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样本

简介: 互联网整个行业都在陷入被动且尴尬的局面。去年开始流行的“内卷”一词,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互联网的现状,比如抖音开始做外卖,微信强推视频号,一直硝烟弥漫的电商市场,更是激战在社区团购上。内卷背后也有人感慨,互联网到了尽头。支撑这一论述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几款国民型APP用户增长都固定在了10亿这个级别,只能依靠自然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互联网整个行业都在陷入被动且尴尬的局面。去年开始流行的“内卷”一词,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互联网的现状,比如抖音开始做外卖,微信强推视频号,一直硝烟弥漫的电商市场,更是激战在社区团购上。


内卷背后也有人感慨,互联网到了尽头。支撑这一论述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几款国民型APP用户增长都固定在了10亿这个级别,只能依靠自然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这一幕如同刘慈欣小说《三体》里所描述的,智子封锁的地球科技一样,被信息干扰,或引导至错误方向发展,困在原地,做困兽之斗,无法自拔。


“内卷论”与“尽头论”的流行,让我们看到,中国科技产业尤其是互联网,需要自己的“破壁人”计划,突破封锁,尤其是跳出原有的路径依赖。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看到消费互联网的互联网产业,却不见更为广阔的产业互联网未来。


科技的未来,不是消费互联网,而是产业互联网。


黄奇帆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说,“今后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未来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以及远景是怎样的?2021年8月18日的百度世界大会,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某些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度正在扮演着中国科技的“破壁人”角色。



硬科技背后需要软实力沉淀和积累


百度世界大会,是百度公司的一个传统,这既是百度向公众披露其运营和战略的路演,也是公众了解百度的一个窗口。2021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这一次百度发布了更多的“硬科技”产品。


比如惊艳一时的百度汽车机器人,比如温情脉脉的小度智能巨屏电视、小度智能词典笔、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添添旋转智能屏,以及宣布量产的百度第二代昆仑AI芯片“昆仑芯2”。


一致的行业现象是,科技企业都在逐渐从它们软件的实力向硬件渗透。百度这些“硬科技”的背后,是其软件实力的支撑。


比如,百度的“汽车机器人”,它需要多重能力:首先具备L5级别自动驾驶能力,不仅无需人类驾驶,而且比人类驾驶更安全;其次具备语音、人脸识别等多模交互能力,分析用户潜在需求,主动提供服务;此外,汽车机器人还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升级能力,是服务各种场景的智慧体。


百度的这款“汽车机器人”已经达到了L5级别的自动驾驶,它是一辆没有方向盘汽车,这是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无需人类驾驶的同时,还能有更多驾驶之外的服务。这也是命名“汽车机器人”的原因所在吧。


又比如,小度发布的四款产品,是百度AI人格化和服务化两大发展方向上各种技术沉淀和积累的集中展现。譬如语音识别技术,百度的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达到了98%,甚至超过人耳水平。这四款是将语音识别技术、百度AI等与智能生活结合,针对不同场景开发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家中的电器、窗帘、台灯,通过智能词典笔,可以识别翻译各种外语,通过添添旋转屏可以K歌、刷短视频、点外卖、在线支付等。


小度这四款硬件科技,将百度APP智能搜索、百度健康医典、AI智慧社区等一些列内容沉淀与技术积累集合在一起。这一系列的硬科技的背后,延续了一句传统的老话,“科技以人文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硬科技产品的“爆发式”发布,绝非一蹴而就,严格来说,这是百度在AI领域持续投入超过十年的一次检验。百度的案例预示着,产业互联网是软硬结合的。



互联网未来是产业基础,云计算+AI


有人说,互联网的未来是云与智能,将两者的结合,可能就是AI。


百度世界大会前一天,2021年8月17日,国务院签署并公布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与《网络安全法》相呼应,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地,预示一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这也意味着,云计算将是基础之一,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则是AI智能。云计算是对产业数字化的支撑,人工智能则是加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赋能千行百业”。


云计算市场是目前国内一众科技企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有亚马逊、微软、阿里云、Google,国内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华为。百度云起步较阿里云稍晚,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后发优势。前不久百度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云计算的增长尤为抢眼,它保持了同比71%的增速,领跑中国云计算市场,跻身第四。


从2018年到2020年,百度云智能服务收入分别为30亿、64亿和92亿,按照71%的增速,今年将突破150亿元大关。百度云的“后发优势”,是云计算与AI的结合,百度采用了“AI云”作为标识与其他公有云做区别。


可以将“AI云”看作是,“数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的结合,这也意味着,AI云能够在制造、能源、城市、金融、医疗、媒体等领域,给客户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一步到位。体现在财务上,也许是,“AI云”毛利要远高于公有云。


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主题是“AI这时代,星辰大海”,李彦宏在直播中说,“AI,也是爱,是技术和温度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改变,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AI的发展,一方面是融入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变得触手可及,另一方面则是产业智能化升级赋能。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升级,体现在这一次百度发布的“百度大脑7.0”,百度大脑融合创新,降低门槛的优势。


在泉州,百度为泉州水务搭建了“水务大脑”,百度智能云提供的AI用水量预测模型可结合历史用水数据、天气、季节等变化因素,精准预测用水量,实现按需供水。同时,加压泵站精准调压应用,通过分析运行工况,可动态调整泵站流量、压力、频率等参数,大大降低泵机功耗,科学准确调控水压。



在新疆,艰苦的人力电力巡检工作也正在被百度AI代替。机器设备将拍摄的影像资料传回,通过AI技术可以快速判断线路是否存在故障,这样巡检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巡检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巨大改善,保障了边疆人民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


应该说,产业互联网是千行百业拥抱互联网,也是AI商业化的标志。透过这次百度世界大会,我们看到百度AI的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AI远比我们所预想的更快进入落地周期,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数字新基建的开启,有更早AI布局和更久技术沉淀的企业将在新的周期里全面提速。


告别路径依赖,未来从畅想变现实


随着滴滴因数据问题受到调查,新一轮的移动出行大战也上演了。与其他互联网不同的是,移动出行网约车大战,被认为是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先声。这一轮出行大战,如高德、美团、T3等也重复着历史,延续了往日滴滴最为成功的补贴方式。


很多互联网从业者未曾想过,这种疯狂烧钱的补贴,也是今天互联网备受争议和指责的原因之一。黄奇帆曾说,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四个问题是:烧钱扩规模以取得行业垄断,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利用垄断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隐私,互联网杀熟。


烧钱扩规模的前提是构建在存量市场。互联网的下一阶段,产业互联网这种烧钱扩大规模的方式或许不在适用,真正应该做的,是寻求产业的增量和效率最大化。


如果将滴滴为代表的移动出行视为产业互联网的先声,那么出行领域的未来一定是更为智能的自动驾驶。



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李彦宏确认,百度最新的robotaxi的软硬件系统,实现了60%的成本骤降,并且有望最快在2025年低于网约车。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累计接待乘客超过40万人次,测试里程超过1400万公里,自动驾驶专利数量达3000件。


李彦宏曾经分享过“3,30,3000”计划,即3年、30城、3000辆Robo Taxi,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滴滴出行到百度的未来驾驶业务,我们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本质差异:滴滴为代表的移动出行,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做交易信息的匹配;未来的驾驶业务,则是在交易信息匹配的基础上,做更多产业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方式,降低供给侧的成本,提升消费端的体验和效率。


百度的“汽车机器人”就是建立在Robotaxi技术和运营沉淀基础上,除了惊艳的“汽车机器人”,更让大众兴奋的可能是,百度发布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萝卜快跑”并不是简单的为“Robotaxi”赋予一个中文名字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Robotaxi象征着概念、研发和技术沉淀,“萝卜快跑”则意味着,经过8年发展,百度Apollo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


IHS 报告显示,预计整个共享出行市场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25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在20% - 28%之间。在共享出行市场中,Robotaxi将占到60%以上,市场规模超过1.3万亿。这也意味着,未来出行市场将转向无人车服务场景。


造车新势力与网约车激战的当下,萝卜快跑的上线显得格外有意义,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下半场的角逐已经开启,规模化商业运营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这也是对传统网约车赛道的一次换道超越。百度Apollo在过去两年,分别在北京、长沙、广州、沧州四个城市运营,目前也增获25个城市的运营牌照,距离30城的计划又进一步。萝卜快跑的上线,随着城市、乘客、公里数的不断增加和累积,也会进一步优化百度汽车机器人的迭代和升级。


也就是说,萝卜快跑兼顾了科技的商业现实和未来畅想。

相关文章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安全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样本
互联网整个行业都在陷入被动且尴尬的局面。去年开始流行的“内卷”一词,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互联网的现状,比如抖音开始做外卖,微信强推视频号,一直硝烟弥漫的电商市场,更是激战在社区团购上。 内卷背后也有人感慨,互联网到了尽头。支撑这一论述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几款国民型APP用户增长都固定在了10亿这个级别,只能依靠自然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54 0
|
2天前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大数据
预告 | 阿里云邀您参加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马上报名
大会以“智能跃进 创造无限”为主题,设置主会场峰会、分会场研讨会及展览区,聚焦大模型、AI Infra等热点议题。阿里云智算集群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丛培岩将出席并发表《高性能智算集群设计思考与实践》主题演讲。观众报名现已开放。
|
18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弹性计算
阿里云弹性计算_加速计算专场精华概览 | 2024云栖大会回顾
2024年9月19-21日,2024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专家、异构计算产品技术负责人王超等多位产品、技术专家,共同带来了题为《AI Infra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实践》的专场session。本次专场重点介绍了阿里云AI Infra 产品架构与技术能力,及用户如何使用阿里云灵骏产品进行AI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围绕当下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技术难点,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在阿里云上实现稳定、高效、经济的大模型训练,并通过多个客户案例展示了云上大模型训练的显著优势。
|
22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调度
阿里云吴结生:高性能计算持续创新,响应数据+AI时代的多元化负载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每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
13天前
|
并行计算 前端开发 物联网
全网首发!真·从0到1!万字长文带你入门Qwen2.5-Coder——介绍、体验、本地部署及简单微调
2024年11月12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团队正式开源通义千问代码模型全系列,包括6款Qwen2.5-Coder模型,每个规模包含Base和Instruct两个版本。其中32B尺寸的旗舰代码模型在多项基准评测中取得开源最佳成绩,成为全球最强开源代码模型,多项关键能力超越GPT-4o。Qwen2.5-Coder具备强大、多样和实用等优点,通过持续训练,结合源代码、文本代码混合数据及合成数据,显著提升了代码生成、推理和修复等核心任务的性能。此外,该模型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并在人类偏好对齐方面表现出色。本文为周周的奇妙编程原创,阿里云社区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
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100个降噪蓝牙耳机免费领,用通义灵码从 0 开始打造一个完整APP
打开手机,录制下你完成的代码效果,发布到你的社交媒体,前 100 个@玺哥超Carry、@通义灵码的粉丝,可以免费获得一个降噪蓝牙耳机。
3791 13
|
14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用通义灵码,从 0 开始打造一个完整APP,无需编程经验就可以完成
通义灵码携手科技博主@玺哥超carry 打造全网第一个完整的、面向普通人的自然语言编程教程。完全使用 AI,再配合简单易懂的方法,只要你会打字,就能真正做出一个完整的应用。本教程完全免费,而且为大家准备了 100 个降噪蓝牙耳机,送给前 100 个完成的粉丝。获奖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你跟着教程完成第一课的内容就能获得。
6238 10
|
26天前
|
缓存 监控 Linux
Python 实时获取Linux服务器信息
Python 实时获取Linux服务器信息
|
12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什么?!通义千问也可以在线开发应用了?!
阿里巴巴推出的通义千问,是一个超大规模语言模型,旨在高效处理信息和生成创意内容。它不仅能在创意文案、办公助理、学习助手等领域提供丰富交互体验,还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近日,通义千问推出代码模式,基于Qwen2.5-Coder模型,用户即使不懂编程也能用自然语言生成应用,如个人简历、2048小游戏等。该模式通过预置模板和灵活的自定义选项,极大简化了应用开发过程,助力用户快速实现创意。
|
20小时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通义千问开源的QwQ模型,一个会思考的AI,百炼邀您第一时间体验
Qwen团队推出新成员QwQ-32B-Preview,专注于增强AI推理能力。通过深入探索和试验,该模型在数学和编程领域展现了卓越的理解力,但仍在学习和完善中。目前,QwQ-32B-Preview已上线阿里云百炼平台,提供免费体验。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