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性能精进之优化方法论(二)——分析 (上)

简介: 前端性能精进之优化方法论(二)——分析 (上)

 在上一节中曾提到过两种性能监控:SYN 和 RUM,那么对应的也有两种分析:数据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数据分析会通过采集上来的性能信息来剖析和定位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实验室分析会通过某个线上或本地的测试工具对页面进行单点测试,得出性能分析报告。

  本文会对前者介绍一些分析实践,后者会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性能测试工具。

  数据分析的前端代码已上传至 shin-admin,后端代码上传至 shin-server


一、数据分析


  在将数据采集到后就需要立刻存储,并且按百分位数计算后,需要定期计算和清理。

  各类图表的辅助可以更好的定位到发生的性能问题。

1)存储

  在将性能数据采集到后,就需要将它们存储到数据库中,例如 MySQL、MongoDB 等。

  2023-04-13 如果将数据存储在 MongoDB 中,那么就可以将 JSON 中的属性作为条件来查询,例如查询 measure 对象中的 TTFB 大于 10 的记录。

  而 MySQL 中的 JSON 都是字符串序列化后再存储到数据库中的,所以如果要对某个属性做查询,会比较困难。

  为了避免拖垮服务器,在服务端接收时会通过队列来异步新增。

  以我当前公司的实践为例,将性能数据存储到 web_performance 表中,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web_performance`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load`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页面加载总时间',
  `ready`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可操作时间',
  `paint`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白屏时间',
  `screen`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首屏时间',
  `measure` varchar(1000)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其它测量参数,用JSON格式保存',
  `ctim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day` int(11) NOT NULL COMMENT '格式化的天(冗余字段),用于排序,20210322',
  `hour` tinyint(2) NOT NULL COMMENT '格式化的小时(冗余字段),用于分组,11',
  `minute` tinyint(2) DEFAULT NULL COMMENT '格式化的分钟(冗余字段),用于分组,20',
  `identity` varchar(30)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身份',
  `project` varchar(20)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项目关键字,关联 web_performance_project 表中的key',
  `ua` varchar(600)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代理信息',
  `referer` varchar(200)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来源地址',
  `referer_path` varchar(45)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来源地址中的路径',
  `timing` text COLLATE utf8mb4_bin COMMENT '浏览器读取到的性能参数,用于排查',
  `resource` text COLLATE utf8mb4_bin COMMENT '静态资源信息',
  PRIMARY KEY (`id`),
  KEY `idx_project_day` (`project`,`day`),
  KEY `idx_project_day_hour` (`project`,`day`,`hour`)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COMMENT='性能监控'

  referer_path 字段,用于分析指定页面的性能。

  表中的 project 字段会关联 web_performance_project 表(结构如下所示)中的 key。

CREATE TABLE `web_performance_projec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key` varchar(20)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唯一值',
  `name` varchar(45)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项目名称',
  `ctim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status` tinyint(1)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1:正常  0:删除',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name_UNIQUE` (`nam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COMMENT='性能监控项目';

  性能项目就是要监控的页面,与之前不同,性能的监控粒度会更细,因此需要有个后台专门管理这类数据。

  key 值是通过名称得到 16 位 MD5 字符串,需要引入 Node.js 的 cryto 库,如下所示。

const crypto = require('crypto');
const key = crypto.createHash('md5').update(name).digest('hex').substring(0, 16);

  可以对长期维护的网页创建单独的性能项目,而对于那些临时活动可以共用一个项目。

2)百分位数

  均值会受极值的影响,从而让它不够准确,无法真实的反映出用户的性能情况。

  故而选择了百分位数来解决极值问题,例如前 95% 用户的首屏时间在 2s 内,

  这种写法也叫 TP95,表示 95 分位数,TP 是 Top Percentile 的缩写。

  95 分位数是比较高的统计指标,意味着大多数的用户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性能体验。

  为了能看到变化趋势,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例如折线图,如下所示,横坐标可按天或小时。

  

3)定时任务

  每天可以选一个时间(例如凌晨三点),来统计昨天的日志信息。

  例如将计算得到的统计信息以 JSON 格式(如下所示)存储到数据库表的一个字段中。

  这个字段可以是 TEXT 类型或更大的 MEDIUMTEXT,一天只插入一条记录。

{
  hour: {
    x: [11, 14],
    load: ["158", "162"],
    ready: ["157", "162"],
    paint: ["158", "162"],
    screen: ["157", "162"]
  },
  minute: {
    11: {
      x: [11, 18, 30],
      load: ["157", "159", "160"],
      ready: ["156", "159", "160"],
      paint: ["157", "159", "160"],
      screen: ["156", "159", "160"]
    },
    14: {
      x: [9, 16, 17, 18],
      load: ["161", "163", "164", "165"],
      ready: ["161", "163", "164", "165"],
      paint: ["161", "163", "164", "165"],
      screen: ["161", "163", "164", "165"]
    }
  }
}

  还可以选一个时间来做数据清理,因为没有必要一直将这么多的数据保留着。

4)资源瀑布图

  通过资源瀑布图可以查看当时的资源加载情况。

  在上报性能参数时,将静态资源的耗时通过 getEntriesByType() 方法得到(如下所示),然后一起打包给服务器。


// 静态资源列表
const resources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resource");
const newResources: TypeSendResource[] = [];
resources && resources.forEach((value: PerformanceResourceTiming): void => {
    // 过滤 fetch 请求
    if (value.initiatorType === "fetch") return;
    // 只存储 1 分钟内的资源
    if (value.startTime > 60000) return;
    newResources.push({
      name: value.name,
      duration: rounded(value.duration),
      startTime: rounded(value.startTime)
    });
  });
obj.resource = newResources;

  由于我本地业务请求使用的是 XMLHTTPRequest,因此在代码中会过滤掉 fetch 请求,只在上报监控数据时采用了 fetch() 函数。

  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在搜集资源时,1 分钟以外的都会舍弃,并且只记录了资源名称、耗时和开始时间。

  最终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包含一个横向的柱状图,并且在图中会标注白屏、首屏、load 和 DOMContentLoaded 的时间点。

  

  这样能对资源的加载做更直观的比较,便于定位性能问题。

5)堆叠柱状图

  先将所有的性能记录统计出来,然后分别统计白屏和首屏 1 秒内的数量、1-2 秒内、2-3 秒内、3-4 秒内、4+秒的数量,白屏的 SQL 如下所示。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paint` <= 1000 and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paint` > 1000 and `paint` <= 2000 and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paint` > 2000 and `paint` <= 3000 and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paint` > 3000 and `paint` <= 4000 and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SELECT COUNT(*) FROM `web_performance` WHERE `paint` > 4000 `ctime` >= '2022-06-12 00:00' and `ctime` < '2022-06-13 00:00';

  算出后,分母为总数,分子为上述五个值,组成一张堆叠柱状图,类似于下面这样,每种颜色代码一个占比。

  

  这样就能直观的看到优化后的性能变化了,可更快的反馈优化结果。

6)阶段时序图

  在将统计的参数全部计算出来后,为了能更直观的发现性能瓶颈,设计了一张阶段时序图。

  描绘出 TTFB、responseDocumentTime、initDomTreeTime、parseDomTime 和 loadEventTime 所占用的时间,如下所示。

  橙色竖线表示白屏时间,黑色竖线表示首屏时间。移动到 id 或来源地址,就会提示各类参数。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六):全方面分析css的Flex布局,从纵、横两个坐标开始进行居中、两端等元素分布模式;刨析元素间隔、排序模式等
Flex 布局 布局的传统解决方案,基于盒状模型,依赖 display 属性 + position属性 + float属性。它对于那些特殊布局非常不方便,比如,垂直居中就不容易实现。 2009年,W3C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Flex 布局,可以简便、完整、响应式地实现各种页面布局。目前,它已经得到了所有浏览器的支持,这意味着,现在就能很安全地使用这项功能。 一、Flex 布局是什么? Flex 是 Flexible Box 的缩写,意为"弹性布局",用来为盒状模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133 0
|
12天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四):元素盒子模型;详细分析边框属性、盒子外边距
盒模型 盒模型: 所谓盒模型,就是浏览器为页面中的每个HTML元素生成的矩形盒子。 这些盒子们都要按照可见板式模型在页面上排布。 可见的板式模型主要由三个属性控制:position 属性、display 属性和 float属性。 position属性控制页面上元素间的位置关系。 display属性控制元素是堆叠、并排或者不在页面上显示。 float属性提供控制的方法,以便于把元素组成成多栏布局。 盒模型讲解: 在默认的情况下,每个盒子的边框是不可见的,背景也是透明的。 所以我们 不能直接的看到页面中的盒
66 0
|
12天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九):强势分析Animation动画各类参数;从播放时间、播放方式、播放次数、播放方向、播放状态等多个方面,完全了解CSS3 Animation
Animation属性 css3为Animation动画提供的几个属性如下: 属性名 属性值 animation-name 指定动画名称,该属性指定一个已有的关键帧定义。 animation-duration 指定动画持续时间。 animation-timing-funtion 指定动画变化速度。 animation-delay 指定动画延迟多长时间才开始执行。 animation-iteration-count 指定动画的循环执行次数。 animation:这是一个复合属性。
34 0
|
12天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五):背景属性;float浮动和position定位;详细分析相对、绝对、固定三种定位方式;使用浮动并清除浮动副作用
position定位(核心) 我们讲盒模型的时候,提到了3个属性可以用来控制页面排版。 三大属性:position属性,display属性,float属性。 position 属性控制页面上元素间的位置关系。 display 属性控制页面元素是否显示或者是堆叠还是并排显示。 float 属性提供控制方法。 通过float这种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多栏布局,导航菜单等等。 position属性是干嘛用的?怎么用?有哪些属性值? position属性控制页面上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排版。 怎么用?要知道怎么用
112 1
|
28天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安全
实现“永久登录”:针对蜻蜓Q系统的用户体验优化方案(前端uni-app+后端Laravel详解)-优雅草卓伊凡
实现“永久登录”:针对蜻蜓Q系统的用户体验优化方案(前端uni-app+后端Laravel详解)-优雅草卓伊凡
134 5
|
4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索引
前端性能优化:虚拟滚动技术原理与实战
前端性能优化:虚拟滚动技术原理与实战
573 80
|
4月前
|
缓存 监控 前端开发
前端性能优化:现代框架的关键策略
前端性能优化:现代框架的关键策略
235 74
|
4月前
|
缓存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前端性能优化:打造流畅的用户体验
前端性能优化:打造流畅的用户体验
|
8月前
|
缓存 前端开发 UED
如何优化前端性能以提高加载速度
前端性能优化对提升网站加载速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用户体验、SEO排名和转化率。本文介绍了优化前端加载速度的关键技巧,包括最小化HTTP请求、使用CDN、优化图片、利用浏览器缓存、压缩文件和实现懒加载。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显著减少页面加载时间,提高网站的整体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
9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开发者
前端 CSS 优化:提升页面美学与性能
前端CSS优化旨在提升页面美学与性能。通过简化选择器(如避免复杂后代选择器、减少通用选择器使用)、合并样式表、合理组织媒体查询,可减少浏览器计算成本和HTTP请求。利用硬件加速和优化动画帧率,确保动画流畅。定期清理冗余代码并使用缩写属性,进一步精简代码。这些策略不仅加快页面加载和渲染速度,还提升了视觉效果,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浏览体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1
    前端工程化演进之路:从手工作坊到AI驱动的智能化开发
  • 2
    Vue 3 + TypeScript 现代前端开发最佳实践(2025版指南)
  • 3
    实现“永久登录”:针对蜻蜓Q系统的用户体验优化方案(前端uni-app+后端Laravel详解)-优雅草卓伊凡
  • 4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六):全方面分析css的Flex布局,从纵、横两个坐标开始进行居中、两端等元素分布模式;刨析元素间隔、排序模式等
  • 5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五):背景属性;float浮动和position定位;详细分析相对、绝对、固定三种定位方式;使用浮动并清除浮动副作用
  • 6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八):学习transition过渡属性;本文学习property模拟、duration过渡时间指定、delay时间延迟 等多个参数
  • 7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一):CSS发展史;CSS样式表的引入;CSS选择器使用,附带案例介绍
  • 8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四):元素盒子模型;详细分析边框属性、盒子外边距
  • 9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二):CSS伪类:UI伪类、结构化伪类;通过伪类获得子元素的第n个元素;创建一个伪元素展示在页面中;获得最后一个元素;处理聚焦元素的样式
  • 10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七):学习ransform属性;本文学习 rotate旋转、scale缩放、skew扭曲、tanslate移动、matrix矩阵 多个参数
  • 1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九):强势分析Animation动画各类参数;从播放时间、播放方式、播放次数、播放方向、播放状态等多个方面,完全了解CSS3 Animation
    34
  • 2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八):学习transition过渡属性;本文学习property模拟、duration过渡时间指定、delay时间延迟 等多个参数
    93
  • 3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七):学习ransform属性;本文学习 rotate旋转、scale缩放、skew扭曲、tanslate移动、matrix矩阵 多个参数
    47
  • 4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六):全方面分析css的Flex布局,从纵、横两个坐标开始进行居中、两端等元素分布模式;刨析元素间隔、排序模式等
    133
  • 5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五):背景属性;float浮动和position定位;详细分析相对、绝对、固定三种定位方式;使用浮动并清除浮动副作用
    112
  • 6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四):元素盒子模型;详细分析边框属性、盒子外边距
    66
  • 7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三):元素继承关系、层叠样式规则、字体属性、文本属性;针对字体和文本作样式修改
    35
  • 8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二):CSS伪类:UI伪类、结构化伪类;通过伪类获得子元素的第n个元素;创建一个伪元素展示在页面中;获得最后一个元素;处理聚焦元素的样式
    67
  • 9
    【CSS】前端三大件之一,如何学好?从基本用法开始吧!(一):CSS发展史;CSS样式表的引入;CSS选择器使用,附带案例介绍
    79
  • 10
    Vue 3 + TypeScript 现代前端开发最佳实践(2025版指南)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