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 Go 并发模式 Context 上下文

简介: 本文详细介绍了 Go 语言中的 Context 上下文,包括核心方法、创建方式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陈明勇

个人网站:https://chenmingyong.cn

文章持续更新,如果本文能让您有所收获,欢迎关注本号。

微信阅读可搜《Go技术干货》。这篇文章已被收录于 GitHub https://github.com/chenmingyong0423/blog,欢迎大家 Star 催更并持续关注。


Go version → 1.20.4

前言

Package context defines the Context type, which carries deadlines, cancellation signals, and other request-scoped values across API boundaries and between processes.[1]

Go1.7 引入了 context 包,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 goroutine 之间或跨 API 边界传递超时、取消信号和其他请求范围内的值(与该请求相关的值。这些值可能包括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处理日志、跟踪信息等等)。

Go 的日常开发中,Context 上下文对象无处不在,无论是处理网络请求、数据库操作还是调用 RPC 等场景下,都会使用到 Context。那么,你真的了解它吗?熟悉它的正确用法吗?了解它的使用注意事项吗?喝一杯你最喜欢的饮料,随着本文一探究竟吧。

Context 接口

context 包在提供了一个用于跨 API 边界传递超时、取消信号和其他请求范围值的通用数据结构。它定义了一个名为 Context 的接口,该接口包含一些方法,用于在多个 Goroutine 和函数之间传递请求范围内的信息。

以下是 Context 接口的定义:

typeContext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time.Time, okbool)
Done() <-chanstruct{}
Err() errorValue(keyany) any}

Context 的核心方法

Context 的核心方法.jpg

Context 接口中有四个核心方法:Deadline()Done()Err()Value()

Deadline()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方法返回 Context 的截止时间,表示在这个时间点之后,Context 会被自动取消。如果 Context 没有设置截止时间,该方法返回一个零值 time.Time 和一个布尔值 false

deadline, ok :=ctx.Deadline()
ifok {
// Context 有截止时间} else {
// Context 没有截止时间}

Done()

Done() 方法返回一个只读通道,当 Context 被取消时,该通道会被关闭。你可以通过监听这个通道来检测 Context 是否被取消。如果 Context 永不取消,则返回 nil

select {
case<-ctx.Done():
// Context 已取消default:
// Context 尚未取消}


Err()

Err() 方法返回一个 error 值,表示 Context 被取消时产生的错误。如果 Context 尚未取消,该方法返回 nil

iferr :=ctx.Err(); err!=nil {
// Context 已取消,处理错误}

Value()

Value(key any) any 方法返回与 Context 关联的键值对,一般用于在 Goroutine 之间传递请求范围内的信息。如果没有关联的值,则返回 nil

value :=ctx.Value(key)
ifvalue!=nil {
// 存在关联的值}

Context 的创建方式

Context 的创建方式.jpg

context.Background()

context.Background() 函数返回一个非 nil 的空 Context,它没有携带任何的值,也没有取消和超时信号。通常作为根 Context 使用。

ctx :=context.Background()
context.TODO()

context.TODO() 函数返回一个非 nil 的空 Context,它没有携带任何的值,也没有取消和超时信号。虽然它的返回结果和 context.Background() 函数一样,但是它们的使用场景是不一样的,如果不确定使用哪个上下文时,可以使用 context.TODO()

go

复制代码

ctx := context.TODO()

context.WithValue()

context.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any) 函数接收一个父 Context 和一个键值对 keyval,返回一个新的子 Context,并在其中添加一个 key-value 数据对。

go

复制代码

ctx := context.WithValue(parentCtx, "username", "陈明勇")

context.WithCancel()

context.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函数接收一个父 Context,返回一个新的子 Context 和一个取消函数,当取消函数被调用时,子 Context 会被取消,同时会向子 Context 关联的 Done() 通道发送取消信号,届时其衍生的子孙 Context 都会被取消。这个函数适用于手动取消操作的场景。

ctx, cancelFunc :=context.WithCancel(parentCtx)  
defercancelFunc()


context.WithCancelCause() 与 context.Cause()

context.WithCancelCause(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CauseFunc) 函数是 Go 1.20 版本才新增的,其功能类似于 context.WithCancel(),但是它可以设置额外的取消原因,也就是 error 信息,返回的 cancel 函数被调用时,需传入一个 error 参数。

ctx, cancelFunc :=context.WithCancelCause(parentCtx)
defercancelFunc(errors.New("原因"))

context.Cause(c Context) error 函数用于返回取消 Context 的原因,即错误值 error。如果是通过 context.WithCancelCause() 函数返回的取消函数 cancelFunc(myErr) 进行的取消操作,我们可以获取到 myErr 的值。否则,我们将得到与 c.Err() 相同的返回值。如果 Context 尚未被取消,将返回 nil

err :=context.Cause(ctx)

context.WithDeadline()

context.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函数接收一个父 Context 和一个截止时间作为参数,返回一个新的子 Context。当截止时间到达时,子 Context 其衍生的子孙 Context 会被自动取消。这个函数适用于需要在特定时间点取消操作的场景。

deadline :=time.Now().Add(time.Second*2)
ctx, cancelFunc :=context.WithTimeout(parentCtx, deadline)
defercancelFunc()

context.WithTimeout()

context.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函数和 context.WithDeadline() 函数的功能是一样的,其底层会调用 WithDeadline() 函数,只不过其第二个参数接收的是一个超时时间,而不是截止时间。这个函数适用于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取消操作的场景。

ctx, cancelFunc :=context.WithTimeout(parentCtx, time.Second*2)
defercancelFunc()

Context 的使用场景

传递共享数据

编写中间件函数,用于向 HTTP 处理链中添加处理请求 ID 的功能。

typekeyintconst (
requestIDKeykey=iota)
funcWithRequestId(nexthttp.Handler) http.Handler {
returnhttp.HandlerFunc(func(rwhttp.ResponseWriter, req*http.Request) {
// 从请求中提取请求ID和用户信息requestID :=req.Header.Get("X-Request-ID")
// 创建子 context,并添加一个请求 Id 的信息ctx :=context.WithValue(req.Context(), requestIDKey, requestID)
// 创建一个新的请求,设置新 ctxreq=req.WithContext(ctx)
// 将带有请求 ID 的上下文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next.ServeHTTP(rw, req)
   })
}


首先,我们从请求的头部中提取请求 ID。然后使用 context.WithValue 创建一个子上下文,并将请求 ID 作为键值对存储在子上下文中。接着,我们创建一个新的请求对象,并将子上下文设置为新请求的上下文。最后,我们将带有请求 ID 的上下文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这样,通过使用 WithRequestId 中间件函数,我们可以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请求 ID,例如在 日志记录、跟踪和调试等方面

传递取消信号,结束任务

启动一个工作协程,接收到取消信号就停止工作。

packagemainimport (
"context""fmt""time")
funcmain() {
ctx, cancelFunc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Working(ctx)
time.Sleep(3*time.Second)
cancelFunc()
// 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工作协程接收到取消信号并退出time.Sleep(1*time.Second)
}
funcWorking(ctx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ctx.Done():
fmt.Println("下班啦...")
returndefault:
fmt.Println("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
   }
}


执行结果

······
······
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陈明勇正在工作中...
下班啦...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Working 函数,它会不断执行工作任务。我们使用 context.WithCancel 创建了一个上下文 ctx 和一个取消函数 cancelFunc。然后,启动了一个工作协程,并将上下文传递给它。

在主函数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3 秒)模拟业务逻辑的执行。然后,调用取消函数 cancelFunc,通知工作协程停止工作。工作协程在每次循环中都会检查上下文的状态,一旦接收到取消信号,就会退出循环。

最后,等待一段时间(1 秒),以确保工作协程接收到取消信号并退出。

超时控制

模拟耗时操作,超时控制。

packagemainimport (
"context""fmt""time")
funcmain() {
// 使用 WithTimeout 创建一个带有超时的上下文对象ctx, cancel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3*time.Second)
defercancel()
// 在另一个 goroutine 中执行耗时操作gofunc() {
// 模拟一个耗时的操作,例如数据库查询time.Sleep(5*time.Second)
cancel()
   }()
select {
case<-ctx.Done():
fmt.Println("操作已超时")
case<-time.After(10*time.Second):
fmt.Println("操作完成")
   }
}

执行结果

操作已超时


在上面的例子中,首先使用 context.WithTimeout() 创建了一个带有 3 秒超时的上下文对象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tx, 3*time.Second)

接下来,在一个新的 goroutine 中执行一个模拟的耗时操作,例如等待 5 秒钟。当耗时操作完成后,调用 cancel() 方法来取消超时上下文。

最后,在主 goroutine 中使用 select 语句等待超时上下文的完成信号。如果在 3 秒内耗时操作完成,那么会输出 "操作完成"。如果超过了 3 秒仍未完成,超时上下文的 Done() 通道会被关闭,输出 "操作已超时"。

使用 Context 的一些规则

使用 Context 上下文,应该遵循以下规则,以保持包之间的接口一致,并使静态分析工具能够检查上下文传播:

  • 不要在结构类型中加入 Context 参数,而是将它显式地传递给需要它的每个函数,并且它应该是第一个参数,通常命名为 ctx:
funcDoSomething(ctxcontext.Context, argArg) error {
// ... use ctx ...}
  • 即使函数允许,也不要传递 nil Context。如果不确定要使用哪个 Context,建议使用 context.TODO()
  • 仅将 Context 的值用于传输进程和 api 的请求作用域数据,不能用于向函数传递可选参数。[1]

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 Go 语言中的 Context 上下文,通过阅读本文,相信你们对 Context 的功能和使用场景有所了解。同时,你们也应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 Context 创建方式,并且根据规则,正确、高效地使用它。


参考资料

[1] https://pkg.go.dev/context@go1.20.4


目录
相关文章
|
4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Go入门实战:并发模式的使用
本文详细探讨了Go语言的并发模式,包括Goroutine、Channel、Mutex和WaitGroup等核心概念。通过具体代码实例与详细解释,介绍了这些模式的原理及应用。同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如更高效的并发控制、更好的并发安全及性能优化。Go语言凭借其优秀的并发性能,在现代编程中备受青睐。
149 33
|
3月前
|
存储 Go 开发者
Go 语言中如何处理并发错误
在 Go 语言中,并发编程中的错误处理尤为复杂。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并发错误处理方法,包括 panic 的作用范围、使用 channel 收集错误与结果,以及使用 errgroup 包统一管理错误和取消任务,帮助开发者编写更健壮的并发程序。
79 4
Go 语言中如何处理并发错误
|
1月前
|
数据采集 Go API
Go语言实战案例:多协程并发下载网页内容
本文是《Go语言100个实战案例 · 网络与并发篇》第6篇,讲解如何使用 Goroutine 和 Channel 实现多协程并发抓取网页内容,提升网络请求效率。通过实战掌握高并发编程技巧,构建爬虫、内容聚合器等工具,涵盖 WaitGroup、超时控制、错误处理等核心知识点。
|
1月前
|
数据采集 消息中间件 编解码
Go语言实战案例:使用 Goroutine 并发打印
本文通过简单案例讲解 Go 语言核心并发模型 Goroutine,涵盖协程启动、输出控制、主程序退出机制,并结合 sync.WaitGroup 实现并发任务同步,帮助理解 Go 并发设计思想与实际应用。
|
5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Go
用 Go 实现一个轻量级并发任务调度器(支持限速)
本文介绍了如何用 Go 实现一个轻量级的并发任务调度器,解决日常开发中批量任务处理的需求。调度器支持最大并发数控制、速率限制、失败重试及结果收集等功能。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其使用方法,并分析了核心组件设计,包括任务(Task)和调度器(Scheduler)。该工具适用于网络爬虫、批量请求等场景。文章最后总结了 Go 并发模型的优势,并提出了扩展功能的方向,如失败回调、超时控制等,欢迎读者交流改进。
181 25
|
7月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Go 语言中的 Sync.Map 详解:并发安全的 Map 实现
`sync.Map` 是 Go 语言中用于并发安全操作的 Map 实现,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它通过两个底层 Map(`read` 和 `dirty`)实现读写分离,提供高效的读性能。主要方法包括 `Store`、`Load`、`Delete` 等。在大量写入时性能可能下降,需谨慎选择使用场景。
|
10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监控
如何利用Go语言的高效性、并发支持、简洁性和跨平台性等优势,通过合理设计架构、实现负载均衡、构建容错机制、建立监控体系、优化数据存储及实施服务治理等步骤,打造稳定可靠的服务架构。
在数字化时代,构建高可靠性服务架构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Go语言的高效性、并发支持、简洁性和跨平台性等优势,通过合理设计架构、实现负载均衡、构建容错机制、建立监控体系、优化数据存储及实施服务治理等步骤,打造稳定可靠的服务架构。
211 1
|
7月前
|
编译器 Go
揭秘 Go 语言中空结构体的强大用法
Go 语言中的空结构体 `struct{}` 不包含任何字段,不占用内存空间。它在实际编程中有多种典型用法:1) 结合 map 实现集合(set)类型;2) 与 channel 搭配用于信号通知;3) 申请超大容量的 Slice 和 Array 以节省内存;4) 作为接口实现时明确表示不关注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空结构体作为字段时可能会因内存对齐原因占用额外空间。建议将空结构体放在外层结构体的第一个字段以优化内存使用。
|
7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监控局域网其他电脑:Go 语言迪杰斯特拉算法的高效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监控局域网成为网络管理与安全防护的关键需求。本文探讨了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在监控局域网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最短路径优化数据传输和故障检测。文中提供了使用Go语言实现的代码例程,展示了如何高效地进行网络监控,确保局域网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迪杰斯特拉算法能减少传输延迟和带宽消耗,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故障,适用于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和维护。
|
1月前
|
数据采集 JSON Go
Go语言实战案例:实现HTTP客户端请求并解析响应
本文是 Go 网络与并发实战系列的第 2 篇,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Go 构建 HTTP 客户端,涵盖请求发送、响应解析、错误处理、Header 与 Body 提取等流程,并通过实战代码演示如何并发请求多个 URL,适合希望掌握 Go 网络编程基础的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