:高效数据组织与内存优化
C语言中的结构体与位域是实现高效数据组织和内存优化的重要工具。结构体允许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成一个整体,而位域则进一步允许对结构体成员的位进行精细控制,以节省内存空间。两者结合使用,可在嵌入式系统等资源受限环境中发挥巨大作用。
59 11
|
28天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PI 存储库中的 JarkaStealer:深入解析与防范措施
PyPI 存储库中的 JarkaStealer:深入解析与防范措施
24 2
|
1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Java
存算分离与计算向数据移动:深度解析与Java实现
【11月更文挑战第10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的激增给传统的数据处理架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存算一体”架构,即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紧密耦合,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存算分离(Disaggregated Storage and Compute Architecture)和计算向数据移动(Compute Moves to Data)两种架构应运而生,成为大数据处理领域的热门技术。
62 2
|
1月前
|
JavaScript API 开发工具
<大厂实战场景> ~ Flutter&鸿蒙next 解析后端返回的 HTML 数据详解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Flutter 中解析后端返回的 HTML 数据。首先解释了 HTML 解析的概念,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 `http` 和 `html` 库的步骤,包括添加依赖、获取 HTML 数据、解析 HTML 内容和在 Flutter UI 中显示解析结果。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从 URL 获取 HTML 并提取特定信息,如链接列表。希望本文能帮助你在 Flutter 应用中更好地处理 HTML 数据。
117 1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