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智慧光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和未来演进》——2.8.3 确定性网络技术

简介: 带你读《智慧光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和未来演进》——2.8.3 确定性网络技术

2.8.3 确定性网络技术


确定性网络是近几年来产业界研究的热点,是一项实现IP 网络从“尽力而为(best-ffort)”到“准时、准确、快速”,并有效控制抖动、降低端到端时延的技术。2015 年,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成立确定性网络工作组,在第二层桥接和第三层IP 上实现确定的传输路径,这些路径可以提供时延、丢包和抖动的最差界限,以此提供确定的传送服务。确定性网络是通过二、三层协同完成的。二层是通过时间敏感型网络(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来实现确定性的,而三层则由确定性网络进行保障,从而在广域网上(如IP/MPLS)实现确定性的传输。


1.确定性网络的基本特征

确定性网络主要需要具备高精度时钟同步、零拥塞丢失、超可靠的数据包交付等基本特性。


(1)高精度时钟同步:所有网络设备和主机都可以使用IEEE 1588 精确网络时间协议将其内部时钟同步到1μs ~ 10 ns 的精度。大多数确定性网络应用程序都要求终端支持同步,一些队列算法也要求网络节点实现同步。


(2)零拥塞丢失:拥塞丢失是网络节点中输出缓冲区的分组溢出,是“尽力而为”网络中丢包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数据包的传送并为需要提供确定性转发的业务流(也被称为关键业务流)分配足够的资源,可以有效地消除拥塞。


(3)超可靠的数据包交付:确定性网络可以通过多个路径发送序列数据流的多个副本,

并在接收端删除多余的副本,规避因设备故障引起的丢包风险。这种方式通常也被称为“双发选收”,是一种利用路径冗余实现业务可靠性传送的技术,如图2-48 所示。

image.png

图2-48 预防丢包风险的双发选收机制


(4)与尽力而为的服务共存:虽然关键业务流会消耗更多的特定资源(如链路的宽),

但在确定性网络中,“尽力而为”的业务也可以采用一定的规则进行正常传送,如采用优先级调度、分层QoS、加权公平队列等方式进行队列的调度,只是关键业务流降低了这些传统业务的可用带宽。因此,确定性网络可以被看作是在“尽力而为”网络上提供的一种QoS 确定性保障服务。


2.二层确定性网络

IEEE 802.1 于2007 年创建了音频视频桥接任务组。其目标是用以太网取代家庭中的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扬声器和同轴电缆。2012 年,该任务组在时间同步、时延保证等确定性的功能方面进行了扩充,并正式更名为TSN 任务组,制订了以以太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标准,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应用。


为了支持确定性,802.1 TSN 任务组又诞生了多个标准,主要有四大类:时间同步、有界低时延、超高可靠性和资源管理,如图2-49 所示。IEEE 802.1 标准大部分都局限于二层确定性网络,因此被称为二层确定性网络技术,只支持桥接网络,不支持端到端需要路由器的数据流。

image.png

图2-49 TSN 的标准体系


3.三层确定性网络

2015 年,IETF 成立了确定性网络工作组,致力于将TSN 中开发的技术扩展到路由器,让这些技术可以扩展到跨域的WAN 中,从而支持更大规模的确定性网络,以满足未来5G/6G 的各种垂直行业应用。同IEEE 802.1cb 类似的是,当要保障业务的可靠性时,确定性网络也定义了双发选收机制,如图2-50 所示。

image.png

图2-50 确定性网络中的双发选收机制


尽管图2-50 是确定性网络中的可靠性保障,但是也体现了IETF 在低时延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3 方面的内容:通过显式路由(Explicit Route)确保转发路径上

的低时延;通过资源预留(Resource Allocation)防止丢包并进行拥塞控制;通过业务保护(Service Protection)防止线路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丢包。


目前,IETF 关注确定性网络的整体架构、数据平面规范、数据流量信息模型、YANG模型等;IEEE 802.1 TSN 工作组关注具体的技术及其算法。当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保障域内和跨域业务的确定性传送。

相关文章
|
6天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UED
为何长效代理静态IP是网络管理的关键要素
在信息化时代,静态长效IP代理对网络管理至关重要。它能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确保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应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减少延迟和网络拥堵,加快数据传输;提高网络安全,便于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91HTTP高质量代理IP服务商助力高效信息获取。
40 23
|
9天前
|
编解码 异构计算
RT-DETR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RT-DETR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45 9
RT-DETR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
9天前
|
计算机视觉
RT-DETR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RT-DETR颈部网络
RT-DETR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RT-DETR颈部网络
37 12
RT-DETR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RT-DETR颈部网络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文件存储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20 4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
11天前
|
计算机视觉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v11颈部网络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v11颈部网络
40 10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GFPN 超越BiFPN 通过跳层连接和跨尺度连接改进v11颈部网络
|
11天前
|
编解码 异构计算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37 7
YOLOv11改进策略【Neck】| 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文件存储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46 10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MoblieNetV3:基于搜索技术和新颖架构设计的轻量型网络模型
|
22天前
|
网络协议 Unix Linux
深入解析:Linux网络配置工具ifconfig与ip命令的全面对比
虽然 `ifconfig`作为一个经典的网络配置工具,简单易用,但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配置的需求。相比之下,`ip`命令不仅功能全面,而且提供了一致且简洁的语法,适用于各种网络配置场景。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推荐逐步过渡到 `ip`命令,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管理需求。
34 11
|
2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AI时代的网络安全:传统技术的落寞与新机遇
在AI时代,网络安全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技术如多因素身份认证、防火墙和基于密码的系统逐渐失效,难以应对新型攻击。然而,AI带来了新机遇:智能化威胁检测、优化安全流程、生物特征加密及漏洞管理等。AI赋能的安全解决方案大幅提升防护能力,但也面临数据隐私和技能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制定清晰AI政策,强化人机协作,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59 16
|
1月前
|
边缘计算 容灾 网络性能优化
算力流动的基石:边缘网络产品技术升级与实践探索
本文介绍了边缘网络产品技术的升级与实践探索,由阿里云专家分享。内容涵盖三大方面:1) 云编一体的混合组网方案,通过边缘节点实现广泛覆盖和高效连接;2) 基于边缘基础设施特点构建一网多态的边缘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业务形态的统一技术支持;3) 以软硬一体的边缘网关技术实现多类型业务网络平面统一,确保不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边缘网络已实现全球覆盖、差异化连接及云边互联,支持即开即用和云网一体,满足各行业需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