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堆参数、不靠时长,Meta加速ViT训练流程,吞吐量4倍提升

简介: 不堆参数、不靠时长,Meta加速ViT训练流程,吞吐量4倍提升

现阶段,视觉 transformer(ViT)模型已经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与分割等各样各样的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可以在视觉表征与识别中实现 SOTA 结果。由于计算机视觉模型的性能往往与参数量和训练时长呈正相关,AI 社区已经实验了越来越大规模的 ViT 模型。

但应看到,随着模型开始超出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规模,该领域已经遇到了一些主要的瓶颈。训练单个模型可能耗费数月,需要数以千块的 GPU,进而增加了加速器需求并导致大规模 ViT 模型将很多从业者「排除在外」。

为了扩展 ViT 模型的使用范围,Meta AI 的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更高效的训练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训练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加速器利用。但是,这一过程耗时费力且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为了设置有序的实验,研究者必须从无数可能的优化方案中进行选择:一次训练过程中执行的百万次运算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受到低效率的影响和阻碍。

Meta AI 发现,通过将一系列优化应用到其图像分类代码库 PyCls 中的 ViT 实现,可以提升计算和存储效率。对于使用 PyCIs 训练的 ViT 模型,Meta AI 的方法可以提升训练速度和每加速器吞吐量(TFLOPS)。

下图展示了使用优化代码库 PyCIs 后每芯片(per chip)加速器吞吐量相较于 V100 基准的相对增加,而 A100 优化的加速器吞吐量是 V100 基准的 4.05 倍。


运行原理

Meta AI 首先对 PyCIs 代码库进行分析以确认低训练效率的潜在来源,最终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数字格式的选择上。在默认情况下,大多数应用使用 32-bit 单精度浮点格式来表征神经网络值。转换至 16-bit 半精度格式(FP16)可以减少模型的内存占用和执行时间,但往往也会降低准确率。

研究者采取了折中方案,即混合精度。利用它,系统通过单精度格式执行计算以加速训练并减少内存使用,同时通过单精度存储结果以保持准确率。他们没有手动地将部分网络转换至半精度,而是实验了不同模式的自动混合精度训练,这样可以在数字格式之间自动切换。更高级模式的自动混合精度主要依赖半精度运算和模型权重。研究者采用的平衡设置既能大幅度加速训练,同时也不牺牲准确率。

为了使流程更加高效,研究者充分利用了 FairScale 库中的完全分片数据并行(Fully Sharder Data Parallel, FSDP)训练算法,它在 GPU 上对参数、梯度和优化器状态进行分片。通过 FSDP 算法,研究者可以使用更少的 GPU 构建更大量级的模型。此外,研究者还使用了 MTA 优化器、一个池化的 ViT 分类器和一个 batch-second 输入张量布局来跳过冗余转置运算。

下图 X 轴为可能的优化,Y 轴为采用 ViT-H/16 训练时加速器吞吐量相较于分布式数据并行(DDP)基准的相对增加。

研究者在总 patch 大小为 560 时实现了 1.51 倍的加速器吞吐量提升,以每个加速器芯片上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数量衡量。通过将图像大小从 224 像素增加至 256 像素,他们可以将吞吐量提升至 1.86 倍。但是,改变图像大小意味着超参数的变化,这会对模型的准确率造成影响。在完全 FP16 模式下训练时,相对吞吐量增加至 2.18 倍。尽管有时会降低准确率,但在实验中准确率降低少于 10%。

下图 Y 轴为 epoch 时间,在整个 ImageNet-1K 数据集上一次训练的持续时间。这里专注于现有配置的实际训练时间,这些配置通常使用 224 像素的图像大小。

Meta AI 的研究者使用优化方案,将 epoch 时间(在整个 ImageNet-1K 数据集上一次训练的持续时间)从 0.65 小时减少到 0.43 小时。

下图 X 轴表示特定配置中 A100 GPU 加速器芯片的数量,Y 轴表示每芯片 TFLOPS 的绝对吞吐量。


该研究还讨论了不同 GPU 配置的影响。在每种情况下,系统都实现了比分布式数据并行(DDP)基线水平更高的吞吐量。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由于设备间通信的开销,我们可以观察到吞吐量略有下降。然而,即使用 64 块 GPU,Meta 的系统也比 DDP 基准快 1.83 倍。

新研究的意义

将 ViT 训练中可实现的吞吐量翻倍可以有效让训练集群规模翻倍,提高加速器利用率直接减少了 AI 模型的碳排放。由于最近大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模型和更长训练时间的趋势,这种优化有望帮助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动最先进的技术,缩短周转时间并提高生产力。

原文链接:https://ai.facebook.com/blog/significantly-faster-vision-transformer-training/

相关实践学习
在云上部署ChatGLM2-6B大模型(GPU版)
ChatGLM2-6B是由智谱AI及清华KEG实验室于2023年6月发布的中英双语对话开源大模型。通过本实验,可以学习如何配置AIGC开发环境,如何部署ChatGLM2-6B大模型。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Tied-Augment】卷出新花样:加强数据增强的有效性!从一篇顶刊论文中窥探的一些信息,
【Tied-Augment】卷出新花样:加强数据增强的有效性!从一篇顶刊论文中窥探的一些信息,
316 0
【Tied-Augment】卷出新花样:加强数据增强的有效性!从一篇顶刊论文中窥探的一些信息,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让模型不再忽视少数类:MixUp、CutMix、Focal Loss三种技术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
在机器学习应用中,数据集规模有限且类别分布不均(如医学影像中正类仅占5%)常导致模型偏向多数类,虽准确率高,但少数类识别效果差。本文探讨MixUp、CutMix和Focal Loss三种技术,分别从数据增强与损失函数角度提升小规模不平衡数据集上的模型表现。
292 27
让模型不再忽视少数类:MixUp、CutMix、Focal Loss三种技术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算法术语、决策函数、概率模型、神经网络的详细讲解(图文解释)
【机器学习】算法术语、决策函数、概率模型、神经网络的详细讲解(图文解释)
895 1
|
存储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ElasticSearch原理篇
介绍ElasticSearch的原理、集群等
6076 0
ElasticSearch原理篇
|
8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应用服务中间件
阿里云服务器架构解析:从X86到高性能计算、异构计算等不同架构性能、适用场景及选择参考
当我们准备选购阿里云服务器时,阿里云提供了X86计算、ARM计算、GPU/FPGA/ASIC、弹性裸金属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种架构,每种架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架构的区别,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和适用场景,并为用户提供选择云服务器架构的全面指南。
925 18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调度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中的学习率调度:循环学习率、SGDR、1cycle 等方法介绍及实践策略研究
本文探讨了多种学习率调度策略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应用,强调了选择合适学习率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阶梯式衰减、余弦退火、循环学习率等策略,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实验设置下的表现。研究表明,循环学习率和SGDR等策略在提高模型性能和加快训练速度方面表现出色,而REX调度则在不同预算条件下表现稳定。这些策略为深度学习实践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580 2
深度学习中的学习率调度:循环学习率、SGDR、1cycle 等方法介绍及实践策略研究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PyTorch
PyTorch FlexAttention技术实践:基于BlockMask实现因果注意力与变长序列处理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orch 2.5及以上版本中的FlexAttention和BlockMask功能,实现因果注意力机制与填充输入的处理。通过attention-gym仓库安装相关工具,并详细展示了MultiheadFlexAttention类的实现,包括前向传播函数、因果掩码和填充掩码的生成方法。实验设置部分演示了如何组合这两种掩码并应用于多头注意力模块,最终通过可视化工具验证了实现的正确性。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变长序列和屏蔽未来信息的任务。
386 17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架构
什么是TACACS+协议?
【4月更文挑战第12天】
1049 2
|
API Python
【Python】已解决:urllib.error.HTTPError: HTTP Error 403: Forbidden
【Python】已解决:urllib.error.HTTPError: HTTP Error 403: Forbidden
3776 2
|
算法
MATLAB | 插值算法 | 一维Lagrange插值法 | 附数据和出图代码 | 直接上手
MATLAB | 插值算法 | 一维Lagrange插值法 | 附数据和出图代码 | 直接上手
513 0