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背后的技术分析 | K均值聚类算法Python实现

简介: 本篇介绍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

640.jpg

01、算法说明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的迭代型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指标,从而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K个类,且每个类有一个聚类中心,即质心,每个类的质心是根据类中所有值的均值得到。对于给定的一个包含n个d维数据点的数据集X以及要分得的类别K,选取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聚类目标是使得各类的聚类平方和最小,即最小化:

640.jpg


K-means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算法分为四个步骤:

(1)选取数据空间中的K个对象作为初始中心,每个对象代表一个聚类中心;

(2)对于样本中的数据对象,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按距离最近的准则将它们分到距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心(最相似)所对应的类;
(3)更新聚类中心:将每个类别中所有对象所对应的均值作为该类别新的聚类中心,计算目标函数的值;
(4)判断聚类中心和目标函数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则输出结果,若改变,则返回步骤(2)。

02、程序实现

以下是K均值法的python代码实现。程序使用的工具包括numpy和matplotlib,其中numpy是一个用于处理多维数组的库,而Matplotlib 则用于绘制二维图形。

# -*- coding: UTF-8-*-
import numpy   #用于处理多维数组的库import random  #用于生成初始质心
import codecs   #用于读取数据集文本并且解码import re      #利用正则表达式来整理输入数据的格式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绘制二维图形的库


# 计算向量vec1和向量vec2之间的欧氏距离def calcuDistance(vec1, vec2):
    return numpy.sqrt(numpy.sum(numpy.square(vec1- vec2)))

def loadDataSet(inFile):
    # 载入数据测试数据集
    # 数据由文本保存,为二维坐标
    inDate = codecs.open(inFile, 'r', 'utf-8').readlines()
    dataSet = list()
    for line in inDate:
        line = line.strip()    #  

        strList = re.split('[ ]+', line)  # 去除多余的空格
        # print strList[0], strList[1]
        numList = list()
        for item in strList:
            num = float(item)
            numList.append(num)
        # print numList
            dataSet.append(numList)

    return dataSet  #dataSet = [[], [], [], ...]

# 初始化k个质心,随机获取
def initCentroids(dataSet, k):
    return random.sample(dataSet,k)  # 从dataSet中随机获取k个数据项返回


def minDistance(dataSet, centroidList):
    # 对每个属于dataSet的item,计算item与centroidList中k个质心的欧式距离,找出距离最小的,
    # 并将item加入相应的簇类中
    clusterDict = dict() # 用dict来保存簇类结果
    for item in dataSet:
        vec1 = numpy.array(item)  #转换成array形式
        flag = 0  # 簇分类标记,记录与相应簇距离最近的那个簇
        minDis = float("inf")  # 初始化为最大值

        for i in range(len(centroidList)):
            vec2 =numpy.array(centroidList[i])
            distance =calcuDistance(vec1, vec2)  # 计算相应的欧式距离
            if distance < minDis:
                minDis = distance
                flag = i  #循环结束时,flag保存的是与当前item距离最近的那个簇标记
            if flag not in clusterDict.keys():  #簇标记不存在,进行初始化
               clusterDict[flag] = list()
        # print flag, item
             clusterDict[flag].append(item)  #加入相应的类别中
    return clusterDict  # 返回新的聚类结果


# 得到k个质心
def getCentroids(clusterDict):
    centroidList = list()
    for key in clusterDict.keys():
        centroid =numpy.mean(numpy.array(clusterDict[key]), axis=0)  #计算每列的均值,即找到质心
        # print key, centroid
        centroidList.append(centroid)

    return numpy.array(centroidList).tolist()

def getVar(clusterDict, centroidList):
    # 计算簇集合间的均方误差
    # 将簇类中各个向量与质心的距离进行累加求和
    sum = 0.0
    for key in clusterDict.keys():
        vec1 =numpy.array(centroidList[key])
        distance = 0.0
        for item in clusterDict[key]:
            vec2 = numpy.array(item)
            distance +=calcuDistance(vec1, vec2)
        sum += distance
    return sum

# 展示聚类结果def showCluster(centroidList, clusterDict):
    colorMark = ['or', 'ob', 'og', 'ok', 'oy', 'ow']  # 不同簇类的标记 'or' --> 'o'代表圆,'r'代表red,'b':blue
    centroidMark = ['dr', 'db', 'dg', 'dk', 'dy', 'dw']  # 质心标记 同上'd'代表棱形
    for key in clusterDict.keys():
        plt.plot(centroidList[key][0],centroidList[key][1], centroidMark[key], markersize=12)  # 画质心点
        for item in clusterDict[key]:
            plt.plot(item[0],item[1],colorMark[key])  # 画簇类下的点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File = "D:\Python\practice\kmean.txt"  # 数据集文件
    dataSet = loadDataSet(inFile)  #载入数据集
    centroidList = initCentroids(dataSet, 3)  #初始化质心,设置k=3
    clusterDict = minDistance(dataSet,centroidList)  # 第一次聚类迭代
    newVar = getVar(clusterDict, centroidList)  #获得均方误差值,通过新旧均方误差来获得迭代终止条件
    oldVar = -0.0001  #开始时均方误差值初始化为-0.0001
    print('***** 第1次迭代 *****')
    print()
    print('簇类')
    for key in clusterDict.keys():
        print(key, ' --> ', clusterDict[key])
    print('k个均值向量: ',centroidList)
    print('平均均方误差: ',newVar)
    print(showCluster(centroidList,clusterDict))  # 展示聚类结果

    j = 2  #
    while abs(newVar- oldVar) >= 0.0001:  # 当连续两次聚类结果小于0.0001时,迭代结束
        centroidList = getCentroids(clusterDict)  #获得新的质心
        clusterDict = minDistance(dataSet,centroidList)  # 新的聚类结果
        oldVar = newVar
        newVar = getVar(clusterDict,centroidList)

        print('***** 第%d次迭代 *****' % j)
        print()
        print('簇类')
        for key in clusterDict.keys():
            print(key, ' --> ', clusterDict[key])
        print('k个均值向量: ',centroidList)
        print('平均均方误差: ',newVar)

        print(showCluster(centroidList,clusterDict))         # 展示聚类结果

        j += 1

03、数据验证

现在假设有9个坐标点数据,它们分别是(3,2)、(3,9)(8,6)(9,5)(2,4)(3,10)(2,5)(9,6)(2,2)。利用上面的程序来计算它的簇,设定在计算开始时随机选择三个点作为初始质心,并且要求聚类结果必须小于0.0001。

程序运行的字符界面输出的结果如下图1和图2所示。

640.jpg


▍图1 程序运行的字符界面输出的结果


640.jpg


▍图2 程序运行的字符界面输出的结果(续)

程序调用python的绘图包输出图形界面的结果如下图3、图4和图5所示。从这几个图中可以看到簇类和簇心的变化。
图3展示的迭代开始时,随机选择的簇心。

640.jpg


▍图3 第一次迭代,随机选择的簇心

图4展示第二次迭代后,簇心发生变化,平均均方误差减小(从图2可以看出)。

640.jpg


▍图4 第二次迭代后,簇心发生的变化

图5展示第三次迭代后,簇心进一步发生变化,平均均方误差更小(从图2可以看出)。

640.jpg


▍图5 第三次迭代后,簇心进一步发生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第4次迭代与第三次迭代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迭代4次后,程序终止执行。

04、程序说明

(1)在计算机安装了python之后,还需要安装numpy和matplotlib。这两个工具包分别是帮助进行科学运算并且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图的。
(2)安装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数据集文件的地址,数据集是由loadDataSet这个函数进行数据的加载和整理的。本程序中main函数部分的语句:
dataset=loadDataSet(inFile)
就是完成这个功能。
(3)数据集加载完成后,由函数initCentroids来进行质心的初始化。在本程序中,使用了random函数来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若干个质心,而质心的数量可以由第二个参数来设定。本程序设定的质心数量为3个。
(4)整理好的数据集和随机选取的质心会作为参数,交给函数minDistance进行聚类迭代计算。在这个计算里面,使用了定义的calcuDistance函数来计算点到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5)最后利用上一步的结果,使用函数getVar来计算簇集合间的均方误差。
(6)控制迭代结束的条件是,在main函数中利用两次聚类的结果只差小于0.0001。

目录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模式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模式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116 70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151 55
|
2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习惯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习惯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128 68
|
27天前
|
搜索推荐 Python
利用Python内置函数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
在上述代码中,`bubble_sort` 函数接受一个列表 `arr` 作为输入。通过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用于比较相邻的元素并进行交换。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将它们交换位置。
127 67
|
27天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Python
用 Python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退化为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代码进行调整和修改,或者尝试使用其他优化策略来提高快速排序的性能
120 61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宠物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37种常见的猫狗宠物种类数据集【'阿比西尼亚猫(Abyssinian)', '孟加拉猫(Bengal)', '暹罗猫(Birman)', '孟买猫(Bombay)', '英国短毛猫(British Shorthair)', '埃及猫(Egyptian Mau)', '缅因猫(Maine Coon)', '波斯猫(Persian)', '布偶猫(Ragdoll)', '俄罗斯蓝猫(Russian Blue)', '暹罗猫(Siamese)', '斯芬克斯猫(Sphynx)', '美国斗牛犬
120 29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
4天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探索局域网电脑监控软件:Python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巧妙结合
在数字化时代,局域网电脑监控软件成为企业管理和IT运维的重要工具,确保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本文探讨其背后的关键技术——Python中的算法与数据结构,如字典用于高效存储设备信息,以及数据收集、异常检测和聚合算法提升监控效率。通过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基本监控功能,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激发技术兴趣。
43 20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市场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市场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97 36
|
2天前
|
存储 算法 Python
文件管理系统中基于 Python 语言的二叉树查找算法探秘
在数字化时代,文件管理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二叉树查找算法在文件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Python代码展示了其实现过程。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通过文件名的字典序构建和查找二叉树,能高效地管理和检索文件。相较于顺序查找,二叉树查找每次比较可排除一半子树,极大提升了查找效率,尤其适用于海量文件管理。Python代码示例包括定义节点类、插入和查找函数,展示了如何快速定位目标文件。二叉树查找算法为文件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34 5
|
14天前
|
数据可视化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量化投资实践: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投资组合风险建模与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利用重复随机抽样解决确定性问题的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建模和风险评估。本文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和EODHD API获取历史交易数据,通过模拟生成未来价格路径,分析投资风险与收益,包括VaR和CVaR计算,以辅助投资者制定合理决策。
6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